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此刻嬴政心情好不错,巡视下来的总体情况他还算是比较满意的,所以也有心情跟王翦开玩笑,“实在是最近事情太多没来得及立刻召见将军,将军可不要怪罪朕啊。”
王翦看出嬴政没有上纲上线的意思,自然且随意。
因此他也没有毕恭毕敬的样子,而是插科打诨了一句,“只要君上多给臣一些金银财宝,臣就死而无憾了,更不用说怪罪君上了。”
嬴政笑骂道,“王老将军怎么越老越顽童了?”
“君上总归不会让臣吃亏的。”
“行了,之前赏赐的还不够?你要是把楚国灭了,寡人再多赏赐你一倍!”
嬴政和王翦随意说了一会儿之后,嬴政想起来还有件事要问清的。
“将闾这孩子最近怎么样了?”
之前将闾非要上战场,嬴政拗不过,于是让他自己提前到王翦身边跟着学习。
按照时间算算也有个十天半个月了,现在难得有时间,嬴政就想知道将闾适不适合。
听嬴政提起将闾,王翦就想起来十天前的事情。
那时候他们刚和楚国进行一轮小范围的打斗,鸣金收兵,他在营帐内看着副呈报上来的战况。
猝不及防就听到外边小兵前来通报,“将军,外面有位自称是公子将闾的人前来,说是奉赵御史的命前来投奔将军的。”
王翦放下手中的竹简,与副将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明白。
他们是知道君上化身御史大夫,带着公子高和公子将闾以及小公主来战场巡视的。
只是按照路程计算,不该是这个时间到啊。
疑惑归疑惑,王翦也没有把人晾外面的意思,“快把人请进来。”
他要问问是什么情况。
将闾一进来,没等王翦问,就一股脑的全说了。
听完之后的王翦皱起了眉头,“君上就那么轻易答应公子自己来战场了?”
王翦觉得这事儿做的有点胡闹,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
将闾不觉得会有危险,还沉浸在马上就能实现愿望的喜悦中,“不会有危险的,父亲给我安排了几个身手不错的侍卫保护我。
而且我过来是跟着将军学习的,也不怕危险和困难的。”
说完还表示,他什么都能干,请王翦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有所顾忌,“我来战场就是证明自己可以的!”
王翦抿了抿嘴,绞尽脑汁回了一句,“现在刚和楚军交战,公子如果不嫌弃,可以先跟着他们一块儿收拾战场。”
有事情做的将闾自然没什么意见,充满雄心壮志的跟着干活了。
只有王翦心情复杂,不知道嬴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此时,又被君上问到的王翦依旧心情复杂,他回忆了一下将闾最近的表现,斟酌了一番后开口,“回禀君上,公子将闾自从跟在臣身边,一直都非常认真,吃苦耐劳,可见决心毅力之强。”
嬴政步伐一顿,转身看着王翦,“王将军你不老实啊,寡人不要听这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于是嬴政阻止了王翦继续套公式夸人,“寡人想问,将闾是否真的适合战场。
寡人听说这孩子第一天跟你去前线的时候,看到堆积成山的尸体,不仅呕吐,还吓得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见嬴政提起了这件事,王翦也不好隐瞒。
当时将闾刚去收拾战场的时候,看着满地残骸,秦军、楚军都有,的确反应大了些,不过王翦觉得这是正常现象。
“第一次接触战场的人,猛然间看到这样惨烈的景象,有呕吐和被吓得做噩梦是正常现象,公子已经做的很好了,臣年轻时第一次上战场也不比公子做的好。”
听着王翦的解释,嬴政只是微微点头,没说什么话。
王翦看着嬴政这不表态的样子,试探的问了一句,“君上是不愿意让公子上战场吗?”
嬴政诧异的看了一眼有这种想法的王翦,王翦还以为是自己猜到了嬴政的心思,于是建议道,“如果君上不舍得公子上战场,臣可以配合君上,让公子认清现实,乖乖跟着君上你回咸阳。”
王翦想的很清楚,虽然将闾是一个有点天赋的、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但他不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君上换一个人,比如王翦非常看好的大牛,他肯定就不乐意割爱了。
好在嬴政并没有这个想法,“将闾要是真的合适,那就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原本嬴政就没打算插手将闾的选择,他能记得询问一下情况还是因为小鱼儿最近几天总是在念叨得将闾上战场受伤、殒命怎么办。
念叨的次数多了,嬴政也被传染了担心的情绪,不得不多想了。
听到嬴政的保证,王翦也做了保证,“公子虽然与百年难遇的天才有差距,但是正常带兵打仗的天赋还是有的,”
有了王翦的保证,嬴政也不再问将闾的情况,正好嬴政的营帐找到了。
所以嬴政也就没有继续追问将闾的事情,而是带着王翦进去详谈秦楚之间,这场仗该怎么打。
嬴政率先走到桌上打开的舆图面前,将自己这几天巡视了解的情况大致分析了一下。
如今看似秦军屡屡大胜,实则疲累不堪。
“就拿寡人到来前打的那场仗为例,伤亡人数比刚到的时候多了三成。
寡人不相信这几个月的时间楚军就能将战斗力提高一个档次,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了咱们秦军身上。”
即便是不愿意,嬴政也要说一句,“如果寡人分析的没有错,战事再拖下去,战局就会变得更加多变,到时候即便秦军还能打赢,那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嬴政的分析大致都是对的,是秦军目前面对的困境。
王翦叹了口气,十分苦恼,“回禀君上,自从臣与楚将项燕对垒打了几次胜仗后,项燕一直龟缩在城内不与臣起正面冲突。
他不正面打,但是经常背后搞小动作,动不动偷袭,所以臣才原地安营扎寨,想着跟他打消耗。
但是次数多了,咱们士兵毕竟是远道而来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您也知道。”
王翦说完,看了一眼嬴政面色凝重,于是跪下请罪,“君上,不是臣不愿意跟楚将打,实在是无论用什么办法,他们都不出手啊。”
王翦不是曾经的武安君白起,项燕也不是赵括,王翦没办法复刻当初的长平之战。
这点嬴政也不怪王翦,只是问了一嘴,“强行进攻不行吗?”
王翦摇摇头,这个方法他当然想过,“只是强行攻城也需要做好准备,否则贸贸然攻城只会白白浪费将士性命。”
听到这里,嬴政问了一句,“不知将军可有对策了?”
“原本臣是打算派人截断楚军粮草,让他们陷入饥荒之中,等他们粮草耗尽之时,就是我军攻城之日。
而且,按照臣得到的消息,此刻楚军手中的粮草只够他们吃一个多月了。”
这也是前几天楚军小范围骚扰的原因了。
对于这个计策,嬴政没什么意见,“具体计划王将军自行安排即可,寡人不会做过多干涉的,寡人只要最后的胜利结果。”
嬴政的要求并没有强人所难,所以王翦立刻表明自己的决心。
不过顿了顿,王翦还是想说,“君上,与楚军对战进一年的时间,臣不下十次和楚将项燕交过手,也研究过此人的兵法能力。
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项燕绝对是个简单人物。”
嬴政这下来了兴趣,“能让王老将军说出这样评价的人可不多啊,寡人倒想知道此人与王老将军比如何?”
“他正处于年轻力壮的巅峰期,臣已年迈,怕是有点力不从心了。”
听到这个评价,嬴政更加好奇,“此话何解?”
王翦回忆起和项燕正面交手的那次对决,“论兵法、谋略,臣比项燕年长许多,实战经验更是多了不少,所以这点他不如我。
但是个人素质上面,臣与之交手,被他挥舞的刀枪震得手臂发麻,他很有可能是天生力气要大于一般人的,所以这点上看,臣不如他。”
王翦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项燕的威胁让臣想到了曾经的赵将李牧。
不过君上也不用担心,臣已经挖掘出一个天生神力的小将了,待他成长起来,未必不能与项燕一战。”
嬴政看着最后转了一个弯的王翦,“王老将军怎么还跟寡人打哑谜了。
等你所说的小将成长起来,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既然你提到了李牧,那可以用对付李牧的方式除了项燕岂不省事。”
除掉李牧的方式也很简单,大秦惯用的离间计而已。
所以嬴政的意思就是重启离间计,“寡人这就吩咐李斯,让他带人筹划离间计。”
“君上,若是使用离间计,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两年的。毕竟这位目前还是楚王的心腹。”
王翦看出嬴政没有上纲上线的意思,自然且随意。
因此他也没有毕恭毕敬的样子,而是插科打诨了一句,“只要君上多给臣一些金银财宝,臣就死而无憾了,更不用说怪罪君上了。”
嬴政笑骂道,“王老将军怎么越老越顽童了?”
“君上总归不会让臣吃亏的。”
“行了,之前赏赐的还不够?你要是把楚国灭了,寡人再多赏赐你一倍!”
嬴政和王翦随意说了一会儿之后,嬴政想起来还有件事要问清的。
“将闾这孩子最近怎么样了?”
之前将闾非要上战场,嬴政拗不过,于是让他自己提前到王翦身边跟着学习。
按照时间算算也有个十天半个月了,现在难得有时间,嬴政就想知道将闾适不适合。
听嬴政提起将闾,王翦就想起来十天前的事情。
那时候他们刚和楚国进行一轮小范围的打斗,鸣金收兵,他在营帐内看着副呈报上来的战况。
猝不及防就听到外边小兵前来通报,“将军,外面有位自称是公子将闾的人前来,说是奉赵御史的命前来投奔将军的。”
王翦放下手中的竹简,与副将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明白。
他们是知道君上化身御史大夫,带着公子高和公子将闾以及小公主来战场巡视的。
只是按照路程计算,不该是这个时间到啊。
疑惑归疑惑,王翦也没有把人晾外面的意思,“快把人请进来。”
他要问问是什么情况。
将闾一进来,没等王翦问,就一股脑的全说了。
听完之后的王翦皱起了眉头,“君上就那么轻易答应公子自己来战场了?”
王翦觉得这事儿做的有点胡闹,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
将闾不觉得会有危险,还沉浸在马上就能实现愿望的喜悦中,“不会有危险的,父亲给我安排了几个身手不错的侍卫保护我。
而且我过来是跟着将军学习的,也不怕危险和困难的。”
说完还表示,他什么都能干,请王翦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有所顾忌,“我来战场就是证明自己可以的!”
王翦抿了抿嘴,绞尽脑汁回了一句,“现在刚和楚军交战,公子如果不嫌弃,可以先跟着他们一块儿收拾战场。”
有事情做的将闾自然没什么意见,充满雄心壮志的跟着干活了。
只有王翦心情复杂,不知道嬴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此时,又被君上问到的王翦依旧心情复杂,他回忆了一下将闾最近的表现,斟酌了一番后开口,“回禀君上,公子将闾自从跟在臣身边,一直都非常认真,吃苦耐劳,可见决心毅力之强。”
嬴政步伐一顿,转身看着王翦,“王将军你不老实啊,寡人不要听这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于是嬴政阻止了王翦继续套公式夸人,“寡人想问,将闾是否真的适合战场。
寡人听说这孩子第一天跟你去前线的时候,看到堆积成山的尸体,不仅呕吐,还吓得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见嬴政提起了这件事,王翦也不好隐瞒。
当时将闾刚去收拾战场的时候,看着满地残骸,秦军、楚军都有,的确反应大了些,不过王翦觉得这是正常现象。
“第一次接触战场的人,猛然间看到这样惨烈的景象,有呕吐和被吓得做噩梦是正常现象,公子已经做的很好了,臣年轻时第一次上战场也不比公子做的好。”
听着王翦的解释,嬴政只是微微点头,没说什么话。
王翦看着嬴政这不表态的样子,试探的问了一句,“君上是不愿意让公子上战场吗?”
嬴政诧异的看了一眼有这种想法的王翦,王翦还以为是自己猜到了嬴政的心思,于是建议道,“如果君上不舍得公子上战场,臣可以配合君上,让公子认清现实,乖乖跟着君上你回咸阳。”
王翦想的很清楚,虽然将闾是一个有点天赋的、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但他不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君上换一个人,比如王翦非常看好的大牛,他肯定就不乐意割爱了。
好在嬴政并没有这个想法,“将闾要是真的合适,那就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原本嬴政就没打算插手将闾的选择,他能记得询问一下情况还是因为小鱼儿最近几天总是在念叨得将闾上战场受伤、殒命怎么办。
念叨的次数多了,嬴政也被传染了担心的情绪,不得不多想了。
听到嬴政的保证,王翦也做了保证,“公子虽然与百年难遇的天才有差距,但是正常带兵打仗的天赋还是有的,”
有了王翦的保证,嬴政也不再问将闾的情况,正好嬴政的营帐找到了。
所以嬴政也就没有继续追问将闾的事情,而是带着王翦进去详谈秦楚之间,这场仗该怎么打。
嬴政率先走到桌上打开的舆图面前,将自己这几天巡视了解的情况大致分析了一下。
如今看似秦军屡屡大胜,实则疲累不堪。
“就拿寡人到来前打的那场仗为例,伤亡人数比刚到的时候多了三成。
寡人不相信这几个月的时间楚军就能将战斗力提高一个档次,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了咱们秦军身上。”
即便是不愿意,嬴政也要说一句,“如果寡人分析的没有错,战事再拖下去,战局就会变得更加多变,到时候即便秦军还能打赢,那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嬴政的分析大致都是对的,是秦军目前面对的困境。
王翦叹了口气,十分苦恼,“回禀君上,自从臣与楚将项燕对垒打了几次胜仗后,项燕一直龟缩在城内不与臣起正面冲突。
他不正面打,但是经常背后搞小动作,动不动偷袭,所以臣才原地安营扎寨,想着跟他打消耗。
但是次数多了,咱们士兵毕竟是远道而来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您也知道。”
王翦说完,看了一眼嬴政面色凝重,于是跪下请罪,“君上,不是臣不愿意跟楚将打,实在是无论用什么办法,他们都不出手啊。”
王翦不是曾经的武安君白起,项燕也不是赵括,王翦没办法复刻当初的长平之战。
这点嬴政也不怪王翦,只是问了一嘴,“强行进攻不行吗?”
王翦摇摇头,这个方法他当然想过,“只是强行攻城也需要做好准备,否则贸贸然攻城只会白白浪费将士性命。”
听到这里,嬴政问了一句,“不知将军可有对策了?”
“原本臣是打算派人截断楚军粮草,让他们陷入饥荒之中,等他们粮草耗尽之时,就是我军攻城之日。
而且,按照臣得到的消息,此刻楚军手中的粮草只够他们吃一个多月了。”
这也是前几天楚军小范围骚扰的原因了。
对于这个计策,嬴政没什么意见,“具体计划王将军自行安排即可,寡人不会做过多干涉的,寡人只要最后的胜利结果。”
嬴政的要求并没有强人所难,所以王翦立刻表明自己的决心。
不过顿了顿,王翦还是想说,“君上,与楚军对战进一年的时间,臣不下十次和楚将项燕交过手,也研究过此人的兵法能力。
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项燕绝对是个简单人物。”
嬴政这下来了兴趣,“能让王老将军说出这样评价的人可不多啊,寡人倒想知道此人与王老将军比如何?”
“他正处于年轻力壮的巅峰期,臣已年迈,怕是有点力不从心了。”
听到这个评价,嬴政更加好奇,“此话何解?”
王翦回忆起和项燕正面交手的那次对决,“论兵法、谋略,臣比项燕年长许多,实战经验更是多了不少,所以这点他不如我。
但是个人素质上面,臣与之交手,被他挥舞的刀枪震得手臂发麻,他很有可能是天生力气要大于一般人的,所以这点上看,臣不如他。”
王翦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项燕的威胁让臣想到了曾经的赵将李牧。
不过君上也不用担心,臣已经挖掘出一个天生神力的小将了,待他成长起来,未必不能与项燕一战。”
嬴政看着最后转了一个弯的王翦,“王老将军怎么还跟寡人打哑谜了。
等你所说的小将成长起来,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既然你提到了李牧,那可以用对付李牧的方式除了项燕岂不省事。”
除掉李牧的方式也很简单,大秦惯用的离间计而已。
所以嬴政的意思就是重启离间计,“寡人这就吩咐李斯,让他带人筹划离间计。”
“君上,若是使用离间计,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两年的。毕竟这位目前还是楚王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