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乱逐春生/首辅当年追妻记事簿 第13节
今年的花神宴,即将及笄的宋鸢也受到了邀请。
安国公府老太君原是想将她留给府里最有出息的小辈,现今小丫头得了太后娘娘青眼,倒也算一桩美事。
往日受邀花神宴的多为各家贵妇,今年平白多了十八个适龄女孩,就不得不令人深思。
再想想肃王的年纪,意会即可,不必言明。
要说那肃王,乃太后娘娘三十八岁高龄所怀,时年先帝骤然离世,太后悲恸之余险些没保住,千难万险生出来,不若看成了眼珠子。
太后膝下唯有二子,老大皇上,作为嫡长子,甫一出生便由先帝亲自教养,等闲不允妇人插手,以至太后年近四十未曾享过多少天伦之乐。
肃王就不一样,是她守在身边一点一滴看着长大的,居永寿宫养到了十五岁,肃亲王府修建大成才舍得放出去。
这么小一个弟弟,既有同父同母的血脉羁绊,又比最小的儿子还小,于皇权全然构不成威胁,那么皇上内心的亲情自然也尽情释放,恩赏连年不断,不仅翻新敕造肃亲王府,还特准留京享天家富贵,陪侍太后。
一切殊荣,所有亲王中独一份。
肃王自幼聪慧伶俐,擅水墨与骑射,千娇万宠脂粉堆里长大,非但没被养废,反而越来越有出息,与一众大侄儿们相处也融洽。
皇上倍感欣慰,便又将他放在了文华殿同皇子们一起念书,悉心培养。
此般人生,可以说只要不谋逆,比普通皇子还要风光,锦绣荣华取之不竭。
年逾五旬的太后深居永寿宫,偌大的宫殿,珠帘绣幕,恰逢掌灯时分,大殿各处琉璃明灯,次第点亮,恰如银光雪浪,辉若白昼。
太后从掌事姑姑手里接过花名册,每页皆记述了一名姑娘的年纪、性格、专长,再配以精笔描画的肖像。
全都是花儿一般的年纪,美貌自不必说,太后娘娘更关注性格。
饶是最不在意外貌,当翻到了宋鸢,太后的手还是顿住了,旁边的掌事姑姑立时柔声细语地将宋鸢的家世娓娓道来,包括外祖家安国公府。
太后淡然颔首,末了评一句,“长得不错。”
再多的就没了。
说话间又有女官前来复命,雪阳殿已从里到外清整完毕。
往后每日只需燃香掸尘,即可保证肃王下榻时一如往昔。
太后点点头,遂指着另一家千金道:“这个有趣,极擅马球,能与阿淮玩到一处。”
肃王韩意淮,乳名阿淮,这名字还是皇上亲自取的,每个字都蕴含了亲者美好的期许。
意,志也,谋也,思也;淮,四渎之一,乃大康壮阔的山河渊海。
在太后眼里,样貌、门第人人都有,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她似乎更偏爱个性鲜明者,最好还能与阿淮志趣相投。
将来不仅要做夫妻,更要做玩伴。
韩家已是登顶的富贵,又值太平盛世,肃王既不需要征战四方,也不能进士及第,太后对他人生的期许莫过于夫妻恩爱,儿孙满堂。
掌事姑姑弓腰俯首细看,也笑了起来,“您别说,奴婢打眼一瞧这姑娘竟与肃王殿下还有几分肖像呢。”
也就是有夫妻相了,但这话不能明说的。
太后弯了弯唇,继续往下翻。
临近戌时,就有宫婢前来换香,动作流畅轻柔,脚尖踩在柔软的大红绒毯,一丝声响也无,换完香朝太后屈膝施礼,再悄无声息的退下。
另有十几个宫人已经在净房忙碌,为太后娘娘就寝前的沐浴做准备。
天潢贵胄的日子就是这般隆重而平凡。
泽禾的日子则简单而平凡,眨眼平静地翻过两天。
已至初夏,因为月底授衣假的缘故,甜水铺子即将迎来淡季。
泽禾是小地方,没几处冰窖。冰作为稀罕物,除了朝廷衙门分配,想要便只能自己囤,非普通人力财力所能为。
黄记甜水铺子的东家不过一个小小秀才,每年营收虽还不错,却也不敢去县里大量购冰,且不说冰碗成本高,就算他愿意卖也没多少人舍得买。
因此夏季的甜水铺子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偶尔也接两单大生意,譬如为庆典祭祀之类的仪式蒸馒头做红豆包。
今年黄太太格外开恩,允黄时雨在大授衣假前归家,不必再受那烈日当头的赶路之苦。
大授衣假一般要放三十日,如此就不好将柳儿放在甜水铺子,且花婆婆也要回家的。
黄时雨同小丫鬟提前在房中收拾细软。
柳儿的状态虽有改善,比之正常人,依旧区别明显。
不过她已经学会梳头,且学会了两种:小道童髻和盘双螺。
能自理,亦能帮着搭手,未来还是有盼头的。
黄时雨觉得挺好。
她将金主送的书册纸笔全锁进箱笼,钥匙串了红绳绑在香包里,贴身携带。
黄太太则激动的连续两夜没睡好,终于为黄时雨寻到了一桩完美婚事。
光是聘礼就许下了八百两白银!
出手之阔绰,莫说放在泽禾,就是放在县里也是一等。
以黄时雨的姿色,其实还能卖更高的价,然黄秀才要脸面,哪能轻易答应黄太太胡作非为。
初二天水观有一场不小的法事,天将将发白,黄时雨就同花娘子、柳儿前去帮忙。
连午膳也在观里解决。
丐婆喜热闹,混进人群来回跑,时不时撩闲,直到黄时雨掏出两个红豆包才将她打发。
许是饿了,嚼着红豆包,丐婆总算安静,然吃完之后力气更甚从前,又开始发癫,惹得路过的小道长拿扫帚赶她。
丐婆看向正在清洗菜叶的黄时雨,“还是你好,不似他们嗔眉撩牙的,动不动打人。”
黄时雨连忙制止她自我感动,“其实我有时候也想揍你,但你年纪太大,我怕折寿。”
丐婆就虎了脸色,揣手瞪她。
“方才我都瞧见了,你趁乱伸腿绊人,小道长还是个孩子,端着的盆子比自己都大,你有没有想过绊那一下磕在地砖上得多疼呢?”黄时雨认真望着她,郑重其事道,“你自己觉着好玩的事,却是旁人的苦难,那不是真的有趣。”
丐婆调开视线懒洋洋地哼了声,反问她:“是了,你见没见到未来的夫君呀?”
“已经是三妹夫了。”
正常人和疯子聊天,各说各的。
丐婆行为异于常人乃疯病所致,作为正常人的黄时雨不能陪她疯,干脆背过身不说话。
丐婆道:“不要不理我嘛,没有我,你俩还牵不上线呢!等着吧,我再找找机会,非给你们强行牵了不可!诶诶,你别走呀……”
黄时雨端着洗好的菜,扬长而去。
下午一行人重返铺子,花婆婆笑眯眯与黄时雨说道:“二小姐,先前有个公子过来寻你,等待好一阵子,可巧了,将将离开,你又回来了。”
前两日还横眉冷对,今儿就找上门了?黄时雨不意简珣变得这般清闲,非休非假的离开书院。
她用湿帕子擦擦脸,“那他有没有给我留话?”
“说是夏至后见,叮嘱你好生读书,到时候便要抽查你功课。”后半句花婆婆凑近了她小声说的。
即便黄秀才不在,大家依然小心避讳着。
啊?
不是简珣。
黄时雨迟疑地问:“那人长什么样?”
哎哟喂,花婆婆赞美不迭,“笑起来分外好看,右边这里有颗小梨涡,一口金平官话,那小声音,嗳呀……”
年轻人的嗓音都好听,这个却尤为特殊,光听音已联想到了俊美,听音回首又赫然望见了一个比声音还要惊艳的玉郎。
在花婆婆暧昧的眼神中,黄时雨隐隐觉着她误会了什么,又怕是越描越黑,“可不兴想左了……我还没说亲呢,不过念书之事,您得帮帮我,千万别让我阿爹知悉了。”
说罢,双手合十连连向花婆婆弯腰。
花婆婆哪能做那种人,抬手一挥,“嗐,我人老耳聋,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不知道。”
黄时雨笑着挽住她胳膊。
金主忽然造访令黄时雨暗暗捏了把汗,得亏阿爹不在,否则现在的她应是在后院跪地面壁思过。
花家人心地善良,又了解黄秀才脾性,举手之劳的事自然愿意回护黄时雨,可金主是个变数,保不齐下次又冒出来,更保不齐当着阿爹的面冒出来,说些不利于她的话。
想到此处,黄时雨觉得有必要好好跟他谈谈,在他回来后。
第11章 受着
四月初八浴佛节在民间颇受重视,这日大康百姓皆要沐浴斋戒,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去寺里礼佛。
为此鹿锦书院的师生专门休假一日。
华山长定了一份素斋点心,为表诚心,连含有鸡蛋牛乳之类的也不要,送完这餐黄时雨次日便要回泽禾。
她已及笄,此番归家,运气好的话成功定亲待嫁,不好则定了亲亦得做工,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有亲事给她定。
送餐路上,晨露晶莹,鸟语花香,黄时雨摘了朵小野花把玩,也不去瞅野花丛中讪笑的福喜。
福喜自以为此处滴水不漏,料想黄二小姐发觉不了,不意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挠挠头。
果不其然,回来的路上黄时雨就遇到了简珣,福生没跟着,倒是年纪相对更小的福喜随在左右。
简珣直接省略了寒暄,径直问:“你何时归家?”
黄时雨“咦”了一声,偏着头,效仿他上回冷视自己的表情,“冷一阵热一阵,惯会用眼神唬人,今儿还想若无其事同我讲话?”
“你别这样。”简珣拨开她的脑袋。
“这样你就受不了?可知你个子高,当时从上往下斜睨人,就是我现在这副神情,平白地侮辱人,你这是在侮辱我!”黄时雨不忿道。
她个子矮才发挥了不到一半的精髓。
简珣嘴角微微上翘,“行,那你继续,我受着。”
“好。”黄时雨用力瞪他。
简珣垂眸凝着她,两厢视线交织,他深深地看了片刻。
安国公府老太君原是想将她留给府里最有出息的小辈,现今小丫头得了太后娘娘青眼,倒也算一桩美事。
往日受邀花神宴的多为各家贵妇,今年平白多了十八个适龄女孩,就不得不令人深思。
再想想肃王的年纪,意会即可,不必言明。
要说那肃王,乃太后娘娘三十八岁高龄所怀,时年先帝骤然离世,太后悲恸之余险些没保住,千难万险生出来,不若看成了眼珠子。
太后膝下唯有二子,老大皇上,作为嫡长子,甫一出生便由先帝亲自教养,等闲不允妇人插手,以至太后年近四十未曾享过多少天伦之乐。
肃王就不一样,是她守在身边一点一滴看着长大的,居永寿宫养到了十五岁,肃亲王府修建大成才舍得放出去。
这么小一个弟弟,既有同父同母的血脉羁绊,又比最小的儿子还小,于皇权全然构不成威胁,那么皇上内心的亲情自然也尽情释放,恩赏连年不断,不仅翻新敕造肃亲王府,还特准留京享天家富贵,陪侍太后。
一切殊荣,所有亲王中独一份。
肃王自幼聪慧伶俐,擅水墨与骑射,千娇万宠脂粉堆里长大,非但没被养废,反而越来越有出息,与一众大侄儿们相处也融洽。
皇上倍感欣慰,便又将他放在了文华殿同皇子们一起念书,悉心培养。
此般人生,可以说只要不谋逆,比普通皇子还要风光,锦绣荣华取之不竭。
年逾五旬的太后深居永寿宫,偌大的宫殿,珠帘绣幕,恰逢掌灯时分,大殿各处琉璃明灯,次第点亮,恰如银光雪浪,辉若白昼。
太后从掌事姑姑手里接过花名册,每页皆记述了一名姑娘的年纪、性格、专长,再配以精笔描画的肖像。
全都是花儿一般的年纪,美貌自不必说,太后娘娘更关注性格。
饶是最不在意外貌,当翻到了宋鸢,太后的手还是顿住了,旁边的掌事姑姑立时柔声细语地将宋鸢的家世娓娓道来,包括外祖家安国公府。
太后淡然颔首,末了评一句,“长得不错。”
再多的就没了。
说话间又有女官前来复命,雪阳殿已从里到外清整完毕。
往后每日只需燃香掸尘,即可保证肃王下榻时一如往昔。
太后点点头,遂指着另一家千金道:“这个有趣,极擅马球,能与阿淮玩到一处。”
肃王韩意淮,乳名阿淮,这名字还是皇上亲自取的,每个字都蕴含了亲者美好的期许。
意,志也,谋也,思也;淮,四渎之一,乃大康壮阔的山河渊海。
在太后眼里,样貌、门第人人都有,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她似乎更偏爱个性鲜明者,最好还能与阿淮志趣相投。
将来不仅要做夫妻,更要做玩伴。
韩家已是登顶的富贵,又值太平盛世,肃王既不需要征战四方,也不能进士及第,太后对他人生的期许莫过于夫妻恩爱,儿孙满堂。
掌事姑姑弓腰俯首细看,也笑了起来,“您别说,奴婢打眼一瞧这姑娘竟与肃王殿下还有几分肖像呢。”
也就是有夫妻相了,但这话不能明说的。
太后弯了弯唇,继续往下翻。
临近戌时,就有宫婢前来换香,动作流畅轻柔,脚尖踩在柔软的大红绒毯,一丝声响也无,换完香朝太后屈膝施礼,再悄无声息的退下。
另有十几个宫人已经在净房忙碌,为太后娘娘就寝前的沐浴做准备。
天潢贵胄的日子就是这般隆重而平凡。
泽禾的日子则简单而平凡,眨眼平静地翻过两天。
已至初夏,因为月底授衣假的缘故,甜水铺子即将迎来淡季。
泽禾是小地方,没几处冰窖。冰作为稀罕物,除了朝廷衙门分配,想要便只能自己囤,非普通人力财力所能为。
黄记甜水铺子的东家不过一个小小秀才,每年营收虽还不错,却也不敢去县里大量购冰,且不说冰碗成本高,就算他愿意卖也没多少人舍得买。
因此夏季的甜水铺子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偶尔也接两单大生意,譬如为庆典祭祀之类的仪式蒸馒头做红豆包。
今年黄太太格外开恩,允黄时雨在大授衣假前归家,不必再受那烈日当头的赶路之苦。
大授衣假一般要放三十日,如此就不好将柳儿放在甜水铺子,且花婆婆也要回家的。
黄时雨同小丫鬟提前在房中收拾细软。
柳儿的状态虽有改善,比之正常人,依旧区别明显。
不过她已经学会梳头,且学会了两种:小道童髻和盘双螺。
能自理,亦能帮着搭手,未来还是有盼头的。
黄时雨觉得挺好。
她将金主送的书册纸笔全锁进箱笼,钥匙串了红绳绑在香包里,贴身携带。
黄太太则激动的连续两夜没睡好,终于为黄时雨寻到了一桩完美婚事。
光是聘礼就许下了八百两白银!
出手之阔绰,莫说放在泽禾,就是放在县里也是一等。
以黄时雨的姿色,其实还能卖更高的价,然黄秀才要脸面,哪能轻易答应黄太太胡作非为。
初二天水观有一场不小的法事,天将将发白,黄时雨就同花娘子、柳儿前去帮忙。
连午膳也在观里解决。
丐婆喜热闹,混进人群来回跑,时不时撩闲,直到黄时雨掏出两个红豆包才将她打发。
许是饿了,嚼着红豆包,丐婆总算安静,然吃完之后力气更甚从前,又开始发癫,惹得路过的小道长拿扫帚赶她。
丐婆看向正在清洗菜叶的黄时雨,“还是你好,不似他们嗔眉撩牙的,动不动打人。”
黄时雨连忙制止她自我感动,“其实我有时候也想揍你,但你年纪太大,我怕折寿。”
丐婆就虎了脸色,揣手瞪她。
“方才我都瞧见了,你趁乱伸腿绊人,小道长还是个孩子,端着的盆子比自己都大,你有没有想过绊那一下磕在地砖上得多疼呢?”黄时雨认真望着她,郑重其事道,“你自己觉着好玩的事,却是旁人的苦难,那不是真的有趣。”
丐婆调开视线懒洋洋地哼了声,反问她:“是了,你见没见到未来的夫君呀?”
“已经是三妹夫了。”
正常人和疯子聊天,各说各的。
丐婆行为异于常人乃疯病所致,作为正常人的黄时雨不能陪她疯,干脆背过身不说话。
丐婆道:“不要不理我嘛,没有我,你俩还牵不上线呢!等着吧,我再找找机会,非给你们强行牵了不可!诶诶,你别走呀……”
黄时雨端着洗好的菜,扬长而去。
下午一行人重返铺子,花婆婆笑眯眯与黄时雨说道:“二小姐,先前有个公子过来寻你,等待好一阵子,可巧了,将将离开,你又回来了。”
前两日还横眉冷对,今儿就找上门了?黄时雨不意简珣变得这般清闲,非休非假的离开书院。
她用湿帕子擦擦脸,“那他有没有给我留话?”
“说是夏至后见,叮嘱你好生读书,到时候便要抽查你功课。”后半句花婆婆凑近了她小声说的。
即便黄秀才不在,大家依然小心避讳着。
啊?
不是简珣。
黄时雨迟疑地问:“那人长什么样?”
哎哟喂,花婆婆赞美不迭,“笑起来分外好看,右边这里有颗小梨涡,一口金平官话,那小声音,嗳呀……”
年轻人的嗓音都好听,这个却尤为特殊,光听音已联想到了俊美,听音回首又赫然望见了一个比声音还要惊艳的玉郎。
在花婆婆暧昧的眼神中,黄时雨隐隐觉着她误会了什么,又怕是越描越黑,“可不兴想左了……我还没说亲呢,不过念书之事,您得帮帮我,千万别让我阿爹知悉了。”
说罢,双手合十连连向花婆婆弯腰。
花婆婆哪能做那种人,抬手一挥,“嗐,我人老耳聋,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不知道。”
黄时雨笑着挽住她胳膊。
金主忽然造访令黄时雨暗暗捏了把汗,得亏阿爹不在,否则现在的她应是在后院跪地面壁思过。
花家人心地善良,又了解黄秀才脾性,举手之劳的事自然愿意回护黄时雨,可金主是个变数,保不齐下次又冒出来,更保不齐当着阿爹的面冒出来,说些不利于她的话。
想到此处,黄时雨觉得有必要好好跟他谈谈,在他回来后。
第11章 受着
四月初八浴佛节在民间颇受重视,这日大康百姓皆要沐浴斋戒,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去寺里礼佛。
为此鹿锦书院的师生专门休假一日。
华山长定了一份素斋点心,为表诚心,连含有鸡蛋牛乳之类的也不要,送完这餐黄时雨次日便要回泽禾。
她已及笄,此番归家,运气好的话成功定亲待嫁,不好则定了亲亦得做工,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有亲事给她定。
送餐路上,晨露晶莹,鸟语花香,黄时雨摘了朵小野花把玩,也不去瞅野花丛中讪笑的福喜。
福喜自以为此处滴水不漏,料想黄二小姐发觉不了,不意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挠挠头。
果不其然,回来的路上黄时雨就遇到了简珣,福生没跟着,倒是年纪相对更小的福喜随在左右。
简珣直接省略了寒暄,径直问:“你何时归家?”
黄时雨“咦”了一声,偏着头,效仿他上回冷视自己的表情,“冷一阵热一阵,惯会用眼神唬人,今儿还想若无其事同我讲话?”
“你别这样。”简珣拨开她的脑袋。
“这样你就受不了?可知你个子高,当时从上往下斜睨人,就是我现在这副神情,平白地侮辱人,你这是在侮辱我!”黄时雨不忿道。
她个子矮才发挥了不到一半的精髓。
简珣嘴角微微上翘,“行,那你继续,我受着。”
“好。”黄时雨用力瞪他。
简珣垂眸凝着她,两厢视线交织,他深深地看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