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34节
  “周爷爷。”岳宁眼眶发热。
  “阿女!”周老爷子先回应了岳宁,看到这个孩子,他就想起那个有了新点子,就跑到他家做菜的小岳。
  岳宁没想到会见到爸爸的食客,那个比罗爷爷还懂爸爸做菜的周爷爷,一开口就叫她“阿女”。
  老爷子仔细打量岳宁:“白白胖胖的小姑娘,怎么变得又瘦又高又黑了?”
  岳宁刚要落下的眼泪收了回去:“您倒是和以前一样胖。”
  “你还记得我?”
  “记得,您让爸爸做菜,怕我调皮,就给我买一包酥糖。我的乳牙就是这么吃坏的。”岳宁噘着嘴说。
  周老爷子伸手摸了摸她的脸:“没有我给你糖吃,你都瘦成什么样了?”
  岳宁伸出手:“周爷爷,糖呢?”
  “等会儿给你买。”
  周老爷子看向岳宝华:“宝华,咱们多少年没见了?”
  “快二十五年了。”
  周老爷子重重地叹了口气,那些话已经说过太多遍,不想再说了。他转头介绍道:“这就是咱们粤城二商局的宋局长和胡主任。”
  岳宝华与两人握手:“岳宝华,福运楼出去的老厨子。”
  “听周老说起过岳大厨的大名了。”
  “别站着了,去咖啡厅聊吧。”周老爷子说道。
  几个人一同前往咖啡厅,周老爷子让岳宁坐在他身边。点完饮料后,周老爷子问岳宁:“阿女,你这是刚从西北回来?”
  岳宁看向爷爷说:“是啊!爷爷请港城的乔爷爷帮忙,他亲自去西北把我接回来。您是爸爸的忠实食客,乔爷爷是爷爷的忠实食客。”
  周老爷子看着岳宁:“受了不少苦吧?”
  “如果爸爸还在,吃再多苦都值得。只是……”岳宁苦笑着摇头,“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总归会有缺憾,对吧?”
  “对。”周老爷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岳宝华开口道:“三爷、宋局长、胡主任,是这样的……”
  “等等,宝华啊!这是内地,新中国都成立这么多年了,三爷这种旧社会的称呼可不兴了,叫我一声‘老周’就行。”
  “这……”岳宝华对这位当年敢顶着日本人干的周自雄,叫一声“三爷”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岳大厨,您就像我一样,称一声‘周老’吧。”宋自强说。
  “好。”岳宝华接着说,“这几日和乔老板一同回来,听乔老板说,内地即便在技术上与国外相差很多,但如果我们中国人都不给国内企业机会,那还有谁会给呢?所以他的方达海运和余老板的兴泰海运,各向国内的造船厂订购了一条六万吨的散货轮。我实在敬佩他们的赤子之心。然而我不过是个厨子,能力有限,也不知道能为家乡做些什么。直到昨夜听世昌说了如今福运楼的状况,他说当年福运楼的镇楼名菜,如今福运楼已经没人会做了。他想送国强到我那儿去学两年。我就想着,只教国强一个人,帮不了福运楼。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是从福运楼出去的,能不能为福运楼培养一些厨师呢?”
  周老爷子一听,脾气上来了:“他还有脸说福运楼没人了?没本事,还不尽心教,可不就没人了嘛!就想着他儿子一个人。别人在福运楼,就活该学不精,算盘打得太精了。”
  宋局长笑着摇了摇头,他说:“不瞒岳大厨,我们确实也为福运楼的传承问题头疼。但您往返港城和粤城不太方便,况且您在港城也有酒楼,恐怕没办法长时间离开吧?”
  “你们也说了,世昌心胸不够宽广。就算我来福运楼教,他恐怕也不高兴,未必会好好配合。我想在年轻一代的厨师里挑选两到三个基本功扎实、勤奋好学、肯吃苦的,带他们去港城宝华楼,在宝华楼做两年学徒,然后让他们回来。就像留学一样,福运楼外派人员出去学习两年。宝华楼按照港城市场薪资的七折给他们发生活费,还包吃住。他们有基础,两年肯定能学有所成。”岳宝华提出了这个方案。
  “这个机会确实很好,真能学到技术。不过按照港城市场薪资的七折发生活费,怕是太多了,到时候他们可能就不愿意回来了。”宋局长担忧地说。
  岳宁笑着说:“宋局长,宝华楼不会克扣任何人的劳动所得。七折加上吃住,再加上相关保险,刚好是一个人的用工成本。这里面的薪资差距,会不会导致去了港城的人不愿意回来?我想肯定会。这是开放以后必然要面对的情况,不是吗?我们只能和你们签订协议,培训人员在培训期结束后,宝华楼不会录用他们。其他的,你们自行考虑。毕竟这涉及到两边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不过有人会往高处走,也有人会坚守本心,送出去十个人,就算回来三四个,那也不错,不是吗?”
  宋局长无奈地说:“是啊!现在公费送出去留学的人,也是这样,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回来呢?”
  周老爷子想起今天罗国强说的话,他问:“阿女,我今天吃小罗做的拆鱼羹,吃出了你爸爸的味道,他说是你教他的。”
  “他和他妈去西北找我。”岳宁凑在老爷子耳边说,“不过他妈就没安好心,是先知道了我爷爷在港城有家酒楼,她打着让我回粤城的旗号,想让我和罗国强结婚,算盘打得好吧?”
  “一个被窝睡不出两样人,真是一对好夫妻。”周老爷子骂了一句。
  “我当时做这个拆鱼羹,也存了些炫耀的心思,就是想让他们母子俩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岳宁骄傲地说道。
  周老爷子满脸惊讶:“你在西北竟学会了你爸的手艺?”
  岳宁信心十足地回应:“没错!”
  “这……西北那地方,能学粤菜?”周老爷子实在难以相信。
  岳宁看着他,认真地说:“爸爸说过,给周爷爷做菜,最有成就感。他一直想着回来再给您做菜,可惜没机会了。他做不了,我来做。周爷爷,您想吃我爸做过的哪个菜,我都给您做。”
  “真的?那就先给我做一份拆鱼羹吧!”周老爷子心里琢磨,西北鱼总是有的,这小姑娘大概也就拆鱼羹做得还像回事。
  岳宁笑着追问:“不想吃脆皮糯米鸡?不想吃百花酿鸭掌?不想吃冰镇咕噜肉?不想吃……”
  岳宁一口气报出一个个菜名,周老爷子不禁咽了咽口水,这些可都是岳志荣的拿手菜,也是如今福运楼要么做得不像样,要么干脆就不会做的菜。他声音颤抖地问:“这些菜你都会做?”
  “虽说不敢说学到了十成,但至少也有九成。”岳宁自信满满地说,“我不说十成,是因为在西北很多食材都没有,爸爸只能用别的东西替代,而且当时也没票,正宗的那些菜,连我自己都没吃过。不过我相信,爸爸做菜的神韵我已经学到了。您对爸爸做的菜记忆最为深刻,刚好可以帮我品鉴品鉴。”
  岳宝华笑着说道:“三……周老,宁宁手艺确实不错。也请您给我们祖孙俩这个机会,一来能替志荣了却那个心愿,二来,也请您和宋局长、胡主任品鉴一下我们祖孙俩的手艺。”
  “周爷爷,如果是在您家厨房,您就挑些简单的菜。要是在福运楼后厨,爸爸的拿手菜,您尽管点,反正我要是做得不对,还有爷爷在旁边指点呢。”岳宁亲昵地靠着老爷子。
  “那就放在福运楼后厨。也让那些年轻厨子开开眼界。”宋自强看向岳宝华,问道,“岳大厨,您看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
  岳宁要来纸笔,递给周老爷子:“周爷爷,您点菜吧!”
  周老爷子看着她,说道:“那我可真点了。”
  “您点呀!我爷爷在呢!”
  周老爷子先写下“脆皮糯米鸡”,又疑惑地问:“真能做出来?”
  “要不您再点个淮扬菜里的八宝葫芦鸭,我给您鸡鸭一块儿做?”
  老爷子的手一抖,把刚写的划掉了,这孩子,胆子可真大!他接着写了“冰镇咕噜肉”,又写了“子萝鸭片”。岳宁点头说:“都行。百花酿鸭掌您不吃吗?”
  既然她说能做,那就吃。
  周老爷子点好菜,岳宁拿起笔,把拆鱼羹划掉,改成古法蒸鲈鱼。她又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中午的菜品:拆鱼羹、古法炒牛河。
  “周爷爷,脆皮糯米鸡需要风干,明天得花一整天时间。把拆鱼羹放在中午,再加上干炒牛河,这样简单吃一顿,好不好?”
  “好,好!”
  岳宁开始列材料清单,详细写清楚用料,还有装饰材料。
  岳宁把料单递给宋局长:“宋局长,这些材料能买到吗?我还需要几件雕刻刀具,也得麻烦福运楼帮忙准备一下。”
  “你还要做雕刻?”周老爷子问。
  岳宁一脸理所当然:“爸爸说过,粤菜北上,能在上海和北京风靡,尤其是在北京成为官府菜,色香味形缺一不可。摆盘总归是有讲究的吧?”
  周老爷子越发来了兴致,说:“明天你几点去福运楼,我就几点去。”
  宋局长也说:“我也一起去见识见识。”
  第32章 脆皮糯米鸡
  罗世昌做完午市,心头烦闷,出去透口气,点了一支烟抽着。
  母子俩从西北回来,说刚好碰上岳宝华,还说志荣的女儿又野又精。他当时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消让国强去港城的念头。
  但是丽芬说岳宝华在港城混得很好,这次岳宝华能去西北,全靠港城船王乔启明帮忙,而且还是乔启明的孙子陪同岳宝华去西北寻孙女。
  这条路断了实在可惜,况且之前儿子对去港城并不热衷,他们让儿子娶志荣的女儿,儿子更是不情愿。现在国强倒是一门心思想去港城,说是要跟在志荣的女儿身边学做菜。
  他刚开始没当回事,儿子做了一次拆鱼羹,他尝了味道,多年前的记忆被唤醒了。明明志荣比自己小五岁,明明自己那么努力,可自己只能按部就班,志荣不仅学得快,还能融会贯通。
  志荣在西北都能把女儿教到这种程度,自己在福运楼,儿子已经算是有天分的了,却还不及人家。
  要是儿子对做菜没兴趣也就算了,可儿子就想做个大厨,他们罗家好不容易又有一个可以继承衣钵的孩子。
  昨天晚上他只能去求岳宝华,真的是跪下求了,岳宝华没答应,也没完全拒绝,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阿星,我还是劝你多考虑考虑,你要是去了港城,还想回福运楼就回不来了。现在外头回来的知青那么多,都在待岗。为了能进咱们这种单位,都打破了头。人家返城的知青,什么都没有,去闯一下也就算了,你这是为什么?”
  “然后呢?咱们在福运楼是个什么结果你不知道吗?福运楼的大师傅只能姓罗,你不知道吗?现在是罗世昌,二十年之后是罗国强,我就是一个会烧几个菜,但并不精通的厨子。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后,什么利群饭店、为民饭店缺厨子了,把我调过去,做个大师傅,给人民群众炒个河粉、蒸个肠粉,做个味道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的烧鸭吗?钱没有,名也别想有。我还不如去港城,他们说港城就是在饭馆里端盘子洗盘子也有千把块港币,折算下来一个月有三百块吧?我哪怕洗个十年盘子,至少钱挣上了。”
  “你别想得太简单,我听人说港城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他们的房子租金很贵,还有人住在笼子里。我们这里房子是单位的,生病有单位报销,退休有单位发退休金,港城你看上去赚得多,以后呢?”
  “那我也不想在罗世昌手里干活,不想给罗国强打一辈子下手。罗国强进了福运楼,切墩做过几天?我们呢?做了几年。”
  “罗师傅,张经理让您上来,局里的胡主任来了。”一个声音从二楼办公室的窗口传来。
  罗世昌仰头应了一声:“马上来。”
  他走出拐角,往自己徒弟马耀星和侯亚明看去,侯亚明有些紧张:“师傅。”
  那些话被听到了,马耀星索性也不掩饰了,连师傅也不叫他一声。
  罗世昌心头火起,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他们这个行当,手艺人家,谁不给自己的子孙留一手?他哪儿对不起他们了?
  罗世昌上楼去,进了福运楼经理的办公室。
  里面酒楼的经理和二商局办公室主任正在抽烟聊天,胡主任见了他,立马站起来递香烟:“罗师傅,抽烟抽烟。”
  他接过香烟,过去坐下。
  胡主任抽着烟说:“罗师傅啊!港城宝华楼的老板,也就是您的师叔,岳宝华先生有意和我们福运楼合作,想要为我们培养年轻厨师。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
  老婆儿子去西北,他们让国强去找岳宁结婚,对外说他爸到死都念着志荣,自己和岳志荣就像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亲兄弟,这会儿要说自己不知道,那不是奇怪了吗?
  他说:“昨天晚上宝华叔进酒店,我们父子俩就去了,聊起了如今福运楼的情况,我能力有限,致使好几个传统菜都失传了,没办法教给年轻的一代,宝华叔说让他想想。应该是这个缘故吧?”
  “那就是了。他通过乔启明乔老先生找到了朱副市长,朱副市长让新上任的宋局长去见了岳先生。刚好还有周宣雄周老爷子也在,一来岳先生要酬谢周老爷子,二来,也是给咱们福运楼的年轻厨子们演示一下‘脆皮糯米鸡’的做法。明天呢,宋局长和周老爷子要来。”胡主任把菜单和材料单递过来,“你们按照这个单子准备,给老先生留好炉灶。还有前堂后厨打扫干净。宋局长今天中午来咱们楼吃饭,说我们的服务员,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真不知道以后怎么服务华人华侨和外宾?”
  “今天宋局长来了?”张经理问。
  胡主任看着张经理说:“他让服务员叫经理了,等他吃完走了,你都没出现。”
  张经理这下慌了神,全市的国营宾馆、酒楼,粮油、副食品商店通通都归属于二商局,二商局是他们的主管单位,他就是局里派来福运楼的,按照正常升迁,他在福运楼做几年,或者再去其他单位任职几年,就要回局里。
  “我根本不知道宋局长来了。局长要来,您怎么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句?”张经理问。
  “人家是新官上任,我能凑上去瞎打听?”胡主任手指夹着烟说,“他对福运楼的印象极差,你们有个服务员还骂了周宣雄周老爷子,你们不知道周老爷子是谁给他亲自翻案的吗?”
  这一般人哪儿知道?只知道这位又出来了,又开始到处找吃的了。这话只能心里知道,又不能真这么跟胡主任说。
  张经理只能认错陪小心:“是我工作不到位,马上整改。”
  “那行,你们好好准备。”胡主任掐灭了烟,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