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声音又持续了好一会儿,嬴政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准备训斥这群人,打算让他们闭嘴。
但是这时候他才惊恐地发现一件事——他好像被鬼压床了,一动也动不了。
一直保持泰山压顶不改面色的嬴政难得慌神了,难道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得了什么不得了的怪病?
比如中风?
不知什么时候,嬴政耳边小声的哭泣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你们都到外面候着,没有丞相和我的命令不准进来。”
“喏。”
这个人支开宫人之后就跪在了嬴政的床榻前不远处,和身边的人开始交谈了起来。
嬴政压下心中的丝丝恐慌,仔细分辨着这两个人的声音,很熟悉,只可惜他现在脑子昏昏沉沉的,就像是从遥远的沉睡中刚醒过来一样,记不得这是谁。
至于刚刚声音的主人提到的“丞相”,嬴政脑子里冒出来对应的两个人,所以这是李斯还是王绾?
面对这些未知,嬴政能做的也只有等,等屋内这两个自己貌似非常熟悉的人开口,让他能从他们两个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一些信息,了解情况。
事情也如嬴政所想的一样发展。
刚刚开口的人又说话了,“如今君上巡视沙丘,谁曾想以外突然降临,君上病逝了,而在这危机关头,偏偏各位公子都不在身边,没有人能主持大局。
因为君上信任和厚爱,现在稳定大局、安定民心的重担全压在了丞相和高的身上。
不过高有自知之明,自认能力不济,不可担当重任,所以只好舔着脸来询问李丞相,您看如今这个情况该如何是好?”
赵高说的这话非常的谦虚,又把李斯捧的非常高,李斯很受用,就是对嬴政不太友好,仿佛五雷轰顶一样。
震惊过后,嬴政想起来了,他现在早就统一六国,成为了前无古人的始皇帝,威加海内,壮志飞扬。
只不过好景不长,一段安稳日子之后,已经被打压了的六国余孽又开始死灰复燃,蠢蠢欲动了。
他们在大秦各处发动小型骚乱,嬴政没办法只得全国巡视,名为巡视实为绞杀余孽。
而这次他正好巡视到沙丘这个地方突然偶感不适,起初病情没有很重,以为过段时间就会好。
谁曾想后面病情居然越来越重了,他正准备停下手头工作养病呢,怎么就病逝了?
还有,从刚刚这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一个是叫高,自己记忆中叫高的人似乎有个赵高,那另外的是谁?
短短一刻嬴政就想了很多,他十分笃定自己的死亡不是一场意外,他觉得就是蓄意的谋杀。
至于凶手是谁,也许是六国余孽,也许是朝中大臣,也许是身边的宫人,他都怀疑。
另外超出他常识的一点就是,如果他已经死了,那他现在这种能听到声音,能思考的状态是什么?
鬼吗?
此刻嬴政脑子里有很多的猜测,乱糟糟的,毫无头绪。
所以嬴政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这两人的对话。
“赵中车府令难道忘了吗,君上亡故之前,将你我二人唤至身侧,命我写下传位诏书,传令公子扶苏回咸阳登基为帝。
君上的意思已经表达的清楚明白,斯定当严格遵循,难道中车府令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听到这话,嬴政确定了,外面的就是李斯。
想到李斯,嬴政脑子里冒出关于李斯的记忆,不错,是个听自己吩咐办事的、好用的人才,让他辅佐扶苏,自己放心。
而且根据李斯的话,他大概能猜到自己这样做的用意。
扶苏是自己选择的秦二世,只要扶苏不是个蠢货,登基之后按照他仁厚的性格做事,接下来只要好好休养生息,大秦就能稳定下来。
所以这是一个保守且不会出错的选择。
但是嬴政难免又开始担心起另外的事情——扶苏是否能坐稳皇位。
他很清楚,自己会在沙丘病逝很大原因就是六国余孽横行乡野,势力太大,野心勃勃。
这种情况下,仁爱的秦二世斗得过报团取暖的六国余孽吗?如果压制不住,是不是还要再经历一次六国之战?
这个答案就连嬴政都没法给出确切的回复,他只能安慰自己,他已经留下了李斯,再加上与扶苏交好的蒙家兄弟和扶苏的姻亲王家的辅佐,想来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更让他放心的一点,现在长成的、能与扶苏争权夺利的公子基本与扶苏交好,所以大秦内部乱不起来。
所以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外有强军,内有能臣,嬴政觉得扶苏战胜六国余孽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吧。
越想嬴政越放心,对李斯和赵高在自己面前的不太恭敬的态度也原谅了。
甚至还有空想别的事情了,比如他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上天偏爱,想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大秦走稳走远也说不准。
不过显然嬴政想的太美了,简直不切实际。
赵高听完李斯的话之后先是嗤笑了一声,随即不屑开口,“丞相难道这就认命了吗?
法家的未来,李家的富贵,以及丞相你的千古伟业,难道都要放弃了吗?你真的忍心?”
闻言,李斯守灵叠纸钱的手一顿,厉声训斥,“赵高你什么意思?在君上面前休要胡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我听从君上意思即可。”
一旁的嬴政也是同样的训斥。
面对李斯不善的态度,赵高手里的动作不急不慢,仿佛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法家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而法家也深受历代秦王的看重,这两者可谓相辅相成,铺就强秦之路。
现在,世人皆知你,大秦丞相李斯是法家领袖,终其一生都在为法著书立说,践行理念;
只是君上钦定的继承人公子扶苏似乎并不认同法家的观点,他在君上面前也经常与您意见相左,有时候你们两个都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
公子扶苏表面上是与君上辩驳,但那何尝不是在打您的脸?
更重要的一点,似乎公子扶苏与儒家的淳于越走的更近一些。
丞相你说,如果公子扶苏继承了皇位,成为了秦二世,他是会倾向于丞相的法家还是偏心淳于越的儒家?”
嬴政听到这话简直怒不可遏,胡说八道,李斯明明和扶苏关系不错,他们还是……
等等,嬴政在记忆中搜刮了好久,完全没有扶苏李斯交好的证据。
嬴政困惑了,如果李斯和扶苏关系不好,那自己的这个认知是从哪里来的?
他为什么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李斯应该是扶苏孩子的老师?
但是真实的记忆中,扶苏孩子的老师是自己不太有印象的人。
这一刻嬴政对自己身处的世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而这一边,听到赵高的话,李斯眼神锐利的看向他,“你要想清楚你自己在说什么话!小心祸从口出。”
李斯的威胁和提醒赵高不在意,甚至一点力度都没有,他只是轻蔑的笑了笑,随意的拱了拱手,“丞相多虑了,我能有什么意思,我能有什么坏心思?
我不过是看到丞相为了大秦殚精竭虑一辈子,想到最后竟然要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果而感到悲哀而已。”
“你胡言论语些什么?我看赵中车府令是这段时间太累了,脑子都不清楚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为君上守灵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吧。”
李斯的反应还在赵高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反问道,“丞相您难道忘了商君、张仪、武安君、吕不韦的结局吗?
您之于君上,就如同商君之于孝公,张仪之于惠文王,武安君之于昭襄王,吕不韦之于庄襄王。
新王登基,之前的旧臣全无好下场,您又凭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个例外?”
就这?
李斯抖了抖衣袍上不存在的灰尘说道,“商君等人的结局背后潜藏的政治因素很多,三两句话解释不清楚,想来中车府令还没有资格参与这类政事的决策,不明白很正常。
斯在这里也不多言,只提醒一句莫要自作聪明,徒留笑柄。
当然,即便中车府令没有相关经验也无妨,你总该知道我李斯忠于大秦,不是三心二意之人;公子扶苏仁爱,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
所以此类危言耸听的话还是不要再说了。”
赵高刚说完嬴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妄图以此来劝说李斯,简直不知所谓。
好在李斯不是赵高这种无能鼠辈,相信这种无稽之言。
李斯话里的讽刺意味赵高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懂,但是赵高能忍,按下了心里的愤怒,毫不在意的摇摇头,说道,“扶苏再怎么仁爱他也是秦王的后代。
秦王,虎狼之君,尤其是咱们这位一统六国,成就千秋伟业的始皇,你真的相信他能生出一只善良仁爱的兔子?别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啊。
但是这时候他才惊恐地发现一件事——他好像被鬼压床了,一动也动不了。
一直保持泰山压顶不改面色的嬴政难得慌神了,难道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得了什么不得了的怪病?
比如中风?
不知什么时候,嬴政耳边小声的哭泣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你们都到外面候着,没有丞相和我的命令不准进来。”
“喏。”
这个人支开宫人之后就跪在了嬴政的床榻前不远处,和身边的人开始交谈了起来。
嬴政压下心中的丝丝恐慌,仔细分辨着这两个人的声音,很熟悉,只可惜他现在脑子昏昏沉沉的,就像是从遥远的沉睡中刚醒过来一样,记不得这是谁。
至于刚刚声音的主人提到的“丞相”,嬴政脑子里冒出来对应的两个人,所以这是李斯还是王绾?
面对这些未知,嬴政能做的也只有等,等屋内这两个自己貌似非常熟悉的人开口,让他能从他们两个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一些信息,了解情况。
事情也如嬴政所想的一样发展。
刚刚开口的人又说话了,“如今君上巡视沙丘,谁曾想以外突然降临,君上病逝了,而在这危机关头,偏偏各位公子都不在身边,没有人能主持大局。
因为君上信任和厚爱,现在稳定大局、安定民心的重担全压在了丞相和高的身上。
不过高有自知之明,自认能力不济,不可担当重任,所以只好舔着脸来询问李丞相,您看如今这个情况该如何是好?”
赵高说的这话非常的谦虚,又把李斯捧的非常高,李斯很受用,就是对嬴政不太友好,仿佛五雷轰顶一样。
震惊过后,嬴政想起来了,他现在早就统一六国,成为了前无古人的始皇帝,威加海内,壮志飞扬。
只不过好景不长,一段安稳日子之后,已经被打压了的六国余孽又开始死灰复燃,蠢蠢欲动了。
他们在大秦各处发动小型骚乱,嬴政没办法只得全国巡视,名为巡视实为绞杀余孽。
而这次他正好巡视到沙丘这个地方突然偶感不适,起初病情没有很重,以为过段时间就会好。
谁曾想后面病情居然越来越重了,他正准备停下手头工作养病呢,怎么就病逝了?
还有,从刚刚这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一个是叫高,自己记忆中叫高的人似乎有个赵高,那另外的是谁?
短短一刻嬴政就想了很多,他十分笃定自己的死亡不是一场意外,他觉得就是蓄意的谋杀。
至于凶手是谁,也许是六国余孽,也许是朝中大臣,也许是身边的宫人,他都怀疑。
另外超出他常识的一点就是,如果他已经死了,那他现在这种能听到声音,能思考的状态是什么?
鬼吗?
此刻嬴政脑子里有很多的猜测,乱糟糟的,毫无头绪。
所以嬴政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这两人的对话。
“赵中车府令难道忘了吗,君上亡故之前,将你我二人唤至身侧,命我写下传位诏书,传令公子扶苏回咸阳登基为帝。
君上的意思已经表达的清楚明白,斯定当严格遵循,难道中车府令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听到这话,嬴政确定了,外面的就是李斯。
想到李斯,嬴政脑子里冒出关于李斯的记忆,不错,是个听自己吩咐办事的、好用的人才,让他辅佐扶苏,自己放心。
而且根据李斯的话,他大概能猜到自己这样做的用意。
扶苏是自己选择的秦二世,只要扶苏不是个蠢货,登基之后按照他仁厚的性格做事,接下来只要好好休养生息,大秦就能稳定下来。
所以这是一个保守且不会出错的选择。
但是嬴政难免又开始担心起另外的事情——扶苏是否能坐稳皇位。
他很清楚,自己会在沙丘病逝很大原因就是六国余孽横行乡野,势力太大,野心勃勃。
这种情况下,仁爱的秦二世斗得过报团取暖的六国余孽吗?如果压制不住,是不是还要再经历一次六国之战?
这个答案就连嬴政都没法给出确切的回复,他只能安慰自己,他已经留下了李斯,再加上与扶苏交好的蒙家兄弟和扶苏的姻亲王家的辅佐,想来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更让他放心的一点,现在长成的、能与扶苏争权夺利的公子基本与扶苏交好,所以大秦内部乱不起来。
所以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外有强军,内有能臣,嬴政觉得扶苏战胜六国余孽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吧。
越想嬴政越放心,对李斯和赵高在自己面前的不太恭敬的态度也原谅了。
甚至还有空想别的事情了,比如他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上天偏爱,想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大秦走稳走远也说不准。
不过显然嬴政想的太美了,简直不切实际。
赵高听完李斯的话之后先是嗤笑了一声,随即不屑开口,“丞相难道这就认命了吗?
法家的未来,李家的富贵,以及丞相你的千古伟业,难道都要放弃了吗?你真的忍心?”
闻言,李斯守灵叠纸钱的手一顿,厉声训斥,“赵高你什么意思?在君上面前休要胡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我听从君上意思即可。”
一旁的嬴政也是同样的训斥。
面对李斯不善的态度,赵高手里的动作不急不慢,仿佛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法家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而法家也深受历代秦王的看重,这两者可谓相辅相成,铺就强秦之路。
现在,世人皆知你,大秦丞相李斯是法家领袖,终其一生都在为法著书立说,践行理念;
只是君上钦定的继承人公子扶苏似乎并不认同法家的观点,他在君上面前也经常与您意见相左,有时候你们两个都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
公子扶苏表面上是与君上辩驳,但那何尝不是在打您的脸?
更重要的一点,似乎公子扶苏与儒家的淳于越走的更近一些。
丞相你说,如果公子扶苏继承了皇位,成为了秦二世,他是会倾向于丞相的法家还是偏心淳于越的儒家?”
嬴政听到这话简直怒不可遏,胡说八道,李斯明明和扶苏关系不错,他们还是……
等等,嬴政在记忆中搜刮了好久,完全没有扶苏李斯交好的证据。
嬴政困惑了,如果李斯和扶苏关系不好,那自己的这个认知是从哪里来的?
他为什么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李斯应该是扶苏孩子的老师?
但是真实的记忆中,扶苏孩子的老师是自己不太有印象的人。
这一刻嬴政对自己身处的世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而这一边,听到赵高的话,李斯眼神锐利的看向他,“你要想清楚你自己在说什么话!小心祸从口出。”
李斯的威胁和提醒赵高不在意,甚至一点力度都没有,他只是轻蔑的笑了笑,随意的拱了拱手,“丞相多虑了,我能有什么意思,我能有什么坏心思?
我不过是看到丞相为了大秦殚精竭虑一辈子,想到最后竟然要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果而感到悲哀而已。”
“你胡言论语些什么?我看赵中车府令是这段时间太累了,脑子都不清楚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为君上守灵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吧。”
李斯的反应还在赵高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反问道,“丞相您难道忘了商君、张仪、武安君、吕不韦的结局吗?
您之于君上,就如同商君之于孝公,张仪之于惠文王,武安君之于昭襄王,吕不韦之于庄襄王。
新王登基,之前的旧臣全无好下场,您又凭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个例外?”
就这?
李斯抖了抖衣袍上不存在的灰尘说道,“商君等人的结局背后潜藏的政治因素很多,三两句话解释不清楚,想来中车府令还没有资格参与这类政事的决策,不明白很正常。
斯在这里也不多言,只提醒一句莫要自作聪明,徒留笑柄。
当然,即便中车府令没有相关经验也无妨,你总该知道我李斯忠于大秦,不是三心二意之人;公子扶苏仁爱,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
所以此类危言耸听的话还是不要再说了。”
赵高刚说完嬴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妄图以此来劝说李斯,简直不知所谓。
好在李斯不是赵高这种无能鼠辈,相信这种无稽之言。
李斯话里的讽刺意味赵高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懂,但是赵高能忍,按下了心里的愤怒,毫不在意的摇摇头,说道,“扶苏再怎么仁爱他也是秦王的后代。
秦王,虎狼之君,尤其是咱们这位一统六国,成就千秋伟业的始皇,你真的相信他能生出一只善良仁爱的兔子?别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