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294节
  最后测试结果是,汉语几乎是普通人类智商上限能掌握的最高信息熵的语言,像一个守门员或者界限,一旦某种语言的信息熵高过了现代汉语,就对使用者的智商有极高要求,注定了人群中只有一小撮人能理解。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为什么当初要废除文言文推广白话文,因为至少半数人的智力水平很难熟练掌握文言文,沿用文言文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的阅读困难,这一点从每年高考时学生们在文言文题目上瞎编乱写就看出来了,而白话文恰好够用,能有效减少文盲数量。
  第三,神童群体们的内部黑话。
  天才院神童们长期待在一起学习科研,几乎每一届都形成了固定的交流黑话,类似于将现代汉语精炼为文言文的过程,信息熵更高。
  和普通人沟通,神童们需要说五分钟的内容,如果和其他神童沟通,可能两分钟不到就搞定了。
  形成这种高信息熵的黑话之后,所有神童们一直很稳定的用,有时候需要和比较笨的外界同行合作,没法说内部黑话,所有神童都会感觉沟通麻烦费时。
  综合以上三点,神童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1.语言信息熵的大小,和使用语言群体的平均智商高度相关,平均智商越高越喜欢用高信息熵语言,因为沟通起来省时省力,寥寥几句话可以传达大量信息,平均智商越低越喜欢用低信息熵语言,因为更高的信息熵难以理解,会产生大量误会以及过度烧脑】
  【2.语言信息熵的大小,和演变时间相关,会经历一个由最初偏离平均智商到最终回归平均智商的过程】
  这两条结论相当重要,第二条结论先排除了误差,发展成星际文明的语言大概率已经经过时间足够漫长的演变,难度误差消除了,会高度贴合外星生命的平均智力。
  第一条结论更重要,能够建立星际文明的生物,大概率平均智力会很高,因此外星生物的语言信息熵很可能也在超高水平,和之前初步结论得出的外星语言可能信息熵低截然相反!
  于是神童们特意自创了三套新语言,信息熵分别为12、17和22,其中17信息熵的语言和神童们平时用的黑话差不多,22已完全达到神童们能够理解的上限,再往上就彻底变成天书了。
  只能祈祷外星文明的语言,信息熵在22以下,或者他们能够主动将自己的语言信息熵先翻译扩充到22以下,否则双方交流将会极度困难,对牛弹琴。
  第六代、第七代和第八代翻译器,改动幅度都不算太大,主要工作量是融合了大量密码学的翻译系统,以及反复调试ai自动翻译,确保翻译器能在第一时间理解外星语言。
  毕竟追求准确的同时,时间也不能拖太久,说个“你吃了吗”花半个月才破译出来,麻烦就大了。
  此刻,齐风小组正在测试检查多款不同型号的星际语言翻译器,目前部队装备的翻译器同时有第六代、第七代和第八代,之所以装备三代,主要是避免升级过猛反而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不可靠漏洞,最先进的要有,比较老式的也得有。
  半夜一点钟,齐风终于长舒一口气,起身看向宋河相晓桐。
  “院长,翻译器都没问题!”
  “好!”宋河点头。
  “然后我们干什么?”齐风又问。
  “等!”宋河说。
  第1872章 找到贝茨球!
  年夜饭早就送来了,相当丰盛,一大堆饺子,各种海鲜和肉菜。
  但大家吃的断断续续,没有一个人注意力在吃东西上,全在聚精会神忙手头的工作。
  翻译器确认无误之后,宋河短暂放松半分。
  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翻译器准备好,万一沟通用得上,至于其他关于外星文明的讨论,宋河觉得这么短的时间讨论出正确结果的概率极小,他没有参与,选择养精蓄锐,把躺椅角度放开,稍作休息半躺,微睁着眼看屏幕上的打捞实况。
  众多军舰正在目标海域附近来回穿插切割,航迹线密的像织毛衣。
  还有大量的现场直播镜头,海面上热闹的堪比渡江战役,成千上万的橘色、白色和红色照明弹不断在空中释放,还有大量照明灯被投到海水里,四面八方闪光起落,光影交错过于纷乱,照的海水几乎像是五彩斑斓的幻觉,云层几乎被烧起来!
  大大小小的船舶往来穿梭,宋河观察片刻,海面上的水兵们应该主要分成两组。
  一组是清场组,拖着大渔网不断打捞海里的杂物,持续不断的驱鱼炸弹轰炸下,活鱼几乎跑光了,但死鱼漂了不少,成网成船的死鱼被捞上来带走。
  直播清晰度极高,许多直播窗口能看到现场水兵身上一层层的反光油腻和鱼血鱼鳞,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船上的腥臭味,有些水兵累的扶着船舷呕吐,吐得鼻子都在往外喷,抽自己两巴掌清醒过来又继续干活。
  海底的水草和塑料垃圾数量也相当多,每分钟都有数吨水草被拉上来,为了尽快找到贝茨球,部队彻底拼命,恨不得把海床上的石头地毯式翻一遍,尽快推平海底以便发现目标。
  二组则是深潜组,人数不多,贝茨球掉落海域的深度太深,必须特制潜水服才能下去,而那种特制潜水服看着就死贵,正常作战压根不会配备太多,这次应该是把库存家底都拿出来了,但总共也就凑了一千套。
  蛙人们也累的够呛,反反复复下潜,搜寻探测到的疑似贝茨球物体。
  高强度找了好几个小时,找到的疑似物体五花八门,连贝茨球的影子都没见到,大多数是一些爬满海草贝类的沉船部件,巨大的铁锚、锈蚀的发动机和金属箱子等等,轮廓最像的是一些二战时期的球形水雷,带着金属刺静静沉在海底。
  蛙人们负责的海域,深度还较浅,有一片最深的位置,也是贝茨球掉落范围的核心位置,是一片巨大的海底悬崖。
  海底也是有悬崖的,毕竟海底岩石也会地质运动,落差达到八百多米,特制潜水服也完全下不去,只能靠潜艇和一些无人深海打捞器。
  宋河见到了熟悉的东西,当初打捞敖小广的特制潜艇,比核潜艇还大号,搞不好就是核动力,正轰炸机一样不断释放打捞器。
  目前为止打捞器的数量特别少,总共只有二百六十个在工作,全国各地还有五百多个不同型号的深海打捞器即将运抵,但所有这些加起来也不够看,像用一个连的人手攻打一座大城市。
  时间过的飞快,半夜两点,深夜三点,凌晨四点!
  四点钟刚过,忽然屏幕剧变!
  其余直播窗口全部消失,其中一个直播窗口放大,一颗直径一米的金属球体静静卧在海沙中,光滑到没沾任何沙泥,赫然是贝茨球!
  各个房间都轰动起来,众人纷纷起身,鱼贯而出直奔作战指挥室!
  各部门人员不到一分钟挤满了指挥室,数百张屏住呼吸的脸被大屏幕的光照亮。
  最前方的整面墙大屏幕上,正直播深海打捞器缓缓靠近的画面,距离贝茨球大约五十米,侧边显示各种数据,水温、信号、辐射、声音……从数据上看打捞器周边一片死寂,暂时没有任何异动。
  王将军背影巍峨站在最前面,看不见他的表情,只是抬头盯着。
  “距离四十米,一切正常!”有部门在报情况,语气压抑着紧张。
  “距离三十米,一切正常!”
  “距离二十米,一切正常!”
  “距离十米,一切正常!”
  “减速!一米悬停!”王将军忽然下令。
  “距离一米,打捞器悬停固定!”
  巨大的金属球体近在咫尺耸立在大屏幕上,打捞器摄像头拍下球体表面的每一个细节,整个轮廓看起来绝对光滑毫无隆起,远看就是镜面般的一个球,距离近了才能看见,表面居然布满细密的立体花纹!
  花纹完全不像是人工打磨或者外力击打形成的,密密麻麻的折叠曲线,线条像发丝一样细,间距细的只能爬蚂蚁,只看某一位置,所有线条的扭曲毫无规律,但看整体又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一致性。
  宋河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贝茨球表面的花纹莫名让他想起高尔基体,诡异到给他一种强烈的恶心感,第一感觉甚至觉得这金属球是某种生命体,花纹是层层叠叠生长的痕迹,但细想又觉得不可能,怎么会是个活物呢?
  前排团队茫然震惊地忙碌起来,表情明显慌乱,他们是材料分析团队,但显然完全没见过这种金属材料,也看不懂如此邪异复杂的花纹是什么工艺做出来的。
  打捞器上有自带的材料分析器,窗口显示就在右下角,正在扫描球体表面。
  “报告,材料无法确定!”片刻后艰难的报告声响起,“各检测器的结果彼此冲突!”
  “故障吗?”王将军微微侧头。
  “下水时没有故障,最近的打捞器五分钟就能到!”
  “等!”王将军道,“这台打捞器旋转扫描再后退!十米距离!”
  大屏幕上视角转动,打捞器小心翼翼围着贝茨球旋转,拍下贝茨球的每一寸,接着慢慢向后退去,仿佛怕惊醒它。
  五分钟转瞬就到,大屏幕上画面切换,第二台打捞器缓缓靠近,悬停在一米位置扫描。
  “报告!材料依然无法确定,扫描结果和之前一样!”
  “轻触一次!持续一秒!”王将军下令。
  整个作战指挥室极度寂静,打捞器伸出水蛇般的机械手,像碰炸弹一样极度轻柔地摸上去,立马又缩手回来。
  贝茨球毫无反应,指挥室里响起一连串报告声。
  “未检测到核辐射!”
  “未检测到信号!”
  “未检测到异常电压!”
  “未检测到内部震动!”
  “未检测到异常温度,球体表面温度与海水一致!”
  报告声响了十几声,似乎贝茨球完全变成了死气沉沉的石头,像其他海洋垃圾一样静静躺着,很难想象这东西运动起来能轻易达到几十马赫高速。
  宋河心说至少确认了它是个摸得着的实物,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投影,但转念一想也难说,如果它真是之前设想的高维在低维的投影,谁知道高维在低维的投影是不是实物形式?
  “报告,最近一台翻译器已入水,五分钟后可以抵达,是否尝试沟通?”齐风打开话筒问。
  “尝试沟通!”王将军道。
  宋河紧张的有点嗓子发干,不由自主捏紧拳头。
  大屏幕上视角再换,打捞器携带着冰箱般巨大的黑色翻译器下潜,一点点靠近静卧在海沙里的贝茨球。
  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看着黑色翻译器先降到海沙上,再被推着一点点靠近贝茨球。
  齐风紧张的汗都出来了,一下下点击鼠标,发射不同类型的沟通信号。
  “无应答。”齐风说,“是否尝试敲触沟通?”
  “试!”王将军果断道。
  翻译器也伸出机械手,在贝茨球上敲击!
  先敲一下,再短促地两下,紧接着三下!
  沉闷的咚咚声,听起来居然有点像木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金属声音。
  敲完,贝茨球依旧毫无反应,前排团队再次开口。
  “报告,依旧无法判断材质!”
  翻译器的机械手变换力度来回敲击,从各个角度敲,贝茨球纹丝不动。
  指挥室角落终于响起轻微的窃窃私语,大家开始觉得这东西彻底打坏了,哪怕是个尸体,来来回回鼓捣半天,也该有点反应,只有彻底报废的机器会毫无动静。
  “报告,敲触沟通无效,是否尝试电流沟通?”齐风又问。
  “试!”王将军道。
  翻译器的机械手轻轻抓住贝茨球,通电!
  突如其来的亮光吓了所有人一跳,死气沉沉的贝茨球猛然亮起!
  不是球体表面全部发亮,亮起了一大片白色小圆圈,每个小圆圈只有黄豆大小,密密麻麻均匀排列在球体顶部,有点像僧人头上的戒疤,只不过亮度巨大,方圆十米的海水被照的尘糜浮动。
  “灯光能源来自它内部,翻译器通电很少!”齐风连忙说,“它启动了!”
  宋河一眼扫过,打开话筒,“总共亮了111个灯圈!”
  “有用,继续通电沟通!”王将军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