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而且,王夫人很清楚,贾政那里的那些东西,比自己嫁妆的东西可还要值钱。
  然而贾赦却高高兴兴的夸赞起他的二弟来:“不愧是二弟啊,分得清轻重缓急,既然弟弟开了口,那这事儿也就这么办了吧。”
  贾母瞪了一眼老大,叹了口气:“老二你先起来。”
  待贾政起来后,贾母才继续说:“你方才说的,清客相公都打发了,的确是正经事儿,你父亲当年是武将,需要有人替他写折子、商量朝中事情,你如今的确也用不着那些人。”
  “至于给玉儿的嫁妆,你那边的东西拿出一部分也就足够了,不够的,我这里在添点儿。”
  “老大,你也别觉得与你无关,日后你那边的开销,宫中一样减半。”
  贾母一锤定音,王夫人想说什么,但一抬眼看见丈夫的脸色,也就没说。
  可回到房中,王夫人还是忍不住:“老爷怎么能把你的那些摆件和字画拿出来呢?那可都是老国公爷去世前留给您的,价值不菲呢。”
  贾政冷冷的盯着他的妻子,仿佛不认识似的,好一会儿后才缓缓说:“若当初知道,你会跑到娘娘跟前说,不让宝玉迎娶外甥女,我当初就不会点头答应,让你们用林家的银子。”
  王夫人一听,顿时叫起了委屈:“这事儿老爷怎么能怪我呢?都是娘娘的主意。”
  “娘娘?”贾政现如今对自己这个满口谎言、认钱不认人的妻子,感到寒心,“娘娘在宫里,对两个外甥女的情况,根本就不清楚。老太太年纪大了,不大进宫,往常不都是你进去给娘娘请安问好。”
  “若不是你在娘娘面前说这说那,娘娘怎么会带出那样的旨意?”
  “我知道,当年你跟敏儿不和,可万万没想到,你会对外甥女这样。往日里,是我把你想的太好了。”
  “我的东西,我要怎么用,你管不着。”
  “如今外甥女即将是郡王妃了,收起你那些见不得人的心思,否则他日,害人害己。”
  “日后你要再敢胡作非为,可别怪我不讲夫妻情分。”
  一通话字字句句敲打着王夫人,贾政的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一般的,牢牢盯着王夫人。
  王夫人只觉如芒在背,一时间竟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日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最后一句说完,贾政抬脚出去了。
  赵姨娘在外头伺候,听了个清清楚楚,往日里最喜欢看王夫人吃瘪,这一次赵姨娘似乎也察觉到,老爷跟往日都不同了,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只好好伺候贾政睡下,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赵姨娘想了半夜,第二日好不容易偷了个空,跑去找探春,将这事儿告知了探春。
  探春听了没吭声,想了一会儿只是叮嘱赵姨娘:“如今老爷太太心情都不好,您还是别去触霉头了,有那功夫,好好教导教导环儿才是正经。”
  赵姨娘点了点头赶紧离开了,她可是偷偷来的。
  很快,贾政遣散请客相公、清点字画古董的事儿,府上就传了开来。黛玉自然也就知道了。
  黛玉陷入了沉思,紫鹃雪雁见黛玉似乎有些动摇,雪雁抢先开口:“姑娘可不能心软了,这是他们该给姑娘的。”
  紫鹃赶紧附和:“就是就是,奴婢看,他们就是故意唱了这么一出戏,好让姑娘心软的,姑娘可不要上当。”
  黛玉却摇了摇头,反问两个丫头:“你们可还记得,当初瑞郡王妃出嫁时候,嫁妆多少台?”
  紫鹃倒是记得很清楚:“一百二十八台,那时候可风光了,整个京城都在议论呢。”
  “那你可还记得,连我们都听到流言,有一句话是,吴家宋家强强联合,这一百二十八台嫁妆,都堪比前朝太子妃了。”黛玉继续问。
  这话一说,紫鹃雪雁双双都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想,葛家将嫁妆定为一百零八台,就是为了避嫌——葛家这样的人家,未必拿不出更多来,但那样可太张扬了。”黛玉知道,两个丫头都全心全意为自己想,但她们到底想的不全面,史书之鉴就不说了,单就本朝就有的例子,摆在那,她可不能做一个“不思”的后人。
  “而我,与葛家姑娘又不同,无父无母的,若是嫁妆太多了,岂不是更让人怀疑?”黛玉想,萧霆钧和皇后摆明了要守拙,那么自己更要配合才是。
  “你们清点一下,看看近日来,我从宫里都得到了多少东西?还有生日收到的礼物,也都算进去。”黛玉琢磨着,到底要如何,才能既让自己拿到日后能用的东西,又不至于显得太招摇。
  紫鹃雪雁这会儿明白过来:姑娘这是要低调,毕竟日后就是郡王妃了,太张扬了说不定要惹祸。
  只是雪雁到底有些不甘心:“那不是便宜他们了?”
  黛玉听了笑着摇头:“有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们啊,还是要多读书。”
  一听读书,紫鹃脑袋大了:“好姑娘,我们听你的就是,可别再让我读书了,雪雁有灵气,让她读。”
  读书上头,紫鹃还真比不上雪雁。
  “行啦,先做事,其他的回头再说。”黛玉开始细细琢磨起来,还起身到案头,提笔写了起来。
  写好后,待墨水干透,折起来塞入信封交给紫鹃:“让你哥哥,送去给怡郡王身旁的赵秉信。”
  如今,萧霆钧早和黛玉商量好了如何联系,黛玉觉得,这事儿可以先告诉萧霆钧。
  萧霆钧的回复第二日就送到了黛玉手上。
  第60章 深谋远虑黛玉决策
  萧霆钧很赞成黛玉的想法,这更是坚定了黛玉的决心。
  紫鹃雪雁已经清点了黛玉从宫中得到的赏赐与生日礼物,加起来一共十六台。
  “那行,咱们去给老太太请安。”黛玉现如今,已经很少称呼贾母外祖母了,老太太,与外祖母,总归是不同的。
  如今黛玉轻易不出潇湘馆,听见黛玉来了,贾母心底不禁先琢磨这是为了什么事儿来的。
  等着一番礼节之后,听见黛玉提起嫁妆,贾母更是吃惊。
  “原本这些事儿,不该玉儿过问的。可惜玉儿父母缘分浅薄,只好自己来同老太太说。”黛玉说到这儿,擦了擦眼泪。
  贾母一听,也跟着流下两行泪,这份伤心,倒不是假的,祖孙哭了片刻后,紫鹃上来劝慰开。
  “这几日,听底下婆子丫头们议论,玉儿才知道,为了玉儿,让老太太和舅舅、舅母们为难了。”黛玉说话时候观察着贾母神情,果然是老太太,这会儿看起来慈眉善目,与往常毫无区别。
  “玉儿这说的是什么话,你父亲母亲当年本就有给你准备东西,都是这些年,府里人不成器。”自打长公主来府上训斥一番,很多事情贾母在黛玉面前想隐瞒,也是瞒不住的,索性说了真话,换取黛玉的那点儿残存的亲情。
  “如今玉儿嫁得好,我和你舅舅、舅母们都很高兴,嫁妆的事儿,玉儿不必操心。”贾母有心在黛玉面前,替她两个儿子说好话,“你大舅舅那边玉石盆景、自鸣钟这些都准备好了,你二舅舅这儿名家字画、古墨宋纸等也已经送了来,不管如何,家里定然会让玉儿风风光光出嫁的。”
  黛玉听了先起身,庄重行了一个礼后,声音里带了点哽咽:“外孙女谢过老太太,也谢过舅舅们。”
  贾母赶紧让黛玉过来坐,口内说着这本就是应该的。
  “玉儿也听说了,葛家姑娘的嫁妆是一百零八台,想来老太太和舅舅们心疼玉儿,定然要比照着来。”黛玉继续说,“但是玉儿想着,万万不能如此。总不能为了玉儿出嫁,让舅舅们日后都没法子招待客人。比如二舅舅那里,偶尔来个客人,看着空荡荡的也不像样。”
  “因此,玉儿细细想过了,嫁妆不要那么多。”见贾母要开口,黛玉及时说,“老太太先听听玉儿的想法,就不会反对了。”
  “朝野上下都知道,玉儿父母早就不在了,若是这回嫁妆太多了,指不定让外头人怎么想玉儿的父母和荣国府呢。”要么会觉得当初林如海是个大贪官,要么觉得荣国府富可敌国,一个外孙女出嫁都那么多东西。
  “何况,玉儿也打听过了,当年皇后娘娘嫁给当今陛下的时候,嫁妆也没有那么多。”黛玉抬出了皇后,就是为了让贾母不好再反驳,“紫鹃雪雁也整理了玉儿这些日子得到宫中的赏赐,前后加起来也有十六台。所以玉儿想着,就不用二舅舅再收拾清点了。”
  黛玉这一番话,让贾母不由得多看了看她的外孙女:玉儿看来,真的长大了,比自己想的,还要聪明。方才玉儿这些话,既有情,又有理。玉儿考虑到的问题,远比贾母想的还要全面。
  于是贾母沉默了片刻后,拍着黛玉的手道:“玉儿想的周到,既然如此,那嫁妆,定在九十九台,意味着长长久久,玉儿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