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而扶苏不是单纯的臣子,而是君上的孩子,无论是朝堂上还是生活中劝谏都要掌握度。
  扶苏诧异的看了一眼说这话的李斯,“先生这话何意?”
  李斯不卑不亢,“只是不想公子扰了君上此时的天伦之乐罢了。”
  扶苏不信,“之前,先生这话可从来不会对扶苏说的。”
  李斯看着走远了的嬴政和赵子瑜的背影,轻声说了一句,“大概是小公主非常讨人喜欢吧。”
  扶苏好奇,难道就因为父王让李斯成为小鱼儿的先生,李斯这个老狐狸就开始投靠自己了?
  对于扶苏的疑问,李斯真的很想反问一句,难道这还不够吗。
  不过李斯还是忍住了,非常恭维但是真诚的说了一句,“公子仁善,小公主又十分聪慧,您是君上心中的首选自然无可厚非。”
  这些年在扶苏面前说这些话的人也不少,不过都被扶苏训斥了。
  这次李斯的话比较委婉,扶苏也就没有非常严厉,只是表达自己只是臣子的态度,“先生这话往后还是少说吧,被父亲知道了不好。”
  扶苏一直觉得,他是父亲的孩子,他和父亲一样深爱大秦,所做的都是想父亲好,大秦好,无论做不做太子,做不做秦王,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甚至,在扶苏心里,跟夫人还有小鱼儿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扶苏的话李斯没有放在心上,扶苏现在没这个想法只不过是没有到那个地步而已。
  等到小鱼儿的聪慧和受的宠爱人尽皆知了,到了扶苏不是下一任秦王都无法护住自己女儿的时候,他就会着急的。
  “斯只是提醒,公子不愿,斯往后不说就是了。”
  还是那句话,现在没有到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李斯不着急。
  “公子,君上和小公主已经走远了,咱们还是赶快赶上去吧。”
  扶苏以为自己的话打消了李斯心里大逆不道的想法,自然放下了心,追了上去。
  李斯落后扶苏一步,也跑了上去。
  据说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最近和君上十八子走得很近,李斯心中不屑,果然是内宫出来低贱之人,毫无政治眼光可言,不懂君上为何看重此人,可笑。
  第49章
  嬴政一行人走了没多久,好看的自然风景就被稀疏的山村人烟代替了。
  现在是秋天,也正是收粮食的季节,一眼望过去田里尽是丰收的景象。
  但是和丰收并不般配的是,收粮的并不是青壮年,而是一群老人和孩子,再或者就是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身体残缺的人。
  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身体残缺的,无一例外都是动作麻利,有种今天必须要干完的急迫感。
  事实上也的确需要有急迫感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动作不快一点,麻利一点,田里这些长势非常好的粮食就会烂在田里的。
  但是他们又面容憔悴,且瘦骨嶙峋的,让人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好像下一刻就要晕死过去了。
  而他们这样,纯粹是因为收上来的粮食,十之八九都是进了贵族的口袋了,这些忙活了一年的粮食最终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量是给他们的。
  嬴政本来想直接走的,但是赵子瑜对这个好奇。
  拗不过自家小孙女的嬴政,只能抱着表情十分奇怪的赵子瑜站在离田边不远的地方,看了一会儿。
  期间,他们见到了一个白发苍苍、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
  老人手里还牵着一个个子比较矮,瘦骨嶙峋的仿佛是非洲难民一样的小孙儿,小孙儿双目无神,就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布娃娃。
  两个人偷偷摸摸的来到正在忙碌着收粮食的田边,趁着大家自顾不暇,忙着眼前有三分地,没时间管住他们的时候,偷偷的捡起地上掉落的粮食。
  老人心疼自家小孙儿,将自己刚刚捡到的米粒塞到了孩子嘴里,然后孩子的眼神肉眼可见的亮了一下。
  我们都知道,生的、没有脱壳的粟米是非常难以下咽的,这种东西,赵子瑜看都不会看一眼的,更别说是生吞了。
  但是就是这样残酷,赵子瑜看都不会看一眼的东西在那个孩子眼里,就是极好的美味。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孩子小心翼翼反复咀嚼了好多下,才恋恋不舍的咽了下去。
  吃了之后,小孩儿又期待的看着自家大父,仿佛在说还要一个。
  但是老人只是摇摇头,“乖啊,剩下的是我们以后生存的依靠,全吃完了冬天怎么过啊。”
  所以还是赶快捡穗子吧。
  小孙儿撇了撇嘴,但是手里的动作没有停下的意思。
  这边这两个人的粮食还没捡多久呢,就被田里其他的人给发现了,一些脾气火爆的人甚至毫不客气的直接让爷孙两个滚一边去。
  “求你们了,行行好,就让我们捡一点点吧,我们保证不捡多,你看孩子都快饿死了。”
  老人说的声泪俱下的,但其他人依旧不为所动,“去去去,都给你们捡了很多了,我家之后还不知道吃什么呢。”
  说着就开始动手赶人鹅,哪怕这两人怎么样苦苦哀求都没有用。
  于是爷孙两个只能紧紧攥着刚刚捡到的粮食,狼狈地被赶到了其他地方去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这一对爷孙身上,而是到处都有。
  不仅是拾捡粮食的,他们还看到了孤儿寡母被收租收税的人欺负呢。
  相对和平的地方,原来也不是完全的和谐啊。
  嬴政一行人将这些画面看的清清楚楚,除了赵子瑜真心实意的感受到了难受,其他人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大概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就在一行人准备离开的时候,从看到这幅场面就沉默的赵子瑜突然开口了,“大父,君上其实已经很好了,对不对?”
  嬴政抱着赵子瑜的手一顿,就连扶苏和李斯都看了过来,都不明白小鱼儿为什么突然说了这样的话。
  李斯甚至都想习惯性的呵斥小鱼儿一句,君上哪里是我们能够随意评价的!
  但是看到面前看不出高兴还是生气的嬴政,李斯忍住了,不断告诉自己,人家是爷孙,自己是外人,不要没事找事。
  赵子瑜不知道李斯心里的一大段活动,从刚刚看到的这样的画面开始,赵子瑜鹅情绪就已经非常低落了。
  扶苏他们知道,赵子瑜这样是在为这些黔首百姓们感到委屈和难过。
  所以他们是诧异的,按照正常逻辑,小鱼儿不应该说出的是这样的话,总不能是说错话了
  赵子瑜见大家并没有回答自己的话,也不生气,而是指着路边衣不蔽体、十分瘦削的人问道,“大父,他们是因为战争才会变成这样的吗?”
  是不是因为统一战争,才变成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的。
  这一刻,赵子瑜才非常深刻的理解了那句“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背后的含义。
  战争啊,受到伤害最深的只有百姓了吧,青壮年都上了战场,都随着王翦将军攻打楚国了,现在大秦只剩下老弱了。
  “小鱼儿……”扶苏有心想解释什么,但是张了张嘴,最终也没说出什么内容。
  他家小鱼儿啊,生了一颗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心啊,扶苏是又感动又担忧。
  赵子瑜原本是看着田里的百姓的,但是此时却背过身去了。
  她窝在了嬴政胸前,瓮声瓮气的说,“大父,我一直认为君上统一六国是绝对正确的事情,以为中原大地已经分裂太久了,只有君上统一了才能重新凝聚中原大地上的人心。
  哪怕君上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抵抗匈奴而修筑长城;
  为了扩大版图、南边稳定而南征百越;
  为了加强各地的联系交流而修筑直道渠道;
  甚至是征发徭役,耗费民力去修建秦始皇陵等等,我都觉得君上是正确的。
  这些不过是过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罢了,哪怕是秦始皇陵在后世,也称为世界奇迹,是难以复刻的经典。
  我还认为,那些辱骂君上、不理解君上的人都没有眼光,不过是蝼蚁不懂鸿鹄之志罢了,君上不过是付出了一代人的代价创造几代人的奇迹罢了。”
  嬴政很认真的听着赵子瑜的这番话,说实话是感动的,因为他知道了,在未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被认可的。
  即使他自信功过何必由外人评说,但是知道是夸奖,也忍不住开心。
  但是嬴政开心之后又担心了起来,小鱼儿这话很明显还没有说完呢。
  嬴政不知道后面那段的批评需要多少的心理准备。
  赵子瑜也没让嬴政等太久,“可是现在,我看到了君上治下的百姓,亲眼看到了他们的生活,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些人不是君上功绩中的数字,不是必须或者应该被牺牲的代价。
  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的人,活生生的人。
  但是理性又告诉我,君上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