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年少的他并不清楚,为何昨日还与他亲密无间的公主,转眼之间就把尊卑贵贱放在嘴边,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我自私地守着这个秘密,日久年深,我愈不敢直面你。之后你开始总揽朝纲,我更害怕你知晓真相后会做出不利陛下、有损大云之事…”
再抬眼时她的眸光很坚定,“如今误会解开,且我心已决。这情意,从来不是骤然而起。只是,卫衡,我如今还有一事,想要问你。”
“你说。”
姜采盈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定定望入他眼底:“卫衡......你可曾想过,登上那九五之位?”
话音方落,满室骤寂。
卫衡静默不语。
姜采盈纤睫微颤,指尖无意识地攥紧锦衾,一颗心悬在喉间,仿佛他唇齿间将吐露的只言片语,便能定她生死。
许久之后,他才轻叹道:“想过。”
姜采盈心中失落片刻,又听他道:“在陛下为你和李漠赐婚的时候。”忆起那时,卫衡的眼眸中的阴郁浮上不少,“他怎么敢肖想...”
姜采盈握住他的手,眸光灼灼,“我只问现在,你可还存此心?”
卫衡指腹轻抚她脸颊,轻叹一声,“若争那至尊之位的代价,是再度与失去你..昌宁,我宁可不要。”
“当真?”她黛眉轻蹙,“卫衡,你何至于为我至此?”
卫衡在她额上落下轻轻一吻,眼底情意缱绻,“还能是什么?无非是情之所钟,不能自已。”
姜采盈眼波微动,“可我至今不解,你这份深情从何而起?自少时初见,你便待我格外不同,这情根...究竟深种何时?”
闻言,卫衡的眼波微动。姜采盈心绪被他的神情牵动,继续追问,“卫衡,我只要你的真话,莫要再骗我。”
卫衡的眼底深沉,静默须臾,方低声道:“我说了,你可不许恼。”
姜采盈的手放在他劲腰上,表情严肃,“纵使你要说的话会惹我生气,我也定要听个明白。”
卫衡眸色渐深,低声道:“说来玄妙...昔年在锦州时,我便常做一个梦。”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她的衣袖,”梦中的女子面容朦胧,偏生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她是我此生至爱。"
“我原只当是荒唐梦一场,谁知蓟州兵变后,我被押解入京,那年武安坛初见...”卫衡目光灼灼望进她眼底,“那梦中人的容貌忽然清晰,竟与你分毫不差。”
姜采盈闻言脸色骤沉,一把推开他,“卫衡,你如今还用这等虚言来哄我?”
“如有半句虚言,叫我遭五雷轰顶,万箭穿心。”
姜采盈定定地看着,卫衡眸色认真,半点不似虚言。她却更加惊异,“梦是现世的映照,你在见到我之前,又怎会先在梦中见过我的模样?”
卫衡没解释,“所以自那日之后我便对你格外留心,甚至想尽办法让陛下选我为特使,掌皇城安全。”
姜采盈眯着眼,“如此说来,我不过是梦中那女子的替身,只因为我们长着相似的脸。”
卫衡却很确定地摇头,“不,昌宁,我很确定那就是你。只是...”他指尖轻抚她眉梢,“神韵之间,有些细微的不同。”
“昌宁,我曾经在古书典籍中读到,若人死后执念未消,灵魂便可能脱离□□踏出重生之旅...我宁愿相信,那是前世的我们在冥冥中指引,要我今生务必寻到你。”
闻言,姜采盈身子猛地一颤,半晌无言。卫衡见她呆滞,自嘲一笑,“不过这般荒诞之言,连我自己都不信...”
“我信。”
她突然打断,眼中噙着泪光,字字铿锵。这转世重生之说,于她而言,本是亲身经历。
夜渐渐深,姜采盈拥住他,心中是从未有过的心安。
......
翌日。
晨雾未散,府门前的灯笼还凝着一层薄露。
姜采盈披着件杏色外衣,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簪子,素净简单。她抬手为他正了正衣襟,“路上当心。”
卫衡握住她的手,体温交缠着。他忽然想起数月前率军驰援甘州的情景。也是在这样的晨雾中,他频频回望府门,却只有他的影子孤零零地映在青石板上。
他翻身上马,马蹄声在空荡的长街上显得格外空灵刺耳。
今夕不同于往日,卫衡与她执手,在府门前依依缱绻。直到时候不早,“大人,该启程了。”吴悬牵着马在不远处催促。
“去吧。”姜采盈放开他。
卫衡翻身上马,扬鞭踏马前,还是依依不舍地拥过她,在她眉心落下一个吻。
姜采盈仰着头,闭眼被他揽住后颈,直到脖子有些酸。卫衡放开她,“等我回来。”
他的目光扫过一旁,“郭钦,我不在京城,府中一切便都交给你了。”
郭钦微躬身,“是。”
话毕,他夹紧马肚,马蹄声踏开清晨的浓雾。姜采盈站在原地,目送着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长街尽头,她才缓缓抬手,碰了碰尚有余温的眉心。
她回身欲进府,却见郭钦在一旁,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公主,恭祝您和主上重修旧好。”
姜采盈向他点点头,迈开步子。
经过他身边时,她隐隐地听到郭钦无奈地叹了口气,似乎在彻底放下什么。
##
卫衡不在京的日子里,陵都城里并不太平。
姜采盈听着揽月的汇报,说安礼弘联合礼部,户部和吏部一众上书弹劾卫衡,控告他把持朝政,礼法难容,要求陛下立即将收回卫衡官印,彻查他经手之漕运练兵之事。
陛下为难,御史台则撞柱死谏,故技重施。被一众官员拦下之后,陆执安和太傅丁仪又引经据典,恳切谏言良久,陛下才“迫不得已”应承下来,想必诏令很快就会传到府中。
姜采盈从贵妃椅上坐起,背脊挺直,“礼部户部便算了,那吏部的顾翀不是卫衡的人么,怎么如今帮着他们说话?”
揽月急道:“公主,如今还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如今陛下有令,府君却不在京城,恐怕事情对他不利啊。”
“是啊。”
姜采盈眉心紧蹙,“说起来,我已经有好几日没收到他的回信了。”
正这么说着,庭院外脚步匆匆,人影攒动。姜采盈眼皮跳动着,心中浮起不安。
乔生被门槛绊了一下,几乎是跪趴着在地上,他惊惶不已,还没开口便已经开始高声恸哭起来。
“不好了,公主!府君他……”
第63章
##
乔生的恸哭声还未落下,府外已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与甲胄碰撞的声响。姜采盈指尖掐进掌心,抬眼便见安礼弘身着紫袍玉带,手持明黄诏书踏入庭院。
他身后跟着一队禁军,刀鞘上的寒光刺得人眼眶生疼。府中仆从,皆战战兢兢地向后,唯有姜采盈一人迎面而上。
“安大人,你这是何意?”她挡在正厅阶前,月华裙在风中纹丝不动。
安礼弘在五步外站定,目光扫过她发间微微颤动的步摇,向她行礼。礼毕之后,他将诏书向前一递,府中众人皆仓皇下跪接旨。
“回禀公主,我奉陛下旨意彻查大司马五年来经手的漕运练兵一切事宜,不知大司马如今是否在府上,可否请他出来接旨?”
“请人接旨,便要带着持剑的禁军么?”姜采盈的目光并不和善,“安礼弘,你这是硬闯。”
不用想也知道,如今淮西李氏倒台,京中势力一家独大。
各世家新贵迎合陛下心意,才在朝上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御史撞柱,忠臣劝谏的感人场面。
安家身为世家之首,必然参与其中。
陛下顺水推舟,皆大欢喜。
感受到她的敌意,安礼弘嘴唇抿着,语气尽力淡漠,“这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姜采盈的目光如炬,“那你去问问陛下,三年前漕运改道是谁替朝廷省下百万两白银?去岁冀州大旱又是谁开仓放粮?”
安礼弘语气淡漠,言语之中隐有不齿之意,“漕运改道,开仓放粮都是基于他与淮西李氏争权做给天下人看的,有何可值得人称道?”
“我只知道,凡是论迹不论心。他既做了这样有利于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他初衷如何,都不至于遭人贬低至此。”
她意有所指看着他,安礼弘眸色一变,“可是公主...此话,是你自己三年前随太傅在博林讲坛说的,难道你忘了么?”
姜采盈心中一滞,回忆渐渐涌进脑海。
好像,是有那么个事儿。
三年前,她还迷恋着淮西李氏的英姿,而对于积怨已久又是李氏威胁最大的对手的卫衡没有半分好感。
于是,在众学子殷切期盼中,她饱含个人情感地痛斥了卫衡之举。
姜采盈有些语塞,“我...”
没想到三年前她说的话,竟然还有人记得。难道那场博林宴会他也在场?
她一点印象也无了。
“我自私地守着这个秘密,日久年深,我愈不敢直面你。之后你开始总揽朝纲,我更害怕你知晓真相后会做出不利陛下、有损大云之事…”
再抬眼时她的眸光很坚定,“如今误会解开,且我心已决。这情意,从来不是骤然而起。只是,卫衡,我如今还有一事,想要问你。”
“你说。”
姜采盈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定定望入他眼底:“卫衡......你可曾想过,登上那九五之位?”
话音方落,满室骤寂。
卫衡静默不语。
姜采盈纤睫微颤,指尖无意识地攥紧锦衾,一颗心悬在喉间,仿佛他唇齿间将吐露的只言片语,便能定她生死。
许久之后,他才轻叹道:“想过。”
姜采盈心中失落片刻,又听他道:“在陛下为你和李漠赐婚的时候。”忆起那时,卫衡的眼眸中的阴郁浮上不少,“他怎么敢肖想...”
姜采盈握住他的手,眸光灼灼,“我只问现在,你可还存此心?”
卫衡指腹轻抚她脸颊,轻叹一声,“若争那至尊之位的代价,是再度与失去你..昌宁,我宁可不要。”
“当真?”她黛眉轻蹙,“卫衡,你何至于为我至此?”
卫衡在她额上落下轻轻一吻,眼底情意缱绻,“还能是什么?无非是情之所钟,不能自已。”
姜采盈眼波微动,“可我至今不解,你这份深情从何而起?自少时初见,你便待我格外不同,这情根...究竟深种何时?”
闻言,卫衡的眼波微动。姜采盈心绪被他的神情牵动,继续追问,“卫衡,我只要你的真话,莫要再骗我。”
卫衡的眼底深沉,静默须臾,方低声道:“我说了,你可不许恼。”
姜采盈的手放在他劲腰上,表情严肃,“纵使你要说的话会惹我生气,我也定要听个明白。”
卫衡眸色渐深,低声道:“说来玄妙...昔年在锦州时,我便常做一个梦。”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她的衣袖,”梦中的女子面容朦胧,偏生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她是我此生至爱。"
“我原只当是荒唐梦一场,谁知蓟州兵变后,我被押解入京,那年武安坛初见...”卫衡目光灼灼望进她眼底,“那梦中人的容貌忽然清晰,竟与你分毫不差。”
姜采盈闻言脸色骤沉,一把推开他,“卫衡,你如今还用这等虚言来哄我?”
“如有半句虚言,叫我遭五雷轰顶,万箭穿心。”
姜采盈定定地看着,卫衡眸色认真,半点不似虚言。她却更加惊异,“梦是现世的映照,你在见到我之前,又怎会先在梦中见过我的模样?”
卫衡没解释,“所以自那日之后我便对你格外留心,甚至想尽办法让陛下选我为特使,掌皇城安全。”
姜采盈眯着眼,“如此说来,我不过是梦中那女子的替身,只因为我们长着相似的脸。”
卫衡却很确定地摇头,“不,昌宁,我很确定那就是你。只是...”他指尖轻抚她眉梢,“神韵之间,有些细微的不同。”
“昌宁,我曾经在古书典籍中读到,若人死后执念未消,灵魂便可能脱离□□踏出重生之旅...我宁愿相信,那是前世的我们在冥冥中指引,要我今生务必寻到你。”
闻言,姜采盈身子猛地一颤,半晌无言。卫衡见她呆滞,自嘲一笑,“不过这般荒诞之言,连我自己都不信...”
“我信。”
她突然打断,眼中噙着泪光,字字铿锵。这转世重生之说,于她而言,本是亲身经历。
夜渐渐深,姜采盈拥住他,心中是从未有过的心安。
......
翌日。
晨雾未散,府门前的灯笼还凝着一层薄露。
姜采盈披着件杏色外衣,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簪子,素净简单。她抬手为他正了正衣襟,“路上当心。”
卫衡握住她的手,体温交缠着。他忽然想起数月前率军驰援甘州的情景。也是在这样的晨雾中,他频频回望府门,却只有他的影子孤零零地映在青石板上。
他翻身上马,马蹄声在空荡的长街上显得格外空灵刺耳。
今夕不同于往日,卫衡与她执手,在府门前依依缱绻。直到时候不早,“大人,该启程了。”吴悬牵着马在不远处催促。
“去吧。”姜采盈放开他。
卫衡翻身上马,扬鞭踏马前,还是依依不舍地拥过她,在她眉心落下一个吻。
姜采盈仰着头,闭眼被他揽住后颈,直到脖子有些酸。卫衡放开她,“等我回来。”
他的目光扫过一旁,“郭钦,我不在京城,府中一切便都交给你了。”
郭钦微躬身,“是。”
话毕,他夹紧马肚,马蹄声踏开清晨的浓雾。姜采盈站在原地,目送着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长街尽头,她才缓缓抬手,碰了碰尚有余温的眉心。
她回身欲进府,却见郭钦在一旁,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公主,恭祝您和主上重修旧好。”
姜采盈向他点点头,迈开步子。
经过他身边时,她隐隐地听到郭钦无奈地叹了口气,似乎在彻底放下什么。
##
卫衡不在京的日子里,陵都城里并不太平。
姜采盈听着揽月的汇报,说安礼弘联合礼部,户部和吏部一众上书弹劾卫衡,控告他把持朝政,礼法难容,要求陛下立即将收回卫衡官印,彻查他经手之漕运练兵之事。
陛下为难,御史台则撞柱死谏,故技重施。被一众官员拦下之后,陆执安和太傅丁仪又引经据典,恳切谏言良久,陛下才“迫不得已”应承下来,想必诏令很快就会传到府中。
姜采盈从贵妃椅上坐起,背脊挺直,“礼部户部便算了,那吏部的顾翀不是卫衡的人么,怎么如今帮着他们说话?”
揽月急道:“公主,如今还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如今陛下有令,府君却不在京城,恐怕事情对他不利啊。”
“是啊。”
姜采盈眉心紧蹙,“说起来,我已经有好几日没收到他的回信了。”
正这么说着,庭院外脚步匆匆,人影攒动。姜采盈眼皮跳动着,心中浮起不安。
乔生被门槛绊了一下,几乎是跪趴着在地上,他惊惶不已,还没开口便已经开始高声恸哭起来。
“不好了,公主!府君他……”
第63章
##
乔生的恸哭声还未落下,府外已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与甲胄碰撞的声响。姜采盈指尖掐进掌心,抬眼便见安礼弘身着紫袍玉带,手持明黄诏书踏入庭院。
他身后跟着一队禁军,刀鞘上的寒光刺得人眼眶生疼。府中仆从,皆战战兢兢地向后,唯有姜采盈一人迎面而上。
“安大人,你这是何意?”她挡在正厅阶前,月华裙在风中纹丝不动。
安礼弘在五步外站定,目光扫过她发间微微颤动的步摇,向她行礼。礼毕之后,他将诏书向前一递,府中众人皆仓皇下跪接旨。
“回禀公主,我奉陛下旨意彻查大司马五年来经手的漕运练兵一切事宜,不知大司马如今是否在府上,可否请他出来接旨?”
“请人接旨,便要带着持剑的禁军么?”姜采盈的目光并不和善,“安礼弘,你这是硬闯。”
不用想也知道,如今淮西李氏倒台,京中势力一家独大。
各世家新贵迎合陛下心意,才在朝上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御史撞柱,忠臣劝谏的感人场面。
安家身为世家之首,必然参与其中。
陛下顺水推舟,皆大欢喜。
感受到她的敌意,安礼弘嘴唇抿着,语气尽力淡漠,“这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姜采盈的目光如炬,“那你去问问陛下,三年前漕运改道是谁替朝廷省下百万两白银?去岁冀州大旱又是谁开仓放粮?”
安礼弘语气淡漠,言语之中隐有不齿之意,“漕运改道,开仓放粮都是基于他与淮西李氏争权做给天下人看的,有何可值得人称道?”
“我只知道,凡是论迹不论心。他既做了这样有利于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他初衷如何,都不至于遭人贬低至此。”
她意有所指看着他,安礼弘眸色一变,“可是公主...此话,是你自己三年前随太傅在博林讲坛说的,难道你忘了么?”
姜采盈心中一滞,回忆渐渐涌进脑海。
好像,是有那么个事儿。
三年前,她还迷恋着淮西李氏的英姿,而对于积怨已久又是李氏威胁最大的对手的卫衡没有半分好感。
于是,在众学子殷切期盼中,她饱含个人情感地痛斥了卫衡之举。
姜采盈有些语塞,“我...”
没想到三年前她说的话,竟然还有人记得。难道那场博林宴会他也在场?
她一点印象也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