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然而,贾母觉得在赏花宴之前,一定要请林如海父女的,于是又赶紧催促王熙凤:“凤丫头,你可得赶紧下帖子请林姑爷和玉儿过来,可别耽误了!”
她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生怕黛玉被皇家人盯上,想赶紧把婚事定下来。
王熙凤是个脑筋转得快的,得了贾母的吩咐,回来跟贾琏商量:“我瞧着,这里头有文章呢。”
贾琏还没反应过来:“老太太动了什么心思?”
“还不是林妹妹的事儿!”王熙凤压低声音,“老太太接了赏花宴的帖子,更着急了,我看,只怕老太太动了心思,怕林妹妹被皇家选走了,想赶紧跟林姑父商议,将林妹妹许配给宝玉呢!”
王熙凤早就知道贾母这份心思,只不过如今情况不同了。
贾琏听罢,却摇头嗤笑:“得了吧,宝玉那样子,林姑父绝对是不可能答应的。林姑父是什么样的人?那可是探花郎出身,如今又是户部侍郎。宝玉除了是个国公府的少爷,还有什么?何况,现在林妹妹还是长公主的干女儿,一家女百家求,林妹妹这个身份,多少人抢着要呢!”
“所以我的意思呢,”王熙凤凑近贾琏,眼神闪烁着精明,“你干脆亲自跑一趟林姑父府上,将老太太的意思委婉地告诉姑父。如此一来,姑父也好有个应对,不至于到时候让老太太下不来台。”
贾琏觉得可行,这既能卖林如海一个人情,又能让贾母的脸面好过些。于是,他果然亲自去了林家。
林如海听了贾琏的来意后,微微一笑,让他不必担心:“既然老太太相请,那我三日后休沐便登门拜访。只不过,长公主早就说了,要带着公主和你妹妹到庄子上玩几日,这事儿不好推辞。”
林如海话锋一转,目光落在贾琏身上,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倒也十分直接:“琏儿,我近日总听人说,说你和你媳妇,都是替你二叔管家?”
贾琏闻言,愣住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照理说呢,我这个姑父不该多嘴。”林如海见他这般反应,继续点拨道,“但既然是你父亲承袭爵位,怎么还成了你们替别人管家?往日里瞧着你是个有成算的,怎么如今却拎不清这其中的关窍?”
他点到为止,并未深说,但言下之意,却是直指贾赦与贾政之间的继承与管理问题。
贾琏被林如海这番话震得不轻,他离开林府后,果然回去开始认真思考,又找了王熙凤细细商议。
三日后,林如海如约登门。贾母盛情款待,待闲话一番后,便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想着当年,国公爷挑选你做敏儿的夫君,这一晃多少年都过去了。你将玉儿教养得这般好,我这个做外祖母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贾母笑呵呵地追忆着往昔,言语间满是对林如海的赞赏。
林如海忙道:“岳父在时,对小婿十分关照,小婿铭记于心。”
贾母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切入主题:“如今玉儿也到了年纪,我想着,宝玉那孩子,一贯是个疼人的,与玉儿又是打小就认识,知根知底的。俗话说,亲上加亲,更是难得。不如,便将玉儿许配给宝玉,你看如何?”
林如海早有说辞,他拱手道:“老太太爱重玉儿,是她的福气,小婿在此替玉儿谢过老太太。只是前些日子,长公主还特意说,玉儿的亲事,她这个干娘定要亲自把把关,不敢随意应允。”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直接回绝道:“再者,骨血回流,是为大忌,恐对后代子嗣不利。小婿以为,宝玉与玉儿,兄妹情深,自小的情分,不如一直保持这份兄妹之谊,岂不更好?”
贾母顿时脸色一僵,笑容也凝固在脸上。她没想到林如海会如此直接地拒绝,而且理由还如此充分,连“骨血回流”这种忌讳都搬了出来。
见林如海态度坚决,贾母也不想把事儿闹僵,毕竟林如海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她叹了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罢了,玉儿是你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也是没法子了。”
贾母虽然对黛玉的婚事没能如愿,但她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不过,还有一事,我今儿舍了这张老脸,倒是想求一求姑爷。”贾母提起元春,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恳求,“那孩子年纪不小了,宫里耽搁了几年,如今又……林姑爷交游广阔,不知您那头,可有合适的人家推荐?”
贾母心想,甄家都被抄家了,京城只怕要变天,那些所谓的四王八公世家,太好的看不上元春,不好的那些,只怕结局不会比甄家好多少。
她希望元春能寻得一个可靠的归宿,不至于再重蹈覆辙。
想来想去,林如海科举出身,又担任户部左侍郎,结交的都是清流和实干派,只怕有合适的人选呢。
林如海对元春没什么成见,觉得那姑娘进宫耽搁几年,都是荣国府处理不妥,倒是一口答应下来。
林如海想到自己当年同窗,李骏如,如今是湖北粮道,听说他的小儿子已经过了乡试,还是乡试头名呢。
这孩子因母亲过世守孝,又立志读书所以略微耽搁了时间,年纪倒是和元春还算配得上。
去信湖北问过后,林如海给贾府回话。
贾母一听倒是十分满意,当即叫来了元春。
但万万没料到,元春一听,脸色就不大好。
第0章 番外皇后重生——迎春的亲事和皇后的赏花宴
元春一听是个四品小官的儿子,心里顿时升起一股强烈的不满。
林姑父认识多少一二品大员,却偏偏给自己介绍一个四品小官的儿子,何况,上头还有嫂子,这将来也不能是自己管家啊。她心中暗暗鄙夷,面上却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
元春故意露出犹豫的神色,轻叹道:“老太太惦记,姑父慈爱,孙女儿感激不尽。只是……如此一个男子,这般大了还没订亲,只怕是有些缘故吧?”
贾母微微皱眉,解释道:“你姑父不是说了嘛,一来,他本来订亲的女子,因病去世了;二来,他母亲三年前病故,他守孝三年,可不就耽搁了。”
元春听了,心中更是不乐意。她垂下眼帘,声音低沉道:“孙女儿想着,这辈子是个福薄的,老太太费心送进宫去,却没能有个好结果。看来对方命格过硬,孙女儿只怕是压不住,只怕会冲撞了人家。”
贾母见元春这般不乐意,心中自然不高兴。她好不容易开口求了林如海,没想到这丫头竟然这般不知好歹,枉费了自己一番心意。
“何况,老太太,前两日我回舅母那边,舅母已经在帮着挑选了,就不劳老太太费心了。”元春见贾母脸色不好,干脆直接搬出了王子腾夫人来。
贾母眼神凌厉地看着元春,心中虽然恼火,却也不好再说什么。王子腾如今正受皇上重用,元春既然提到王子腾夫人,她也不便再强求。
“行吧,既然你舅母出手,想来能挑到好人家。”贾母挥手让元春下去了。
贾母正准备打发人去跟林如海那头说一声,哪知道王熙凤带着平儿来了。
“老太太这是怎么了,脸色不大好呢?可是哪儿不舒服了?”王熙凤一进门就察觉到贾母的不悦,赶紧上前关切地问。
贾母便把林如海给元春挑选的人家,以及元春看不上眼的始末,都说了一遍:“……哪知你大妹妹看不上,没法子,只能我派人去给姑爷道声恼。”
王熙凤眼珠子一转,顿时灵机一动。
她赶紧开口道:“老太太,孙媳妇倒是有个想法,您瞧着那李家公子,家世清贵,品行又好,二妹妹迎春……虽说二妹妹小了点,又是庶出,但到底也是国公府的姑娘,且正经论起来,咱们老爷才是承袭爵位的,所以这么一算,只怕也能配得上?”
贾母呆了呆,她倒是从未想过将迎春嫁给李家公子。
王熙凤见贾母没有反对,便继续说下去:“老太太也知道,咱们老爷和太太的性子,对二妹妹的亲事一直不上心。与其让他们随意指一门亲事,倒不如趁此机会拜托林姑父。就算这一家不成,二妹妹的婚事,也还是拜托林姑父更妥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熙凤又补充道:“老太太,不如,我回去跟二爷说一声,让他亲自上姑父那边去问问。成不成的都看姑父的意思,二爷亲自走一趟,也是咱们的一片心诚。”
王熙凤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要是能接住最好了,就算接不住,也得在林姑父那儿表现表现,让林如海知道,她们夫妇才是真正疼爱兄弟姐妹的。
贾母听了,觉得这门亲事要是能留住最好,毕竟李家底子干净,李公子也确有才华。留不住,也不是她去开口了,索性就交给王熙凤去办。
王熙凤得了贾母的吩咐,赶紧回去向贾琏说了一番。贾琏听了,也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便抽了时间,亲自去了林家。
她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生怕黛玉被皇家人盯上,想赶紧把婚事定下来。
王熙凤是个脑筋转得快的,得了贾母的吩咐,回来跟贾琏商量:“我瞧着,这里头有文章呢。”
贾琏还没反应过来:“老太太动了什么心思?”
“还不是林妹妹的事儿!”王熙凤压低声音,“老太太接了赏花宴的帖子,更着急了,我看,只怕老太太动了心思,怕林妹妹被皇家选走了,想赶紧跟林姑父商议,将林妹妹许配给宝玉呢!”
王熙凤早就知道贾母这份心思,只不过如今情况不同了。
贾琏听罢,却摇头嗤笑:“得了吧,宝玉那样子,林姑父绝对是不可能答应的。林姑父是什么样的人?那可是探花郎出身,如今又是户部侍郎。宝玉除了是个国公府的少爷,还有什么?何况,现在林妹妹还是长公主的干女儿,一家女百家求,林妹妹这个身份,多少人抢着要呢!”
“所以我的意思呢,”王熙凤凑近贾琏,眼神闪烁着精明,“你干脆亲自跑一趟林姑父府上,将老太太的意思委婉地告诉姑父。如此一来,姑父也好有个应对,不至于到时候让老太太下不来台。”
贾琏觉得可行,这既能卖林如海一个人情,又能让贾母的脸面好过些。于是,他果然亲自去了林家。
林如海听了贾琏的来意后,微微一笑,让他不必担心:“既然老太太相请,那我三日后休沐便登门拜访。只不过,长公主早就说了,要带着公主和你妹妹到庄子上玩几日,这事儿不好推辞。”
林如海话锋一转,目光落在贾琏身上,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倒也十分直接:“琏儿,我近日总听人说,说你和你媳妇,都是替你二叔管家?”
贾琏闻言,愣住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照理说呢,我这个姑父不该多嘴。”林如海见他这般反应,继续点拨道,“但既然是你父亲承袭爵位,怎么还成了你们替别人管家?往日里瞧着你是个有成算的,怎么如今却拎不清这其中的关窍?”
他点到为止,并未深说,但言下之意,却是直指贾赦与贾政之间的继承与管理问题。
贾琏被林如海这番话震得不轻,他离开林府后,果然回去开始认真思考,又找了王熙凤细细商议。
三日后,林如海如约登门。贾母盛情款待,待闲话一番后,便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想着当年,国公爷挑选你做敏儿的夫君,这一晃多少年都过去了。你将玉儿教养得这般好,我这个做外祖母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贾母笑呵呵地追忆着往昔,言语间满是对林如海的赞赏。
林如海忙道:“岳父在时,对小婿十分关照,小婿铭记于心。”
贾母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切入主题:“如今玉儿也到了年纪,我想着,宝玉那孩子,一贯是个疼人的,与玉儿又是打小就认识,知根知底的。俗话说,亲上加亲,更是难得。不如,便将玉儿许配给宝玉,你看如何?”
林如海早有说辞,他拱手道:“老太太爱重玉儿,是她的福气,小婿在此替玉儿谢过老太太。只是前些日子,长公主还特意说,玉儿的亲事,她这个干娘定要亲自把把关,不敢随意应允。”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直接回绝道:“再者,骨血回流,是为大忌,恐对后代子嗣不利。小婿以为,宝玉与玉儿,兄妹情深,自小的情分,不如一直保持这份兄妹之谊,岂不更好?”
贾母顿时脸色一僵,笑容也凝固在脸上。她没想到林如海会如此直接地拒绝,而且理由还如此充分,连“骨血回流”这种忌讳都搬了出来。
见林如海态度坚决,贾母也不想把事儿闹僵,毕竟林如海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她叹了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罢了,玉儿是你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也是没法子了。”
贾母虽然对黛玉的婚事没能如愿,但她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不过,还有一事,我今儿舍了这张老脸,倒是想求一求姑爷。”贾母提起元春,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恳求,“那孩子年纪不小了,宫里耽搁了几年,如今又……林姑爷交游广阔,不知您那头,可有合适的人家推荐?”
贾母心想,甄家都被抄家了,京城只怕要变天,那些所谓的四王八公世家,太好的看不上元春,不好的那些,只怕结局不会比甄家好多少。
她希望元春能寻得一个可靠的归宿,不至于再重蹈覆辙。
想来想去,林如海科举出身,又担任户部左侍郎,结交的都是清流和实干派,只怕有合适的人选呢。
林如海对元春没什么成见,觉得那姑娘进宫耽搁几年,都是荣国府处理不妥,倒是一口答应下来。
林如海想到自己当年同窗,李骏如,如今是湖北粮道,听说他的小儿子已经过了乡试,还是乡试头名呢。
这孩子因母亲过世守孝,又立志读书所以略微耽搁了时间,年纪倒是和元春还算配得上。
去信湖北问过后,林如海给贾府回话。
贾母一听倒是十分满意,当即叫来了元春。
但万万没料到,元春一听,脸色就不大好。
第0章 番外皇后重生——迎春的亲事和皇后的赏花宴
元春一听是个四品小官的儿子,心里顿时升起一股强烈的不满。
林姑父认识多少一二品大员,却偏偏给自己介绍一个四品小官的儿子,何况,上头还有嫂子,这将来也不能是自己管家啊。她心中暗暗鄙夷,面上却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
元春故意露出犹豫的神色,轻叹道:“老太太惦记,姑父慈爱,孙女儿感激不尽。只是……如此一个男子,这般大了还没订亲,只怕是有些缘故吧?”
贾母微微皱眉,解释道:“你姑父不是说了嘛,一来,他本来订亲的女子,因病去世了;二来,他母亲三年前病故,他守孝三年,可不就耽搁了。”
元春听了,心中更是不乐意。她垂下眼帘,声音低沉道:“孙女儿想着,这辈子是个福薄的,老太太费心送进宫去,却没能有个好结果。看来对方命格过硬,孙女儿只怕是压不住,只怕会冲撞了人家。”
贾母见元春这般不乐意,心中自然不高兴。她好不容易开口求了林如海,没想到这丫头竟然这般不知好歹,枉费了自己一番心意。
“何况,老太太,前两日我回舅母那边,舅母已经在帮着挑选了,就不劳老太太费心了。”元春见贾母脸色不好,干脆直接搬出了王子腾夫人来。
贾母眼神凌厉地看着元春,心中虽然恼火,却也不好再说什么。王子腾如今正受皇上重用,元春既然提到王子腾夫人,她也不便再强求。
“行吧,既然你舅母出手,想来能挑到好人家。”贾母挥手让元春下去了。
贾母正准备打发人去跟林如海那头说一声,哪知道王熙凤带着平儿来了。
“老太太这是怎么了,脸色不大好呢?可是哪儿不舒服了?”王熙凤一进门就察觉到贾母的不悦,赶紧上前关切地问。
贾母便把林如海给元春挑选的人家,以及元春看不上眼的始末,都说了一遍:“……哪知你大妹妹看不上,没法子,只能我派人去给姑爷道声恼。”
王熙凤眼珠子一转,顿时灵机一动。
她赶紧开口道:“老太太,孙媳妇倒是有个想法,您瞧着那李家公子,家世清贵,品行又好,二妹妹迎春……虽说二妹妹小了点,又是庶出,但到底也是国公府的姑娘,且正经论起来,咱们老爷才是承袭爵位的,所以这么一算,只怕也能配得上?”
贾母呆了呆,她倒是从未想过将迎春嫁给李家公子。
王熙凤见贾母没有反对,便继续说下去:“老太太也知道,咱们老爷和太太的性子,对二妹妹的亲事一直不上心。与其让他们随意指一门亲事,倒不如趁此机会拜托林姑父。就算这一家不成,二妹妹的婚事,也还是拜托林姑父更妥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熙凤又补充道:“老太太,不如,我回去跟二爷说一声,让他亲自上姑父那边去问问。成不成的都看姑父的意思,二爷亲自走一趟,也是咱们的一片心诚。”
王熙凤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要是能接住最好了,就算接不住,也得在林姑父那儿表现表现,让林如海知道,她们夫妇才是真正疼爱兄弟姐妹的。
贾母听了,觉得这门亲事要是能留住最好,毕竟李家底子干净,李公子也确有才华。留不住,也不是她去开口了,索性就交给王熙凤去办。
王熙凤得了贾母的吩咐,赶紧回去向贾琏说了一番。贾琏听了,也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便抽了时间,亲自去了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