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相里明的话给了赵子瑜一个思路,“你说的对,我们可以给楚国使绊子。”
而且大父还给自己透露过,君上马上要让曾外祖父出征了,目标就是拿下楚国。
自己使绊子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于是两个孩子脑袋凑到一块儿,分析了半天得出了个要灭亡楚国,为自己报仇的结论。
然后赵子瑜就兴冲冲的跑去找扶苏了,人还没到就激动的吼了一句,“我要楚国付出代价!”
第37章
听完赵子瑜的解释之后,扶苏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震惊、疑惑、惊讶、欣慰……总之很复杂。
他看着义愤填膺的赵子瑜,很想说一句,乖女儿啊,你们偷听也就算了,还瞎猜;
瞎猜也就算了,还乱给人扣帽子;
乱给人扣帽子也就算了,怎么一不高兴就要人家付出代价啊。
更何况,楚国势大,那里是简简单单就能对抗的,不然君上也不会想着请王翦老将军出手的。
但是赵子瑜不依不饶不听。
扶苏被闹的没办反了,只说了一句,“阿父是没本事让楚国付出代价的。”
虽然这话一点也不威风,但事实就是这样
扶苏想,如果自己真的有让楚国付出沉重代价的方法,早就去父王面前献策了,还会等到现在?
更甚至,自己自己连劝说王老将军出山的方法都没有。
所以小鱼儿还是歇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吧,这些事情让大人们操心就够了。
赵子瑜对扶苏的摆烂完全不当一会儿,摆摆手表示,没关系,她有办法。
这话一出,不只是扶苏非常惊讶,就连张良都侧目了。
赵子瑜还以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极力强调,让楚国付出最好的代价就是灭国。
张良没想到,赵子瑜居然不假思索的说出了“灭国”这两个字。
说得轻巧容易,但是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是楚国人家国覆灭,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啊。
张良忍不住开口,“灭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啊。”
按照赵子瑜浅薄的战争知识来看,打仗打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拼消耗,拼各自国家的国力。
而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而言,国力就是武器和粮食。
换句话说,只要武器和粮食准备充足,光是耗就能耗死楚国。
赵子瑜没有打仗的知识,但是她可以想办法提供稳定的武器和粮食。
【宿主,你好像有没有盔甲武器,也没有堆积成山的粮食啊。】
沉寂许久的系统小九突然开口了。
赵子瑜对着这个不定期诈尸的系统翻了个白眼。
【我手里既有百科全书,又有各种兵器的图纸,依葫芦画瓢,兵器不就有了吗。】
兵器好弄,而粮食就麻烦了点。
虽然赵子瑜脑子里还依稀残存着杂交水稻的理论知识,但是前世的记忆告诉她,这东西培育起来耗时太长了,短期内估计看不到结果。
好在,除了这个,她手里还有精耕细作指南、土法堆肥注意事项等等,足够用了。
听了这话的系统赶快去翻了翻自己的商城,然后松了口气,【它就说嘛,自己的商场有没有这些东西,它能不知道?刚刚一看,果然没有。】
【怎么没有,就是你平时不注意。】
赵子瑜指着商城里的《中国兵器图鉴》说,【你看,这上面不就记录了上下五千年以来各种厉害的兵器吗。】
虽然只是一些图片,没有详细的制造方法,但是没关系,她相信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的能力。
而且一本《中国对火的运用》里面还讲到了在古代最高能把温度烧到多少度,这样是不是能炼制出杂质更少的铁,改善兵器质量呢。
可以找人去研究研究。
【所以,小九你要知道,没有没用的书,只有不会用书人。】
当然,赵子瑜的这些打算没有立刻说出来。
没别的原因,淡出防着张良而已。
“即便是困难重重,也要做不是?如果因为困难就不去做,那不是注定失败。”
赵子瑜虽然没有说自己的打算,但是喂了张良好大一口鸡汤。
被鸡汤呛住的张良,原本是不打算和赵子瑜详细说战争的事情的。
因为他觉得一方面孩子还太小,即使再聪敏,也不能够理解战争背后代表的意义。
另一方面则是觉得没必要让孩子背负大人的过错,影响他们的关系。
但是现在张良不这样认为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嘀咕了小鱼儿的聪慧了,“小鱼儿你知道灭国的含义吗?”
赵子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灭国的含义?
难道不就是楚国被秦国吞并,从此没有这个国家吗,难不成还有其他的意思?
看着张良严肃的表情,赵子瑜也不太确定。
“但是小鱼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了这个国家,那这个国家的百姓怎么办?”
张良想问的是,像他这样的士人怎么办,先祖的荣耀断送在了他们手里怎么办。
“成为大秦的子民啊。”
赵子瑜很理所当然,土地都成为了大秦的了,那人不就是大秦的人了吗,反正之前都是大周的人,换个国号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刚刚和扶苏对峙的原因,加上赵子瑜理所当然大秦会一统的语气,张良此刻的情绪有些激动了,说出来的话可能有点咄咄逼人。
“所以小鱼儿心里也是向着暴秦,觉得它灭人国家,毁人祭祀是正常的、正确的吗!”
语气中还有被背叛的委屈。
扶苏夫妻俩没想到张良会说这样的话,声音拔高,语气冷冽。
于是一个呵斥了张良,让他闭嘴,一个捂住了赵子瑜的耳朵,轻声安抚。
还有一个“隐形人”相里明,默默握住了赵子瑜的手,给予力量。
看着切换防御姿态的扶苏和王舒,张良才反应过来刚刚过激了,于是向赵子瑜道了歉。
赵子瑜倒是比扶苏他们想象的坚强很多。
张良的反应她也能理解,毕竟张良是史书盖棺定论的,一生的目标就是反秦。
赵子瑜拿开了自家阿母捂着自己耳朵的手,一派天真的问张良,“先生,韩国和秦国开战的时候,没有灭掉秦国,是因为不想吗?”
张良一愣,“什么意思?”
“先生,韩国就没有打过别的国家吗?
你总觉得说大秦统一,会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七国鼎立的时候,摩擦频繁,也没有给他们留出多好的生存空间啊。
相反,要是统一了,对内就可以稳定了,至少不会那么频繁交战了,不是更好吗?”
张良笑了笑,虽然他不把赵子瑜当普通的三岁孩童了,但是赵子瑜这个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小鱼儿可能不清楚,我刚刚跟桥松说过的,大秦的现有政策,支撑不住他统一之后的治理。”
赵子瑜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张良,心里暗自称赞,不愧是“汉初三杰”中的谋圣张良啊,这政治观察力、政治敏锐度,绝了。
赵子瑜甚至有一丝心动,想着如果后面大秦注定要灭亡,自己或许可以怂恿大父举旗造反,然后顺便收了张良。
反正张良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暴秦,报仇雪恨,自家又不是暴秦,他会帮忙的……吧。
不过这样的话,岂不是抢了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了,感觉有点对不起他。
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家大父看起来就不像是能久居人下的样子呢。
要真的让大父对刘邦跪拜称臣,她都要担心大父是不是准备做权臣,架空皇帝了。
也不是不行,反正刘邦的继承人刘盈也没什么用,要是最后还是刘邦登基了,就看看自家大父和吕雉姐姐谁更胜一筹了。
赵子瑜一下子脑补了好多,满足之后还假惺惺的谴责了一下自己不尊重长辈,然后就把这些事情抛到脑后了。
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呢,毕竟他们家现在还是秦国人,大父甚至还是秦国王室,正给始皇帝做事呢,还是要讲点政治正确的。
不能大秦还没亡呢,就想着造反、做汉臣的事情了。
“先生怎么确定大秦不会改变呢?”
“你想变法?”
虽然大秦的困局只有变法才能解决,但张良也不看好。
赵子瑜还没反应过来呢,扶苏倒是先急了,法是这么好变的吗?
变法有善终的吗?
远的不说,就说孝公时期的商君,那可是被车裂了啊。
自家闺女要是走上了这条路,扶苏能担心死。
赵子瑜不明白张良的思维怎么能这么跳跃的,一下子就到变法上面去了。
关键是自己什么时候说要变法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才不做呢。”
赵子瑜想的很开,她只是崇拜秦始皇,把他当偶像,又不是要为了他赴汤蹈火,大秦又不是她家的。
而且大父还给自己透露过,君上马上要让曾外祖父出征了,目标就是拿下楚国。
自己使绊子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于是两个孩子脑袋凑到一块儿,分析了半天得出了个要灭亡楚国,为自己报仇的结论。
然后赵子瑜就兴冲冲的跑去找扶苏了,人还没到就激动的吼了一句,“我要楚国付出代价!”
第37章
听完赵子瑜的解释之后,扶苏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震惊、疑惑、惊讶、欣慰……总之很复杂。
他看着义愤填膺的赵子瑜,很想说一句,乖女儿啊,你们偷听也就算了,还瞎猜;
瞎猜也就算了,还乱给人扣帽子;
乱给人扣帽子也就算了,怎么一不高兴就要人家付出代价啊。
更何况,楚国势大,那里是简简单单就能对抗的,不然君上也不会想着请王翦老将军出手的。
但是赵子瑜不依不饶不听。
扶苏被闹的没办反了,只说了一句,“阿父是没本事让楚国付出代价的。”
虽然这话一点也不威风,但事实就是这样
扶苏想,如果自己真的有让楚国付出沉重代价的方法,早就去父王面前献策了,还会等到现在?
更甚至,自己自己连劝说王老将军出山的方法都没有。
所以小鱼儿还是歇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吧,这些事情让大人们操心就够了。
赵子瑜对扶苏的摆烂完全不当一会儿,摆摆手表示,没关系,她有办法。
这话一出,不只是扶苏非常惊讶,就连张良都侧目了。
赵子瑜还以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极力强调,让楚国付出最好的代价就是灭国。
张良没想到,赵子瑜居然不假思索的说出了“灭国”这两个字。
说得轻巧容易,但是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是楚国人家国覆灭,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啊。
张良忍不住开口,“灭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啊。”
按照赵子瑜浅薄的战争知识来看,打仗打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拼消耗,拼各自国家的国力。
而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而言,国力就是武器和粮食。
换句话说,只要武器和粮食准备充足,光是耗就能耗死楚国。
赵子瑜没有打仗的知识,但是她可以想办法提供稳定的武器和粮食。
【宿主,你好像有没有盔甲武器,也没有堆积成山的粮食啊。】
沉寂许久的系统小九突然开口了。
赵子瑜对着这个不定期诈尸的系统翻了个白眼。
【我手里既有百科全书,又有各种兵器的图纸,依葫芦画瓢,兵器不就有了吗。】
兵器好弄,而粮食就麻烦了点。
虽然赵子瑜脑子里还依稀残存着杂交水稻的理论知识,但是前世的记忆告诉她,这东西培育起来耗时太长了,短期内估计看不到结果。
好在,除了这个,她手里还有精耕细作指南、土法堆肥注意事项等等,足够用了。
听了这话的系统赶快去翻了翻自己的商城,然后松了口气,【它就说嘛,自己的商场有没有这些东西,它能不知道?刚刚一看,果然没有。】
【怎么没有,就是你平时不注意。】
赵子瑜指着商城里的《中国兵器图鉴》说,【你看,这上面不就记录了上下五千年以来各种厉害的兵器吗。】
虽然只是一些图片,没有详细的制造方法,但是没关系,她相信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的能力。
而且一本《中国对火的运用》里面还讲到了在古代最高能把温度烧到多少度,这样是不是能炼制出杂质更少的铁,改善兵器质量呢。
可以找人去研究研究。
【所以,小九你要知道,没有没用的书,只有不会用书人。】
当然,赵子瑜的这些打算没有立刻说出来。
没别的原因,淡出防着张良而已。
“即便是困难重重,也要做不是?如果因为困难就不去做,那不是注定失败。”
赵子瑜虽然没有说自己的打算,但是喂了张良好大一口鸡汤。
被鸡汤呛住的张良,原本是不打算和赵子瑜详细说战争的事情的。
因为他觉得一方面孩子还太小,即使再聪敏,也不能够理解战争背后代表的意义。
另一方面则是觉得没必要让孩子背负大人的过错,影响他们的关系。
但是现在张良不这样认为了。
他觉得自己可能嘀咕了小鱼儿的聪慧了,“小鱼儿你知道灭国的含义吗?”
赵子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灭国的含义?
难道不就是楚国被秦国吞并,从此没有这个国家吗,难不成还有其他的意思?
看着张良严肃的表情,赵子瑜也不太确定。
“但是小鱼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了这个国家,那这个国家的百姓怎么办?”
张良想问的是,像他这样的士人怎么办,先祖的荣耀断送在了他们手里怎么办。
“成为大秦的子民啊。”
赵子瑜很理所当然,土地都成为了大秦的了,那人不就是大秦的人了吗,反正之前都是大周的人,换个国号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刚刚和扶苏对峙的原因,加上赵子瑜理所当然大秦会一统的语气,张良此刻的情绪有些激动了,说出来的话可能有点咄咄逼人。
“所以小鱼儿心里也是向着暴秦,觉得它灭人国家,毁人祭祀是正常的、正确的吗!”
语气中还有被背叛的委屈。
扶苏夫妻俩没想到张良会说这样的话,声音拔高,语气冷冽。
于是一个呵斥了张良,让他闭嘴,一个捂住了赵子瑜的耳朵,轻声安抚。
还有一个“隐形人”相里明,默默握住了赵子瑜的手,给予力量。
看着切换防御姿态的扶苏和王舒,张良才反应过来刚刚过激了,于是向赵子瑜道了歉。
赵子瑜倒是比扶苏他们想象的坚强很多。
张良的反应她也能理解,毕竟张良是史书盖棺定论的,一生的目标就是反秦。
赵子瑜拿开了自家阿母捂着自己耳朵的手,一派天真的问张良,“先生,韩国和秦国开战的时候,没有灭掉秦国,是因为不想吗?”
张良一愣,“什么意思?”
“先生,韩国就没有打过别的国家吗?
你总觉得说大秦统一,会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七国鼎立的时候,摩擦频繁,也没有给他们留出多好的生存空间啊。
相反,要是统一了,对内就可以稳定了,至少不会那么频繁交战了,不是更好吗?”
张良笑了笑,虽然他不把赵子瑜当普通的三岁孩童了,但是赵子瑜这个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小鱼儿可能不清楚,我刚刚跟桥松说过的,大秦的现有政策,支撑不住他统一之后的治理。”
赵子瑜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张良,心里暗自称赞,不愧是“汉初三杰”中的谋圣张良啊,这政治观察力、政治敏锐度,绝了。
赵子瑜甚至有一丝心动,想着如果后面大秦注定要灭亡,自己或许可以怂恿大父举旗造反,然后顺便收了张良。
反正张良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暴秦,报仇雪恨,自家又不是暴秦,他会帮忙的……吧。
不过这样的话,岂不是抢了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了,感觉有点对不起他。
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家大父看起来就不像是能久居人下的样子呢。
要真的让大父对刘邦跪拜称臣,她都要担心大父是不是准备做权臣,架空皇帝了。
也不是不行,反正刘邦的继承人刘盈也没什么用,要是最后还是刘邦登基了,就看看自家大父和吕雉姐姐谁更胜一筹了。
赵子瑜一下子脑补了好多,满足之后还假惺惺的谴责了一下自己不尊重长辈,然后就把这些事情抛到脑后了。
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呢,毕竟他们家现在还是秦国人,大父甚至还是秦国王室,正给始皇帝做事呢,还是要讲点政治正确的。
不能大秦还没亡呢,就想着造反、做汉臣的事情了。
“先生怎么确定大秦不会改变呢?”
“你想变法?”
虽然大秦的困局只有变法才能解决,但张良也不看好。
赵子瑜还没反应过来呢,扶苏倒是先急了,法是这么好变的吗?
变法有善终的吗?
远的不说,就说孝公时期的商君,那可是被车裂了啊。
自家闺女要是走上了这条路,扶苏能担心死。
赵子瑜不明白张良的思维怎么能这么跳跃的,一下子就到变法上面去了。
关键是自己什么时候说要变法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才不做呢。”
赵子瑜想的很开,她只是崇拜秦始皇,把他当偶像,又不是要为了他赴汤蹈火,大秦又不是她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