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有了张良这话,扶苏立马喜出望外,高兴的连忙安排道,“还不赶快把人带过来,怠慢了先生我唯你们是问。”
说完之后扶苏又觉得不太妥当,拦住了要离开的仆人,“算了,还是我亲自过去迎接先生吧。”
说起来还不怪扶苏这样激动。
之前扶苏去请张良的时候,虽然张良早有准备,虽然张良没有激烈的反应,虽然张良接受良好,虽然两人交谈非常愉快,但是到了最重要的地方张良还是没有松口。
“乔松,虽然这些年我审视过自己,也认同了秦王统一是天命所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去给秦王献策。”
很明显张良还是没能接受自己为仇人办事。
当时扶苏是这样劝的,“可是子房兄现在给小鱼儿做事,为她处理封地的事情,不是秦臣胜似秦臣,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为秦王献策吗?”
“小鱼儿是小鱼儿,秦王是秦王,小鱼儿仁善宽和,赤子之心,才不像你和秦王一样满腹算计,连亲人也不放过。”
怎么又说回了他们欺骗小鱼儿的事情上了,扶苏无奈的揉了揉鼻头。
并且在张良的怒目之下,扶苏也只能连忙改口,“我知道子房兄心里的矛盾,无外乎是之前一直以反秦为目标,现在放下仇怨不说,转而让你为曾经的仇人办事,正常人一世难以转变也正常。”
张良点头,同时也说道,“你既然知道又何必强人所难?我如今不打算复国,已经很对不起故国了,如何还能为曾经的敌国效力?”
扶苏自然有他的道理,“子房兄不负故国是忠贞之人,可是时过境迁,你也要为自己考虑,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后人考虑吧。
子房明明有封王拜相之资,何必困于浅水,空耗才华?”
“乔松这话说的不对,我现在跟在小鱼儿身边,在她的封地上没有丞相之名,也有丞相之实了,这样的地位早就超出其他人远矣,我有什么不甘心的。”
“子房兄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更何况,小鱼儿这里只是一小块封国,甚至比一般的郡县都要小得多,封国的丞相如何比得上大秦的丞相?
再者,你就确定小鱼儿的封国一直能传下去?”
听到扶苏这话,张良差不多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还是要提醒扶苏一句,“若我也支持秦王的郡县制呢?”
听到这话,扶苏一愣,没想到张良这么敏锐,对朝政看着这么清楚。
“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不瞒你了。
我并非不支持郡县制,只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姓还习惯曾经的分封制中,如果此刻贸然推行郡县制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如循序渐进为好。
但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我想请先生考虑考虑如何劝说一下父亲。”
“劝人这事儿我不在行。”
一句话张良就拒绝了。
然后在扶苏的多番却说之下,张良虽然没有松口同意,但是态度却缓和了很多,对扶苏说道,“等我再考虑一番吧。”
说完就把扶苏请了出去。
自从扶苏从张良处回来后,扶苏再也没有收到张良的消息,扶苏还以为张良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态度,没想到最终还是来了。
扶苏看到张良之后,一个箭步上前揽住对方的肩膀,非常激动。
“原本还担心你不会来了。”
张良顺泽扶苏拥抱了一下,说道,“本不想来,但是想来想去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不是张良太自信,凭他的敏锐度,他自认为目前大秦的困境只有他能解。
而且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矛盾如果没有处理还,大秦不会走太长,自己既然已经决定上大秦的船,他当然不可能让这条船中途翻了。
扶苏安排好张良带过来的人后,就高兴的拉着张良的手回自己休息的地方了,“现在父王正带着其他人狩猎,你现在我这里休息等候一下,待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将你引荐给父王。”
另一边,嬴政就像扶苏推测的一样,正带着王翦李斯他们纵马狩猎,好不快活。
不一会儿,嬴政身边的猎物已经积攒了不少了,“哈哈哈,看来寡人的技术还没有生疏啊。”
嬴政拍了拍自己的收获,非常高兴,同行的李斯也立马给足了嬴政情绪价值。
一时间君臣相宜。
就在这时,嬴政眼尖看到了一直鹿一闪而过,心情大好的嬴政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只猎物,于是准备深入树林深处追逐。
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嬴政就一个人冲了出去,背影都快看不到了。
眼看着嬴政越追越远,都要孤军深入了,李斯在后面叫,“君上危险,不可一个人行动啊。”
王翦笑眯眯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着大惊小怪的李斯,不以为意,“廷尉不用担心,这围场早就被筛选过了,里边的猎物也都经过严密筛查*了,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李斯不满王翦的不以为意,但碍于人家的身份和爵位,只说了一句,“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君上是大秦的君上,也是整个天下的君王,一身安慰就是重中之重,再怎么小心也是不为过的。”
说着便想要纵马跟上嬴政的步伐,“君上等等我。”
有了李斯的动作,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也只能驱马上前。
嬴政追着一匹鹿追出了胜负欲,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时机,拉弓,瞄准,毫不犹豫的射出了一箭正中鹿身。
满意的收了弓箭的嬴政转而看见一群策马追上来的臣子们,挑了挑眉,“爱卿们这是准备做什么?”
嬴政丝毫没觉得他们是来保护自己的。
李斯过来的时候没听见嬴政说了什么,看到嬴政没受伤,又看到被射中的鹿,立马夸了起来,“君上威武。”
嬴政满意点头,“爱卿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跟寡人比一比吧。”
李斯还没反应过来,“比什么?”
“刚刚大家策马奔腾看的寡人心潮澎湃,寡人想和各位爱卿比比赛马。”
说完,嬴政驱马走到李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李爱卿不必紧张,今天不谈君臣,大家放开了好好玩。”
王翦以自己年老为由推拒了这次的比赛,和丞相王绾两个人慢悠悠的跟着大部队。
王翦眉眼含笑看着前方的一行人,尤其是嬴政,良久说了一句,“好久没看到君上笑的这么开心了。”
王绾听到这话,也附和了一句,“是啊,这是君上登基亲政以来难得放松的时候了。”
也许是感慨的时候身边正好有一个好的倾诉对象,王翦此刻也多了些话。
“君上登基的时候才13岁吧,小小的人儿就这样走到了群狼环伺的漩涡之中了。那时候的秦国内忧外患,朝中大臣小看,六国君王轻视,都想看看这位弱小的秦王怎么死。”
大概是王翦怀念的语气触动了王绾,他也回忆了起来,“是啊,那时候吕不韦还在,把持着朝政,帝太后不说为君上分忧还在添乱;国外赵国、楚国虎视眈眈,君上不好过啊。”
王翦点点头,“可不是,我那时候还记得,有一次在家中练剑,君上就这样闯了进来,然后朝我直愣愣的跪了下来,对我说道‘请将军帮我。’
你都不知道当时君上小小的人眼里不是懵懂不是害怕,而是坚定和野心,那时候我就知道咱们这位新上任的君上不上能被随意捏在手里的面团。”
王翦说完又看了一眼王绾,摆摆手,“你看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君上小时候的样子你又没见过。”
王绾一噎,知道王翦这是在炫耀他被君上一眼选中,“将军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君上即便年幼也是亲自主持过朝会的,所以我还是见过君上小时候的样子的。”
王绾这是故意曲解了王翦话里的意思。
王翦悄悄唾弃了一下,然后继续炫耀着、回忆着自己和君上的过去,“事实证明我果然没有看走眼,咱们君上不仅快速亲政掌权,而且最后还能实现历代秦王的心愿——统一六国。君上这些年不容易啊。”
这点王绾不打算和王翦理论,只是他总觉得这老头今天在自己面前说这话是意有所指。
但是王绾不接话。
王翦等了半天都没等到王绾接话,偷偷看了一眼,之见王绾坐在马上,闭目养神,丝毫不受他的影响。
没办法,王翦只能自己开口,‘丞相!’
王绾见状更加不为所动。
王翦又加重了声音,多叫了几遍,“丞相!丞相!”
王绾等到时间差不多了,装作如梦初醒一样,“不好意思啊将军,这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缺觉,实在是失礼。”
王翦知道这是对方装的,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表示没关系,这是正常行为。
王绾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刚刚将军要说什么,不妨再说一遍?”
“我刚刚想问,丞相如今天下平定,君上可有什么举措?”
说完之后扶苏又觉得不太妥当,拦住了要离开的仆人,“算了,还是我亲自过去迎接先生吧。”
说起来还不怪扶苏这样激动。
之前扶苏去请张良的时候,虽然张良早有准备,虽然张良没有激烈的反应,虽然张良接受良好,虽然两人交谈非常愉快,但是到了最重要的地方张良还是没有松口。
“乔松,虽然这些年我审视过自己,也认同了秦王统一是天命所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去给秦王献策。”
很明显张良还是没能接受自己为仇人办事。
当时扶苏是这样劝的,“可是子房兄现在给小鱼儿做事,为她处理封地的事情,不是秦臣胜似秦臣,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为秦王献策吗?”
“小鱼儿是小鱼儿,秦王是秦王,小鱼儿仁善宽和,赤子之心,才不像你和秦王一样满腹算计,连亲人也不放过。”
怎么又说回了他们欺骗小鱼儿的事情上了,扶苏无奈的揉了揉鼻头。
并且在张良的怒目之下,扶苏也只能连忙改口,“我知道子房兄心里的矛盾,无外乎是之前一直以反秦为目标,现在放下仇怨不说,转而让你为曾经的仇人办事,正常人一世难以转变也正常。”
张良点头,同时也说道,“你既然知道又何必强人所难?我如今不打算复国,已经很对不起故国了,如何还能为曾经的敌国效力?”
扶苏自然有他的道理,“子房兄不负故国是忠贞之人,可是时过境迁,你也要为自己考虑,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后人考虑吧。
子房明明有封王拜相之资,何必困于浅水,空耗才华?”
“乔松这话说的不对,我现在跟在小鱼儿身边,在她的封地上没有丞相之名,也有丞相之实了,这样的地位早就超出其他人远矣,我有什么不甘心的。”
“子房兄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更何况,小鱼儿这里只是一小块封国,甚至比一般的郡县都要小得多,封国的丞相如何比得上大秦的丞相?
再者,你就确定小鱼儿的封国一直能传下去?”
听到扶苏这话,张良差不多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还是要提醒扶苏一句,“若我也支持秦王的郡县制呢?”
听到这话,扶苏一愣,没想到张良这么敏锐,对朝政看着这么清楚。
“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不瞒你了。
我并非不支持郡县制,只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姓还习惯曾经的分封制中,如果此刻贸然推行郡县制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如循序渐进为好。
但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我想请先生考虑考虑如何劝说一下父亲。”
“劝人这事儿我不在行。”
一句话张良就拒绝了。
然后在扶苏的多番却说之下,张良虽然没有松口同意,但是态度却缓和了很多,对扶苏说道,“等我再考虑一番吧。”
说完就把扶苏请了出去。
自从扶苏从张良处回来后,扶苏再也没有收到张良的消息,扶苏还以为张良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态度,没想到最终还是来了。
扶苏看到张良之后,一个箭步上前揽住对方的肩膀,非常激动。
“原本还担心你不会来了。”
张良顺泽扶苏拥抱了一下,说道,“本不想来,但是想来想去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不是张良太自信,凭他的敏锐度,他自认为目前大秦的困境只有他能解。
而且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矛盾如果没有处理还,大秦不会走太长,自己既然已经决定上大秦的船,他当然不可能让这条船中途翻了。
扶苏安排好张良带过来的人后,就高兴的拉着张良的手回自己休息的地方了,“现在父王正带着其他人狩猎,你现在我这里休息等候一下,待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将你引荐给父王。”
另一边,嬴政就像扶苏推测的一样,正带着王翦李斯他们纵马狩猎,好不快活。
不一会儿,嬴政身边的猎物已经积攒了不少了,“哈哈哈,看来寡人的技术还没有生疏啊。”
嬴政拍了拍自己的收获,非常高兴,同行的李斯也立马给足了嬴政情绪价值。
一时间君臣相宜。
就在这时,嬴政眼尖看到了一直鹿一闪而过,心情大好的嬴政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只猎物,于是准备深入树林深处追逐。
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嬴政就一个人冲了出去,背影都快看不到了。
眼看着嬴政越追越远,都要孤军深入了,李斯在后面叫,“君上危险,不可一个人行动啊。”
王翦笑眯眯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着大惊小怪的李斯,不以为意,“廷尉不用担心,这围场早就被筛选过了,里边的猎物也都经过严密筛查*了,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李斯不满王翦的不以为意,但碍于人家的身份和爵位,只说了一句,“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君上是大秦的君上,也是整个天下的君王,一身安慰就是重中之重,再怎么小心也是不为过的。”
说着便想要纵马跟上嬴政的步伐,“君上等等我。”
有了李斯的动作,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也只能驱马上前。
嬴政追着一匹鹿追出了胜负欲,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时机,拉弓,瞄准,毫不犹豫的射出了一箭正中鹿身。
满意的收了弓箭的嬴政转而看见一群策马追上来的臣子们,挑了挑眉,“爱卿们这是准备做什么?”
嬴政丝毫没觉得他们是来保护自己的。
李斯过来的时候没听见嬴政说了什么,看到嬴政没受伤,又看到被射中的鹿,立马夸了起来,“君上威武。”
嬴政满意点头,“爱卿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跟寡人比一比吧。”
李斯还没反应过来,“比什么?”
“刚刚大家策马奔腾看的寡人心潮澎湃,寡人想和各位爱卿比比赛马。”
说完,嬴政驱马走到李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李爱卿不必紧张,今天不谈君臣,大家放开了好好玩。”
王翦以自己年老为由推拒了这次的比赛,和丞相王绾两个人慢悠悠的跟着大部队。
王翦眉眼含笑看着前方的一行人,尤其是嬴政,良久说了一句,“好久没看到君上笑的这么开心了。”
王绾听到这话,也附和了一句,“是啊,这是君上登基亲政以来难得放松的时候了。”
也许是感慨的时候身边正好有一个好的倾诉对象,王翦此刻也多了些话。
“君上登基的时候才13岁吧,小小的人儿就这样走到了群狼环伺的漩涡之中了。那时候的秦国内忧外患,朝中大臣小看,六国君王轻视,都想看看这位弱小的秦王怎么死。”
大概是王翦怀念的语气触动了王绾,他也回忆了起来,“是啊,那时候吕不韦还在,把持着朝政,帝太后不说为君上分忧还在添乱;国外赵国、楚国虎视眈眈,君上不好过啊。”
王翦点点头,“可不是,我那时候还记得,有一次在家中练剑,君上就这样闯了进来,然后朝我直愣愣的跪了下来,对我说道‘请将军帮我。’
你都不知道当时君上小小的人眼里不是懵懂不是害怕,而是坚定和野心,那时候我就知道咱们这位新上任的君上不上能被随意捏在手里的面团。”
王翦说完又看了一眼王绾,摆摆手,“你看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君上小时候的样子你又没见过。”
王绾一噎,知道王翦这是在炫耀他被君上一眼选中,“将军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君上即便年幼也是亲自主持过朝会的,所以我还是见过君上小时候的样子的。”
王绾这是故意曲解了王翦话里的意思。
王翦悄悄唾弃了一下,然后继续炫耀着、回忆着自己和君上的过去,“事实证明我果然没有看走眼,咱们君上不仅快速亲政掌权,而且最后还能实现历代秦王的心愿——统一六国。君上这些年不容易啊。”
这点王绾不打算和王翦理论,只是他总觉得这老头今天在自己面前说这话是意有所指。
但是王绾不接话。
王翦等了半天都没等到王绾接话,偷偷看了一眼,之见王绾坐在马上,闭目养神,丝毫不受他的影响。
没办法,王翦只能自己开口,‘丞相!’
王绾见状更加不为所动。
王翦又加重了声音,多叫了几遍,“丞相!丞相!”
王绾等到时间差不多了,装作如梦初醒一样,“不好意思啊将军,这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缺觉,实在是失礼。”
王翦知道这是对方装的,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表示没关系,这是正常行为。
王绾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刚刚将军要说什么,不妨再说一遍?”
“我刚刚想问,丞相如今天下平定,君上可有什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