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最后一次希望也破灭,苏栩手脚冰凉。
“小师父可曾看到门外一地虫尸?”崔冉却注意到小沙弥鞋边染上了一圈浅浅的绿色,于是问道。
“朱施主已经见到了?”小沙弥本想瞒着她,毕竟这事实在怪异,可是崔冉问起他只得如实相告,“今早起来便发现寺中满地虫尸,主持恐有大事发生,已经召集各位长老一并商讨。”
“虫尸,什么虫尸?”苏栩反应却很大,他几乎是惊跳起来。
“苏施主可随我来。”小沙弥向他示意。
两人走出门,门外已经有许多僧人正在打扫,他们用铲子将地上软塌塌的虫子尸体铲起来堆在一起。随着他们的动作,绿色的汁液被挤出来,汩汩流出,犹如一道绿河,蜿蜒着绕过万寿寺。
苏栩看着虫尸,久久没有说出话来,他眼中划过一丝恐惧和难以置信,好半天才恢复如常。
“这……这些都是虫子吗?”他看着那一座座小黑山丘,震撼道,“这么远,它们是如何过来的?”
他后半句说的很轻,没人听到。
崔冉也被震撼住了。
她曾在破庙之中见过老鼠到处乱窜,也在灶台上见过蟑螂四下奔逃,却没见过这样的数量众多的虫子,安静的死在她面前。
它们仿佛只是来“说”一句话,可惜那个本来该听到这句话的人却昏迷不醒。
铲了虫尸,众僧才一同前去大殿礼佛。苏栩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巴巴的追在众僧后面。他听到唱诵经文的声音心中才能短暂安定一些。
崔冉也跟着他,想了想才对他说:“苏郎,昨日那些虫子似乎是来找你的。”
苏栩本跪坐听经,闻言猛地抬头,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崔冉眯起眼睛,缓缓道:“苏郎,它们叫你早日归家。”
苏栩额上渗出豆大汗珠,他眼下一片青黑,已经不复刚来时的年轻清俊。此时此刻,他才更像一个三十二岁的屡试不第的失意人。
第21章 万寿寺(四)
可是他只色变了一瞬又恢复正常,正色问道:“朱兄,我问你,若你离功成名就差一步,你会轻易放弃吗?”
崔冉看着苏栩的面容,他看起来依旧平静,”可是眼神中却露出挣扎,她抿了抿唇,不置可否。
苏栩见他不答,以为他是赞同自己,继续道:“朱兄你看,你也不甘心。所以劝我回家一事莫要再提了。”
他是要金榜题名留在京城做大官的人,现在临近乡试怎么能轻言放弃?
崔冉见他说不通,也不再多纠缠。她继续闭目听众僧唱诵经文,在这朗朗之声中总觉得内心得到了洗涤,比昨夜那群虫子叫好上太多。
苏栩却坐不住了。朱兴不知道虫子是从何处而来,他却有些许猜测。
这一切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
三年前,苏栩二十九岁,自他十八考上秀才,已经有十一年。
十五做了童生,十八成了秀才,这样的他在十里八村可谓是顶顶有名的神童。若是事情能这样一直顺利下去,他将会在三年后成为家乡最年轻的举人老爷。
可是天不遂人愿,他的好运好像用完了。就如同那篇文章所写,小儿仲永原本天赋异禀,可惜年岁渐长就泯然众人矣。
有时他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天赋能力是不是也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挥霍殆尽?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没有出人头地的命运?
可是他又不甘心。
他已经尝过那些艳羡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滋味,也承担着全家的期望,他已经被架到半空,不能够再退缩一步。
但是家中实在贫穷,掏不出多余的钱供他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只在家中温书。
于是他找了个活计做,那就是在村中学堂教孩子念书,平日里他还会帮书铺抄些书换钱,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他家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学生失踪了。
那是个大约七八岁叫小满的男孩,脑袋不是很灵光,读书却很刻苦。苏栩见他努力,心中不忍,平时也要多关照他一些。
更何况这个孩子跟自己一样,家境贫寒,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交束脩,多半是用上山捕的野兔野鸡之类的东西来抵。
小满爹闯入学堂时苏栩正领着孩子们念诗,书声琅琅戛然而止,庄稼人气喘吁吁地推开门一脸焦急,他仓皇问:“你们见我家小满了吗?”
苏栩闻言一头雾水,他快速扫过屋中学生,在这一张张脸庞之中确实没有小满。
他原本以为那个孩子今天有事不能来,却没曾想是失踪了?
对方见他摇头,心中更加绝望,扶着门框摇摇欲坠,“今天一早他娘喊他吃饭,结果发现床上空空,前屋后院都找遍了,亲戚邻居也问过了,就是找不见人。”
他显然是寻人时不断高喊了小满的名字,现在说话声都极为沙哑。
“伯父莫慌,这学堂之中也许有他的伙伴知道他的踪迹。”苏栩安慰道,将人扶进来坐着。
好端端一个孩子能跑去哪里呢?他绞尽脑汁回忆了一遍平日小满的表现,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个孩子一直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甚至乖巧到容易被人忽视。
于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这间屋子里的其他十几个孩子。
好半天都没有人讲话。就在小满爹放弃准备换个地方继续找寻时,突然有个小孩犹豫开口道:“那个……那个……先生,昨天小满好像跟我说过他要去找狐仙娘娘。”
“狐仙娘娘?”苏栩与小满爹异口同声。
他们村子及附近都有零星小庙,虽然香火不旺,但是皆是历代传颂的佛道两家正神,从未听闻有个什么狐仙娘娘。
小孩被他们的反应吓了一跳,捏着自己的衣角低头不肯再说话。
苏栩走到他身边,揽着他的身子循循善诱:“不要怕,你再好好想想,他可曾说过狐仙娘娘在何处?”
被自己尊敬的先生这样温和地引导着,小孩不忍叫他失望。于是抬起头来努力回忆,支支吾吾道:“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在村后荒山上,对了,他还在那里抓过兔子,好大一个兔子!”
小孩越说越肯定,那么大的一个兔子他这辈子都难忘,当时小满还说换了这个兔子,今年就好交学费了。
“对的对的,那孩子曾经抓回来过一只兔子,我当时还气的打了他。”小满爹也很激动,他起身欲走,嘴里不停地念叨。
小满不知道从哪里抓了只兔子,拎起来几乎有他半人高。可是他脸上身上露着的地方也被野草划伤,深一道浅一道地渗着血珠子,因此他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边打边骂他:“你这小兔崽子胆子大了,敢跑出去自己抓兔子了,天都黑了还不回来,万一叫狼叼走了怎么办!”
打完小满就哭了,小满娘也抱着他哭,转头冲着他大喊:“这么懂事的孩子你还要打他,你打,你打死了我们都别活了。”
他那一巴掌下去也有些后悔,哆嗦着手掌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得长叹一声跺了跺脚。他哪里是怪他乱跑,是实在后怕,又痛恨自己没有本事,要一个半大孩子出去抓野兔。
那时小满哭得断断续续,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梗着脖子道:“我没有乱跑,这是狐仙娘娘送我的……”
他恍然惊觉,原来那时他就认识狐仙娘娘了。原来就是这狐仙娘娘拐骗了他的孩子。
他怒火上涌,抄起学堂用来教育孩子的戒尺冲出门去,他要去后山找那个狐仙娘娘,看她究竟有什么神通。
苏栩伸手去拦他,却扑了个空,没办法他看了看眼前的孩子,又看了看那个莽撞的男人,最后还是宣布今日的书先念到这里,紧接着也跟着追了出去。
学堂就在村尾,转过几个弯就到后山。
后山山峦起伏,一片连着一片,上面尽是些森绿的树木,层层叠叠叫人分辨不清道路。一进后山苏栩就紧了紧衣服,这其中明显要比外面冷上许多。
越往里走越是雾气弥漫,群鸦在枝头盘旋,发出嘎嘎的不详叫声。再往里走,就连乌鸦声也听不到了。树木盘根错节,鼓起一个个遒劲的根须,犹如蛇身。
苏栩在浓雾之中仔细辨别道路,他现在十分后悔一时冲动,单枪匹马闯进后山。
可是当他原路返回,走了许久都没见到熟悉的景致,他不由得慌了。
平日里尽管少人来后山,却没听说这里面这样凶险,若是他真的迷失其中,怕是饿死也无人发现。
他心中一慌,脚步也跟着凌乱,彻底失了方向,走了几步就被绊倒。
再起来时他听到耳边传来潺潺流水声。
有水!他喜出望外,有水就有出路,只要沿着溪水他就能从这山中走出去。他连忙奔着溪水而去。
离溪水越近,土地就越湿润,等到了眼前他却有些惊愕。这溪水细细一条,竟然是碧绿色,上面覆着一层厚厚的浮萍,犹如绿色的丝带绕在山间。而在这丝带的对面赫然是一座红色的小庙。
“小师父可曾看到门外一地虫尸?”崔冉却注意到小沙弥鞋边染上了一圈浅浅的绿色,于是问道。
“朱施主已经见到了?”小沙弥本想瞒着她,毕竟这事实在怪异,可是崔冉问起他只得如实相告,“今早起来便发现寺中满地虫尸,主持恐有大事发生,已经召集各位长老一并商讨。”
“虫尸,什么虫尸?”苏栩反应却很大,他几乎是惊跳起来。
“苏施主可随我来。”小沙弥向他示意。
两人走出门,门外已经有许多僧人正在打扫,他们用铲子将地上软塌塌的虫子尸体铲起来堆在一起。随着他们的动作,绿色的汁液被挤出来,汩汩流出,犹如一道绿河,蜿蜒着绕过万寿寺。
苏栩看着虫尸,久久没有说出话来,他眼中划过一丝恐惧和难以置信,好半天才恢复如常。
“这……这些都是虫子吗?”他看着那一座座小黑山丘,震撼道,“这么远,它们是如何过来的?”
他后半句说的很轻,没人听到。
崔冉也被震撼住了。
她曾在破庙之中见过老鼠到处乱窜,也在灶台上见过蟑螂四下奔逃,却没见过这样的数量众多的虫子,安静的死在她面前。
它们仿佛只是来“说”一句话,可惜那个本来该听到这句话的人却昏迷不醒。
铲了虫尸,众僧才一同前去大殿礼佛。苏栩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巴巴的追在众僧后面。他听到唱诵经文的声音心中才能短暂安定一些。
崔冉也跟着他,想了想才对他说:“苏郎,昨日那些虫子似乎是来找你的。”
苏栩本跪坐听经,闻言猛地抬头,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崔冉眯起眼睛,缓缓道:“苏郎,它们叫你早日归家。”
苏栩额上渗出豆大汗珠,他眼下一片青黑,已经不复刚来时的年轻清俊。此时此刻,他才更像一个三十二岁的屡试不第的失意人。
第21章 万寿寺(四)
可是他只色变了一瞬又恢复正常,正色问道:“朱兄,我问你,若你离功成名就差一步,你会轻易放弃吗?”
崔冉看着苏栩的面容,他看起来依旧平静,”可是眼神中却露出挣扎,她抿了抿唇,不置可否。
苏栩见他不答,以为他是赞同自己,继续道:“朱兄你看,你也不甘心。所以劝我回家一事莫要再提了。”
他是要金榜题名留在京城做大官的人,现在临近乡试怎么能轻言放弃?
崔冉见他说不通,也不再多纠缠。她继续闭目听众僧唱诵经文,在这朗朗之声中总觉得内心得到了洗涤,比昨夜那群虫子叫好上太多。
苏栩却坐不住了。朱兴不知道虫子是从何处而来,他却有些许猜测。
这一切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
三年前,苏栩二十九岁,自他十八考上秀才,已经有十一年。
十五做了童生,十八成了秀才,这样的他在十里八村可谓是顶顶有名的神童。若是事情能这样一直顺利下去,他将会在三年后成为家乡最年轻的举人老爷。
可是天不遂人愿,他的好运好像用完了。就如同那篇文章所写,小儿仲永原本天赋异禀,可惜年岁渐长就泯然众人矣。
有时他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天赋能力是不是也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挥霍殆尽?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没有出人头地的命运?
可是他又不甘心。
他已经尝过那些艳羡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滋味,也承担着全家的期望,他已经被架到半空,不能够再退缩一步。
但是家中实在贫穷,掏不出多余的钱供他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只在家中温书。
于是他找了个活计做,那就是在村中学堂教孩子念书,平日里他还会帮书铺抄些书换钱,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他家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学生失踪了。
那是个大约七八岁叫小满的男孩,脑袋不是很灵光,读书却很刻苦。苏栩见他努力,心中不忍,平时也要多关照他一些。
更何况这个孩子跟自己一样,家境贫寒,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交束脩,多半是用上山捕的野兔野鸡之类的东西来抵。
小满爹闯入学堂时苏栩正领着孩子们念诗,书声琅琅戛然而止,庄稼人气喘吁吁地推开门一脸焦急,他仓皇问:“你们见我家小满了吗?”
苏栩闻言一头雾水,他快速扫过屋中学生,在这一张张脸庞之中确实没有小满。
他原本以为那个孩子今天有事不能来,却没曾想是失踪了?
对方见他摇头,心中更加绝望,扶着门框摇摇欲坠,“今天一早他娘喊他吃饭,结果发现床上空空,前屋后院都找遍了,亲戚邻居也问过了,就是找不见人。”
他显然是寻人时不断高喊了小满的名字,现在说话声都极为沙哑。
“伯父莫慌,这学堂之中也许有他的伙伴知道他的踪迹。”苏栩安慰道,将人扶进来坐着。
好端端一个孩子能跑去哪里呢?他绞尽脑汁回忆了一遍平日小满的表现,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个孩子一直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甚至乖巧到容易被人忽视。
于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这间屋子里的其他十几个孩子。
好半天都没有人讲话。就在小满爹放弃准备换个地方继续找寻时,突然有个小孩犹豫开口道:“那个……那个……先生,昨天小满好像跟我说过他要去找狐仙娘娘。”
“狐仙娘娘?”苏栩与小满爹异口同声。
他们村子及附近都有零星小庙,虽然香火不旺,但是皆是历代传颂的佛道两家正神,从未听闻有个什么狐仙娘娘。
小孩被他们的反应吓了一跳,捏着自己的衣角低头不肯再说话。
苏栩走到他身边,揽着他的身子循循善诱:“不要怕,你再好好想想,他可曾说过狐仙娘娘在何处?”
被自己尊敬的先生这样温和地引导着,小孩不忍叫他失望。于是抬起头来努力回忆,支支吾吾道:“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在村后荒山上,对了,他还在那里抓过兔子,好大一个兔子!”
小孩越说越肯定,那么大的一个兔子他这辈子都难忘,当时小满还说换了这个兔子,今年就好交学费了。
“对的对的,那孩子曾经抓回来过一只兔子,我当时还气的打了他。”小满爹也很激动,他起身欲走,嘴里不停地念叨。
小满不知道从哪里抓了只兔子,拎起来几乎有他半人高。可是他脸上身上露着的地方也被野草划伤,深一道浅一道地渗着血珠子,因此他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边打边骂他:“你这小兔崽子胆子大了,敢跑出去自己抓兔子了,天都黑了还不回来,万一叫狼叼走了怎么办!”
打完小满就哭了,小满娘也抱着他哭,转头冲着他大喊:“这么懂事的孩子你还要打他,你打,你打死了我们都别活了。”
他那一巴掌下去也有些后悔,哆嗦着手掌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得长叹一声跺了跺脚。他哪里是怪他乱跑,是实在后怕,又痛恨自己没有本事,要一个半大孩子出去抓野兔。
那时小满哭得断断续续,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梗着脖子道:“我没有乱跑,这是狐仙娘娘送我的……”
他恍然惊觉,原来那时他就认识狐仙娘娘了。原来就是这狐仙娘娘拐骗了他的孩子。
他怒火上涌,抄起学堂用来教育孩子的戒尺冲出门去,他要去后山找那个狐仙娘娘,看她究竟有什么神通。
苏栩伸手去拦他,却扑了个空,没办法他看了看眼前的孩子,又看了看那个莽撞的男人,最后还是宣布今日的书先念到这里,紧接着也跟着追了出去。
学堂就在村尾,转过几个弯就到后山。
后山山峦起伏,一片连着一片,上面尽是些森绿的树木,层层叠叠叫人分辨不清道路。一进后山苏栩就紧了紧衣服,这其中明显要比外面冷上许多。
越往里走越是雾气弥漫,群鸦在枝头盘旋,发出嘎嘎的不详叫声。再往里走,就连乌鸦声也听不到了。树木盘根错节,鼓起一个个遒劲的根须,犹如蛇身。
苏栩在浓雾之中仔细辨别道路,他现在十分后悔一时冲动,单枪匹马闯进后山。
可是当他原路返回,走了许久都没见到熟悉的景致,他不由得慌了。
平日里尽管少人来后山,却没听说这里面这样凶险,若是他真的迷失其中,怕是饿死也无人发现。
他心中一慌,脚步也跟着凌乱,彻底失了方向,走了几步就被绊倒。
再起来时他听到耳边传来潺潺流水声。
有水!他喜出望外,有水就有出路,只要沿着溪水他就能从这山中走出去。他连忙奔着溪水而去。
离溪水越近,土地就越湿润,等到了眼前他却有些惊愕。这溪水细细一条,竟然是碧绿色,上面覆着一层厚厚的浮萍,犹如绿色的丝带绕在山间。而在这丝带的对面赫然是一座红色的小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