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九万场雪 第124节
沮渠成勇在云安那里吃了个大瘪,这会儿仍是余怒未消,恨声道:“老子把他拴在马后,在地上拖死了。他闺女也是个厉害人,割了头发要断绝父女之情。他娘的,他一个王八羔子,怎得生出那么烈性的闺女?!”
沮渠成勇骂完又问道:“眼下怎么办?咱们是班师还是继续围城?”
“围城。”沮渠青川睁开半阖着的眼睛,淡淡地说。
沮渠成勇听对方并无班师之意,这才终于高兴起来,两手一拍大咧咧道:“好极了!咱们要是现在滚回姑臧,也太他娘的窝囊!我就说嘛,青流儿必然不是怂包!”
谁知他话音未落,就见原本懒洋洋的沮渠青川猛地拔出腰侧弯刀,以疾如雷电般的速度飞扑而至。下一秒,那柄冷刃就抵在了他的脖子上。
沮渠成勇被这把突然架在脖子上的刀吓得面色煞白,僵着身子一动不敢动:“青……青……”
沮渠青川眼神阴鸷,缓缓开口道:“青流儿这名字是你能叫的?”
“大,大将军……不不不,大王息怒……是末将,末将失言……”沮渠成勇结结巴巴地求饶。
然而,新嗣河西王的那把弯刀却仍抵在他脖颈上,只听对方沉声说:“去,命你的人在城下日夜不停叫喊,让李凉州出城自戕。”
“啊?”沮渠成勇有些发懵。
“你听好了,李凉州绝不能活着。他活着,孤这辈子都会睡不安稳。”
说这话时,沮渠青川的神情恣睢可怖,如同一只终于挣脱牢笼的厉鬼。
第185章 邪见稠林(3) 献予她,以他最真挚的……
李翩薅着林娇生,二人再次出城去往城西十里外那座破烂芦亭。
其实沮渠青川猜的一点儿不错,他们确实走得是深埋地下的一条隐蔽通路。
这条密道是当年李翩放还丧税的时候发现的。彼时他和索瑄假传太守之令开了金帛库的大门,索瑄招呼着仆役们搬钱箱,而他则信步走向了阴森库房的最深处。
就在金帛库的尽头,他发现地上有一道暗门。本想打开看看门后有什么,可好巧不巧索瑄搬完了钱箱在库外叫他,他稍一犹豫便跟着索瑄走了。
至李椠死后,李翩回到敦煌并接管了这座金帛库,忽地又想起库内那道暗门,出于好奇就去瞧了瞧。
谁知这一瞧,着实惊得目瞪口呆——原以为那暗门下左不过是个藏着金银珠宝的地窖罢了,谁知竟是条暗道!
李翩当时便摸索着沿暗道向前走去,他要看看这条路究竟能通向哪儿。
暗道又窄又矮,仅容一名弱冠男子缩着肩膀行走,且全程没有岔路。直到脊梁骨都走疼了,他终于看到前方隐有天光。爬出道口一瞧,发现自己竟来到一处荒弃的坞院内。
坞院共有三间土房,暗道出口位于北边那间眼瞅着就要塌了的房灶之内。
李翩出了坞院向外走,回望四周,但见前方是一座破烂芦亭和一座同样荒弃的烽燧。
——他竟已离开敦煌城,处身茫茫戈壁之上。
既然暗道通向这座汉时烽隧,那么很明显,它不是李椠挖的。
李翩猜测,也许传言所说不差,昔年敦煌还掌控在安定张氏手中的时候,子城内的世家贵人为了方便逃命,就挖了这么一条密道。后来李椠也是无意中发现了它,遂在其上建了守卫森严的金帛库,一方面可以藏私,另一方面也能将这条逃命的路保护起来。
此刻,李翩和林娇生正沿着暗道磕磕绊绊地向城外走去。
李翩在前,林娇生跟在后面,谁也不说话,耳畔只有长靿靴踩在沙砾上发出的细微声响。
“要不……你别去见他了,我一个人去就行。”走了一会儿,林娇生忽然说。
他的声音响在漆黑甬道内,显得又沉又憋。
“我当然要去。他有计策,我也有对策。”李翩半回过头,定声说。
又走了一会儿,林娇生像是耐不住暗道里的憋闷,再次开口:“你就不怕我把这条路告诉别人?”
“你不会。”李翩这次头也没回地扔了三个字给林娇生。
“你就这么相信我?!”林娇生诧异,随后咬牙切齿补充道,“我可不是什么好人。”
“是不是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有没有装着一些珍贵的东西。一旦你有珍视之物,就很容易被人捏住把柄。”
林娇生最珍视的是那个名叫茸茸的女孩,可李翩却是茸茸的旧主,茸茸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李林二人起龃龉。
李翩这招可真是乌龟踩王八,螳螂欺蚂蚱,林娇生气得直磨牙。
十里路没用多久就走完了,他们终于灰头土脸爬出密道,再步出坞院,这便站在了满是骆驼刺和梭梭树的戈壁滩上。
地老鼠一样在黑暗中钻了这么长时间,刚露出头的时候,林娇生骤然被天边落日惊了一惊。
今日西空无云无碍,太阳似一颗浑圆饱满的金丸,纵已西坠,却仍照得大地万里金红,使人顿觉此间天地比世上任何一处都更纯粹,更坦荡。
天地浩阔之中,李翩向着不远处的芦亭走去。红衣与落日相衬,人在其中历尽生死,好像也没什么可悲哀了。
眼见着李翩越走越远,林娇生回过神来赶紧追上去。
“沮渠青川一定会来?”李翩在芦亭不远处随便找了个地方席地而坐,问林娇生。
“会来 ”林娇生十分肯定,“我已传信给大将军,他一定会来。”(注释1)
李翩没再说什么,抬手甩了块红柳木削成的取火板给林娇生,道:“生火,夜里凉。”
“我是你的奴婢?!”林娇生简直想翻白眼。
李翩欠扁地摊了摊手,那意思是,不生火大家都凉凉。
林娇生按捺住心头想打人的冲动,任劳任怨地先去拾了些枯草,之后蹲在地上用钻杆费劲巴拉弄了半天,终于将篝火燃起。(注释2)
点燃了火,他与李翩隔着篝火相对而坐,等待着沮渠青川依约到来。
“你有没有觉得,你这个人,真的很奇怪。”反正等人的时候最是无聊,林娇生决定不再腹诽李翩,干脆当面骂。
李翩眯起眼睛看过来:“哪儿怪了?”
“你装的吧?”
“装什么?”
林娇生伸出食指指着李翩,从头指到脚:“你给世人看的,都是你装出来的样子。你就任由他们编排你,拿你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知道‘柔和忍辱’吗?”李翩笑了笑,轻声说,“《妙法莲华经》有云,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我少时跟随竺上座研习经文,上座曾说,比之报复、对峙、辩驳,‘柔和忍辱’才是无尚的修行之道。”
“这话怎么说?”
“少时我也没太明白究竟该如何,后来随着年岁渐长,经历诸事,这才终于想通——当一个人能做到柔和忍辱,便可知他的内心已足够稳固。”李翩答道。
就如同,江南水岸的青柳生于春风怀中,可那枝干却卑软柔弱,一斧就烂;河西戈壁的红柳常年为北风所摧,却清骨俊立,不肯轻易朽去。
李翩忽然反问林娇生:“你可知侮辱缘何而来?”
林娇生拿了几条刚捡的梭梭枝扔进火里,听李翩问他,便抬眼看过去,等着李翩阐释。
“辱你之人无非三种。一者,你有他没有的,他妒忌你;二者,你比他弱,他以辱你来证示自己;三者,纯粹之恶。”
话语如溪流鸣涧,潺湲流淌,李翩继续说:“若遇其一,你有他无,你当欢悦才是。若遇其二,则引而不发,积蓄实力为要。若遇其三,打回去,但要迂回些,别太明显。”
“打回去……”林娇生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还算忍辱吗?”
李翩一声轻笑:“当然算。”
柔和忍辱,不是让人卑微匍匐。恰恰相反,是让人昂首岿然,定如昆仑皓月,以一身明晖,照得世间之恶无处匿藏。
只有将外恶用为己身之力,以卓立高稳祛之,才可最终证得菩提。
说完这些有的没的,李翩以手撑地,曲起一腿悠然自得地坐着。
明明聊的是很庄肃的话题,可这些庄肃之辞从李翩嘴里说来,总流露出一种荒诞不经的味道。
怪诞,丑陋,缺德又缺爱。
林娇生想,从前的自己应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将来的某天,他会和这个传闻中“三缺四罪”的凉州君围坐篝火一番长谈。可他不得不承认,凉州君讲的那些话,还挺有道理的。
“你和我小姑姑一样,爱讲大道理。”林娇生装模作样叹了口气,语带嫌弃地说。
听他这样形容云安,李翩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问:“你也觉得她很爱说大道理?”
“说可多,还拿鞭子抽我。”
一想到自己那次在校场迟到被云安鞭抽,林娇生只觉后背又开始隐隐作痛。
李翩却敛了笑意,正色道:“女子领兵本就艰难,她是将军,她不这样如何服众,又如何令娘子军于乱世屹立。”
林娇生想了想,颔首道:“也对。”
只这么一会儿功夫,夕阳已彻底沉没于地平线下,天尽头只余一抹犹在挣扎的青紫。夜色笼着,篝火劈啪作响,周遭变得越来越冷,林娇生拢了拢衣襟,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你那布袋里装着什么?”李翩忽然问。
林娇生身侧挎着个很大的筭袋,鼓鼓囊囊的让人好奇里面究竟是何宝物。
听李翩这么问,林娇生神秘且顽皮地晃了晃头,那意思是——就不告诉你。
晃完头,像是怕李翩追问,他赶紧从怀里摸出一条长长的绢带捏在指尖拨弄。
绢带于林娇生手中来回折摆,他十指灵巧,左翻右翻再绕个弯儿,李翩还没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就见那条平平无奇的绢带已化作一朵春花,盛开于掌心。
李翩震惊:“你是……如何做到的?!”
他曾听云安说过林娇生特别会做手工活儿,原本以为就是缝缝补补没什么稀罕的,孰料本领竟如此之高。
林娇生,心灵手巧的典范,奇思妙想的楷模,李翩简直已经对他刮目相看了。
“很容易啊。”
说着就见林娇生合掌一揉,转瞬花逝去,又变成一条再普通不过的绢带。
“学吗?我可以教你。”
变戏法儿似的,林娇生又摸出一条绢带递给李翩。
李翩想反正此刻也是无聊,遂接过绢带,开始跟林娇生学习如何编花。
夜空下的戈壁滩,篝火前围坐两个大男人,既不饮酒也不吹嘘,反而乖乖学编花,这画面真是颇为新奇。
跟林娇生一比,李翩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手指怎得如此僵硬,吭哧吭哧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编出一朵不像话的花。
李翩捧着这朵丑花,忽觉心头涌出一股许久未感受过的孩子般得意之情。这洋洋得意的感觉让他恨不能立刻就将这朵丑花献予他的姑娘——以他最真挚的幼稚。
他的姑娘看到这么丑的花会说什么呢?李翩思量着。
她大概会说:“……无所谓。”
一想到这三个字,李翩的得意瞬间消失无踪。
他自嘲地笑了笑,将那朵丑花随意揣进怀里,起身对林娇生说:“跟我去烽燧拿东西。”
沮渠成勇骂完又问道:“眼下怎么办?咱们是班师还是继续围城?”
“围城。”沮渠青川睁开半阖着的眼睛,淡淡地说。
沮渠成勇听对方并无班师之意,这才终于高兴起来,两手一拍大咧咧道:“好极了!咱们要是现在滚回姑臧,也太他娘的窝囊!我就说嘛,青流儿必然不是怂包!”
谁知他话音未落,就见原本懒洋洋的沮渠青川猛地拔出腰侧弯刀,以疾如雷电般的速度飞扑而至。下一秒,那柄冷刃就抵在了他的脖子上。
沮渠成勇被这把突然架在脖子上的刀吓得面色煞白,僵着身子一动不敢动:“青……青……”
沮渠青川眼神阴鸷,缓缓开口道:“青流儿这名字是你能叫的?”
“大,大将军……不不不,大王息怒……是末将,末将失言……”沮渠成勇结结巴巴地求饶。
然而,新嗣河西王的那把弯刀却仍抵在他脖颈上,只听对方沉声说:“去,命你的人在城下日夜不停叫喊,让李凉州出城自戕。”
“啊?”沮渠成勇有些发懵。
“你听好了,李凉州绝不能活着。他活着,孤这辈子都会睡不安稳。”
说这话时,沮渠青川的神情恣睢可怖,如同一只终于挣脱牢笼的厉鬼。
第185章 邪见稠林(3) 献予她,以他最真挚的……
李翩薅着林娇生,二人再次出城去往城西十里外那座破烂芦亭。
其实沮渠青川猜的一点儿不错,他们确实走得是深埋地下的一条隐蔽通路。
这条密道是当年李翩放还丧税的时候发现的。彼时他和索瑄假传太守之令开了金帛库的大门,索瑄招呼着仆役们搬钱箱,而他则信步走向了阴森库房的最深处。
就在金帛库的尽头,他发现地上有一道暗门。本想打开看看门后有什么,可好巧不巧索瑄搬完了钱箱在库外叫他,他稍一犹豫便跟着索瑄走了。
至李椠死后,李翩回到敦煌并接管了这座金帛库,忽地又想起库内那道暗门,出于好奇就去瞧了瞧。
谁知这一瞧,着实惊得目瞪口呆——原以为那暗门下左不过是个藏着金银珠宝的地窖罢了,谁知竟是条暗道!
李翩当时便摸索着沿暗道向前走去,他要看看这条路究竟能通向哪儿。
暗道又窄又矮,仅容一名弱冠男子缩着肩膀行走,且全程没有岔路。直到脊梁骨都走疼了,他终于看到前方隐有天光。爬出道口一瞧,发现自己竟来到一处荒弃的坞院内。
坞院共有三间土房,暗道出口位于北边那间眼瞅着就要塌了的房灶之内。
李翩出了坞院向外走,回望四周,但见前方是一座破烂芦亭和一座同样荒弃的烽燧。
——他竟已离开敦煌城,处身茫茫戈壁之上。
既然暗道通向这座汉时烽隧,那么很明显,它不是李椠挖的。
李翩猜测,也许传言所说不差,昔年敦煌还掌控在安定张氏手中的时候,子城内的世家贵人为了方便逃命,就挖了这么一条密道。后来李椠也是无意中发现了它,遂在其上建了守卫森严的金帛库,一方面可以藏私,另一方面也能将这条逃命的路保护起来。
此刻,李翩和林娇生正沿着暗道磕磕绊绊地向城外走去。
李翩在前,林娇生跟在后面,谁也不说话,耳畔只有长靿靴踩在沙砾上发出的细微声响。
“要不……你别去见他了,我一个人去就行。”走了一会儿,林娇生忽然说。
他的声音响在漆黑甬道内,显得又沉又憋。
“我当然要去。他有计策,我也有对策。”李翩半回过头,定声说。
又走了一会儿,林娇生像是耐不住暗道里的憋闷,再次开口:“你就不怕我把这条路告诉别人?”
“你不会。”李翩这次头也没回地扔了三个字给林娇生。
“你就这么相信我?!”林娇生诧异,随后咬牙切齿补充道,“我可不是什么好人。”
“是不是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有没有装着一些珍贵的东西。一旦你有珍视之物,就很容易被人捏住把柄。”
林娇生最珍视的是那个名叫茸茸的女孩,可李翩却是茸茸的旧主,茸茸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李林二人起龃龉。
李翩这招可真是乌龟踩王八,螳螂欺蚂蚱,林娇生气得直磨牙。
十里路没用多久就走完了,他们终于灰头土脸爬出密道,再步出坞院,这便站在了满是骆驼刺和梭梭树的戈壁滩上。
地老鼠一样在黑暗中钻了这么长时间,刚露出头的时候,林娇生骤然被天边落日惊了一惊。
今日西空无云无碍,太阳似一颗浑圆饱满的金丸,纵已西坠,却仍照得大地万里金红,使人顿觉此间天地比世上任何一处都更纯粹,更坦荡。
天地浩阔之中,李翩向着不远处的芦亭走去。红衣与落日相衬,人在其中历尽生死,好像也没什么可悲哀了。
眼见着李翩越走越远,林娇生回过神来赶紧追上去。
“沮渠青川一定会来?”李翩在芦亭不远处随便找了个地方席地而坐,问林娇生。
“会来 ”林娇生十分肯定,“我已传信给大将军,他一定会来。”(注释1)
李翩没再说什么,抬手甩了块红柳木削成的取火板给林娇生,道:“生火,夜里凉。”
“我是你的奴婢?!”林娇生简直想翻白眼。
李翩欠扁地摊了摊手,那意思是,不生火大家都凉凉。
林娇生按捺住心头想打人的冲动,任劳任怨地先去拾了些枯草,之后蹲在地上用钻杆费劲巴拉弄了半天,终于将篝火燃起。(注释2)
点燃了火,他与李翩隔着篝火相对而坐,等待着沮渠青川依约到来。
“你有没有觉得,你这个人,真的很奇怪。”反正等人的时候最是无聊,林娇生决定不再腹诽李翩,干脆当面骂。
李翩眯起眼睛看过来:“哪儿怪了?”
“你装的吧?”
“装什么?”
林娇生伸出食指指着李翩,从头指到脚:“你给世人看的,都是你装出来的样子。你就任由他们编排你,拿你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知道‘柔和忍辱’吗?”李翩笑了笑,轻声说,“《妙法莲华经》有云,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我少时跟随竺上座研习经文,上座曾说,比之报复、对峙、辩驳,‘柔和忍辱’才是无尚的修行之道。”
“这话怎么说?”
“少时我也没太明白究竟该如何,后来随着年岁渐长,经历诸事,这才终于想通——当一个人能做到柔和忍辱,便可知他的内心已足够稳固。”李翩答道。
就如同,江南水岸的青柳生于春风怀中,可那枝干却卑软柔弱,一斧就烂;河西戈壁的红柳常年为北风所摧,却清骨俊立,不肯轻易朽去。
李翩忽然反问林娇生:“你可知侮辱缘何而来?”
林娇生拿了几条刚捡的梭梭枝扔进火里,听李翩问他,便抬眼看过去,等着李翩阐释。
“辱你之人无非三种。一者,你有他没有的,他妒忌你;二者,你比他弱,他以辱你来证示自己;三者,纯粹之恶。”
话语如溪流鸣涧,潺湲流淌,李翩继续说:“若遇其一,你有他无,你当欢悦才是。若遇其二,则引而不发,积蓄实力为要。若遇其三,打回去,但要迂回些,别太明显。”
“打回去……”林娇生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还算忍辱吗?”
李翩一声轻笑:“当然算。”
柔和忍辱,不是让人卑微匍匐。恰恰相反,是让人昂首岿然,定如昆仑皓月,以一身明晖,照得世间之恶无处匿藏。
只有将外恶用为己身之力,以卓立高稳祛之,才可最终证得菩提。
说完这些有的没的,李翩以手撑地,曲起一腿悠然自得地坐着。
明明聊的是很庄肃的话题,可这些庄肃之辞从李翩嘴里说来,总流露出一种荒诞不经的味道。
怪诞,丑陋,缺德又缺爱。
林娇生想,从前的自己应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将来的某天,他会和这个传闻中“三缺四罪”的凉州君围坐篝火一番长谈。可他不得不承认,凉州君讲的那些话,还挺有道理的。
“你和我小姑姑一样,爱讲大道理。”林娇生装模作样叹了口气,语带嫌弃地说。
听他这样形容云安,李翩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问:“你也觉得她很爱说大道理?”
“说可多,还拿鞭子抽我。”
一想到自己那次在校场迟到被云安鞭抽,林娇生只觉后背又开始隐隐作痛。
李翩却敛了笑意,正色道:“女子领兵本就艰难,她是将军,她不这样如何服众,又如何令娘子军于乱世屹立。”
林娇生想了想,颔首道:“也对。”
只这么一会儿功夫,夕阳已彻底沉没于地平线下,天尽头只余一抹犹在挣扎的青紫。夜色笼着,篝火劈啪作响,周遭变得越来越冷,林娇生拢了拢衣襟,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你那布袋里装着什么?”李翩忽然问。
林娇生身侧挎着个很大的筭袋,鼓鼓囊囊的让人好奇里面究竟是何宝物。
听李翩这么问,林娇生神秘且顽皮地晃了晃头,那意思是——就不告诉你。
晃完头,像是怕李翩追问,他赶紧从怀里摸出一条长长的绢带捏在指尖拨弄。
绢带于林娇生手中来回折摆,他十指灵巧,左翻右翻再绕个弯儿,李翩还没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就见那条平平无奇的绢带已化作一朵春花,盛开于掌心。
李翩震惊:“你是……如何做到的?!”
他曾听云安说过林娇生特别会做手工活儿,原本以为就是缝缝补补没什么稀罕的,孰料本领竟如此之高。
林娇生,心灵手巧的典范,奇思妙想的楷模,李翩简直已经对他刮目相看了。
“很容易啊。”
说着就见林娇生合掌一揉,转瞬花逝去,又变成一条再普通不过的绢带。
“学吗?我可以教你。”
变戏法儿似的,林娇生又摸出一条绢带递给李翩。
李翩想反正此刻也是无聊,遂接过绢带,开始跟林娇生学习如何编花。
夜空下的戈壁滩,篝火前围坐两个大男人,既不饮酒也不吹嘘,反而乖乖学编花,这画面真是颇为新奇。
跟林娇生一比,李翩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手指怎得如此僵硬,吭哧吭哧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编出一朵不像话的花。
李翩捧着这朵丑花,忽觉心头涌出一股许久未感受过的孩子般得意之情。这洋洋得意的感觉让他恨不能立刻就将这朵丑花献予他的姑娘——以他最真挚的幼稚。
他的姑娘看到这么丑的花会说什么呢?李翩思量着。
她大概会说:“……无所谓。”
一想到这三个字,李翩的得意瞬间消失无踪。
他自嘲地笑了笑,将那朵丑花随意揣进怀里,起身对林娇生说:“跟我去烽燧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