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小可怜 第8节
特别是春笋,一棵棵又大又白,每棵都有好几斤,她就挖了两棵,就没有再挖了,等下次一个人来的时候,再挖一些放进空间里,油焖春笋什么的,最是美味。
待他们爬上一座不高的山坡,苏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惊到了,她完全没有想到,山的另外一边居然会是大海。
蔚蓝的天空下,海浪拍打岸边,仔细看,还有零星几艘渔船。
“呀,是出海的人回来了!”
孩子们的眼睛很亮,老远就看到渔船归航了。
“咱们赶紧回去吧!去看看她们打了多少鱼回来。”
“行啊!”
一群孩子又呼啦呼啦的往山下跑,一会儿就没影了,苏然也跟着跑,没一会就下山了。
村里人显然也得到了消息,有空的人都往码头跑,虽然捕上来的渔货大多数都得上交给公社,但也不妨碍大家伙看热闹。
等到苏然到的时候,码头那里已经围着很多人了,一筐又一筐的鱼虾从船上抬了上来,人群当中也发出了阵阵惊呼声。
由此可见,这一次的收获应该非常的不错,在人群当中,苏然也看到了知青点的几个人。
这一次捕到的大鱼很多,大队长非常的高兴,他们每一次出海都是有任务的,完成公社的任务,多余的部分卖了钱以后就归村里,虽然钱不多,但也是收入。
看到这么多海鲜,苏然也是馋的慌,最令她感到惊喜的是,这么多筐海鲜当中,有两筐金灿灿的鱼,仔细一看居然是野生的大黄鱼。
苏然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这可是野生的大黄鱼啊,在后世的时候,一斤能卖上五六千块钱,一条鱼就价值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如果一艘渔船能够遇到野生的大黄鱼群,那就是能够直接发家致富了。
没有想到,这海中珍品就这么大咧咧的被放在筐里,看上去一点都不值钱的样子。
她真的好馋,她真的好想要啊!苏然努力的控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不行,她得去打听一下,这些海鲜会被卖到哪里去,自己有没有办法买到一些,虽然空间里的物资很多,但是野生的大黄鱼还真的没有,之前她就有幸吃过一次野生的大黄鱼,那细腻的味道让她一直都没有忘怀。
反正空间可以保鲜,趁着这个时候也可以多囤一些。
想到就去干,苏然很快就和村里的几个婶子交谈了起来。
“婶子,咱们渔船捕上来的鱼,公社都会送去哪啊?”
“那送去的地方就多了,大多数都会送去各个国营饭店,还有一些厂子,另外就是供销社,反正呀,都是一些关系户,一般人啊,可买不着。”
这个婶子显然是知道一些什么的,有一些杨杨得意,仿佛这些鱼都是她捕上来的一样。
安然听说这些鱼会被送到供销社,顿时就来了兴趣,上次去公社的时候,由于供销社的人太多,根本就没进去,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想到居然还有海鲜卖,这惊喜来的太快,苏然当即决定,明天进城,理由嘛,也是现成的,就说去公社医院拿药。
打定主意以后,她打算等一会儿等大队长忙完以后就去请假。
来拉海鲜的公社工作人员动作很快,符合要做的海鲜很快就被挑拣出来,这一次出海时间久,鱼货很多,除了被公社的人拉走了之外,居然还剩下很多,这些等一会儿,都会分给村民。
虽然剩下的这些海鲜个头不大,但是个顶个的新鲜。
等到工作人员走后,村里的大喇叭很快就响了起来,通知各家各户来分鱼。
这还是苏然来这小渔村半个月以来第一次看见分鱼的场景,前面一个星期,因为生病的原因根本就没有出门,当然村里因为天气的原因一直都没有出海,这是这个月第一次出海回来,大家伙都非常的高兴。
苏然没有想到,这些海鲜就连他们这些知青都有份,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够吃一顿了,至于出海的村民和知青,分到手里的就更多了,每个人都有一脸盆。
分到海鲜的村民捧着脸盆急匆匆地走了,现在虽然不太热,不过没有冰箱和冰块,海鲜得赶紧拿回家里烹饪,要不然该臭了。
苏然拿着分到的海鲜也并没有走,她注意到所有的人都分完以后,筐子里还剩下不少。
“大队长,剩下的这些,能不能换些给我?”
“这~可以倒是可以,不过这东西买太多放着也容易臭。”
“没事的大队长,我就是想多换一点,然后晒成鱼干,给家里人寄一些去,我们那里吃海鲜不方便,所以我就想晒点鱼干过去。”
大队长听她这么说,也能够理解,正好他也在发愁剩下的这些鱼货该怎么处理,毕竟村里人也不会花钱去买这些海鲜,他们想要吃海鲜,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有时间去海边逛上一圈,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
现在虽然出海所获得的海鲜是属于公家的,但是赶海的所有收获都是属于自己的。
有一些勤快一点的人家,哪怕退潮的时间在晚上,胆子大一点的也会去海边,生活在小渔村的人都是这样的,毕竟地里出产的东西并不足以填饱肚子,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约定成熟的生活方式,哪怕是领导来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快,苏然就用10块钱换了所有剩下的海鲜,也不得不佩服现在10块钱的购买力。
虽然剩下的海鲜都不大,差不多有一百多斤,大队长也知道她的小身板,直接让人帮忙把所有的海鲜都送到她家里去,苏然顺便也和大队长说了明天要去公社配药的事情,大队长告诉她,村里的牛车每天都会去公社,苏然向大队长道了谢之后,就和帮忙一起抬海鲜的人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让帮忙的人把海鲜抬进厨房,又给两个人一人分了两颗糖,道谢之后就让两个人回去了。
把房门关好,苏然把海鲜一股脑地都收进空间,哈哈,这一下再也不用担心这些海鲜会坏掉了。
虽然这些海鲜不符合公社的收购标准,但是在苏然看来,这些海鲜的个头,真的是不小了。
以前的时候他就在网上看到,说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海洋资源非常的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捕鱼业也越来越发达,人们捕获的鱼就更多了。
但是哪怕海洋很大,人们毫无节制,在丰富的资源也会枯竭,几十年以后,人们就吃到了这种苦头。
不过现在的捕鱼行业还没有这么发达,苏然觉得她可以趁现在多弄一些,虽然她的空间里也有很多新鲜的海鲜,但她总觉得没有现在的好吃,毕竟现在的海水可没有被小日子国的核废物水污染过。
这一百多斤的海鲜不光有海鱼,还有很多的螃蟹、贝类以及皮皮虾,全都是她爱吃的。
今天晚上可以吃海鲜大餐了,苏然也没有做得特别复杂,皮皮虾和螃蟹直接蒸熟,又清蒸了一条野生大黄鱼。
没错,就是这么豪横,刚才在整理这些海鲜的时候,就从里面找出来将近十几条的野生大黄鱼,每一条都有一斤以上,就是这样的大小,那些公社的工作人员居然都看不上,现在全都便宜她了。
倒了一些醋,又弄了一些芥末酱油,苏然坐下来开始大快朵颐。
虽然出水有一段时间了,螃蟹和皮皮虾还是非常的新鲜,吃起来有一股甜味。
苏然之前就听说过,这里属于内海,出产的海鲜和外海有一些不一样,肉质更加的细腻,今天一吃果然如此。
又用筷子夹了一块大黄鱼的鱼肉,细腻的鱼肉富含油脂,吃起来果然不同凡响。
这一餐饭苏然吃的心满意足,吃完饭,简单的收拾了,又去空间里泡了个澡,早早的睡了。
第12章 再战供销社
第二天一早,苏然在闹钟的声响中起来了,今天她也是打算去公社的国营饭店吃早饭,所以简单的洗漱之后,背着一个背筐就去了坐牛车的地方。
“哎呀,是苏知青啊!今天又去公社啊?”
因为身体的原因,苏然在村子里算是出名了,大家伙都知道有一个身体不好,但是每个月家里会给五块钱补贴的女知青,那是既羡慕又嫉妒,外加有一些幸灾乐祸,总之,心情非常的复杂,一个小丫头片子,每个月有五块钱的补贴,一年就有六十块钱,她们这一大家子,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等到年底的时候,分到手里的也不一定有这么多钱,要说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转念一想,每个月五块钱又如何,看这丫头的身体,有可能连吃药都不够,刚开始还有几户人家想要打这丫头的主意,但是看着这丫头弱不禁风的样子,每天只有一个公分,而且三天两头往公社医院跑,那几户人家渐渐的也就没有了这个心思,毕竟谁家也养不起这么一个金疙瘩。
“是啊,婶子,我去一趟公社医院,这不我上次配来的药差不多都快吃完了,再去配一点,还有昨天换了那么多海鲜,我想去买点粗盐,腌起来,晒干以后啊,往家里寄一点。”
“你这孩子啊,可真有孝心,离家里这么远也惦记着。”
车上的婶子们听苏然这么说,对苏然的好感度连连上升,这个闺女虽然说身体不好,需要家里时不时的补贴,但是人家闺女也感恩呐,有什么好东西也想着家里,他们这些人啊,养孩子,就怕养出那种白眼狼。
一路摇摇晃晃终于到了公社,苏然揉了揉屁股,哎,好怀念后世平坦的马路。
和婶子们告别以后,先去打发自己的五脏六腑,来到国营饭店,直接点了一碗海鲜面。
上来以后,苏然都震惊海鲜面的份量,这都赶上后世的两大碗了,里面的海鲜也非常多,有海虾、蛏子、沙蛤、海鱼,味道非常的鲜美,苏然不知不觉就把这一大碗海鲜面,全都吃了下去。
摸了摸自己被撑起的肚子,苏然满足的打了个饱嗝,当下决定中午再来饱餐一顿。
从国营饭店出来,苏然决定先去一趟邮局,没错她又写了一封信打算寄到家里,信的内容还是和上封信一样的,主打的内容就是哭穷和要钱。
上一次那封信寄去也已经有差不多10天了,想必她的那一对便宜爸妈早就收到了,也不知道,当时他们收到这封信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苏然对此并不关心,因为她知道,哪怕她这个女儿在这里被饿死,那一家人估计也不会太大的反应。
其实苏然并不知道,这封信寄到家里的时候,苏爸苏妈根本就没有看到,而是在家的龙凤胎妹妹苏怡看到的,自从她这个便宜二姐下乡以后,苏怡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
大姐因为嫁人了,家里的事情也已经和她没有关系,而三哥作为家里最大的男孩,家务活是绝对不会沾手的,而作为家里现在唯一剩下来的女孩子,苏妈把大多数的家务活都交给了她,虽然之前她也会做一点家务,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因此,苏怡的心情非常的不好,对苏妈非常的不满,而且也怨恨远在他乡下乡的苏然,觉得她没有本事,要是找一份工作留在城里,那么家里的这些家务活肯定是轮不到她的,等以后她高中毕业了,苏然的这份工作还可以给她,哪里像现在这样下乡去了,她以后还得为工作的事情发愁。
在收到苏然这封信的时候,她正忙着为全家人做饭,看了一下信的内容,就更加看不上这个没有本事的二姐了,直接把信当作引火柴给烧了。
烧了信以后,苏然信的内容,她也没有在家里人那里说过,仿佛这封信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样。
寄完信以后,苏然抬脚就朝着今天的目的地走去。
今天的运气不错,供销社的人虽然多,但没有像那天那样人挤人。
这还是苏然第一次来供销社,之前只在电视机上看到过,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小姑娘也从来都没有来过一次供销社,之前一直忙着在家里做家务,买东西也轮不到她。
苏然就像进了大观园一样,非常的稀奇,供销社一共有三层楼,一楼主要是卖一些农副产品,像米面这些,是要去粮站购买的。
在这里,苏然看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各类海鲜,鱼、虾、蟹以及各种贝类,这个头还真的是和她昨天买的那些便宜货没办法比,最关键的是,这些鱼全用冰块冰着,看上去非常的新鲜,苏然恋恋不舍地把目光移开,决定到另外两层楼逛逛之后再回来买海鲜。
两楼的人比一楼还要多一些,主要这里卖的东西比较多,有卖糖果的,有卖布料的,还有卖糕点的,苏然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看过去,一圈转下来,手里就拎了不少的东西,主要是手里的好多票马上就要过期了,再不用掉就浪费了。
供销社的售货员看她像看宝贝一样,他们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哪个人像她这么买东西的,就跟这些东西不要钱似的,那些客人们看她手里拿的东西,个个都是羡慕又嫉妒,这是哪家出来的败家娘们,这日子是不要过了?
对于这些目光,苏然并没有理会,直接把所有的东西放进背筐里,这个背筐是特意和村里人定做的,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盖上以后谁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
买完吃的东西,苏然又去扯了一块布料,刚好把几张已经快要到期的布票用完,想了想又去买了一双水鞋,过几天就可以去赶海了,水鞋是必备的,礁石上面有很多的贝类,非常的锋利,穿普通的布鞋根本就不行。
想了想又去买了几双粗纱手套,可以更好地保护双手。
买完这些东西,苏然朝着三楼走去,她刚才已经向卖鞋子的售货员打听过了, 她想要的煤炉子三楼有一个柜台专门卖这个的。
现在一个人住,样样都好,唯一一点让她不满意的就是,每天下工回家以后还得烧水洗澡,真的是太怀念空气能、太阳能以及电热水器了。
虽然去空间洗澡也非常的方便,但苏然知道,怀璧其罪,哪个年代都不缺聪明人,她身怀异宝,行事一定要更加小心。
所以她打算买一个煤炉子回去,每天出门的时候在煤炉子上坐一锅水,回来就有热水,可以洗澡啦,当然还可以做饭热菜什么的,现在用的大土灶,做一个人的饭真的是不好掌握,经常做多了,当然做多了也没有关系,反正她的空间是可以一直保鲜的,但是她也不喜欢一直吃同一种食物,所以还是每一次多做几个菜比较好。
三楼有可能是整个供销社最空闲的地方了,这里卖得可都是奢侈品,什么自行车呀,缝纫机收音机,都在三楼,这些东西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
苏然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自行车上移开,虽然真的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直来到卖煤炉子的柜台,一个大概30来岁的女人正坐在柜台里,手里还打着毛衣,这种状态,在七十年代可是非常常见的,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女人看到苏然手里拎着那么多东西,立马就把毛线塞到柜台底下,然后开始热情地招呼。
“为人民服务,妹子,你想要点什么?”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大姐,我想问一下有没有煤炉子?”
“哎呦,那可不巧,最后一个煤炉子刚好被买走了。”
苏然一听顿感失望,
“那大姐,什么时候能来货呀?”
“那可说不定,这玩意儿在我们这里,可是紧俏货,每次一来啊,就卖得特别快。”
“原来是这样。”
苏然脑筋一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塞进女人的手里。
待他们爬上一座不高的山坡,苏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惊到了,她完全没有想到,山的另外一边居然会是大海。
蔚蓝的天空下,海浪拍打岸边,仔细看,还有零星几艘渔船。
“呀,是出海的人回来了!”
孩子们的眼睛很亮,老远就看到渔船归航了。
“咱们赶紧回去吧!去看看她们打了多少鱼回来。”
“行啊!”
一群孩子又呼啦呼啦的往山下跑,一会儿就没影了,苏然也跟着跑,没一会就下山了。
村里人显然也得到了消息,有空的人都往码头跑,虽然捕上来的渔货大多数都得上交给公社,但也不妨碍大家伙看热闹。
等到苏然到的时候,码头那里已经围着很多人了,一筐又一筐的鱼虾从船上抬了上来,人群当中也发出了阵阵惊呼声。
由此可见,这一次的收获应该非常的不错,在人群当中,苏然也看到了知青点的几个人。
这一次捕到的大鱼很多,大队长非常的高兴,他们每一次出海都是有任务的,完成公社的任务,多余的部分卖了钱以后就归村里,虽然钱不多,但也是收入。
看到这么多海鲜,苏然也是馋的慌,最令她感到惊喜的是,这么多筐海鲜当中,有两筐金灿灿的鱼,仔细一看居然是野生的大黄鱼。
苏然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这可是野生的大黄鱼啊,在后世的时候,一斤能卖上五六千块钱,一条鱼就价值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如果一艘渔船能够遇到野生的大黄鱼群,那就是能够直接发家致富了。
没有想到,这海中珍品就这么大咧咧的被放在筐里,看上去一点都不值钱的样子。
她真的好馋,她真的好想要啊!苏然努力的控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不行,她得去打听一下,这些海鲜会被卖到哪里去,自己有没有办法买到一些,虽然空间里的物资很多,但是野生的大黄鱼还真的没有,之前她就有幸吃过一次野生的大黄鱼,那细腻的味道让她一直都没有忘怀。
反正空间可以保鲜,趁着这个时候也可以多囤一些。
想到就去干,苏然很快就和村里的几个婶子交谈了起来。
“婶子,咱们渔船捕上来的鱼,公社都会送去哪啊?”
“那送去的地方就多了,大多数都会送去各个国营饭店,还有一些厂子,另外就是供销社,反正呀,都是一些关系户,一般人啊,可买不着。”
这个婶子显然是知道一些什么的,有一些杨杨得意,仿佛这些鱼都是她捕上来的一样。
安然听说这些鱼会被送到供销社,顿时就来了兴趣,上次去公社的时候,由于供销社的人太多,根本就没进去,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想到居然还有海鲜卖,这惊喜来的太快,苏然当即决定,明天进城,理由嘛,也是现成的,就说去公社医院拿药。
打定主意以后,她打算等一会儿等大队长忙完以后就去请假。
来拉海鲜的公社工作人员动作很快,符合要做的海鲜很快就被挑拣出来,这一次出海时间久,鱼货很多,除了被公社的人拉走了之外,居然还剩下很多,这些等一会儿,都会分给村民。
虽然剩下的这些海鲜个头不大,但是个顶个的新鲜。
等到工作人员走后,村里的大喇叭很快就响了起来,通知各家各户来分鱼。
这还是苏然来这小渔村半个月以来第一次看见分鱼的场景,前面一个星期,因为生病的原因根本就没有出门,当然村里因为天气的原因一直都没有出海,这是这个月第一次出海回来,大家伙都非常的高兴。
苏然没有想到,这些海鲜就连他们这些知青都有份,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够吃一顿了,至于出海的村民和知青,分到手里的就更多了,每个人都有一脸盆。
分到海鲜的村民捧着脸盆急匆匆地走了,现在虽然不太热,不过没有冰箱和冰块,海鲜得赶紧拿回家里烹饪,要不然该臭了。
苏然拿着分到的海鲜也并没有走,她注意到所有的人都分完以后,筐子里还剩下不少。
“大队长,剩下的这些,能不能换些给我?”
“这~可以倒是可以,不过这东西买太多放着也容易臭。”
“没事的大队长,我就是想多换一点,然后晒成鱼干,给家里人寄一些去,我们那里吃海鲜不方便,所以我就想晒点鱼干过去。”
大队长听她这么说,也能够理解,正好他也在发愁剩下的这些鱼货该怎么处理,毕竟村里人也不会花钱去买这些海鲜,他们想要吃海鲜,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有时间去海边逛上一圈,多多少少都会有收获。
现在虽然出海所获得的海鲜是属于公家的,但是赶海的所有收获都是属于自己的。
有一些勤快一点的人家,哪怕退潮的时间在晚上,胆子大一点的也会去海边,生活在小渔村的人都是这样的,毕竟地里出产的东西并不足以填饱肚子,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约定成熟的生活方式,哪怕是领导来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快,苏然就用10块钱换了所有剩下的海鲜,也不得不佩服现在10块钱的购买力。
虽然剩下的海鲜都不大,差不多有一百多斤,大队长也知道她的小身板,直接让人帮忙把所有的海鲜都送到她家里去,苏然顺便也和大队长说了明天要去公社配药的事情,大队长告诉她,村里的牛车每天都会去公社,苏然向大队长道了谢之后,就和帮忙一起抬海鲜的人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让帮忙的人把海鲜抬进厨房,又给两个人一人分了两颗糖,道谢之后就让两个人回去了。
把房门关好,苏然把海鲜一股脑地都收进空间,哈哈,这一下再也不用担心这些海鲜会坏掉了。
虽然这些海鲜不符合公社的收购标准,但是在苏然看来,这些海鲜的个头,真的是不小了。
以前的时候他就在网上看到,说华国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海洋资源非常的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捕鱼业也越来越发达,人们捕获的鱼就更多了。
但是哪怕海洋很大,人们毫无节制,在丰富的资源也会枯竭,几十年以后,人们就吃到了这种苦头。
不过现在的捕鱼行业还没有这么发达,苏然觉得她可以趁现在多弄一些,虽然她的空间里也有很多新鲜的海鲜,但她总觉得没有现在的好吃,毕竟现在的海水可没有被小日子国的核废物水污染过。
这一百多斤的海鲜不光有海鱼,还有很多的螃蟹、贝类以及皮皮虾,全都是她爱吃的。
今天晚上可以吃海鲜大餐了,苏然也没有做得特别复杂,皮皮虾和螃蟹直接蒸熟,又清蒸了一条野生大黄鱼。
没错,就是这么豪横,刚才在整理这些海鲜的时候,就从里面找出来将近十几条的野生大黄鱼,每一条都有一斤以上,就是这样的大小,那些公社的工作人员居然都看不上,现在全都便宜她了。
倒了一些醋,又弄了一些芥末酱油,苏然坐下来开始大快朵颐。
虽然出水有一段时间了,螃蟹和皮皮虾还是非常的新鲜,吃起来有一股甜味。
苏然之前就听说过,这里属于内海,出产的海鲜和外海有一些不一样,肉质更加的细腻,今天一吃果然如此。
又用筷子夹了一块大黄鱼的鱼肉,细腻的鱼肉富含油脂,吃起来果然不同凡响。
这一餐饭苏然吃的心满意足,吃完饭,简单的收拾了,又去空间里泡了个澡,早早的睡了。
第12章 再战供销社
第二天一早,苏然在闹钟的声响中起来了,今天她也是打算去公社的国营饭店吃早饭,所以简单的洗漱之后,背着一个背筐就去了坐牛车的地方。
“哎呀,是苏知青啊!今天又去公社啊?”
因为身体的原因,苏然在村子里算是出名了,大家伙都知道有一个身体不好,但是每个月家里会给五块钱补贴的女知青,那是既羡慕又嫉妒,外加有一些幸灾乐祸,总之,心情非常的复杂,一个小丫头片子,每个月有五块钱的补贴,一年就有六十块钱,她们这一大家子,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等到年底的时候,分到手里的也不一定有这么多钱,要说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转念一想,每个月五块钱又如何,看这丫头的身体,有可能连吃药都不够,刚开始还有几户人家想要打这丫头的主意,但是看着这丫头弱不禁风的样子,每天只有一个公分,而且三天两头往公社医院跑,那几户人家渐渐的也就没有了这个心思,毕竟谁家也养不起这么一个金疙瘩。
“是啊,婶子,我去一趟公社医院,这不我上次配来的药差不多都快吃完了,再去配一点,还有昨天换了那么多海鲜,我想去买点粗盐,腌起来,晒干以后啊,往家里寄一点。”
“你这孩子啊,可真有孝心,离家里这么远也惦记着。”
车上的婶子们听苏然这么说,对苏然的好感度连连上升,这个闺女虽然说身体不好,需要家里时不时的补贴,但是人家闺女也感恩呐,有什么好东西也想着家里,他们这些人啊,养孩子,就怕养出那种白眼狼。
一路摇摇晃晃终于到了公社,苏然揉了揉屁股,哎,好怀念后世平坦的马路。
和婶子们告别以后,先去打发自己的五脏六腑,来到国营饭店,直接点了一碗海鲜面。
上来以后,苏然都震惊海鲜面的份量,这都赶上后世的两大碗了,里面的海鲜也非常多,有海虾、蛏子、沙蛤、海鱼,味道非常的鲜美,苏然不知不觉就把这一大碗海鲜面,全都吃了下去。
摸了摸自己被撑起的肚子,苏然满足的打了个饱嗝,当下决定中午再来饱餐一顿。
从国营饭店出来,苏然决定先去一趟邮局,没错她又写了一封信打算寄到家里,信的内容还是和上封信一样的,主打的内容就是哭穷和要钱。
上一次那封信寄去也已经有差不多10天了,想必她的那一对便宜爸妈早就收到了,也不知道,当时他们收到这封信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苏然对此并不关心,因为她知道,哪怕她这个女儿在这里被饿死,那一家人估计也不会太大的反应。
其实苏然并不知道,这封信寄到家里的时候,苏爸苏妈根本就没有看到,而是在家的龙凤胎妹妹苏怡看到的,自从她这个便宜二姐下乡以后,苏怡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
大姐因为嫁人了,家里的事情也已经和她没有关系,而三哥作为家里最大的男孩,家务活是绝对不会沾手的,而作为家里现在唯一剩下来的女孩子,苏妈把大多数的家务活都交给了她,虽然之前她也会做一点家务,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因此,苏怡的心情非常的不好,对苏妈非常的不满,而且也怨恨远在他乡下乡的苏然,觉得她没有本事,要是找一份工作留在城里,那么家里的这些家务活肯定是轮不到她的,等以后她高中毕业了,苏然的这份工作还可以给她,哪里像现在这样下乡去了,她以后还得为工作的事情发愁。
在收到苏然这封信的时候,她正忙着为全家人做饭,看了一下信的内容,就更加看不上这个没有本事的二姐了,直接把信当作引火柴给烧了。
烧了信以后,苏然信的内容,她也没有在家里人那里说过,仿佛这封信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样。
寄完信以后,苏然抬脚就朝着今天的目的地走去。
今天的运气不错,供销社的人虽然多,但没有像那天那样人挤人。
这还是苏然第一次来供销社,之前只在电视机上看到过,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小姑娘也从来都没有来过一次供销社,之前一直忙着在家里做家务,买东西也轮不到她。
苏然就像进了大观园一样,非常的稀奇,供销社一共有三层楼,一楼主要是卖一些农副产品,像米面这些,是要去粮站购买的。
在这里,苏然看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各类海鲜,鱼、虾、蟹以及各种贝类,这个头还真的是和她昨天买的那些便宜货没办法比,最关键的是,这些鱼全用冰块冰着,看上去非常的新鲜,苏然恋恋不舍地把目光移开,决定到另外两层楼逛逛之后再回来买海鲜。
两楼的人比一楼还要多一些,主要这里卖的东西比较多,有卖糖果的,有卖布料的,还有卖糕点的,苏然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看过去,一圈转下来,手里就拎了不少的东西,主要是手里的好多票马上就要过期了,再不用掉就浪费了。
供销社的售货员看她像看宝贝一样,他们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有哪个人像她这么买东西的,就跟这些东西不要钱似的,那些客人们看她手里拿的东西,个个都是羡慕又嫉妒,这是哪家出来的败家娘们,这日子是不要过了?
对于这些目光,苏然并没有理会,直接把所有的东西放进背筐里,这个背筐是特意和村里人定做的,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盖上以后谁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
买完吃的东西,苏然又去扯了一块布料,刚好把几张已经快要到期的布票用完,想了想又去买了一双水鞋,过几天就可以去赶海了,水鞋是必备的,礁石上面有很多的贝类,非常的锋利,穿普通的布鞋根本就不行。
想了想又去买了几双粗纱手套,可以更好地保护双手。
买完这些东西,苏然朝着三楼走去,她刚才已经向卖鞋子的售货员打听过了, 她想要的煤炉子三楼有一个柜台专门卖这个的。
现在一个人住,样样都好,唯一一点让她不满意的就是,每天下工回家以后还得烧水洗澡,真的是太怀念空气能、太阳能以及电热水器了。
虽然去空间洗澡也非常的方便,但苏然知道,怀璧其罪,哪个年代都不缺聪明人,她身怀异宝,行事一定要更加小心。
所以她打算买一个煤炉子回去,每天出门的时候在煤炉子上坐一锅水,回来就有热水,可以洗澡啦,当然还可以做饭热菜什么的,现在用的大土灶,做一个人的饭真的是不好掌握,经常做多了,当然做多了也没有关系,反正她的空间是可以一直保鲜的,但是她也不喜欢一直吃同一种食物,所以还是每一次多做几个菜比较好。
三楼有可能是整个供销社最空闲的地方了,这里卖得可都是奢侈品,什么自行车呀,缝纫机收音机,都在三楼,这些东西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
苏然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自行车上移开,虽然真的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直来到卖煤炉子的柜台,一个大概30来岁的女人正坐在柜台里,手里还打着毛衣,这种状态,在七十年代可是非常常见的,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女人看到苏然手里拎着那么多东西,立马就把毛线塞到柜台底下,然后开始热情地招呼。
“为人民服务,妹子,你想要点什么?”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大姐,我想问一下有没有煤炉子?”
“哎呦,那可不巧,最后一个煤炉子刚好被买走了。”
苏然一听顿感失望,
“那大姐,什么时候能来货呀?”
“那可说不定,这玩意儿在我们这里,可是紧俏货,每次一来啊,就卖得特别快。”
“原来是这样。”
苏然脑筋一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塞进女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