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54节
岳宁举着锅铲说:“爷爷,您是我见过最开明、最有德行的老头。”
乔启明问:“所以,今天,最开明,最有德行的老头,有老鼠斑吃吗?”
“有啊!”
第307章 招女厨师
第一批来宝华楼进修的厨师,进修期满,回到粤城。粤城二商局举行了总结会。
何运邦、马耀星和罗国强三人,为了谁代表发言推来推去。最后岳宁一锤定音,把马耀星推了上去。
台下坐着粤城各家宾馆、饭店的领导和大厨们,干休所的总厨罗世昌也来了。
马耀星上台,他本就生得端正,这两年在港城做主厨,又赴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进修,如今回来担任福运楼的总厨,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各位领导、前辈、同行,大家好!我是在福运楼刮了三年鱼鳞、做了七年切墩的小厨子马耀星。曾经我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学一身不上不下的手艺,到小饭店做个炒菜师傅。可即便如此,我仍不自觉地拼命练,练得累了,看不到希望就泄气,可泄完气又接着练,到头来不过还是个切墩的。直到宁宁和华叔来福运楼交流。”马耀星望向台下的岳宁,“第一次见宁宁,我脾气不好,说话夹枪带棒,总觉得她是靠家族传承来‘陪练’我们的。”
他低头轻笑,又抬眼看向台下:“可她一出手,我就知道遇到了行家。就这样,我被她带到港城,开始了两年的学习。只要我肯学,宁宁、华叔和诸位大厨都倾囊相授。我还遇见了北京来的陆大厨、台湾来的陈大厨,我自己也成了港城食客追捧的大厨。宁宁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因为我从未懈怠,她才选中了我。她还说,这个机会源自上级单位的支持,没有二商局领导的支持,就没有这场交流,更不会有我的今天。”
台下的罗世昌听着这些话,想起昨夜家中那场争吵。
大儿子从港城进修归来,即将赴北京国宾馆担任厨师,这份荣耀堪比读书人中了状元。
自福运楼重新开业,港方派来总厨,内地派任经理,港方总厨的话语权远高于内地经理,大事皆由张骏明做主,他拿不准的就请示港城,内地方面很少干预。
罗世昌的老婆张丽芬和小儿子罗家强,一个在福运楼做出纳,一个在后厨当学徒。岳宁回来数次,夫妻俩曾恳请她带家强去港城。岳宁只说:“凭本事吃饭,凭本事去港城。国强能去,是因为手艺达标;家强过不了选拔关,便没这个机会。”
在旁人看来,当年他们夫妻俩带国强去西北,撺掇他娶岳宁,意图“吃绝户”。可岳家祖孙念着罗老爷子的旧情,仍将国强带到港城,悉心培养,助他成才并推荐至国宾馆,这已是以德报怨。换作其他人,肯定不会给这样的机会。
可家中却是一团乱麻,小儿子怨愤他们偏心,总说“好处都给了哥哥”。
昨夜,夫妻俩又求大儿子跟岳家祖孙说说,让小儿子去港城。大儿子让小儿子切菜,看过之后却说:“以他的水平,根本进不了宝华楼。先沉下心练基本功,福运楼如今不同以往,足够学好本事,就连宁宁的朋友阿发,都被放在福运楼打基础。等基本功扎实了,通过考核自然能出去。”
小儿子听罢,摔了菜刀便朝哥哥挥拳:“凭什么你进福运楼、去港城、进国宾馆?我也是罗长发的孙子,凭什么这些恩情只落在你身上?”
国强不和弟弟计较,仍耐心相劝:“家强,岳家不欠我们什么。当年爷爷收养志荣叔,是因自己不愿去港城,岳爷爷才独自赴港。岳爷爷与志荣叔父子分离,根源在爷爷。可岳爷爷和宁宁不记旧怨,只念着爷爷待志荣叔如亲子,还毫无保留地教我,这是他们大度。但我们不能奢求别人无限度包容。只要你学好基本功,宁宁定会给你机会。阿健、亚明如今都上了大厨榜,成了轮班主厨。阿星回福运楼当总厨,他是宝华楼数一数二的厨子,有他在,你还怕学不到东西?”
这些话,罗家强如何听得进去?张丽芬虽听进几分,却仍忧心忡忡:“世昌,马耀星恨你入骨。他如今做了福运楼的一把手,我们娘俩以后怎么过?”
罗国强无奈叹气:“不会的,阿星不是那种人。”
可此时谁又听得进他的话?张丽芬絮絮叨叨说着马耀星对罗世昌的怨恨,罗家强望着与哥哥天差地别的境遇,蹲在地上大哭。
哭过之后,罗家强提出条件:不想再待在福运楼,在这里,他是“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的弟弟”,二十出头仍是学徒,他想跟着父亲去干休所。
罗世昌辗转难眠:他不愿儿子去干休所,困在自己身边,一辈子难有出息;可留在福运楼,落在马耀星手下?他不信马耀星会不计前嫌,真心带教家强。
此刻听着马耀星在台上发言,他愈发认定:这小子定是记着旧仇呢!
马耀星赴福运楼任职,人事关系落在内地,算是内地人员。宋自强问岳宁是否派港方代表,她却说:“福运楼与宝华楼本是一脉,阿星是两地共同培养的人才,有他在,我放心。阿邦叔也是如此。”
鸿安大酒店已竣工,尚在装修。何运邦参加完总结会,返回港城,岳宁派他去港城鸿安大酒店任职,待粤城鸿安大酒店落成,他是行政总厨,先提前适应酒店餐饮运营。
几日后,岳宁听闻罗世昌托关系将罗家强调至干休所。她无奈摇头:人总是以己度人。虽说马耀星确实有些小心眼,顶多嘴上刻薄几句,却不至于像罗世昌这般,连基本的教带都做不到。
中村美伊接下宁小厨方便面的代言,宁小厨赞助其巡回演唱会。崔慧仪有孕在身,不便长途奔波,岳宁便与乔君贤同赴东京观演。行前她叮嘱崔慧仪:“既然赞助了,别在现场贴广告,给歌迷纯粹的享受。”
东京武道馆内,穹顶灯光璀璨,聚光灯打在中村美伊身上。她指尖轻落琴键,前奏如清泉流淌。开嗓瞬间,空灵歌声在馆内回荡。
一首接一首,岳宁跟着挥舞手幅,高喊“美伊桑”。演唱会尾声,中村美伊在欢呼声中返场,岳宁声嘶力竭地喊着“安可”。
次日,日本与港城报纸争相报道,配图里她兴奋得面目扭曲,虽不美观,却让日本粉丝觉得亲切:原来这个女孩和他们一样,只是个为偶像疯狂的普通人。中村团队还透露,是岳宁坚持不在现场投放广告,只为歌迷留一片纯粹空间。
“天啊!多有钱却又贴心的小可爱!”
听闻“小可爱”嗓子喊哑了,无论是中村美伊的粉丝,还是岳宁的支持者,都忍不住心疼。
这波热度正合岳宁心意。她的下一步计划,早已备好。
宝华楼在大阪、东京各开分店,厨师皆从港城选派,且在日本顶级日料店研修过。他们深谙日本食客口味,又坚守中华料理精髓。本就是日本游客来港必打卡的宝华楼,如今开到日本,客流竟不输港城的几家店。
岳宁感慨:昭和时代的日本,遍地是黄金,此时不捡,待何时?热度已足,宁宴也该落地了,只是,还需要更多厨师。
第三日,日本报纸整版刊登宝华(日本)餐饮管理公司的招聘广告。照片中,岳宁站在c位,两侧是本届厨王陈锦莹、季军孙毓可,以及宝华楼明星大厨范秀琴。
广告词简洁有力:“宝华楼(日本)招募女料理人,姐妹,期待你的加入!”
条件写明:有经验者年龄可放宽至四十五岁,无经验却有志者,最高三十岁。
同样的广告,同步登上港城、新加坡、台湾的报纸。本就因东京演唱会热度很高的岳宁,再因“宝华楼单招女厨师”的消息,掀起新一轮讨论。
东京ts电台演播室,岳宁身着职业套装,接受访谈。
主持人问:“岳小姐为何特别注明招聘女厨师?”
她带着职业微笑:“大家知道,我师从东亚经济问题专家万博达教授。我查阅相关资料,自1975年起,日本女性就业率持续攀升,今年已是第六年。女性追求职场平等的呼声高涨,可行业歧视仍普遍存在,厨师行业,尤为明显。恰逢我在日本开酒楼,宝华楼旗下的宁宴计划两年后落户东京、大阪。我希望日本宁宴能像香港宝华楼一样,有陈锦莹这样的顶级女厨师,打破行业偏见。”
主持人颔首:“所以您是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变革?”
“与其说推动变革,不如说创造机会。”岳宁笑道,“就像我从西北到港城,没人看好我接手宝华楼。但我不仅接下了,还在两年内将宝华楼从旺角的传统酒楼,打造成国际化餐饮集团。我能做到,姐妹们也能。”
台下掌声响起。主持人追问:“广告里强调‘姐妹’二字,有何深意?”
“在宝华楼,地域、资历皆不重要,唯有厨艺与对美食的热爱是衡量标准。”岳宁望向镜头,“‘姐妹’代表平等与合作。宝华楼的厨师都是合伙人,我们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每位厨师都能与品牌共同成长。”
主持人瞥向提示板:“据调查,日本料理界女性从业者不足12%,您认为仅凭宝华楼能改变现状吗?”
“我初到港城时,宝华楼后厨没有一位女厨师,如今女厨占比达31%。改变从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宝华楼愿做引领者,也有实力做引领者。”
“但日本女性婚后就业率骤降,如何说服家庭支持女儿做厨师?”
“女性是独立个体,她们拥有选择的权利,而非等待‘被允许’。这一点,社会学家应有共鸣。”岳宁笑言,“我身边的女性都在工作:合伙人苏菲小姐在东大深造,陈锦莹大厨即将赴里昂高商学习,我男友的母亲经营着鸿安名品折扣,嫂嫂掌管立德食品。我从未想过婚后做全职太太,我们追求的不是牺牲家庭,而是让女性拥有选择的自由。”
“有位听众来电,您要接听吗?”
“请接。”岳宁两世为人,从不惧与人对线。
电话里传来颤抖的声音:“我是听众佐藤美咲,二十岁,现在便当店当学徒……”
听见一个萌妹子的声音,岳宁立刻接话:“美咲桑,你好!”
“我一直关注你们,我不是中国人,能学中华料理吗?”
“当然可以!招聘条件并未限定华裔。加入宝华楼,你不仅能学中国菜,还能接触日本料理、法餐、西班牙菜。”岳宁笑道,“我们期待你的报名。”
这场访谈,恰逢日本社会正为《男女雇佣均等法》呼吁,岳宁的言论再度引发对性别平等的热议。
宝华楼的招聘广告,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昭和时代的日本激起层层波澜。
第308章 宁小厨上市
转眼开学,布告栏里又贴满了招新广告。
宝华楼和联众两个小组招新,分外引人瞩目。
还记得寒假的时候,大家都说岳宁自己带的联众组只能去内地,杨志杰带的宁小厨却能走日本、新加坡和台湾。
今年暑期联众组的成员,分别去了欧洲和美国,宁小厨一组忙得跟狗似的,带队的杨志杰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宁小厨的总经理,毕业后,苏菲去日本求学,虽然还挂着宝华楼总裁的名头,实际事务基本都在杨志杰手里,他成了宝华楼管理公司的运营总监,陈征接替杨志杰成了宁小厨的总经理,另外两位同学,也都在宁小厨担任重要职务。
宁小厨即将在港城会上市,整个宁小厨团队,就连还没毕业的小组成员,整个暑期也都在忙上市的事。
现如今港城经济活跃,港大的毕业生,各大洋行和公司都抢着要,但又有几个会一毕业就拿着高薪,还有股权激励,成为高管的?
联众组的赵佳颖和胖强,宁小厨组的李雪和张旭,在给大家介绍各自项目的优势。
岳宁骑车过来,脚撑地:“大家介绍的时候,不要光捡好处说,胖啊!你说说,我是怎么逼着你,跟德国人较真,拍桌子的。阿雪,你也得跟大家说说,又要上课,又要宁小厨开新店,还要写论文的苦。我跟你们说,你们上了我这条贼船,会很难下来。”
“港人不是讲《狮子山下》精神吗?刻苦耐劳、同舟共济、永不言败。我怕什么苦啊!”有人说。
“就是,瞧不起人啊!”
“……”
“学弟学妹们,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岳宁连忙道歉。
“宁宁,迎新晚会,你还弹琵琶唱歌吗?”
新生们兴奋起来:“啊!啊!我们可以亲眼看宁宁唱歌了吗?”
“快中秋了,我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不好?”岳宁笑着跟大家说。
“好啊!”
岳宁跟大家挥别,她去万老师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一看,马教授和吴教授都在,她打招呼:“老师好!”
马教授笑看着她:“去日本闹了那么大动静?”
岳宁从包里拿出文件夹,放在万教授桌上:“老师,论文修改好了。”
马教授先拿起文件,封面上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女性就业研究》,他看向:“还有论文呢?”
“都拿了老师的名号出来的,没论文,我也不敢来见老师啊!”岳宁坐下。
万教授哈哈笑:“刚才他们俩个,还在羡慕我,说我找了一个,课题自带,资金自带,还能自己招生的学生,那是坐着收好处收名誉。”
“可把我们俩眼红的。”吴教授说。
“你们还得眼红更多,”万教授笑着说,“她得跟我读完博呢!”
岳宁原本想拿了硕士学位就算了,可有这么好的老师在港城,不拿个博士学位,有点吃亏。
她动静一直大,老师多多少少也知道她假期做了些什么。有些细节老师们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现在跟她细聊。
说完她的生意,还有日本之行的收获,岳宁和马教授探讨了越南难民的情况,禁闭式难民营确实能吓退一部分想来港打工的越南人,而且各国审批难民的时候,以前总是被东南亚各国逼得,优先给他们机会,现在港城这里速度也加快了。
几万人里,总有厨艺好的,岳宁倒是看上了几个。她是希望开这个口子,能给这几个人留在港城的机会。
她问过蔡美月,美月姑婆的回答是,口子不能开。
刚好法国和西班牙有名额,这几个人拿了岳宁的推荐信,去了皮埃尔和何塞的餐厅,当地电视台和htv都报道了。
老弱根本没有办法经历海上的艰难旅程,难民中大半都是青壮年,又刚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时期,pn一家就包了整个难民营的两千多的工人,这家工厂生产的小家电,从港城销售往欧美。
随着欧美对日本制造一再设置壁垒,日本本土人工上涨,日本的低端制造业一直在往外转移,东南亚是首选,尤其是泰国。
现在他们发现港城的这家工厂,比他们在泰国的工厂利润更高。
乔启明问:“所以,今天,最开明,最有德行的老头,有老鼠斑吃吗?”
“有啊!”
第307章 招女厨师
第一批来宝华楼进修的厨师,进修期满,回到粤城。粤城二商局举行了总结会。
何运邦、马耀星和罗国强三人,为了谁代表发言推来推去。最后岳宁一锤定音,把马耀星推了上去。
台下坐着粤城各家宾馆、饭店的领导和大厨们,干休所的总厨罗世昌也来了。
马耀星上台,他本就生得端正,这两年在港城做主厨,又赴法国米其林三星餐厅进修,如今回来担任福运楼的总厨,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各位领导、前辈、同行,大家好!我是在福运楼刮了三年鱼鳞、做了七年切墩的小厨子马耀星。曾经我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学一身不上不下的手艺,到小饭店做个炒菜师傅。可即便如此,我仍不自觉地拼命练,练得累了,看不到希望就泄气,可泄完气又接着练,到头来不过还是个切墩的。直到宁宁和华叔来福运楼交流。”马耀星望向台下的岳宁,“第一次见宁宁,我脾气不好,说话夹枪带棒,总觉得她是靠家族传承来‘陪练’我们的。”
他低头轻笑,又抬眼看向台下:“可她一出手,我就知道遇到了行家。就这样,我被她带到港城,开始了两年的学习。只要我肯学,宁宁、华叔和诸位大厨都倾囊相授。我还遇见了北京来的陆大厨、台湾来的陈大厨,我自己也成了港城食客追捧的大厨。宁宁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因为我从未懈怠,她才选中了我。她还说,这个机会源自上级单位的支持,没有二商局领导的支持,就没有这场交流,更不会有我的今天。”
台下的罗世昌听着这些话,想起昨夜家中那场争吵。
大儿子从港城进修归来,即将赴北京国宾馆担任厨师,这份荣耀堪比读书人中了状元。
自福运楼重新开业,港方派来总厨,内地派任经理,港方总厨的话语权远高于内地经理,大事皆由张骏明做主,他拿不准的就请示港城,内地方面很少干预。
罗世昌的老婆张丽芬和小儿子罗家强,一个在福运楼做出纳,一个在后厨当学徒。岳宁回来数次,夫妻俩曾恳请她带家强去港城。岳宁只说:“凭本事吃饭,凭本事去港城。国强能去,是因为手艺达标;家强过不了选拔关,便没这个机会。”
在旁人看来,当年他们夫妻俩带国强去西北,撺掇他娶岳宁,意图“吃绝户”。可岳家祖孙念着罗老爷子的旧情,仍将国强带到港城,悉心培养,助他成才并推荐至国宾馆,这已是以德报怨。换作其他人,肯定不会给这样的机会。
可家中却是一团乱麻,小儿子怨愤他们偏心,总说“好处都给了哥哥”。
昨夜,夫妻俩又求大儿子跟岳家祖孙说说,让小儿子去港城。大儿子让小儿子切菜,看过之后却说:“以他的水平,根本进不了宝华楼。先沉下心练基本功,福运楼如今不同以往,足够学好本事,就连宁宁的朋友阿发,都被放在福运楼打基础。等基本功扎实了,通过考核自然能出去。”
小儿子听罢,摔了菜刀便朝哥哥挥拳:“凭什么你进福运楼、去港城、进国宾馆?我也是罗长发的孙子,凭什么这些恩情只落在你身上?”
国强不和弟弟计较,仍耐心相劝:“家强,岳家不欠我们什么。当年爷爷收养志荣叔,是因自己不愿去港城,岳爷爷才独自赴港。岳爷爷与志荣叔父子分离,根源在爷爷。可岳爷爷和宁宁不记旧怨,只念着爷爷待志荣叔如亲子,还毫无保留地教我,这是他们大度。但我们不能奢求别人无限度包容。只要你学好基本功,宁宁定会给你机会。阿健、亚明如今都上了大厨榜,成了轮班主厨。阿星回福运楼当总厨,他是宝华楼数一数二的厨子,有他在,你还怕学不到东西?”
这些话,罗家强如何听得进去?张丽芬虽听进几分,却仍忧心忡忡:“世昌,马耀星恨你入骨。他如今做了福运楼的一把手,我们娘俩以后怎么过?”
罗国强无奈叹气:“不会的,阿星不是那种人。”
可此时谁又听得进他的话?张丽芬絮絮叨叨说着马耀星对罗世昌的怨恨,罗家强望着与哥哥天差地别的境遇,蹲在地上大哭。
哭过之后,罗家强提出条件:不想再待在福运楼,在这里,他是“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的弟弟”,二十出头仍是学徒,他想跟着父亲去干休所。
罗世昌辗转难眠:他不愿儿子去干休所,困在自己身边,一辈子难有出息;可留在福运楼,落在马耀星手下?他不信马耀星会不计前嫌,真心带教家强。
此刻听着马耀星在台上发言,他愈发认定:这小子定是记着旧仇呢!
马耀星赴福运楼任职,人事关系落在内地,算是内地人员。宋自强问岳宁是否派港方代表,她却说:“福运楼与宝华楼本是一脉,阿星是两地共同培养的人才,有他在,我放心。阿邦叔也是如此。”
鸿安大酒店已竣工,尚在装修。何运邦参加完总结会,返回港城,岳宁派他去港城鸿安大酒店任职,待粤城鸿安大酒店落成,他是行政总厨,先提前适应酒店餐饮运营。
几日后,岳宁听闻罗世昌托关系将罗家强调至干休所。她无奈摇头:人总是以己度人。虽说马耀星确实有些小心眼,顶多嘴上刻薄几句,却不至于像罗世昌这般,连基本的教带都做不到。
中村美伊接下宁小厨方便面的代言,宁小厨赞助其巡回演唱会。崔慧仪有孕在身,不便长途奔波,岳宁便与乔君贤同赴东京观演。行前她叮嘱崔慧仪:“既然赞助了,别在现场贴广告,给歌迷纯粹的享受。”
东京武道馆内,穹顶灯光璀璨,聚光灯打在中村美伊身上。她指尖轻落琴键,前奏如清泉流淌。开嗓瞬间,空灵歌声在馆内回荡。
一首接一首,岳宁跟着挥舞手幅,高喊“美伊桑”。演唱会尾声,中村美伊在欢呼声中返场,岳宁声嘶力竭地喊着“安可”。
次日,日本与港城报纸争相报道,配图里她兴奋得面目扭曲,虽不美观,却让日本粉丝觉得亲切:原来这个女孩和他们一样,只是个为偶像疯狂的普通人。中村团队还透露,是岳宁坚持不在现场投放广告,只为歌迷留一片纯粹空间。
“天啊!多有钱却又贴心的小可爱!”
听闻“小可爱”嗓子喊哑了,无论是中村美伊的粉丝,还是岳宁的支持者,都忍不住心疼。
这波热度正合岳宁心意。她的下一步计划,早已备好。
宝华楼在大阪、东京各开分店,厨师皆从港城选派,且在日本顶级日料店研修过。他们深谙日本食客口味,又坚守中华料理精髓。本就是日本游客来港必打卡的宝华楼,如今开到日本,客流竟不输港城的几家店。
岳宁感慨:昭和时代的日本,遍地是黄金,此时不捡,待何时?热度已足,宁宴也该落地了,只是,还需要更多厨师。
第三日,日本报纸整版刊登宝华(日本)餐饮管理公司的招聘广告。照片中,岳宁站在c位,两侧是本届厨王陈锦莹、季军孙毓可,以及宝华楼明星大厨范秀琴。
广告词简洁有力:“宝华楼(日本)招募女料理人,姐妹,期待你的加入!”
条件写明:有经验者年龄可放宽至四十五岁,无经验却有志者,最高三十岁。
同样的广告,同步登上港城、新加坡、台湾的报纸。本就因东京演唱会热度很高的岳宁,再因“宝华楼单招女厨师”的消息,掀起新一轮讨论。
东京ts电台演播室,岳宁身着职业套装,接受访谈。
主持人问:“岳小姐为何特别注明招聘女厨师?”
她带着职业微笑:“大家知道,我师从东亚经济问题专家万博达教授。我查阅相关资料,自1975年起,日本女性就业率持续攀升,今年已是第六年。女性追求职场平等的呼声高涨,可行业歧视仍普遍存在,厨师行业,尤为明显。恰逢我在日本开酒楼,宝华楼旗下的宁宴计划两年后落户东京、大阪。我希望日本宁宴能像香港宝华楼一样,有陈锦莹这样的顶级女厨师,打破行业偏见。”
主持人颔首:“所以您是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变革?”
“与其说推动变革,不如说创造机会。”岳宁笑道,“就像我从西北到港城,没人看好我接手宝华楼。但我不仅接下了,还在两年内将宝华楼从旺角的传统酒楼,打造成国际化餐饮集团。我能做到,姐妹们也能。”
台下掌声响起。主持人追问:“广告里强调‘姐妹’二字,有何深意?”
“在宝华楼,地域、资历皆不重要,唯有厨艺与对美食的热爱是衡量标准。”岳宁望向镜头,“‘姐妹’代表平等与合作。宝华楼的厨师都是合伙人,我们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每位厨师都能与品牌共同成长。”
主持人瞥向提示板:“据调查,日本料理界女性从业者不足12%,您认为仅凭宝华楼能改变现状吗?”
“我初到港城时,宝华楼后厨没有一位女厨师,如今女厨占比达31%。改变从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宝华楼愿做引领者,也有实力做引领者。”
“但日本女性婚后就业率骤降,如何说服家庭支持女儿做厨师?”
“女性是独立个体,她们拥有选择的权利,而非等待‘被允许’。这一点,社会学家应有共鸣。”岳宁笑言,“我身边的女性都在工作:合伙人苏菲小姐在东大深造,陈锦莹大厨即将赴里昂高商学习,我男友的母亲经营着鸿安名品折扣,嫂嫂掌管立德食品。我从未想过婚后做全职太太,我们追求的不是牺牲家庭,而是让女性拥有选择的自由。”
“有位听众来电,您要接听吗?”
“请接。”岳宁两世为人,从不惧与人对线。
电话里传来颤抖的声音:“我是听众佐藤美咲,二十岁,现在便当店当学徒……”
听见一个萌妹子的声音,岳宁立刻接话:“美咲桑,你好!”
“我一直关注你们,我不是中国人,能学中华料理吗?”
“当然可以!招聘条件并未限定华裔。加入宝华楼,你不仅能学中国菜,还能接触日本料理、法餐、西班牙菜。”岳宁笑道,“我们期待你的报名。”
这场访谈,恰逢日本社会正为《男女雇佣均等法》呼吁,岳宁的言论再度引发对性别平等的热议。
宝华楼的招聘广告,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昭和时代的日本激起层层波澜。
第308章 宁小厨上市
转眼开学,布告栏里又贴满了招新广告。
宝华楼和联众两个小组招新,分外引人瞩目。
还记得寒假的时候,大家都说岳宁自己带的联众组只能去内地,杨志杰带的宁小厨却能走日本、新加坡和台湾。
今年暑期联众组的成员,分别去了欧洲和美国,宁小厨一组忙得跟狗似的,带队的杨志杰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宁小厨的总经理,毕业后,苏菲去日本求学,虽然还挂着宝华楼总裁的名头,实际事务基本都在杨志杰手里,他成了宝华楼管理公司的运营总监,陈征接替杨志杰成了宁小厨的总经理,另外两位同学,也都在宁小厨担任重要职务。
宁小厨即将在港城会上市,整个宁小厨团队,就连还没毕业的小组成员,整个暑期也都在忙上市的事。
现如今港城经济活跃,港大的毕业生,各大洋行和公司都抢着要,但又有几个会一毕业就拿着高薪,还有股权激励,成为高管的?
联众组的赵佳颖和胖强,宁小厨组的李雪和张旭,在给大家介绍各自项目的优势。
岳宁骑车过来,脚撑地:“大家介绍的时候,不要光捡好处说,胖啊!你说说,我是怎么逼着你,跟德国人较真,拍桌子的。阿雪,你也得跟大家说说,又要上课,又要宁小厨开新店,还要写论文的苦。我跟你们说,你们上了我这条贼船,会很难下来。”
“港人不是讲《狮子山下》精神吗?刻苦耐劳、同舟共济、永不言败。我怕什么苦啊!”有人说。
“就是,瞧不起人啊!”
“……”
“学弟学妹们,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岳宁连忙道歉。
“宁宁,迎新晚会,你还弹琵琶唱歌吗?”
新生们兴奋起来:“啊!啊!我们可以亲眼看宁宁唱歌了吗?”
“快中秋了,我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不好?”岳宁笑着跟大家说。
“好啊!”
岳宁跟大家挥别,她去万老师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一看,马教授和吴教授都在,她打招呼:“老师好!”
马教授笑看着她:“去日本闹了那么大动静?”
岳宁从包里拿出文件夹,放在万教授桌上:“老师,论文修改好了。”
马教授先拿起文件,封面上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女性就业研究》,他看向:“还有论文呢?”
“都拿了老师的名号出来的,没论文,我也不敢来见老师啊!”岳宁坐下。
万教授哈哈笑:“刚才他们俩个,还在羡慕我,说我找了一个,课题自带,资金自带,还能自己招生的学生,那是坐着收好处收名誉。”
“可把我们俩眼红的。”吴教授说。
“你们还得眼红更多,”万教授笑着说,“她得跟我读完博呢!”
岳宁原本想拿了硕士学位就算了,可有这么好的老师在港城,不拿个博士学位,有点吃亏。
她动静一直大,老师多多少少也知道她假期做了些什么。有些细节老师们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现在跟她细聊。
说完她的生意,还有日本之行的收获,岳宁和马教授探讨了越南难民的情况,禁闭式难民营确实能吓退一部分想来港打工的越南人,而且各国审批难民的时候,以前总是被东南亚各国逼得,优先给他们机会,现在港城这里速度也加快了。
几万人里,总有厨艺好的,岳宁倒是看上了几个。她是希望开这个口子,能给这几个人留在港城的机会。
她问过蔡美月,美月姑婆的回答是,口子不能开。
刚好法国和西班牙有名额,这几个人拿了岳宁的推荐信,去了皮埃尔和何塞的餐厅,当地电视台和htv都报道了。
老弱根本没有办法经历海上的艰难旅程,难民中大半都是青壮年,又刚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时期,pn一家就包了整个难民营的两千多的工人,这家工厂生产的小家电,从港城销售往欧美。
随着欧美对日本制造一再设置壁垒,日本本土人工上涨,日本的低端制造业一直在往外转移,东南亚是首选,尤其是泰国。
现在他们发现港城的这家工厂,比他们在泰国的工厂利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