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小伍似懂非懂,跟在景珩的身后走到了半山腰处,眼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阶梯,而在阶梯的尽头,白茫茫的雪花盖住绿瓦,留下红墙伫立,宛如雪地里的梅花热烈绽放。
三人拾级而上,一道宏伟的大门出现在眼前,匾额上遒劲的三个大字“兰若寺”映入眼帘,兰若寺修建时间不长,近年来又在长安贵族中颇有声誉,香火旺盛,时常翻修,是以这匾额和一砖一瓦都如新建,没有古寺的沉重。
小伍看得出神,没注意到脚下的石子,脚踩下去,哎呦一声扑倒在地,他赶紧挣扎着要起来,却没留意雪面之下的湿滑,起来一半又猝不及防扑倒下去。
大门旁的廊柱之后传来噗嗤一声,如莺啼鸟唱,是少女忍不住的笑声。
小伍闹了个大红脸,抬起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正要发火,却见廊柱之后走出个身着红裙的少女,杏眼桃腮,娇俏如山中精灵。
他看得呆了,直到有人用树枝轻轻敲在他的头顶,才幡然醒悟,连忙爬了起来,抖落身上的雪,低头看着脚尖,耳朵通红,不敢再往那边看去。
少女大概是没注意到他的异常,与景珩对视一眼,低声嘟囔道:“怎么来的是金吾卫。”
“小姐,小姐。”又有一人呼唤着走了过来,却是个丫鬟打扮的女子,她一过来,先是将少女扶住,正要说话,眼睛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三人,吓了一跳,脱口而出,“景大人,您怎么在此?”
第11章 查案
兰若寺位于半山腰上,共有五座建筑,正中央的大雄宝殿占地最广,庄严肃穆,平时香客络绎不绝,近来因天气寒冷香客减少,略显冷清。
昨夜大雪封山之后,滞留在此的香客被安排在大殿右侧的客房暂住,许妙愉也在其中。
许妙愉和紫苏沿着院墙边的小路向后山的方向走去,景珩等三人跟在她的身后,一路上不时有僧侣在路上扫雪,见到他们,便停下手中的动作,双手合十道声好。
走了约半刻钟,五人穿过大殿,来到寺院后门附近,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映入眼帘,树干粗壮,约需三人合抱,叶子早就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雪落在枝桠上,没有阻挡,清风一吹,便簌簌而下。
树上原本系满了红绳,经过大雪的洗礼,掉了泰半,两个年轻僧人正在树下清理,他们看见许妙愉,也停下来道:“许施主好,主持已经在伙房等候着。”
许妙愉向他们颔首,绕过银杏,穿过一个小型拱门,面前就出现了一排一层楼的瓦房,一个身着绯色袈裟身形高大面容和善的和尚站在门口。
那和尚朝他们走了过来,许妙愉向左边踏出一遍,将景珩等人暴露在他的视野之中,柔声介绍道:“弘真主持,这位是朝廷派来调查此案的金吾卫郎将景大人。”
弘真与三人一一见过,便带他们进入了瓦房之中。
这里是兰若寺的伙房,因僧人和借宿的香客众多,就将四间房子的其中三间打通,再摆上几台灶,人多时几台灶同时开火,勉强能够供应寺中餐食。
此时刚过了饭点,伙房中充满了没洗完的锅碗瓢盆以及剩下的青菜叶,还有一股浓浓的油烟味扑鼻而来。
古语云君子远庖厨,不管此话原意如何,如小伍他们向来是不进厨房的,而许妙愉是许家的大小姐,也没有进厨房的道理,就连紫苏,作为许妙愉的贴身婢女,和普通仆妇也不可相提并论。
几人闻见这味道,都皱起了眉,唯有景珩面不改色,用剑鞘拨开灶台上的锅盖,锅里煮着青菜汤,还有余热,空气中瞬间升起水雾。
景珩问道:“你们还在用厨房?”
弘真双手合十,不疾不徐地解释道:“大人见谅,本寺就这一处伙房,就算有异,也只能继续使用。”
景珩点了点头,随他一起走到了伙房最里面,伙房与第四间房仅有一墙之隔,中间有一小门连通,小门用铁链锁住。
铁链光亮如新,未积灰尘,显然是最近才上的锁。
弘真微微叹息:“这里原本是用来堆放杂物的,不曾想竟被恶人利用。”
最近几日,兰若寺接连发生了几件怪事,先是厨房中的食物总是莫名少了一些,然后是僧人养在后山的一条黄狗半夜嚎叫不已,但没过多久叫声又戛然而止,第二天僧人再去看时,黄狗倒在树林之中,幸好没死,只是晕了过去。
在黄狗的周围,僧人还发现了几根鸟羽,起初他们以为是黄狗吃了鸟,可是周围只有一小滩血迹,不见骨头。
这些还只能算是小事,昨天白天,许妙愉带着仆人从附近许家的庄子来到兰若寺拜佛,午后在寺中客房休息,竟有贼人从窗户闯入欲行不轨。
许妙愉大声呼喊,那人又从窗户逃走,等许家的护卫再去追时,人却凭空消失不见了。
弘真立刻派人向京兆府报案,但在许家的要求下,他并未提起许妙愉的这个意外,只是说庙中似乎有贼人潜伏,请京兆府派人来查探。
说来也巧,弘真派去的人到京兆府时,如今的右金吾中郎将李钦正在京兆府,听闻此事,从京兆尹手中揽过此事。他以为只是小事,再加上为了拖延时间,直到今天早上才将事情派给景珩,让他来这一趟。
在李钦的计划中,大雪封山,路程不便,景珩会在兰若寺逗留一段时间,便可错过建兴帝东巡。
出事之后,弘真封锁了山门,寺中武僧连同许家的护卫一道,将兰若寺内外都搜查了一遍,在这伙房旁边的杂物间里,发现了一条暗道,暗道直通向后山一条已经荒废的小路。
弘真带人去看过,小路泥泞,留下了许多杂乱不堪的脚印,对方人数众多,且各个身手不凡,兰若寺中武僧不多,恐不是对方对手,他便带人回到寺中,将杂物间锁上。
弘真原想立刻将香客们送下山,谁料雪就这么下了起来,转瞬覆盖住了下山的路,留在山上和下山都成了危险的事情。
弘真将此事如实告知了许妙愉,许妙愉思忖良久,决定留在山上,这次过来,她带的护卫不多,要是那些人追了过来,恐怕凶多吉少,倒不如将寺中会武的人都集中到一处,或许能与对方对抗。
而且,若是京兆府的人到了,他们的力量便更加壮大。
然而来的是景珩他们,说实话,弘真面上是有些失望的。
就三个人,其中两个还是少年,恐怕不是增加了胜算,反而成了负担。
景珩他们听了弘真和许妙愉的描述,脸色也十分凝重,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案子,忽然危险重重,他们也暗恨没有再多带些人来。
杂物间内落满了灰尘,堆放着一些坏了的桌椅板凳,其中一处地板看着与别处不同,正是暗道的入口,据弘真所说,这里原本被破布掩盖住。
前些年长安几度沦陷之时,许多寺庙都修有暗道以供逃跑,有些是僧人修的,有些是避难的人修的,并不奇怪。
弘真表示他任住持不久,不知道暗道的存在,景珩无意深究他是否撒谎,跳下暗道前,吩咐道:“秦瓒,你守住入口,如果回来的不是我,立即将人擒下,要是反抗就将人斩杀,小伍,你从前门下山去,向……京兆府求援。”
秦瓒是秦叔的真名,平时景珩也跟着其他人一起唤他秦叔,此刻直呼本本名,显然是以上司的身份在命令他了。
他要孤身犯险,秦瓒和小伍都不赞同,却又不能违抗。
离开之前,许妙愉叫住小伍,交给他一枚玉佩,“京兆府要是不信,你就去找威远将军许望清,他是我堂兄,看到这枚玉佩,他会信你的。”
听到许望清的名字,小伍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天仙一样的许小姐竟然是那位许小姐,激动得手都开始颤抖,他重重地点头,转身向山下走去。
然后,许妙愉又转身对景珩说:“你……小心些。”
话音未落,景珩已经跳入了暗道之中,眼前一片黑暗之际,闻得许妙愉的话语,不由得嘴角扯出一抹笑来。
自从在门口相见以来,两人就像陌生人一样,说话客客气气的,只交流过几句案子的原委。
这就是他所希望的,他本该高兴,心里却总有些别扭。
直到听到这句情真意切的话语,好似阴霾都一扫而空。
景珩点燃一支火折子,借着火光观察周围,暗道潮湿,岩壁上长了青苔,看来不是近来开凿的,不知有多少年头。
沿着暗道向前走,原本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越来越宽,最后成了个十尺有余的空间,里面有铺了满地的干草,有烧了半截的蜡烛,角落里躺着半个馒头,景珩蹲下捏了一捏,还是软的,是不久之前扔下的。
这般景象,弘真并未提及过,莫非是他将杂物间的门锁上后,那些人又回到了暗道之中?
景珩心有疑虑,继续向前走,这回路又变窄,很快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是出口到了,暗道的出口被藤蔓覆盖,拨开藤蔓,左边是一条在山间蜿蜒的小溪,右边是一条荒芜小路。
三人拾级而上,一道宏伟的大门出现在眼前,匾额上遒劲的三个大字“兰若寺”映入眼帘,兰若寺修建时间不长,近年来又在长安贵族中颇有声誉,香火旺盛,时常翻修,是以这匾额和一砖一瓦都如新建,没有古寺的沉重。
小伍看得出神,没注意到脚下的石子,脚踩下去,哎呦一声扑倒在地,他赶紧挣扎着要起来,却没留意雪面之下的湿滑,起来一半又猝不及防扑倒下去。
大门旁的廊柱之后传来噗嗤一声,如莺啼鸟唱,是少女忍不住的笑声。
小伍闹了个大红脸,抬起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正要发火,却见廊柱之后走出个身着红裙的少女,杏眼桃腮,娇俏如山中精灵。
他看得呆了,直到有人用树枝轻轻敲在他的头顶,才幡然醒悟,连忙爬了起来,抖落身上的雪,低头看着脚尖,耳朵通红,不敢再往那边看去。
少女大概是没注意到他的异常,与景珩对视一眼,低声嘟囔道:“怎么来的是金吾卫。”
“小姐,小姐。”又有一人呼唤着走了过来,却是个丫鬟打扮的女子,她一过来,先是将少女扶住,正要说话,眼睛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三人,吓了一跳,脱口而出,“景大人,您怎么在此?”
第11章 查案
兰若寺位于半山腰上,共有五座建筑,正中央的大雄宝殿占地最广,庄严肃穆,平时香客络绎不绝,近来因天气寒冷香客减少,略显冷清。
昨夜大雪封山之后,滞留在此的香客被安排在大殿右侧的客房暂住,许妙愉也在其中。
许妙愉和紫苏沿着院墙边的小路向后山的方向走去,景珩等三人跟在她的身后,一路上不时有僧侣在路上扫雪,见到他们,便停下手中的动作,双手合十道声好。
走了约半刻钟,五人穿过大殿,来到寺院后门附近,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映入眼帘,树干粗壮,约需三人合抱,叶子早就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雪落在枝桠上,没有阻挡,清风一吹,便簌簌而下。
树上原本系满了红绳,经过大雪的洗礼,掉了泰半,两个年轻僧人正在树下清理,他们看见许妙愉,也停下来道:“许施主好,主持已经在伙房等候着。”
许妙愉向他们颔首,绕过银杏,穿过一个小型拱门,面前就出现了一排一层楼的瓦房,一个身着绯色袈裟身形高大面容和善的和尚站在门口。
那和尚朝他们走了过来,许妙愉向左边踏出一遍,将景珩等人暴露在他的视野之中,柔声介绍道:“弘真主持,这位是朝廷派来调查此案的金吾卫郎将景大人。”
弘真与三人一一见过,便带他们进入了瓦房之中。
这里是兰若寺的伙房,因僧人和借宿的香客众多,就将四间房子的其中三间打通,再摆上几台灶,人多时几台灶同时开火,勉强能够供应寺中餐食。
此时刚过了饭点,伙房中充满了没洗完的锅碗瓢盆以及剩下的青菜叶,还有一股浓浓的油烟味扑鼻而来。
古语云君子远庖厨,不管此话原意如何,如小伍他们向来是不进厨房的,而许妙愉是许家的大小姐,也没有进厨房的道理,就连紫苏,作为许妙愉的贴身婢女,和普通仆妇也不可相提并论。
几人闻见这味道,都皱起了眉,唯有景珩面不改色,用剑鞘拨开灶台上的锅盖,锅里煮着青菜汤,还有余热,空气中瞬间升起水雾。
景珩问道:“你们还在用厨房?”
弘真双手合十,不疾不徐地解释道:“大人见谅,本寺就这一处伙房,就算有异,也只能继续使用。”
景珩点了点头,随他一起走到了伙房最里面,伙房与第四间房仅有一墙之隔,中间有一小门连通,小门用铁链锁住。
铁链光亮如新,未积灰尘,显然是最近才上的锁。
弘真微微叹息:“这里原本是用来堆放杂物的,不曾想竟被恶人利用。”
最近几日,兰若寺接连发生了几件怪事,先是厨房中的食物总是莫名少了一些,然后是僧人养在后山的一条黄狗半夜嚎叫不已,但没过多久叫声又戛然而止,第二天僧人再去看时,黄狗倒在树林之中,幸好没死,只是晕了过去。
在黄狗的周围,僧人还发现了几根鸟羽,起初他们以为是黄狗吃了鸟,可是周围只有一小滩血迹,不见骨头。
这些还只能算是小事,昨天白天,许妙愉带着仆人从附近许家的庄子来到兰若寺拜佛,午后在寺中客房休息,竟有贼人从窗户闯入欲行不轨。
许妙愉大声呼喊,那人又从窗户逃走,等许家的护卫再去追时,人却凭空消失不见了。
弘真立刻派人向京兆府报案,但在许家的要求下,他并未提起许妙愉的这个意外,只是说庙中似乎有贼人潜伏,请京兆府派人来查探。
说来也巧,弘真派去的人到京兆府时,如今的右金吾中郎将李钦正在京兆府,听闻此事,从京兆尹手中揽过此事。他以为只是小事,再加上为了拖延时间,直到今天早上才将事情派给景珩,让他来这一趟。
在李钦的计划中,大雪封山,路程不便,景珩会在兰若寺逗留一段时间,便可错过建兴帝东巡。
出事之后,弘真封锁了山门,寺中武僧连同许家的护卫一道,将兰若寺内外都搜查了一遍,在这伙房旁边的杂物间里,发现了一条暗道,暗道直通向后山一条已经荒废的小路。
弘真带人去看过,小路泥泞,留下了许多杂乱不堪的脚印,对方人数众多,且各个身手不凡,兰若寺中武僧不多,恐不是对方对手,他便带人回到寺中,将杂物间锁上。
弘真原想立刻将香客们送下山,谁料雪就这么下了起来,转瞬覆盖住了下山的路,留在山上和下山都成了危险的事情。
弘真将此事如实告知了许妙愉,许妙愉思忖良久,决定留在山上,这次过来,她带的护卫不多,要是那些人追了过来,恐怕凶多吉少,倒不如将寺中会武的人都集中到一处,或许能与对方对抗。
而且,若是京兆府的人到了,他们的力量便更加壮大。
然而来的是景珩他们,说实话,弘真面上是有些失望的。
就三个人,其中两个还是少年,恐怕不是增加了胜算,反而成了负担。
景珩他们听了弘真和许妙愉的描述,脸色也十分凝重,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案子,忽然危险重重,他们也暗恨没有再多带些人来。
杂物间内落满了灰尘,堆放着一些坏了的桌椅板凳,其中一处地板看着与别处不同,正是暗道的入口,据弘真所说,这里原本被破布掩盖住。
前些年长安几度沦陷之时,许多寺庙都修有暗道以供逃跑,有些是僧人修的,有些是避难的人修的,并不奇怪。
弘真表示他任住持不久,不知道暗道的存在,景珩无意深究他是否撒谎,跳下暗道前,吩咐道:“秦瓒,你守住入口,如果回来的不是我,立即将人擒下,要是反抗就将人斩杀,小伍,你从前门下山去,向……京兆府求援。”
秦瓒是秦叔的真名,平时景珩也跟着其他人一起唤他秦叔,此刻直呼本本名,显然是以上司的身份在命令他了。
他要孤身犯险,秦瓒和小伍都不赞同,却又不能违抗。
离开之前,许妙愉叫住小伍,交给他一枚玉佩,“京兆府要是不信,你就去找威远将军许望清,他是我堂兄,看到这枚玉佩,他会信你的。”
听到许望清的名字,小伍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天仙一样的许小姐竟然是那位许小姐,激动得手都开始颤抖,他重重地点头,转身向山下走去。
然后,许妙愉又转身对景珩说:“你……小心些。”
话音未落,景珩已经跳入了暗道之中,眼前一片黑暗之际,闻得许妙愉的话语,不由得嘴角扯出一抹笑来。
自从在门口相见以来,两人就像陌生人一样,说话客客气气的,只交流过几句案子的原委。
这就是他所希望的,他本该高兴,心里却总有些别扭。
直到听到这句情真意切的话语,好似阴霾都一扫而空。
景珩点燃一支火折子,借着火光观察周围,暗道潮湿,岩壁上长了青苔,看来不是近来开凿的,不知有多少年头。
沿着暗道向前走,原本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越来越宽,最后成了个十尺有余的空间,里面有铺了满地的干草,有烧了半截的蜡烛,角落里躺着半个馒头,景珩蹲下捏了一捏,还是软的,是不久之前扔下的。
这般景象,弘真并未提及过,莫非是他将杂物间的门锁上后,那些人又回到了暗道之中?
景珩心有疑虑,继续向前走,这回路又变窄,很快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是出口到了,暗道的出口被藤蔓覆盖,拨开藤蔓,左边是一条在山间蜿蜒的小溪,右边是一条荒芜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