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本以为此次试灵会不再设阵请通仙桥,就看不到天降神迹了,没想到居然能在试灵会前看到仙人飞升,也算不虚此行,哈哈哈……”
嗯?李如琢的试灵会竟然不请通仙桥?这又是为*何?
云浮本来还想听听这些修士后面说什么,但是李如琢人长高了腿也长,走得飞快,转过廊道就将嘈杂的声音甩在了后面。
李如琢刚回到寝宫,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人皇身边的内侍就来请他。
内侍道:“奴婢奉陛下之命,请小殿下前往上林苑。”
李如琢停下更衣的动作,看了看外面的夜色,不解道:“这个时候?”
折腾了一天,现在已经戌时快过了,这么晚了父皇竟然还要他从皇城赶去上林苑,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内侍低着头,声音压得很低:“是,陛下还吩咐,请殿下务必不要让旁人知晓。”
“……知道了,你先退下。”
李如琢匆忙换了件石青色常服,避开宫人御剑飞往上林苑,早有人皇的心腹侍卫在上林苑候着,看见李如琢后当即带着他进了一条小路,两人七拐八绕,穿过重重密林,期间还走过一段假山暗道,径直来到一处开阔之地。
人皇和皇室的几位长老早已等候在此。
李如琢不动声色地扫过面前的阵仗,压下心中不安,上前行礼,问:“父皇,发生了何事?此地是何处?”
人皇目光对上李如琢,眼中情绪难明,声音有些低沉:“此处是我们李氏皇朝的秘境,其上有结界,在里面修炼或是布阵外界都不会知晓,朕今夜特地请回早已隐于世外的几位长老,是要为你请通仙桥。”
李如琢忙向几位长老见礼,然后不解地问:“为何?父皇之前不是说,因为十年前的试灵会已经显出了神迹,李氏之后的几代血脉很难在出现第二个神,所以不再大张旗鼓请通仙桥了吗?”
人皇下令不再为李如琢请通仙桥,本意也是为了隐瞒李如琢能成神的事,然此时他眼中流露出几分忧虑:“如今不一样了,今天傍晚的事……朕心有不安,所以想要验证一番。”
“验证什么?”
人皇却不再回答,转而对几位长老浅浅行了一礼:“各位宗伯,请通仙桥之事非同小可,为了不引起外界怀疑,不必真的让上天显迹,只需要各位与我一同确认,通仙桥是否……是否还在天上……”
李如琢脸色一白,浑身的血液开始倒流,不禁捏紧了双拳。
一个发须皆白,却面色红润的老者道:“今日的异象我等都见到了,小辈或许不察,可是此等光景,我等亦心有难安哪,即使陛下不来找我们,我们也会来找陛下,今夜之事,还请陛下放心,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有人知晓。”
人皇再次恭敬朝几位长老揖了一礼,然后坐到几位长老中间,开始布阵施法,开始的一切和十年前一模一样,然而当灵压冲向天际,却半晌不见动静的时候,无论是施法的人还是旁观的人,脸色都开始变得惨淡。
最终,阵中之人同时收手撤回灵力,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几近仓惶。
李如琢的表情一片空白,云浮发现,他没有难过,没有慌张,却像是心空了一般,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反应。
一个长老忍不住老泪纵横,哆嗦着道:“天上的神仙,这是要亡我李氏……亡了人间的修仙界啊……”
人皇怆然闭目,嘴唇抿紧,紧皱的眉头出卖了他内心的惊痛,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帝王的冷静与理智,对几位长老道:“今日之事非同小可,还请诸位长老务必守住这个秘密。”
方才那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长老像是瞬间苍老了好几岁,声音既绝望又无力:“此事若是让修仙界知道,恐怕天下就要乱套了,我们知道轻重,只是陛下,你今后的路……难哪……”
人皇神情坚毅,朝几人覆手行礼:“虽千万人,吾往矣。”
等几位长老离开后,李如琢才开口问人皇:“父皇,我们以后都无法飞升了,我也……不能成神了,是吗?”
人皇看向幼子,眼中无限痛惜,他的手落在李如琢肩上,带着沉重的力道:“琢儿……”
李如琢此刻也已经冷静下来,他问道:“是因为十年前我让通仙桥显出了神迹,引起了上天的忌惮是不是?”
天道六界,唯有人界是天神亲手所创,可是由神创造出来的人,却渐渐摆脱了神的控制,独立于六界之外,甚至还想与神平起平坐。
若说之前还有所收敛的话,十年前天下百姓皆以为是人皇让通仙桥显出神迹,注定成神,纷纷为人皇修筑庙宇,建造神像,焚香供奉,短短十年间,人间各地的人皇神像俨然已经超过了天帝。
纵然天上的神仙如今已不需要凡人的香火,但此举无疑被视作凡人对上天的不敬与挑衅。
天道六界只能有一个主人,人皇既然胆敢冒犯,那么天界就让他成不了神。
人皇何尝不知其中隐患,期间无数次劝阻民间百姓都无济于事,若是强行下旨颁布禁令,又容易引起修仙界的怀疑。
本以为只要等到将李如琢培养成神,所有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可惜人终究不能与天斗。
人皇伸手抚上李如琢的脸颊,十年一晃而过,曾经被抱在臂弯里的孩子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少年,他的修仙之路才刚刚开始,却就这样被断送了。
然而人皇依然笑着道:“方才的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猜测,世事无常,也许再过几十年通仙桥又自己出现了,又或许有了别的法子可以飞升,到时候你也已经修为圆满,同样能够踏上仙途,所以琢儿,不要放弃修行,从现在开始,一刻也不要放弃,甚至要更加勤勉地修炼,好吗?”
李如琢没有拆穿父亲的谎言,他依然是那个体谅父亲,听话孝顺的孩子,明知自己已经前途尽毁,可他还是轻声应道:“儿臣知道,父皇。”
这次的梦做的尤其的长,长到云浮甚至都已经开始觉得疲惫,可是她却始终被禁锢在李如琢的身体里,被迫看着他的前尘往事。
梦里的李如琢几乎是昼夜不停地修炼,夜以继日地吸纳天地间的灵气增进修为。
恍恍惚惚间,很多画面如走马灯般迅速地从云浮眼前闪过,等画面再清晰的时候,梦里已经又过了十几年。
此时天地间的灵气已经明显减少,有修为高深的修士隐隐察觉了异常,因为他们的修行越来越艰难,修为每精进一分都要耗费不少心力。
此时人皇和厉后的修为已经到了渡劫期,却迟迟等不来天雷,不见通仙桥显圣。
人皇情绪稳定,一如既往,厉后却越显焦躁,好几次李如琢去请安的时候都会听见厉后在人皇宫里争吵。
第34章
“十八年了,整整十八年!自从十年前那个叫云浮的散修飞升之后,我夜以继日的修炼,终于进入了渡劫期,可是如今我已在渡劫期停滞了十八年,通仙桥从来没有显圣过!你每次都说我的修为还不够,大道还没有圆满,要继续修炼,到底要修炼到什么时候?!难道我连一个散修都不如吗?!”
李如琢如今已是成年男子,幼儿时的脆弱和少年时期的稚气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云浮依然看不见他长的什么模样,但从宫里人的反应来看,李如琢的长相应当十分俊美,且气质沉稳儒雅,让人如沐春风,与其兄长李如珪的骄矜截然不同。
他悄无声息地站在殿外,时值冬日,寒风冷峭,李如琢的狐皮大氅上毫毛细如银针,凝起一串串细小的水珠,旁边的内侍宫女止不住地打颤,他却始终伫立不动。
对于帝后的争吵,李如琢心绪没有一丝起伏,已经习以为常。
只听厉后冷哼一声:“如今民间她的庙宇几乎都要多过你我了,一个无名无分的散修,一朝得道成仙就可以高高在上享受凡间的香火,而你我依旧是一介凡夫俗子!”
人皇低沉的声音传出来:“姬萦,成仙之事不仅仅在于修为,还要讲究机缘,你如今心境不稳,当心走火入魔。”
厉后在殿内来回踱步,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随即厉后对人皇道:“下个月是九华派佘掌门首徒的试灵会,届时会请通仙桥,各仙门世家都会到场,我已经答应九华派赴约,若是能借此机会凭雷劫精进修为或是飞升,那就再好不过。”
听到这里,李如琢心微微一紧,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等待人皇的回答。
然而人皇没有阻止,只道:“姬萦,你的执念太重了。”
厉后不置可否,道:“若是陛下无意前往,我想带珪儿和玥儿一起去。”
人皇冷淡道:“随你。”
厉后出来,看见候在殿外的李如琢。
李如琢从容不迫地向其行礼:“拜见母后,母后万安。”
厉后视而不见,径直离去。
嗯?李如琢的试灵会竟然不请通仙桥?这又是为*何?
云浮本来还想听听这些修士后面说什么,但是李如琢人长高了腿也长,走得飞快,转过廊道就将嘈杂的声音甩在了后面。
李如琢刚回到寝宫,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人皇身边的内侍就来请他。
内侍道:“奴婢奉陛下之命,请小殿下前往上林苑。”
李如琢停下更衣的动作,看了看外面的夜色,不解道:“这个时候?”
折腾了一天,现在已经戌时快过了,这么晚了父皇竟然还要他从皇城赶去上林苑,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内侍低着头,声音压得很低:“是,陛下还吩咐,请殿下务必不要让旁人知晓。”
“……知道了,你先退下。”
李如琢匆忙换了件石青色常服,避开宫人御剑飞往上林苑,早有人皇的心腹侍卫在上林苑候着,看见李如琢后当即带着他进了一条小路,两人七拐八绕,穿过重重密林,期间还走过一段假山暗道,径直来到一处开阔之地。
人皇和皇室的几位长老早已等候在此。
李如琢不动声色地扫过面前的阵仗,压下心中不安,上前行礼,问:“父皇,发生了何事?此地是何处?”
人皇目光对上李如琢,眼中情绪难明,声音有些低沉:“此处是我们李氏皇朝的秘境,其上有结界,在里面修炼或是布阵外界都不会知晓,朕今夜特地请回早已隐于世外的几位长老,是要为你请通仙桥。”
李如琢忙向几位长老见礼,然后不解地问:“为何?父皇之前不是说,因为十年前的试灵会已经显出了神迹,李氏之后的几代血脉很难在出现第二个神,所以不再大张旗鼓请通仙桥了吗?”
人皇下令不再为李如琢请通仙桥,本意也是为了隐瞒李如琢能成神的事,然此时他眼中流露出几分忧虑:“如今不一样了,今天傍晚的事……朕心有不安,所以想要验证一番。”
“验证什么?”
人皇却不再回答,转而对几位长老浅浅行了一礼:“各位宗伯,请通仙桥之事非同小可,为了不引起外界怀疑,不必真的让上天显迹,只需要各位与我一同确认,通仙桥是否……是否还在天上……”
李如琢脸色一白,浑身的血液开始倒流,不禁捏紧了双拳。
一个发须皆白,却面色红润的老者道:“今日的异象我等都见到了,小辈或许不察,可是此等光景,我等亦心有难安哪,即使陛下不来找我们,我们也会来找陛下,今夜之事,还请陛下放心,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有人知晓。”
人皇再次恭敬朝几位长老揖了一礼,然后坐到几位长老中间,开始布阵施法,开始的一切和十年前一模一样,然而当灵压冲向天际,却半晌不见动静的时候,无论是施法的人还是旁观的人,脸色都开始变得惨淡。
最终,阵中之人同时收手撤回灵力,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几近仓惶。
李如琢的表情一片空白,云浮发现,他没有难过,没有慌张,却像是心空了一般,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反应。
一个长老忍不住老泪纵横,哆嗦着道:“天上的神仙,这是要亡我李氏……亡了人间的修仙界啊……”
人皇怆然闭目,嘴唇抿紧,紧皱的眉头出卖了他内心的惊痛,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帝王的冷静与理智,对几位长老道:“今日之事非同小可,还请诸位长老务必守住这个秘密。”
方才那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长老像是瞬间苍老了好几岁,声音既绝望又无力:“此事若是让修仙界知道,恐怕天下就要乱套了,我们知道轻重,只是陛下,你今后的路……难哪……”
人皇神情坚毅,朝几人覆手行礼:“虽千万人,吾往矣。”
等几位长老离开后,李如琢才开口问人皇:“父皇,我们以后都无法飞升了,我也……不能成神了,是吗?”
人皇看向幼子,眼中无限痛惜,他的手落在李如琢肩上,带着沉重的力道:“琢儿……”
李如琢此刻也已经冷静下来,他问道:“是因为十年前我让通仙桥显出了神迹,引起了上天的忌惮是不是?”
天道六界,唯有人界是天神亲手所创,可是由神创造出来的人,却渐渐摆脱了神的控制,独立于六界之外,甚至还想与神平起平坐。
若说之前还有所收敛的话,十年前天下百姓皆以为是人皇让通仙桥显出神迹,注定成神,纷纷为人皇修筑庙宇,建造神像,焚香供奉,短短十年间,人间各地的人皇神像俨然已经超过了天帝。
纵然天上的神仙如今已不需要凡人的香火,但此举无疑被视作凡人对上天的不敬与挑衅。
天道六界只能有一个主人,人皇既然胆敢冒犯,那么天界就让他成不了神。
人皇何尝不知其中隐患,期间无数次劝阻民间百姓都无济于事,若是强行下旨颁布禁令,又容易引起修仙界的怀疑。
本以为只要等到将李如琢培养成神,所有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可惜人终究不能与天斗。
人皇伸手抚上李如琢的脸颊,十年一晃而过,曾经被抱在臂弯里的孩子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少年,他的修仙之路才刚刚开始,却就这样被断送了。
然而人皇依然笑着道:“方才的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猜测,世事无常,也许再过几十年通仙桥又自己出现了,又或许有了别的法子可以飞升,到时候你也已经修为圆满,同样能够踏上仙途,所以琢儿,不要放弃修行,从现在开始,一刻也不要放弃,甚至要更加勤勉地修炼,好吗?”
李如琢没有拆穿父亲的谎言,他依然是那个体谅父亲,听话孝顺的孩子,明知自己已经前途尽毁,可他还是轻声应道:“儿臣知道,父皇。”
这次的梦做的尤其的长,长到云浮甚至都已经开始觉得疲惫,可是她却始终被禁锢在李如琢的身体里,被迫看着他的前尘往事。
梦里的李如琢几乎是昼夜不停地修炼,夜以继日地吸纳天地间的灵气增进修为。
恍恍惚惚间,很多画面如走马灯般迅速地从云浮眼前闪过,等画面再清晰的时候,梦里已经又过了十几年。
此时天地间的灵气已经明显减少,有修为高深的修士隐隐察觉了异常,因为他们的修行越来越艰难,修为每精进一分都要耗费不少心力。
此时人皇和厉后的修为已经到了渡劫期,却迟迟等不来天雷,不见通仙桥显圣。
人皇情绪稳定,一如既往,厉后却越显焦躁,好几次李如琢去请安的时候都会听见厉后在人皇宫里争吵。
第34章
“十八年了,整整十八年!自从十年前那个叫云浮的散修飞升之后,我夜以继日的修炼,终于进入了渡劫期,可是如今我已在渡劫期停滞了十八年,通仙桥从来没有显圣过!你每次都说我的修为还不够,大道还没有圆满,要继续修炼,到底要修炼到什么时候?!难道我连一个散修都不如吗?!”
李如琢如今已是成年男子,幼儿时的脆弱和少年时期的稚气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云浮依然看不见他长的什么模样,但从宫里人的反应来看,李如琢的长相应当十分俊美,且气质沉稳儒雅,让人如沐春风,与其兄长李如珪的骄矜截然不同。
他悄无声息地站在殿外,时值冬日,寒风冷峭,李如琢的狐皮大氅上毫毛细如银针,凝起一串串细小的水珠,旁边的内侍宫女止不住地打颤,他却始终伫立不动。
对于帝后的争吵,李如琢心绪没有一丝起伏,已经习以为常。
只听厉后冷哼一声:“如今民间她的庙宇几乎都要多过你我了,一个无名无分的散修,一朝得道成仙就可以高高在上享受凡间的香火,而你我依旧是一介凡夫俗子!”
人皇低沉的声音传出来:“姬萦,成仙之事不仅仅在于修为,还要讲究机缘,你如今心境不稳,当心走火入魔。”
厉后在殿内来回踱步,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随即厉后对人皇道:“下个月是九华派佘掌门首徒的试灵会,届时会请通仙桥,各仙门世家都会到场,我已经答应九华派赴约,若是能借此机会凭雷劫精进修为或是飞升,那就再好不过。”
听到这里,李如琢心微微一紧,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等待人皇的回答。
然而人皇没有阻止,只道:“姬萦,你的执念太重了。”
厉后不置可否,道:“若是陛下无意前往,我想带珪儿和玥儿一起去。”
人皇冷淡道:“随你。”
厉后出来,看见候在殿外的李如琢。
李如琢从容不迫地向其行礼:“拜见母后,母后万安。”
厉后视而不见,径直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