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1节
“好啊!”
“好。”
她又把菜单递给岳宁:“宁宁,你呢?”
岳宁看着菜单,眼睛一亮,有可乐?算了,她说:“牛奶。”
崔慧仪对服务员说:“我要一罐可乐。”
点完后,她把菜单往崔二太面前一放,连个眼神都没给二太,回头跟岳宁说:“你可真乖,喝牛奶。”
“爷爷说要尽快把我养得白白胖胖的。”岳宁看向岳宝华,心里后悔刚才没点可乐。
这时,崔慧仪才意识到这真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纯真小妹妹。
“华哥,现在孩子也找到了,那个丁胜强现在闹得挺厉害。他要是只借你的名声,也就算了。可现在他这架势,是有他没你。要是你年轻十岁,要是令公子还在,要是……”崔老板看向岳宁,“是个孙子,那就奉陪到底。可现在这样,你就别折腾了,把宝华楼盘了吧。我知道你闲不住,来辉煌给我做个顾问怎么样?等你家姑娘找了男朋友,结婚了,你也就放心了。”
“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岳宝华满眼慈爱地看着岳宁,“她爸爸希望她做个好厨子,她也喜欢做菜。孙女和孙子是一样的,她想做,我就带着她。”
“开了酒楼我才知道这行有多累。我有两个女儿,才跟你说真心话。女人一结婚生了孩子,心思自然而然就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了。”崔老板无奈地说,“为什么开辉煌?还不是慧文想开?刚开始经营得好好的,这几年连着生了两个孩子,哪还有精力?”
岳宁见崔慧仪靠在沙发上,听她爸说话,都快翻白眼了。
岳宁抬头,一脸天真地问:“崔世伯,既然经营有问题的是辉煌,为什么不是辉煌盘出去,而是让我爷爷把宝华楼盘出去呢?”
崔慧仪一下子来了精神,这姑娘问得,不知道是直率还是刁钻?她收起二郎腿,坐直了身体。
崔老板心想,自己说这些话,是因为和岳宝华相交多年。当初他大女儿要开酒楼,其他都准备好了,可烧腊师傅试了很多,都不满意。全港论烧腊味道,宝华楼绝对能排前三。他当时给女儿出主意,让酒楼的烧腊从宝华楼订购。
女儿去找岳宝华,岳宝华一听,马上说不行。既然是开在浅水湾的高档酒楼,烧腊从宝华楼进,路上凉了再加热,风味就差了。岳宝华让崔慧文把辉煌的烧腊师傅送到宝华楼去学。
烧腊是宝华楼的招牌之一,岳宝华就这么把方子交出去了,甚至还叮嘱他们的烧腊师傅选材要比宝华楼更考究,毕竟他们价格卖得高嘛。
辉煌也投桃报李,菜单上标明是宝华烧鹅、宝华叉烧,表明叉烧师承岳宝华。普通大众吃不起辉煌的天价菜,还吃不起宝华楼的烧腊吗?一时间,港岛的人不嫌远,跑来排队买烧鹅、烧肉。甚至某位香江才子,也是个老饕,撰文夸赞岳宝华的手艺,称赞辉煌实诚、尊重人,倒也成了一段佳话。
正是有这份交情,崔老板才能说这番掏心掏肺的话。却没想到被岳宝华的孙女这么质问。小姑娘牙尖嘴利是好事,不会吃小亏,可要是不了解前因后果就牙尖嘴利,去了港城只怕要吃大亏。崔老板不想跟小丫头计较,去了港城自有人会教她。可惜岳宝华的好人缘啊!
他还没感慨完,就听到岳宁脆生生、带着娇憨的声音说:“明明是世伯心疼女儿,知道女儿不容易,生育养育重担在身,想在慧文姐姐最艰难的时候,给她找个可靠的帮手。刚好看到现在宝华楼遇到危机,我爷爷年纪也大了,我爸爸又没了,就我这么个孙女,估计没了斗志,所以您才有了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被岳宁夸疼女儿,崔老板心花怒放:“你都能猜到我的心思,有的人却一点都不懂。”
“做女儿这么多年,还能不明白爸爸的心思?嘴上嫌弃,可最见不得从小疼到大的孩子受苦。”服务员端来饮料,岳宁接过牛奶喝了一口,“不过,就算崔世伯父爱如山,我也不能把爷爷让出去。宝华楼是爷爷大半辈子的心血,一直以来,他有个梦想,要给儿子创一份家业,把宝华楼交给儿子。现在,我爸爸不在了,但我爸爸有我,我不能让爷爷的梦落空,那就由我来接过宝华楼,替爸爸尽孝。”
这小姑娘人精啊!才几岁,连拒绝都能说得这么让人舒服。崔老板笑着说:“华哥,福气在后头呢!”
坐在边上椅子上,一直没出声,静静地看着他们的崔慧仪,打开易拉罐,喝了一口可乐,嗤笑一声:“一手开办的酒楼,连续五年生意蒸蒸日上,一到结婚生子,亲爸马上把他小老婆派进去,说是辅助,实际上指手画脚,这可真是父爱如山,压得人……”
“慧仪,这是什么场合?”崔老板敲了敲玻璃茶几。
崔慧仪看向崔二太,又转回头问她爸:“您也知道这是什么场合?这种场合还带她来?厂房脏,食堂脏,菜难吃,卫生间脏,处处嫌弃。”
“你婉姨说的不是事实吗?”
“为了调查大陆市场,我跑遍了好几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写了二十多页的报告,报告里这些没有吗?我打电话跟您解释,您问各种问题,我让您亲自过来看看,和这里的人接触一下,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
“那不是你说两家日企都觉得合资方条件太差,后期需要投入太多精力而放弃吗?我才让你好好考虑。我问错了吗?”
“日企不投我们也不投?我们是中国人。我发那么多报告是给您参考,是要和您商量怎么解决问题,不是让您否决。”崔慧仪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门口,乔启明走进来,看到她问:“慧仪。”
“乔爷爷。”
乔启明笑得和蔼:“发什么脾气呢?”
“我爸爸说国内条件不好,不适合投资。我跟他吵起来了。”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崔慧仪,一脸委屈,好像找到了靠山。
乔启明拍了拍她的肩膀:“一起进去吧。”
乔君贤和另一个中年男子跟在他们后面进来。
岳宁跟着爷爷站起来,迎了上去。她终于见到了这位乔老板,清瘦。不知道老人家到底有什么执念,明明已经秃得快光了,还非要留几根残余的白发。
乔启明走到岳宁面前,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转头对岳宝华说:“一眼就能看出是你们家的孩子,就是瘦了点,养胖点就更漂亮了。”
崔慧仪在边上偷笑:“华叔已经开始养孙女了,宁宁乖得只喝牛奶。”
岳宝华高兴地点头:“等回去再养养,就有肉了。”
“爷爷、华叔,你们打算把岳宁当小猪养啊?”乔君贤说。
岳宁佯装生气:“你想说我是猪就直说,你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
“宁宁。”岳宝华叫了一声孙女,示意她在乔老板面前收敛点。
“小朋友间斗嘴,随他们去吧。”乔启明对岳宝华说。
乔启明以长辈的姿态看向崔老板,问道:“家昌,怎么父女俩吵起来了?”
“自从上次酒会,她听您和余老板聊内地开放了,就一直心心念念要回来投资。”崔老板说道。
“这没问题啊!我们几个老家伙一直盼着国门打开,这也是她外公的遗愿。”乔启明说道。
“对啊!我也不是说要盲目投资,为了投资我做了充分的调查……”崔慧仪跟乔启明讲述了她走访内地几个城市的见闻,以及她提交了二十多页报告,详细阐述了内地食品销售的情况。
“我不是反对你投资。”崔家昌说,“你的报告里全是问题,这里的食品厂基础差,市场不开放,流通环节问题很大……”
崔家昌一一细数问题:“她让我来看,我昨天过来和她汇合,一起去了那家食品厂,现场情况确实很糟糕。我在路上跟她说,我们可以缓两年,给大陆一点时间改进,等这里基础好点了,我们再来不行吗?”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把外面的经营理念带进来,帮助大陆的企业改进。要是改进好了,中国有十亿人口,日本、欧美的企业不得争着抢着进来?我写这些报告的目的是,我们要清楚未来会面临什么。我不是说不能投资。我愿意在合资后,常驻北京或者上海。”崔慧仪看着她爸,“我请您来,是跟您商量我们投资要准备多少,您能给我多少支持,可您呢?带着小老婆来游山玩水,您小老婆还百般嫌弃。我这个从小在港城长大的人都没嫌弃,她一个从大陆跑出去的,不知道在嫌弃什么?”
坐在边上,除了偶尔看看岳宁,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崔二太,委屈地说:“二小姐,我不知道您为什么针对我。我今天跟你们去参观食品厂,车间有污渍,工人懒散,卫生间进去都熏眼睛,这样的地方您告诉我是食品厂?还有这里的菜确实不好吃,好像厨师离了酱就不会做菜,我只是说出我的看法。”
崔慧仪眼神像刀子一样看向她:“这些我会不知道?要你说?嫌弃这里不好,你不会去巴黎、米兰?”
“你……”崔二太低下头,不再跟这位二小姐理论,这位二小姐根本不讲道理。
崔家昌实在受不了女儿的跋扈:“如果这些都不当回事,那参观还有什么意义?”
“知道我们要从哪里做起,告诉我,缺人、缺设备、缺管理方法、缺钱、缺好的营商环境。从现在到合资审批下来,需要时间吧?那就从这些方面准备。”崔慧仪振振有词。
“你简直一根筋。”崔家昌呵斥道。
崔慧仪眼睛瞪得像铜铃,眼里闪着泪光:“是啊!我是中国人,这一点能改变吗?”
乔启明笑了,伸手揉了揉崔慧仪的短发:“好孩子。”
“大陆不缺人。”岳宁突然插话。
崔慧仪刚收了点情绪,听到岳宁这话,笑了:“傻妹妹,我说的缺人,不是缺干活的人,是缺有本事的人才。”
“我指的也是有本事的人才。”岳宁侧身,“乔君贤,就算是在很偏僻的小杨沟,你能选出一家电器厂的人手吗?”
正在点饮料的乔君贤抬起头,他要了一罐可乐,把菜单递给服务员,转身对崔慧仪说:“慧仪姐,我刚开始也跟你想法一样,去了小杨沟,和岳宁以及当地村民接触后,发现偏远山村的人普遍愚昧落后。就拿这么一个山村来说,撇开岳宁不谈。”
岳宁急了:“为什么要撇开我?我在小杨沟长大,怎么能撇开我?”
“不撇开你?那我觉得你一个人带着一群人都能建一家厂。”乔君贤这话一出口,大家没明白他的意思,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岳宁帮他盘点道:“我们的大队书记,能读书看报,在村里很有威望,镇得住场面,可以做厂长。我春梅婶和忠义叔,为人老实可靠。阿发那小子别看做事没个定性,好歹也读了高中。还有我阿根叔……”
岳宁数完这些人后说:“销售这块的人选,要么是你,要么是那天见到的那位大哥。”
乔君贤说起他们去五金交电商店遇到的那个火车站职工,岳宁接着补充道:“还有五金交电的那位女营业员,她也适合做销售。她和那个火车站的职工,可以一个做销售主任,一个做销售员。另外,你在小杨沟只看到了一小部分人。你们看到小杨沟小学破破烂烂的,但是你们不知道,就这么一所简陋的小学,让村里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能读个报。这些人去电子厂打螺丝,总归是可以胜任的吧?一个小小的山村都能凑齐一家电器工厂所需的职工,更何况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书识字的人可多太多了。”
岳宁停顿了一下,看向崔慧仪:“所以说,人才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合适的人才给挑选出来。合资的时候,不能全让食品厂那边派人,不然他们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来,到时候想赶都赶不走,那可怎么办?所以第一要进行严格筛选,第二要对外招聘。假设现在的食品厂是一潭死水,你们合资就如同注入了一股活水,外招的有能力的人更是新鲜的活水,我想慧仪姐总归是有办法把局面盘活的。”
崔慧仪微微张开嘴巴,看着岳宁,眼神中满是惊讶和赞赏。岳宁还在继续说道:“缺设备、缺钱确实是目前的事实,那也只能靠你们投资了。这里有的是土地和人力。管理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反正我们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你们这些从外面来的行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我们都支持,全套照搬港城的管理模式不就行了。不过营商环境这一块,我就不太了解了。”
岳宁心里明白不能表现得自己什么都懂,所以特意留了一些话题。
“就是限制太多了啊!这个要审批,那个进不来,还没有调配计划。”崔慧仪说道。
“审批速度慢,调配计划又少吗?”
“是啊!这……真的让人很苦恼。”崔慧仪说,“办事效率太低了。”
“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政策上开一道口子,咱们中国人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经济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岳宁说着说着,看见乔君贤从服务员手里接过可乐,拉开易拉罐,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不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第23章 方便面的调料
所有人都在等岳宁继续说下去,岳宁看着乔君贤,乔君贤察觉到她的目光,问道:“怎么了?”
岳宁带着探究的神情问:“这是什么?”
“可乐。”
“好喝吗?”
“你想尝尝吗?”
岳宁小鸡啄米般点头,逗得大家都笑了。乔君贤转头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再拿一罐可乐来。”
目的达到,岳宁接着说:“反正你觉得难,别人其实更难。要是没有乔老先生帮忙,我别说来北京了,能到县城就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乔老先生一帮忙,几天时间我就从小杨沟来到了北京。你们是港商,还能接触到上面的资源,可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干等着。这么看,你们是占优势的。”
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服务员拿来可乐,乔君贤接过,岳宁伸手去接,乔君贤却没有直接递给她,而是“啪”的一声打开了易拉罐。岳宁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乔君贤这才把可乐递给她。崔慧仪说:“君贤,你这马屁可拍到马腿上了。”
乔君贤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宁宁想自己开可乐。”崔慧仪说完,转过身偷笑,岳宁那幽怨的表情,实在太好笑了。
其他人没有崔慧仪笑得那么直白,只有乔君贤傻傻地问:“你想自己开?”
“没关系。”岳宁幽幽地说着,却也默认了自己想开易拉罐的想法。这虽只是个小小的遗憾,但一口可乐下肚,已经让她心里得到了慰藉,这该死的、久违的味道。
崔慧仪笑完转回来问:“好喝吗?”
这可不只是口味的问题,岳宁感觉就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点头道:“好喝。”
“所以,宁宁的意思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崔慧仪转回正题。
“姐姐能沉下心来考察,又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还想为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做点事,那就迎难而上呗,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也就是纸上谈兵。倒是姐姐和乔君贤说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合北方人的口味,在做菜方面,我自认为有点天赋,恰巧对南北方的口味都有所了解,兴许能帮上忙。”
所有人都看着岳宁,却有一道目光斜着悄悄看过来,仿佛心事重重,岳宁心里很不舒服,索性迎着那道目光与对方对视。
与她对视后,这位二太太又避开了她的目光。岳宁问道:“二太太,您刚才说吃不惯这里的饭菜,能详细说说您对这里饭菜的感觉吗?”
“我并没有说这里饭菜不好,只是我吃不惯。”
“好。”
她又把菜单递给岳宁:“宁宁,你呢?”
岳宁看着菜单,眼睛一亮,有可乐?算了,她说:“牛奶。”
崔慧仪对服务员说:“我要一罐可乐。”
点完后,她把菜单往崔二太面前一放,连个眼神都没给二太,回头跟岳宁说:“你可真乖,喝牛奶。”
“爷爷说要尽快把我养得白白胖胖的。”岳宁看向岳宝华,心里后悔刚才没点可乐。
这时,崔慧仪才意识到这真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纯真小妹妹。
“华哥,现在孩子也找到了,那个丁胜强现在闹得挺厉害。他要是只借你的名声,也就算了。可现在他这架势,是有他没你。要是你年轻十岁,要是令公子还在,要是……”崔老板看向岳宁,“是个孙子,那就奉陪到底。可现在这样,你就别折腾了,把宝华楼盘了吧。我知道你闲不住,来辉煌给我做个顾问怎么样?等你家姑娘找了男朋友,结婚了,你也就放心了。”
“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岳宝华满眼慈爱地看着岳宁,“她爸爸希望她做个好厨子,她也喜欢做菜。孙女和孙子是一样的,她想做,我就带着她。”
“开了酒楼我才知道这行有多累。我有两个女儿,才跟你说真心话。女人一结婚生了孩子,心思自然而然就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了。”崔老板无奈地说,“为什么开辉煌?还不是慧文想开?刚开始经营得好好的,这几年连着生了两个孩子,哪还有精力?”
岳宁见崔慧仪靠在沙发上,听她爸说话,都快翻白眼了。
岳宁抬头,一脸天真地问:“崔世伯,既然经营有问题的是辉煌,为什么不是辉煌盘出去,而是让我爷爷把宝华楼盘出去呢?”
崔慧仪一下子来了精神,这姑娘问得,不知道是直率还是刁钻?她收起二郎腿,坐直了身体。
崔老板心想,自己说这些话,是因为和岳宝华相交多年。当初他大女儿要开酒楼,其他都准备好了,可烧腊师傅试了很多,都不满意。全港论烧腊味道,宝华楼绝对能排前三。他当时给女儿出主意,让酒楼的烧腊从宝华楼订购。
女儿去找岳宝华,岳宝华一听,马上说不行。既然是开在浅水湾的高档酒楼,烧腊从宝华楼进,路上凉了再加热,风味就差了。岳宝华让崔慧文把辉煌的烧腊师傅送到宝华楼去学。
烧腊是宝华楼的招牌之一,岳宝华就这么把方子交出去了,甚至还叮嘱他们的烧腊师傅选材要比宝华楼更考究,毕竟他们价格卖得高嘛。
辉煌也投桃报李,菜单上标明是宝华烧鹅、宝华叉烧,表明叉烧师承岳宝华。普通大众吃不起辉煌的天价菜,还吃不起宝华楼的烧腊吗?一时间,港岛的人不嫌远,跑来排队买烧鹅、烧肉。甚至某位香江才子,也是个老饕,撰文夸赞岳宝华的手艺,称赞辉煌实诚、尊重人,倒也成了一段佳话。
正是有这份交情,崔老板才能说这番掏心掏肺的话。却没想到被岳宝华的孙女这么质问。小姑娘牙尖嘴利是好事,不会吃小亏,可要是不了解前因后果就牙尖嘴利,去了港城只怕要吃大亏。崔老板不想跟小丫头计较,去了港城自有人会教她。可惜岳宝华的好人缘啊!
他还没感慨完,就听到岳宁脆生生、带着娇憨的声音说:“明明是世伯心疼女儿,知道女儿不容易,生育养育重担在身,想在慧文姐姐最艰难的时候,给她找个可靠的帮手。刚好看到现在宝华楼遇到危机,我爷爷年纪也大了,我爸爸又没了,就我这么个孙女,估计没了斗志,所以您才有了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被岳宁夸疼女儿,崔老板心花怒放:“你都能猜到我的心思,有的人却一点都不懂。”
“做女儿这么多年,还能不明白爸爸的心思?嘴上嫌弃,可最见不得从小疼到大的孩子受苦。”服务员端来饮料,岳宁接过牛奶喝了一口,“不过,就算崔世伯父爱如山,我也不能把爷爷让出去。宝华楼是爷爷大半辈子的心血,一直以来,他有个梦想,要给儿子创一份家业,把宝华楼交给儿子。现在,我爸爸不在了,但我爸爸有我,我不能让爷爷的梦落空,那就由我来接过宝华楼,替爸爸尽孝。”
这小姑娘人精啊!才几岁,连拒绝都能说得这么让人舒服。崔老板笑着说:“华哥,福气在后头呢!”
坐在边上椅子上,一直没出声,静静地看着他们的崔慧仪,打开易拉罐,喝了一口可乐,嗤笑一声:“一手开办的酒楼,连续五年生意蒸蒸日上,一到结婚生子,亲爸马上把他小老婆派进去,说是辅助,实际上指手画脚,这可真是父爱如山,压得人……”
“慧仪,这是什么场合?”崔老板敲了敲玻璃茶几。
崔慧仪看向崔二太,又转回头问她爸:“您也知道这是什么场合?这种场合还带她来?厂房脏,食堂脏,菜难吃,卫生间脏,处处嫌弃。”
“你婉姨说的不是事实吗?”
“为了调查大陆市场,我跑遍了好几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写了二十多页的报告,报告里这些没有吗?我打电话跟您解释,您问各种问题,我让您亲自过来看看,和这里的人接触一下,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
“那不是你说两家日企都觉得合资方条件太差,后期需要投入太多精力而放弃吗?我才让你好好考虑。我问错了吗?”
“日企不投我们也不投?我们是中国人。我发那么多报告是给您参考,是要和您商量怎么解决问题,不是让您否决。”崔慧仪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门口,乔启明走进来,看到她问:“慧仪。”
“乔爷爷。”
乔启明笑得和蔼:“发什么脾气呢?”
“我爸爸说国内条件不好,不适合投资。我跟他吵起来了。”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崔慧仪,一脸委屈,好像找到了靠山。
乔启明拍了拍她的肩膀:“一起进去吧。”
乔君贤和另一个中年男子跟在他们后面进来。
岳宁跟着爷爷站起来,迎了上去。她终于见到了这位乔老板,清瘦。不知道老人家到底有什么执念,明明已经秃得快光了,还非要留几根残余的白发。
乔启明走到岳宁面前,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转头对岳宝华说:“一眼就能看出是你们家的孩子,就是瘦了点,养胖点就更漂亮了。”
崔慧仪在边上偷笑:“华叔已经开始养孙女了,宁宁乖得只喝牛奶。”
岳宝华高兴地点头:“等回去再养养,就有肉了。”
“爷爷、华叔,你们打算把岳宁当小猪养啊?”乔君贤说。
岳宁佯装生气:“你想说我是猪就直说,你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
“宁宁。”岳宝华叫了一声孙女,示意她在乔老板面前收敛点。
“小朋友间斗嘴,随他们去吧。”乔启明对岳宝华说。
乔启明以长辈的姿态看向崔老板,问道:“家昌,怎么父女俩吵起来了?”
“自从上次酒会,她听您和余老板聊内地开放了,就一直心心念念要回来投资。”崔老板说道。
“这没问题啊!我们几个老家伙一直盼着国门打开,这也是她外公的遗愿。”乔启明说道。
“对啊!我也不是说要盲目投资,为了投资我做了充分的调查……”崔慧仪跟乔启明讲述了她走访内地几个城市的见闻,以及她提交了二十多页报告,详细阐述了内地食品销售的情况。
“我不是反对你投资。”崔家昌说,“你的报告里全是问题,这里的食品厂基础差,市场不开放,流通环节问题很大……”
崔家昌一一细数问题:“她让我来看,我昨天过来和她汇合,一起去了那家食品厂,现场情况确实很糟糕。我在路上跟她说,我们可以缓两年,给大陆一点时间改进,等这里基础好点了,我们再来不行吗?”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把外面的经营理念带进来,帮助大陆的企业改进。要是改进好了,中国有十亿人口,日本、欧美的企业不得争着抢着进来?我写这些报告的目的是,我们要清楚未来会面临什么。我不是说不能投资。我愿意在合资后,常驻北京或者上海。”崔慧仪看着她爸,“我请您来,是跟您商量我们投资要准备多少,您能给我多少支持,可您呢?带着小老婆来游山玩水,您小老婆还百般嫌弃。我这个从小在港城长大的人都没嫌弃,她一个从大陆跑出去的,不知道在嫌弃什么?”
坐在边上,除了偶尔看看岳宁,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崔二太,委屈地说:“二小姐,我不知道您为什么针对我。我今天跟你们去参观食品厂,车间有污渍,工人懒散,卫生间进去都熏眼睛,这样的地方您告诉我是食品厂?还有这里的菜确实不好吃,好像厨师离了酱就不会做菜,我只是说出我的看法。”
崔慧仪眼神像刀子一样看向她:“这些我会不知道?要你说?嫌弃这里不好,你不会去巴黎、米兰?”
“你……”崔二太低下头,不再跟这位二小姐理论,这位二小姐根本不讲道理。
崔家昌实在受不了女儿的跋扈:“如果这些都不当回事,那参观还有什么意义?”
“知道我们要从哪里做起,告诉我,缺人、缺设备、缺管理方法、缺钱、缺好的营商环境。从现在到合资审批下来,需要时间吧?那就从这些方面准备。”崔慧仪振振有词。
“你简直一根筋。”崔家昌呵斥道。
崔慧仪眼睛瞪得像铜铃,眼里闪着泪光:“是啊!我是中国人,这一点能改变吗?”
乔启明笑了,伸手揉了揉崔慧仪的短发:“好孩子。”
“大陆不缺人。”岳宁突然插话。
崔慧仪刚收了点情绪,听到岳宁这话,笑了:“傻妹妹,我说的缺人,不是缺干活的人,是缺有本事的人才。”
“我指的也是有本事的人才。”岳宁侧身,“乔君贤,就算是在很偏僻的小杨沟,你能选出一家电器厂的人手吗?”
正在点饮料的乔君贤抬起头,他要了一罐可乐,把菜单递给服务员,转身对崔慧仪说:“慧仪姐,我刚开始也跟你想法一样,去了小杨沟,和岳宁以及当地村民接触后,发现偏远山村的人普遍愚昧落后。就拿这么一个山村来说,撇开岳宁不谈。”
岳宁急了:“为什么要撇开我?我在小杨沟长大,怎么能撇开我?”
“不撇开你?那我觉得你一个人带着一群人都能建一家厂。”乔君贤这话一出口,大家没明白他的意思,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岳宁帮他盘点道:“我们的大队书记,能读书看报,在村里很有威望,镇得住场面,可以做厂长。我春梅婶和忠义叔,为人老实可靠。阿发那小子别看做事没个定性,好歹也读了高中。还有我阿根叔……”
岳宁数完这些人后说:“销售这块的人选,要么是你,要么是那天见到的那位大哥。”
乔君贤说起他们去五金交电商店遇到的那个火车站职工,岳宁接着补充道:“还有五金交电的那位女营业员,她也适合做销售。她和那个火车站的职工,可以一个做销售主任,一个做销售员。另外,你在小杨沟只看到了一小部分人。你们看到小杨沟小学破破烂烂的,但是你们不知道,就这么一所简陋的小学,让村里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能读个报。这些人去电子厂打螺丝,总归是可以胜任的吧?一个小小的山村都能凑齐一家电器工厂所需的职工,更何况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书识字的人可多太多了。”
岳宁停顿了一下,看向崔慧仪:“所以说,人才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合适的人才给挑选出来。合资的时候,不能全让食品厂那边派人,不然他们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来,到时候想赶都赶不走,那可怎么办?所以第一要进行严格筛选,第二要对外招聘。假设现在的食品厂是一潭死水,你们合资就如同注入了一股活水,外招的有能力的人更是新鲜的活水,我想慧仪姐总归是有办法把局面盘活的。”
崔慧仪微微张开嘴巴,看着岳宁,眼神中满是惊讶和赞赏。岳宁还在继续说道:“缺设备、缺钱确实是目前的事实,那也只能靠你们投资了。这里有的是土地和人力。管理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反正我们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你们这些从外面来的行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我们都支持,全套照搬港城的管理模式不就行了。不过营商环境这一块,我就不太了解了。”
岳宁心里明白不能表现得自己什么都懂,所以特意留了一些话题。
“就是限制太多了啊!这个要审批,那个进不来,还没有调配计划。”崔慧仪说道。
“审批速度慢,调配计划又少吗?”
“是啊!这……真的让人很苦恼。”崔慧仪说,“办事效率太低了。”
“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政策上开一道口子,咱们中国人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经济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岳宁说着说着,看见乔君贤从服务员手里接过可乐,拉开易拉罐,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不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第23章 方便面的调料
所有人都在等岳宁继续说下去,岳宁看着乔君贤,乔君贤察觉到她的目光,问道:“怎么了?”
岳宁带着探究的神情问:“这是什么?”
“可乐。”
“好喝吗?”
“你想尝尝吗?”
岳宁小鸡啄米般点头,逗得大家都笑了。乔君贤转头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再拿一罐可乐来。”
目的达到,岳宁接着说:“反正你觉得难,别人其实更难。要是没有乔老先生帮忙,我别说来北京了,能到县城就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乔老先生一帮忙,几天时间我就从小杨沟来到了北京。你们是港商,还能接触到上面的资源,可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干等着。这么看,你们是占优势的。”
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服务员拿来可乐,乔君贤接过,岳宁伸手去接,乔君贤却没有直接递给她,而是“啪”的一声打开了易拉罐。岳宁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乔君贤这才把可乐递给她。崔慧仪说:“君贤,你这马屁可拍到马腿上了。”
乔君贤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宁宁想自己开可乐。”崔慧仪说完,转过身偷笑,岳宁那幽怨的表情,实在太好笑了。
其他人没有崔慧仪笑得那么直白,只有乔君贤傻傻地问:“你想自己开?”
“没关系。”岳宁幽幽地说着,却也默认了自己想开易拉罐的想法。这虽只是个小小的遗憾,但一口可乐下肚,已经让她心里得到了慰藉,这该死的、久违的味道。
崔慧仪笑完转回来问:“好喝吗?”
这可不只是口味的问题,岳宁感觉就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点头道:“好喝。”
“所以,宁宁的意思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崔慧仪转回正题。
“姐姐能沉下心来考察,又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还想为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做点事,那就迎难而上呗,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也就是纸上谈兵。倒是姐姐和乔君贤说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合北方人的口味,在做菜方面,我自认为有点天赋,恰巧对南北方的口味都有所了解,兴许能帮上忙。”
所有人都看着岳宁,却有一道目光斜着悄悄看过来,仿佛心事重重,岳宁心里很不舒服,索性迎着那道目光与对方对视。
与她对视后,这位二太太又避开了她的目光。岳宁问道:“二太太,您刚才说吃不惯这里的饭菜,能详细说说您对这里饭菜的感觉吗?”
“我并没有说这里饭菜不好,只是我吃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