第245章
  这又是一个嬴政头疼的地方,这次过来的人要懂得经商,又要忠心大秦,最起码是忠心他,不以利益为目的。
  嬴子瑜看着嬴政头疼的样子,出声提醒了一句,“大父,我阿母或许可以胜任的。”
  听嬴子瑜提起扶苏的妻子,王舒,嬴政第一反应是拒绝,“太子妃是大秦未来的国母,自然有太子妃的事情要做,怎么能分心做这些。”
  嬴子瑜不乐意了,“太子妃要以大秦的利益为先,但这件事情就是涉及到大秦的利益啊,阿母可以的,不算分心,不务正业。”
  顺带着嬴子瑜说了好多选择王舒的好处。
  渐渐地,嬴政也开始顺着嬴子瑜的思维想下去了。
  的确王舒似乎是很合适的人了,经商才能不用多说,他们有眼睛能看到。
  最重要的是,她是扶苏的妻子,嬴子瑜的母亲,在面对利益,不会太丧失抵抗力。
  更别说扶苏在她身边,万一有什么不对扶苏还能看这些,夫妻两个遇到事情也能商量着来,遇到问题扶苏还能帮忙。
  嬴子瑜听到嬴政的想打,心里嘀咕了一句,可能到后面还是自家阿母要给阿父出主意呢。
  当然这些画就没必要跟嬴政说了。
  “这件事情你与太子妃联系。”
  不过在这之前,嬴政还要求乌氏倮先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出来。
  因为刚刚乌氏倮是口头阐述,说的比较粗糙,计划因为不完善,不完美。
  即便是决定了交给扶苏夫妻,嬴政也不可能不过问清楚的。
  还是嬴子瑜了解自家大父,事先已经让乌氏倮写好了,所以趁机乌氏倮就将计划递了上去。
  那份计划书中详细写了,如何快速让匈奴人知道养羊的好处大过养殖其他动物;如何让他们经过加工之后的羊毛和羊毛衣在草原风靡……
  甚至如果时机允许,他们都可以给这一些听话的匈奴建造房子,让他们固定下来。
  游牧民族的威胁性高就在于他们的不确定性,入了草原就像鱼儿进了大海,很难找寻踪迹。
  如果真的能然他们在草原的固定位置,甚至不需要他们一直固定一处不动,只要有他们个大概位置,管理他们就会方便很多。
  这一点是嬴子瑜补充的,“如果匈奴人都便于管理了,时间一长,匈奴的地盘不就成了咱们大秦的地盘了吗。
  等时机到了,这就是咱们大秦的匈奴郡了。
  如果不这样做,咱们即便打在多的仗也拿不到土地,拿不到土地的话,这场仗打的就让人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了。”
  嬴子瑜这话说的比较直白,嬴政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同时还提醒了她一句,“什么地盘不地盘的,说的咱们像是强盗土匪一样。”
  嬴子瑜立马表示受教了。
  不过嬴政对嬴子瑜的描述也很心动,但他还有一点理智,拍了拍嬴子瑜的肩膀,“不过这个场景朕怕是见不到了。
  可能要等到扶苏或者是咱们小鱼儿在位的时候才能完成了。”
  刚刚还是很欢乐的,嬴子瑜完全没反应过来嬴政会突然说这个话题,没绷住,反驳道,“大父说什么呢,您一定长命百岁。”
  嬴政笑着摆摆手,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什么长命百岁,他要的是长生不死。
  但是前世的记忆里,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嬴政暂时没有了寻求长生的心思。
  瞧着嬴子瑜快哭出来了,嬴政无奈转移了话题,“想象和计划得再美好,终归还只是躺在纸上的虚拟的东西。
  你们如何能保证事情的一切都按照你们的预想发展呢?”
  知道这是嬴政对他们的考验,嬴子瑜收拾了一下心情,早有准备的让乌氏倮重新从怀里掏出另一份计划书。
  也不能说是计划书,而应该是问题预警及相应处理办法。
  嬴政看着乌氏倮的动作乐了,“小鱼儿,怎么你身边的人都胸口都要藏好多东西,之前的叔孙通,现在的乌氏倮。”
  嬴子瑜不懂这有什么好奇怪,“这是李斯先生教我的,出门在外一定要做好准备。”
  当初李斯告诉她,人在外一定要那好仇人的犯罪记录,一旦抓住机会,就能送对手滚蛋。
  只不过对于嬴子瑜而言,她没有什么敌人,所以出门只能带她的各种计划书或者百科全书,以备不时之需。
  “原来是这样。”嬴政表示了解了,居然还可以这样。
  “只是按照你所说的,不应该是小鱼儿自己带着这些东西吗,怎么都在别人身上了。”
  嬴子瑜头一歪,现在是讨论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的时候吗?
  嬴政轻咳两声,然后接过乌氏倮递过来的书册,翻看过后感慨了一句,“你们准备的还很充分啊。”
  不只是嬴子瑜,就连乌氏倮听到嬴政的夸奖都很骄傲。
  但是嬴政话锋一转,“这东西虽然很好,计划书也很全面,出现的问题预警也补充的很充分。
  但是朕有一个问题还需要你们帮忙解答的。”
  “大父请说,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嬴子瑜这话说的非常豪气,嬴政也没跟她客气,“这东西虽然非常好,看起来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但是我只问一个问题,匈奴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他们全部都养羊了,咱们确定能全部吃下?”
  换句话说,嬴政的意思是,如果吃不下,这些收集起来的羊毛就会浪费。
  “当然,朕的意思并非是说如果出现浪费就要否定这个计划。”
  相反,这个计划不错,即便有浪费,嬴政也是会持续推进的。
  “朕现在想要知道的是,你们关于这个浪费的问题有没有进行过考虑,有没有一个数字给朕。
  最起码让朕做到心中有数。”
  不为别的,至少他能有底气和百官争取。
  嬴子瑜还当是什么重大问题呢,原来是这个。
  这点她早就想好了。
  普通的纺织也当然吃不下这么多,但是改进纺织工具就可以了啊。
  第159章
  嬴政的第一次出巡花费了21个月的时间,最后在第三年的初夏回到了咸阳。
  回咸阳的当天,天气正好,所以一开始李斯是想要带着文武百官去城门外迎接的,只是嬴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迎接太过隆重,一来二去浪费的时间也多。
  寡人在外两年,朝中之事掌握不全面,这次一直快马加鞭回来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丞相带着百官在章台宫等候便可。”
  收到嬴政来信的李斯手一抖,君上这意思就是回来当天就要开朝会?
  这些年嬴政对李斯的看重李斯心里有数,所以对嬴政的这个决定不会认为是君上对自己的不信任。
  李斯第一反应是担心嬴政的身体,本身就奔波劳累许久,一回来不休息反而立马召见群臣,处理公务,铁打的身体也会吃不消的。
  因为这个原因,李斯立马提笔给嬴政写回信,“这段时间君上在外巡游全国,咸阳一切安好,请君上安心。
  如今一路奔波许久,君上可以先行休息,等休整好了之后再开朝会也不迟的。”
  嬴政知道这是李斯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没必要休息。
  所以,嬴政是早上到的咸阳,在巳时的时候人就已经出现在了章台宫的百官面前,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了。
  按照正常道理,嬴子瑜作为太孙,在太子扶苏不在的时候是需要和嬴政一起会见百官,参与朝政大事的。
  但是嬴政在下马车的时候看到,嬴子瑜的精神状态似乎有些萎靡不振,不如往常有活力。
  嬴政想到这段时间赶路的辛苦,多数大人对此都感到吃力,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也是自家小鱼儿从小就跟着他到处跑,有点底子在才稍微好点,所以嬴政半是关切半是心疼的说道,“从牧场到咸阳一直在赶路,你没怎么好好休息。
  如果累了就先回宫休息吧,朝会就不需要参加了。”
  而且,嬴政没说的是,这次的朝会大概率就是他找百官这段时间工作中的差错漏洞,所以才能这么干脆的让嬴子瑜缺席。
  至于嬴子瑜,听到嬴政这话昏沉的脑子清醒了不少,等完全反应过来后并没有顺着嬴政,而是表示自己可以坚持的。
  嬴政看着嬴子瑜一本正经的小表情,撸了撸她的脑袋,“你年纪还小,不用像个大人一样为难自己。”
  嬴政都这样说了,嬴子瑜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嬴子瑜也知道这事儿可大可小。
  ,百官就在眼前,章台宫她的专属位置就在龙椅旁边,今天这群人要是没有看到她,心里有很大意见的肯定会很多。
  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该做的样子嬴子瑜还是要做的。
  “大父,孙儿不累,而且孙儿身为大秦的太孙,就算累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