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她会不会发现了什么?
  似乎在有意回避。
  陈嘉弼来不及细问,大门已然关上。
  在窗口目送姐姐形单影只的背影,陈嘉弼火急火燎,单手滑轮椅,费力地往阳台上拐,空间狭小,一路磕磕碰碰,好几次撞到两条残腿。
  陈嘉弼咬牙忍痛,拿晾衣杆,往柜子下捞。
  他要证明一件事,姐姐是不是发现他的秘密,是不是在躲着他。
  事实证明,他的猜测完全正确,划拉老半天,柜子下空空如也,陈嘉弼的私人珍藏不翼而飞。
  很明显,被董只只处理掉了,但从这段时间的观察,并无异样,对他悉心照料,还带他去医院动手术,虽说是鼎之帮忙换的药,但每次搀扶他小心翼翼,还迁就他,陪他喝南瓜粥、山药粥,嘴上没半句怨言。
  陈嘉弼决定试探,打电话旁敲侧击。
  董只只的回复,温柔透着凉意:“鼎之大了,一个人去补习班没问题。倒是你,注意清洁伤口,别感染。我忙着,没事别给我打电话,国际长途很贵的。”
  听起来,口气与往常没什么区别,陈嘉弼过几天再次试探:“姐,鼎之转学的事,好像办妥了,我刚收到快递。你这还顺利吗?”
  “能不妥嘛!也不看看你姐是谁!”董只只跟公司前台软磨硬泡一天,连销售总监的面都没见着,正泡在酒店浴缸里,缓解疲劳,“顺利!顺利!我正跟客户在酒桌上拼呢!看我不喝死他。没什么重要的事,我挂了。”
  陈嘉弼叮嘱她少喝点酒,回酒店注意安全。
  董只只嗯嗯啊啊,匆匆挂断电话,仰起脖子,灌了口免费矿泉水。
  与供应商周旋,是真的。
  回避陈嘉弼,也是真的。
  如果可以,董只只希望永远待在国外,一看到陈嘉弼,就会想起私底下,拿她的贴身衣物,又添又闻。
  真他妈的不是人,连条狗都不如。
  她想到过,把陈嘉弼赶走,于心不忍。
  他本质不坏,这些年还好有他帮衬,料理家中琐事杂事,聪明、有头脑,办事机灵,除这件事之外,董只只挑不出陈嘉弼毛病。
  没过几天,陈嘉弼又打来电话:“姐,你听说了吗?那姓贾的被免职啦!今天刚出的通报。彭鹏说他属于知情不报,自己没参与。他老婆和小舅子被抓进去了。”
  董只只天天死缠烂打,厚着脸皮蹲在人家公司门口,好说歹说,把供应价格谈下去一点,不过和原来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算是勉强完成任务,眼下正在酒店房间喝啤酒,独自庆贺:“嗯!他这种人活该,这次算便宜他。还有事吗?我要睡觉啦!”
  成天回避陈嘉弼,还要跟他牵强几句,董只只感觉自己整个人虚伪做作,越来越不像自己。
  因为陈嘉弼,她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等到开学日,董只只仍在国外。她这一去,去了两个多月,中间回来过两次,没住几天,便匆匆离开。
  国庆前,陈嘉弼又来骚扰董只只。
  她日益苦恼,无法面对陈嘉弼,心里想不通,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成变态了,到底哪里出问题。
  接起电话,董只只装模作样,打个哈欠:“这次又是什么事,我不是关照过你吗?没事不要打我电话,我很忙的,这次你最好说点有用的。我困了,有屁赶紧放,别耽误老娘睡美容觉。”
  许久未听到姐姐的声音,陈嘉弼思念得紧,每隔几天,随便找个由头,跟她说说话,这次是真的有事:“最近鼎之放学很晚回家,我问他,他说学校晚自习,但我感觉不是,他回家心不定,功课不好好做,整天在家里唱歌,你说他是不是又偷偷跑到电玩城去玩了?”
  临走前,董只只关照过陈嘉弼,看好鼎之,有事随时来报。
  董只只立马来了精神,一通咋呼:“那你管教他呀!你是他哥。你就不会去学校蹲点,看看他跑去哪里了?”
  陈嘉弼说自己骨折没好,最多只能走十步,下楼梯都费劲。
  董只只拍脑袋,她把陈嘉弼骨折的事忘了,最近刻意保持距离,回家对他不闻不问,心生愧疚。
  她照顾关心弟弟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将其视为责任和义务。
  董只只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翻看工作计划表,查询航班信息:“这事我来处理,后天回,要是再被我看到他去电玩城,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最终董只只找到陈鼎之,不是在电玩城,是在一家娱乐经纪公司的练功房,也没打断他的腿,这双腿可能成为他今后赖以生存的工具,她舍不得动手。
  第34章
  墙上时钟像是没电,半天不动,董只只坐在沙发上,焦急等待,八宝粥罐头里满是烟头。
  直到晚上八点半,陈鼎之进门,与董只只四目相对,方寸大乱,肩上书包沉,仰倒瘫坐在地上,唤了声:“姐,你怎么……提前回来……了?”
  董只只像捉小鸡一样,拎他后脖,想把他揪起来,丢到沙发上去。
  以往生气,她都是这么干的。
  陈鼎之很配合,站起来,可她还是拎不动。
  董只只忽然意识到,曾经那只小小的兔子,长大了,比她高,比她壮,如今已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
  :=
  她心里还是气不过,抖了抖手腕,往沙发上指。
  陈鼎之知道大祸临头,做好思想准备,趴到沙发,等待家法处置。
  董只只吼道:“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小小年纪就想躺平,给我坐好,老实交代,去哪了?”
  陈鼎之说啥,姐姐都信,撒谎成性,编起故事,说班上同学请他吃肯德基,办欢迎会。
  董只只凑近,在他身上嗅:“炸鸡味呢?炸你个几把!少来诓我。”
  她实在忍不住,飙出几句脏话,行动有所克制。
  他已经念初二,人要面子,不能用老方法,棍棒教育不再适合他这个年纪。
  陈嘉弼听到阵阵惊雷,从卧室一瘸一拐出来,勉强走到门口,倚在门框:“鼎之,姐待我们这么好,别让她失望,有什么苦衷,你说,是不是又有人为难你?哥替你出头。”
  新生转校,进入陌生环境,班里总有几个排外、挑事的刺头,陈嘉弼刚来青岛那阵,也遇到过。
  陈鼎之鼓腮摇头,摇成拨浪鼓:“没有,班上同学对我都很好,真的是去吃肯德基。”
  一味纵容,养成陈鼎之撒谎习惯,董只只自责,怪自己太宠他,弄得他嘴里没一句真话:“坐下吃饭,一家人都在等你。”
  做戏做全套,陈鼎之坚持说自己吃过了,不饿。
  董只只余光甩出冰冷的凉意:“少废话,坐上来,叫你吃就吃。”
  陈鼎之是她弟,一个眼神、一句话,便能猜出大概,吃没吃过,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在发育期,饭量大,不吃饭影响长身体。
  饭桌气氛沉闷,陈嘉弼由于受伤,一人占据两张位置,原本两兄弟坐在一起,董只只换到对面,和陈鼎之并排坐。
  强大的气场,压得他喘不过气。
  姐姐的话越少,证明越生气。
  他情愿挨一顿打,等气消了,又是美好的一天。
  叫人琢磨不透的是,董只只吃完晚饭,让他去做作业,什么也没说。
  陈鼎之心中忐忑,半小时里一个字也没憋出来,净在蹲墙角。
  没管教好弟弟,董只只有责任,陈嘉弼是他哥,同样脱不了干系,在客厅里小声斥责:“你说说你,我出去几个月,把鼎之交给你,你怎么带的孩子,他是你亲弟弟,能不能上点心,别把心思放在不该放的地方。这个家要是没我,你们早他妈的去街上捡破烂了。”
  她气,非常气愤。
  陈嘉弼曾经是她最信任的人,如今辜负了她,连弟弟都看顾不好。
  董只只认为,因为陈嘉弼一门心思,扑在她这个姐姐身上,昏了头,忽视对陈鼎之的看管和教育。
  其实不然,陈嘉弼分得很清楚,对姐姐的爱,是无法言语,是小心翼翼的,这份情,只能掩在心里。
  陈鼎之是他弟,当初为了弟弟,不惜从深圳辗转到青岛,数千公里路程,差点被人拐卖。
  说他不疼爱、不关心弟弟,有失偏颇。
  陈嘉弼把事情想简单,他以为上了初中,陈鼎之多少能明辨是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他用含蓄晦涩的话,进行思想教育,试图潜移默化,影响他、感染他。
  事实证明,陈嘉弼是路边野花,没人疼、没人爱,唯有依靠自身力量,焕发勃勃生机。
  陈鼎之却是温室里的花朵,儿时有父母疼爱,搬到青岛,董只只的关怀与宠溺,甚至超越施瑾茹。
  面对姐姐的拷问,陈嘉弼无言以对。
  他以自身标准,去衡量别人,是个天大的错误。
  陈鼎之听得心里不是滋味,自己犯错,由哥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