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小可怜 第23节
第36章 棉花
要知道,棉花在南方可不是什么主产区,不要以为南方就非常的暖和,冬天的气温,虽然不低,但是因为经常下雨的缘故,这里的冬天可是非常难熬的,又湿又冷。
以前的时候,苏然就在网上看到有一种说法,说南北方的冬天,北方的冬天那是物理攻击,而南方的冬天则是魔法攻击,苏然曾经有一个大学舍友,是北方人,但是她在上初中的时候跟着爸妈去了南方。
那时候在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自己最有发言权,从小到大生活在北方的她,从来都没有生过冻疮,结果在南方呆了一年,手上、脚上、脸颊上,耳朵上都长了冻疮,后来第二年,她实在是受不了了,就直接回了老家,和自己的外公外婆住,打死也不想在冬天的时候去南方。
说起来也是倒霉,其实她的那个舍友,随她爸妈去的那个地方,好像是在浙省附近。
那里的冬天又湿又冷,屋子里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还低,屋子里也没有暖气,一次就把她的那个舍友给弄怕了。
其实现在苏然所处的地方也是浙省的一个小渔村,这里的冬天也是又湿又冷。
棉花在这里可是紧俏货,虽然现在还刚刚入夏,但是苏然的棉花全都用塑封的袋子装了起来,等到天气冷了,拿出来卖,完全不受影响。
“李哥,你放心,这些棉花,我们老大全都让人用塑封机封好了,等到天气冷的时候拿出来,还会和原来一模一样,而且你现在拿下来,也是最实惠的时候,这一批棉花,原本是一家大厂子不要的,那边的人没有办法才低价出售的,等到天气冷的时候可不是这个价格。”
李凉听苏然说,这棉花又是用塑封机装好的,又价格便宜,当下就决定把这批棉花拿下来,大不了放上几个月,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够赚上一大笔。
其实这批棉花,苏然不出手也可以的,但是她觉得占地方,哪怕自己的空间很大,她也想把这批实验品先处理掉。
“行,妹子,这批棉花哥就要了,等天气冷的时候,要是还有棉花,那就帮哥在弄一点。”
“没问题,我会和我们老大说的。”
“还有就是手表和自行车,这次能不能多给一点,你也知道,最近这几样东西缺货得很,我这里已经有很多人来问过了,而且在价格上,也比以前高了一些。”
“可以,我们老大这一次正好弄了一批回来,手表可以给你100个,自行车50辆,手电筒200个,收音机150个,你看这些够不够?”
“够,太好了,有了这些货,我也总算和我那些客人有交代了。”
“那行,咱们还是按照老规矩,今天晚上1点钟,在破庙那里见,”
“行!”
和李凉约好以后,苏然就直接去邮局了,而李凉也带着人急急忙忙的去准备货款去了,这一次的货这么多,需要的货款可不少,幸好这一段时间收上来不少老物件,也可以抵了一半货款,要不来一下子还真的吃不下这么多东西。
从黑市离开以后,苏然并没有急着换装扮,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左拐右拐的绕了将近二十多分钟,等到确定没有任何一个人跟踪自己,苏然这才放心。
虽然说一直以来和李凉的合作都非常的愉快,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凡事都没有绝对。
哪怕是最亲的亲人,为了利益也有可能会捅你一刀,更何况是非常脆弱的合作关系。
苏然一直明白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和李凉还是冯翠莲,亦或是打游击战,她都一直非常的小心,从来都没有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小心使得万年船。
如果想要正大光明地做生意,还得需要几年的时间,她得非常小心才可以。
这一次和李凉做了这么大一笔交易,未来至少有20多天她都不会再来黑市。
去了邮局把信寄出去,苏然就去了国营饭店。
她一进门,就被几个知青看见了。
“苏同志,这里!”
原来是李欣欣和周家两兄弟。
“你们吃过了吗?”
“还没有,你呢?”
“我还刚刚来。”
“那咱们一起拼桌吧!”
“行啊,你们帮我先看着东西,我去点菜,你们三个都点了什么?我再去点点别的,咱们到时候分着吃。”
“我们要了一个红烧肉,一个红烧小杂鱼,葱烧大排,还有一个青菜丸子汤,主食我们要的大米饭。”
“好的,我知道了。”
苏然看了一下小黑板上的菜单,除了三个人点过的那些菜以外,她又要了一份肉末茄子,一个糖醋小排,主食也要的大米饭。
四个人的饭菜很快就上来了,国营饭店的大厨手艺一如既往得好,四个人边吃边聊。
“苏然,刚才怎么没在邮局看见你啊?”
“哦,我刚才去供销社找我的亲戚了,请她帮忙所以耽误了一会儿时间。”
“哎呀,你在这里的供销社还有亲戚呢?可真好。”
“你们把东西都寄了?
“嗯嗯,都寄了,我们三个还跟家里打个电话,我爸妈说,他们到时候会帮忙的。”
李欣欣非常开心,眼睛笑眯眯的,她家里人很疼她,要不是因为他们家哥哥姐姐有工作,没有人下乡从而被举报了,要不然家里也不会送她来下乡的。
不过家里也一直在给她想办法找工作回城,她倒也不急,这里除了每天下地干活累了一点,人都还不错。
再说自己一个人住,手里的钱票都不缺,偶尔也可以开开小灶,可比一般人日子过得好多了。
四个人非常和谐的吃完了一顿饭,然后坐着牛车就回去了。
晚上的时候,又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了一趟破庙。
已经来过几次了,倒也不像第一次那么怕了,双方交易的非常的快,运货搬货,很快破庙就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苏然又急匆匆地去了公社供销社,冯翠莲有些忙,看到她以后,示意她等一会儿。
看到冯翠莲这种表情,苏然知道,事情稳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当苏然拿着进货合同从供销社经理办公室出来之后,她整个人都放松了。
有了这一份进货合同,至少一年以内,胜利大队食品厂都有活干了。
虽然这个厂子不是自己一手办起来的,但自己好歹也是出谋划策了,当然,希望能够一直红红火火!
再说了自己也不是白干的,这个单子拿下来自己不仅有提成,加工厂赚的钱不是也有自己的一份吗?要知道自己也可是小股东呢!
第37章 收到信
当大队长看到桌子上的这一个进货合同,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可是供销售的进货单子呀,有了这个进货单,他们加工厂这一年的生产任务就不用愁了。
大队长看苏然的眼神越来越火热,别人可能不知道,作为一手办起加工厂的大队长可再清楚不过了,从办加工厂开始,一直到加工厂成立,从头到尾都有这个丫头的影子。
如果不是这个丫头身体不好,再加上年纪小,还是一个知青,镇不住村里的那些人,大队长真的想把厂长的这个职位,直接让这个丫头做。
只可惜这个丫头也是个懒的,就连一个小小的生产主任都不肯当,而且招工考试也不参加,大队长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无可奈何。
“大队长,怎么样?”
大队长忍不住给她竖起了大拇指:“你放心,你的提成肯定不会少,等到月底的时候,还会给你一份奖励。”
有了大队长这句话,苏然放心的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食品加工厂的活接连不断,苏然给大队长提议的这个建议果然有效。
村里的这帮年轻人再也不是那种懒懒散散的样子,每天都想着办法给加工厂拉订单。
虽然是无底薪、无补贴,但是依旧靠自己的两条腿和微薄的人脉,给加工厂拉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订单。
最令大队长惊喜还是那些知青们,也陆陆续续的拉回来了好几个大订单,让大家伙都高兴坏了。
食品加工厂蓬勃的发展,让大队长每天走路都带着风。
苏然也过上了每天上山下海,偶尔给出出主意的悠闲生活。
就当苏然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么悠哉的时候,突然邮递员敲响了她家的大门。
当时苏然正在空间里种地,虽然小圆可以帮忙,但是她帮忙也是需要耗费灵气的,虽然现在空间灵气要比原先的时候多一些,但是据小圆所说,还不如原来的十分之一。
因此得分外珍惜,毕竟小圆身为空间灵,可离不开灵气的滋养。
反正她空间里那些农用设备都非常的先进,种起地来也不是特别的麻烦。
再加上空间土地肥沃,而且没有任何的病虫害,她只要把地翻好,把种子撒下去,就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邮递员在门外敲门的时候,她正开着挖掘机挖地,就让小圆一直注意着门外,听到声音以后,连忙从空间出来去开门。
“是苏然同志吧?”
“是的。”
“有你两封信!”
“好的,谢谢邮递员同志!”
苏然有些奇怪,村里的信不是一直都是他们自己去邮局取的吗?怎么现在还直接送到村里来了?
“邮递员同志,今天怎么直接把信送到家里来了?”
“哦,这件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是上级领导交代的,你们胜利大队以后的信件和包裹都直接送到村里。
“好的,谢谢邮递员同志!”
“不客气,苏同志,我还要去给别人送信。”
“再见,邮递员同志!”
苏然想着,有可能是因为村里办了厂子,而且效益不错,公社的领导也上了心。
不过,这时候会是谁给自己写信?
苏然关好院门以后,这才打量起手里的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京市的,还有一封来自西市,苏然有些诧异,西市?难道是自己那一对便宜爸妈,终于舍得给自己回信了?
还有另外一封,苏然仔细的看了上面的地址,居然是出版社给自己寄来的,非常的惊喜。
这一段时间忙的,她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投稿的事情,难道是自己写的文章被录用了?
苏然赶紧拆开来看,果然是报社寄来的,自己写的文章被录用了。
只不过看完里面的内容,苏然有些哭笑不得,文章是被录用了,但是却没有稿费。
苏然这才想起来,华国七十年代的时候,投稿是没有稿费的,自己怎么就把这个事给忘了?看样子自己写文章赚钱的路子是走不通了。
至于翻译的事情,也得另外做打算,苏然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公社是没有书店的,想要买书,得去省城,省城有一个很大的书店,供应着下面十几个公社的需求
苏然计划着什么时候有机会了,去一趟省城,下乡到这里大半年了,最远的地方就是公社了。
要知道,棉花在南方可不是什么主产区,不要以为南方就非常的暖和,冬天的气温,虽然不低,但是因为经常下雨的缘故,这里的冬天可是非常难熬的,又湿又冷。
以前的时候,苏然就在网上看到有一种说法,说南北方的冬天,北方的冬天那是物理攻击,而南方的冬天则是魔法攻击,苏然曾经有一个大学舍友,是北方人,但是她在上初中的时候跟着爸妈去了南方。
那时候在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自己最有发言权,从小到大生活在北方的她,从来都没有生过冻疮,结果在南方呆了一年,手上、脚上、脸颊上,耳朵上都长了冻疮,后来第二年,她实在是受不了了,就直接回了老家,和自己的外公外婆住,打死也不想在冬天的时候去南方。
说起来也是倒霉,其实她的那个舍友,随她爸妈去的那个地方,好像是在浙省附近。
那里的冬天又湿又冷,屋子里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还低,屋子里也没有暖气,一次就把她的那个舍友给弄怕了。
其实现在苏然所处的地方也是浙省的一个小渔村,这里的冬天也是又湿又冷。
棉花在这里可是紧俏货,虽然现在还刚刚入夏,但是苏然的棉花全都用塑封的袋子装了起来,等到天气冷了,拿出来卖,完全不受影响。
“李哥,你放心,这些棉花,我们老大全都让人用塑封机封好了,等到天气冷的时候拿出来,还会和原来一模一样,而且你现在拿下来,也是最实惠的时候,这一批棉花,原本是一家大厂子不要的,那边的人没有办法才低价出售的,等到天气冷的时候可不是这个价格。”
李凉听苏然说,这棉花又是用塑封机装好的,又价格便宜,当下就决定把这批棉花拿下来,大不了放上几个月,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够赚上一大笔。
其实这批棉花,苏然不出手也可以的,但是她觉得占地方,哪怕自己的空间很大,她也想把这批实验品先处理掉。
“行,妹子,这批棉花哥就要了,等天气冷的时候,要是还有棉花,那就帮哥在弄一点。”
“没问题,我会和我们老大说的。”
“还有就是手表和自行车,这次能不能多给一点,你也知道,最近这几样东西缺货得很,我这里已经有很多人来问过了,而且在价格上,也比以前高了一些。”
“可以,我们老大这一次正好弄了一批回来,手表可以给你100个,自行车50辆,手电筒200个,收音机150个,你看这些够不够?”
“够,太好了,有了这些货,我也总算和我那些客人有交代了。”
“那行,咱们还是按照老规矩,今天晚上1点钟,在破庙那里见,”
“行!”
和李凉约好以后,苏然就直接去邮局了,而李凉也带着人急急忙忙的去准备货款去了,这一次的货这么多,需要的货款可不少,幸好这一段时间收上来不少老物件,也可以抵了一半货款,要不来一下子还真的吃不下这么多东西。
从黑市离开以后,苏然并没有急着换装扮,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左拐右拐的绕了将近二十多分钟,等到确定没有任何一个人跟踪自己,苏然这才放心。
虽然说一直以来和李凉的合作都非常的愉快,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凡事都没有绝对。
哪怕是最亲的亲人,为了利益也有可能会捅你一刀,更何况是非常脆弱的合作关系。
苏然一直明白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和李凉还是冯翠莲,亦或是打游击战,她都一直非常的小心,从来都没有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小心使得万年船。
如果想要正大光明地做生意,还得需要几年的时间,她得非常小心才可以。
这一次和李凉做了这么大一笔交易,未来至少有20多天她都不会再来黑市。
去了邮局把信寄出去,苏然就去了国营饭店。
她一进门,就被几个知青看见了。
“苏同志,这里!”
原来是李欣欣和周家两兄弟。
“你们吃过了吗?”
“还没有,你呢?”
“我还刚刚来。”
“那咱们一起拼桌吧!”
“行啊,你们帮我先看着东西,我去点菜,你们三个都点了什么?我再去点点别的,咱们到时候分着吃。”
“我们要了一个红烧肉,一个红烧小杂鱼,葱烧大排,还有一个青菜丸子汤,主食我们要的大米饭。”
“好的,我知道了。”
苏然看了一下小黑板上的菜单,除了三个人点过的那些菜以外,她又要了一份肉末茄子,一个糖醋小排,主食也要的大米饭。
四个人的饭菜很快就上来了,国营饭店的大厨手艺一如既往得好,四个人边吃边聊。
“苏然,刚才怎么没在邮局看见你啊?”
“哦,我刚才去供销社找我的亲戚了,请她帮忙所以耽误了一会儿时间。”
“哎呀,你在这里的供销社还有亲戚呢?可真好。”
“你们把东西都寄了?
“嗯嗯,都寄了,我们三个还跟家里打个电话,我爸妈说,他们到时候会帮忙的。”
李欣欣非常开心,眼睛笑眯眯的,她家里人很疼她,要不是因为他们家哥哥姐姐有工作,没有人下乡从而被举报了,要不然家里也不会送她来下乡的。
不过家里也一直在给她想办法找工作回城,她倒也不急,这里除了每天下地干活累了一点,人都还不错。
再说自己一个人住,手里的钱票都不缺,偶尔也可以开开小灶,可比一般人日子过得好多了。
四个人非常和谐的吃完了一顿饭,然后坐着牛车就回去了。
晚上的时候,又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了一趟破庙。
已经来过几次了,倒也不像第一次那么怕了,双方交易的非常的快,运货搬货,很快破庙就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苏然又急匆匆地去了公社供销社,冯翠莲有些忙,看到她以后,示意她等一会儿。
看到冯翠莲这种表情,苏然知道,事情稳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当苏然拿着进货合同从供销社经理办公室出来之后,她整个人都放松了。
有了这一份进货合同,至少一年以内,胜利大队食品厂都有活干了。
虽然这个厂子不是自己一手办起来的,但自己好歹也是出谋划策了,当然,希望能够一直红红火火!
再说了自己也不是白干的,这个单子拿下来自己不仅有提成,加工厂赚的钱不是也有自己的一份吗?要知道自己也可是小股东呢!
第37章 收到信
当大队长看到桌子上的这一个进货合同,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可是供销售的进货单子呀,有了这个进货单,他们加工厂这一年的生产任务就不用愁了。
大队长看苏然的眼神越来越火热,别人可能不知道,作为一手办起加工厂的大队长可再清楚不过了,从办加工厂开始,一直到加工厂成立,从头到尾都有这个丫头的影子。
如果不是这个丫头身体不好,再加上年纪小,还是一个知青,镇不住村里的那些人,大队长真的想把厂长的这个职位,直接让这个丫头做。
只可惜这个丫头也是个懒的,就连一个小小的生产主任都不肯当,而且招工考试也不参加,大队长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无可奈何。
“大队长,怎么样?”
大队长忍不住给她竖起了大拇指:“你放心,你的提成肯定不会少,等到月底的时候,还会给你一份奖励。”
有了大队长这句话,苏然放心的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食品加工厂的活接连不断,苏然给大队长提议的这个建议果然有效。
村里的这帮年轻人再也不是那种懒懒散散的样子,每天都想着办法给加工厂拉订单。
虽然是无底薪、无补贴,但是依旧靠自己的两条腿和微薄的人脉,给加工厂拉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订单。
最令大队长惊喜还是那些知青们,也陆陆续续的拉回来了好几个大订单,让大家伙都高兴坏了。
食品加工厂蓬勃的发展,让大队长每天走路都带着风。
苏然也过上了每天上山下海,偶尔给出出主意的悠闲生活。
就当苏然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么悠哉的时候,突然邮递员敲响了她家的大门。
当时苏然正在空间里种地,虽然小圆可以帮忙,但是她帮忙也是需要耗费灵气的,虽然现在空间灵气要比原先的时候多一些,但是据小圆所说,还不如原来的十分之一。
因此得分外珍惜,毕竟小圆身为空间灵,可离不开灵气的滋养。
反正她空间里那些农用设备都非常的先进,种起地来也不是特别的麻烦。
再加上空间土地肥沃,而且没有任何的病虫害,她只要把地翻好,把种子撒下去,就能够有很好的收获。
邮递员在门外敲门的时候,她正开着挖掘机挖地,就让小圆一直注意着门外,听到声音以后,连忙从空间出来去开门。
“是苏然同志吧?”
“是的。”
“有你两封信!”
“好的,谢谢邮递员同志!”
苏然有些奇怪,村里的信不是一直都是他们自己去邮局取的吗?怎么现在还直接送到村里来了?
“邮递员同志,今天怎么直接把信送到家里来了?”
“哦,这件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是上级领导交代的,你们胜利大队以后的信件和包裹都直接送到村里。
“好的,谢谢邮递员同志!”
“不客气,苏同志,我还要去给别人送信。”
“再见,邮递员同志!”
苏然想着,有可能是因为村里办了厂子,而且效益不错,公社的领导也上了心。
不过,这时候会是谁给自己写信?
苏然关好院门以后,这才打量起手里的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京市的,还有一封来自西市,苏然有些诧异,西市?难道是自己那一对便宜爸妈,终于舍得给自己回信了?
还有另外一封,苏然仔细的看了上面的地址,居然是出版社给自己寄来的,非常的惊喜。
这一段时间忙的,她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投稿的事情,难道是自己写的文章被录用了?
苏然赶紧拆开来看,果然是报社寄来的,自己写的文章被录用了。
只不过看完里面的内容,苏然有些哭笑不得,文章是被录用了,但是却没有稿费。
苏然这才想起来,华国七十年代的时候,投稿是没有稿费的,自己怎么就把这个事给忘了?看样子自己写文章赚钱的路子是走不通了。
至于翻译的事情,也得另外做打算,苏然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公社是没有书店的,想要买书,得去省城,省城有一个很大的书店,供应着下面十几个公社的需求
苏然计划着什么时候有机会了,去一趟省城,下乡到这里大半年了,最远的地方就是公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