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杜月恒小声道:“是说觉顺大师超越生死轮回,将获得永恒的安宁与解脱。”
“这位施主说得正是。”慧空点头道,“按佛家仪轨,师父遗体应尽快沐浴更衣,准备超度后事。”
舒慈急了,担心这觉顺大师之死未经仵作检查,就匆匆下结论,便问道:“还想请问,觉顺大师平日身体如何?是否患有宿疾?”
慧空思考后答:“平日师父身体康健。”
“既然觉顺大师平日无恙,今日猝死,或许还是谨慎确认为上。我这个大理寺的刚巧在场,虽不是仵作,但可粗略一看。是否要报官处理,由上座定夺。”
舒慈这话滴水不漏,叫人找不出理由拒绝,慧空挥了挥手,让几人将遗体放下。
舒慈上前,先检查觉顺大师脉搏,然后翻开眼皮查看瞳孔,又观察遗体脸色,均无异样后,便朝杜月恒使了个眼色,帮她将遗体翻过来。
杜月恒面露难色,他还未如此近距离地直面过遗体。只能苦着脸,抬起觉顺大师的腿,与舒慈一起将遗体翻了个面。
果然,在觉顺大师脖颈的后侧,有一块不规则的、乌青的小圆斑,斑痕四周又有一圈密密麻麻的红疹。
舒慈指着这块圆斑:“慧空师傅,请问这痕迹可是觉顺大师生前便有的?”
慧空摇了摇头,“贫僧惭愧,未曾注意过。”
“觉顺大师今日,可有什么异于往常之处?”
慧空又摇了摇头:“今日贫僧一直在忙着熔化金箔,准备佛身度金之事,未注意到什么异样。”
见慧空未有什么动作,舒慈又道:“慧空师傅,觉顺大师脖颈处有异状,我非专业仵作,辨不出这痕迹的来由,不管是大师生前病痛还是外力所致……在下认为还是报官确认的好。”
她这话仍是周全严密,慧空点点头,吩咐了身边一个小和尚后,便向她做了个“请”的手势。
舒慈想在此处继续等着官差,张了张嘴,还想再找个理由分辨两句,却听得一个女声道:“阁下是大理寺的?”
她这才注意到,那女官并没有走,一直在一旁打量着她。
“在下正是大理寺舒慈。”
舒慈疑惑,那女官问完又不再说话。
杜月恒在一旁脑子转得飞快,掐了掐舒慈,朝那女官和慧空欠了欠身,便拉着她往外走。
舒慈不解其意,还想将杜月恒的手甩开。
杜月恒不管她,反而拽着她走得越来越快,在她耳边急切道:“嘉阳公主笃信佛教,曾在天仁寺修行……那肩舆估计就是她的。觉顺大师突然圆寂,定是公主要入内超度,你还不快走……”
舒慈这才发现大殿门前早已空无一人,除了那华丽至极的肩舆还停在原处。
她恍然大悟,脑海里蓦地响起李元信的声音——“这事大理寺能掺和吗?”,脚下不禁加快,踩起小跑步离开。
***
觉顺大师圆寂之事,很快便传遍了长安城。
恰逢佛诞,又在金身重度仪式之时,觉顺之死一夜之间便成了一桩传奇。
有的人说,他当日亲自在场,只见佛像金身刚一塑好,那觉顺大师便屏息倒地,深色安详。突然间,大雄宝殿四周金光乍起!那觉顺大师一定是当场肉身成佛,去了极乐彼岸,在场的人都是撞上了大运,应该随喜赞叹!
有的人说,不对,当日分明是天仁寺天有异象,觉顺大师倒地后,一朵彩云从天飘下,正是观音乘坐七彩肩舆而来,见觉顺大师功德圆满,便带着他一同乘上五彩祥云,觉顺大师拒绝,那观音便翩然而去,留觉顺大师人间涅槃……
有的人不信佛,便嘲笑说,高僧修佛,却不知自己死期将至,实在可笑。难怪是圣人崇道抑佛,天仁寺大势已去,有那闲工夫吃斋念佛,不如好好干活!
这故事越传越邪乎,舒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先与三宝、敖瑞说一遍,又同主簿、其他司务说一遍,最后和李元信又说了一遍——那大雄宝殿既无金光,也无彩云从天而降。那七彩的肩舆是不知哪家皇亲国戚的,专程参加佛诞节罢了。佛诞节当日,就是觉顺大师无缘无故向旁边一倒,当场圆寂。
可奇怪的是,遗体分明有异,却不见县衙的人将案件移交给大理寺。舒慈左思右想,又将此事写成卷宗秉了李元信。
李元信自然是将她叫过去,将卷宗退回,恨铁不成钢道:“天仁寺的事,朝堂上谁不是避之不及,你啊你……你就当作,那高僧他是因病猝死,那寺院的和尚都不急,你急什么?”
舒慈照例赔着笑敷衍了几句退出去,心中仍是愁云密布,一团乱麻。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她回了缉妖司,又见杜月恒与玉莲呆坐在门口。
这杜月恒舒慈已经见得熟悉了,甚至不觉有异,只是玉莲来得稀奇。
玉莲见她回来了,一跃而起,便是一句:“舒姑娘,不好了!——柳容烟她失踪了!”
“什么?!”
玉莲点点头,忧心忡忡。
“什么时候的事?”
“四月初八,午时过后,拂花楼再也没有人见过她了,现在楼里面都乱成一锅粥了。”
舒慈这才想起,那日大理寺的将胡阿烈三人带走,又按唐律移交给了万年县县衙,不知胡阿烈他们放出来没有?
“玉莲姑娘,你别急,柳容烟失踪一事你们报官没有?”
“报是报官了,”玉莲拿眼睛瞪杜月恒,“但万年县的说,正找着呢!她都不见人影三天了,连个说法都没有!”
舒慈明白了,玉莲定是认为杜月恒报复柳容烟。
杜月恒无奈地摊手,对舒慈说:“这玉莲姑娘,今日跑到我家门口,又是哭又是闹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下人也跟她说,我自被绑架之后,除了去中书省点卯,便在家里跪祠堂,只有四月初八才得空去了天仁寺。她怎么都不信,我说,我当日同舒慈舒姑娘一起,她还是不信,非要听你亲口确认。我才带她过来了。”
然后,又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舒姑娘,又耽误你当差了啊。”
“……玉莲姑娘,四月初八,我确实与杜公子一同在天仁寺,况且,我相信杜公子不会报复柳老板的。”
玉莲不服气道:“我又不是空口无凭!不仅柳容烟不见了,拂花楼还有一本名册也不见了!”
——小剧场一则——
舒慈:有人又要回家跪祠堂了。
杜月恒:很好笑吗?
第19章
“名册?”舒慈不解。
“我向胡阿烈要了牡丹姑娘客人的名册,”杜月恒倒是反应过来了,“但我看了之后,当即就还给了胡阿烈,你们这名册丢了,与我何干?”
玉莲抱着手,恼道,“拂花楼上上下下这么多客人,就你一个要过那名册!这名册丢了,当然与你有关系了!”
“……”杜月恒被她这胡搅蛮缠弄得干瞪眼,朝舒慈道:“我跟她这小丫头说不清楚!”
舒慈却问:“你要那名册做什么?”
“对啊,你要名册做什么!”
杜月恒急了,舒慈不帮自己,反倒帮着玉莲说话。他恨不能长出八张嘴,对舒慈辩解道:“我要那名册是为了查案!你忘了牡丹和高湛所说的,有个客人要带她回倭国?我便要了那名册,查看是不是晁不疑!”
“那你查到了吗?”
“对啊,那你查到了吗?”
“查到了啊!”杜月恒觉得自己冤枉极了,“那胡阿烈将名册拿来,我便全部翻看了一遍,每个月,晁不疑都要见牡丹两三回——要不是回家天天跪祠堂,又遇上觉顺大师圆寂,今日不提,我差点都把晁不疑这事忘了!”
事情和晁不疑扯上关系,舒慈便觉得心生警觉,又问玉莲:“你又是怎么发现这名册不见了的?”
“用钥匙将那装名册的匣子一打开,便看见那本名册不见了啊!”
玉莲这话前言不搭后语,舒慈又问了好几次,才从头到尾理清楚这事情的经纬——
那日胡阿烈被押送县衙,高大人出面作保,三人只消蹲三个月的大牢。四月初八上午,柳容烟去大牢探望了胡阿烈后,第二日便不见踪影。拂花楼的下人便立即去牢里通报了胡阿烈。胡阿烈一听,怀疑是杜月恒报复,又想起他前日要过这名册,就把匣子的钥匙给那下人,让他回来确认名册是否还在。
“那匣子里可是只有这一本名册?”舒慈问。
“不,那匣子里的名册,按姑娘们的名字分好,记着各个姑娘各自的客人。”玉莲一边答话,一边瞟着杜月恒,“只有牡丹那一册不见了。”
杜月恒着急:“那匣子有钥匙吗?有多少把?”
“有啊,一共两把钥匙。柳老板那里一把,胡阿烈那里一把。”
“那你们开那匣子的时候,那匣子是锁着的,还是开着的?”
“这位施主说得正是。”慧空点头道,“按佛家仪轨,师父遗体应尽快沐浴更衣,准备超度后事。”
舒慈急了,担心这觉顺大师之死未经仵作检查,就匆匆下结论,便问道:“还想请问,觉顺大师平日身体如何?是否患有宿疾?”
慧空思考后答:“平日师父身体康健。”
“既然觉顺大师平日无恙,今日猝死,或许还是谨慎确认为上。我这个大理寺的刚巧在场,虽不是仵作,但可粗略一看。是否要报官处理,由上座定夺。”
舒慈这话滴水不漏,叫人找不出理由拒绝,慧空挥了挥手,让几人将遗体放下。
舒慈上前,先检查觉顺大师脉搏,然后翻开眼皮查看瞳孔,又观察遗体脸色,均无异样后,便朝杜月恒使了个眼色,帮她将遗体翻过来。
杜月恒面露难色,他还未如此近距离地直面过遗体。只能苦着脸,抬起觉顺大师的腿,与舒慈一起将遗体翻了个面。
果然,在觉顺大师脖颈的后侧,有一块不规则的、乌青的小圆斑,斑痕四周又有一圈密密麻麻的红疹。
舒慈指着这块圆斑:“慧空师傅,请问这痕迹可是觉顺大师生前便有的?”
慧空摇了摇头,“贫僧惭愧,未曾注意过。”
“觉顺大师今日,可有什么异于往常之处?”
慧空又摇了摇头:“今日贫僧一直在忙着熔化金箔,准备佛身度金之事,未注意到什么异样。”
见慧空未有什么动作,舒慈又道:“慧空师傅,觉顺大师脖颈处有异状,我非专业仵作,辨不出这痕迹的来由,不管是大师生前病痛还是外力所致……在下认为还是报官确认的好。”
她这话仍是周全严密,慧空点点头,吩咐了身边一个小和尚后,便向她做了个“请”的手势。
舒慈想在此处继续等着官差,张了张嘴,还想再找个理由分辨两句,却听得一个女声道:“阁下是大理寺的?”
她这才注意到,那女官并没有走,一直在一旁打量着她。
“在下正是大理寺舒慈。”
舒慈疑惑,那女官问完又不再说话。
杜月恒在一旁脑子转得飞快,掐了掐舒慈,朝那女官和慧空欠了欠身,便拉着她往外走。
舒慈不解其意,还想将杜月恒的手甩开。
杜月恒不管她,反而拽着她走得越来越快,在她耳边急切道:“嘉阳公主笃信佛教,曾在天仁寺修行……那肩舆估计就是她的。觉顺大师突然圆寂,定是公主要入内超度,你还不快走……”
舒慈这才发现大殿门前早已空无一人,除了那华丽至极的肩舆还停在原处。
她恍然大悟,脑海里蓦地响起李元信的声音——“这事大理寺能掺和吗?”,脚下不禁加快,踩起小跑步离开。
***
觉顺大师圆寂之事,很快便传遍了长安城。
恰逢佛诞,又在金身重度仪式之时,觉顺之死一夜之间便成了一桩传奇。
有的人说,他当日亲自在场,只见佛像金身刚一塑好,那觉顺大师便屏息倒地,深色安详。突然间,大雄宝殿四周金光乍起!那觉顺大师一定是当场肉身成佛,去了极乐彼岸,在场的人都是撞上了大运,应该随喜赞叹!
有的人说,不对,当日分明是天仁寺天有异象,觉顺大师倒地后,一朵彩云从天飘下,正是观音乘坐七彩肩舆而来,见觉顺大师功德圆满,便带着他一同乘上五彩祥云,觉顺大师拒绝,那观音便翩然而去,留觉顺大师人间涅槃……
有的人不信佛,便嘲笑说,高僧修佛,却不知自己死期将至,实在可笑。难怪是圣人崇道抑佛,天仁寺大势已去,有那闲工夫吃斋念佛,不如好好干活!
这故事越传越邪乎,舒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先与三宝、敖瑞说一遍,又同主簿、其他司务说一遍,最后和李元信又说了一遍——那大雄宝殿既无金光,也无彩云从天而降。那七彩的肩舆是不知哪家皇亲国戚的,专程参加佛诞节罢了。佛诞节当日,就是觉顺大师无缘无故向旁边一倒,当场圆寂。
可奇怪的是,遗体分明有异,却不见县衙的人将案件移交给大理寺。舒慈左思右想,又将此事写成卷宗秉了李元信。
李元信自然是将她叫过去,将卷宗退回,恨铁不成钢道:“天仁寺的事,朝堂上谁不是避之不及,你啊你……你就当作,那高僧他是因病猝死,那寺院的和尚都不急,你急什么?”
舒慈照例赔着笑敷衍了几句退出去,心中仍是愁云密布,一团乱麻。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她回了缉妖司,又见杜月恒与玉莲呆坐在门口。
这杜月恒舒慈已经见得熟悉了,甚至不觉有异,只是玉莲来得稀奇。
玉莲见她回来了,一跃而起,便是一句:“舒姑娘,不好了!——柳容烟她失踪了!”
“什么?!”
玉莲点点头,忧心忡忡。
“什么时候的事?”
“四月初八,午时过后,拂花楼再也没有人见过她了,现在楼里面都乱成一锅粥了。”
舒慈这才想起,那日大理寺的将胡阿烈三人带走,又按唐律移交给了万年县县衙,不知胡阿烈他们放出来没有?
“玉莲姑娘,你别急,柳容烟失踪一事你们报官没有?”
“报是报官了,”玉莲拿眼睛瞪杜月恒,“但万年县的说,正找着呢!她都不见人影三天了,连个说法都没有!”
舒慈明白了,玉莲定是认为杜月恒报复柳容烟。
杜月恒无奈地摊手,对舒慈说:“这玉莲姑娘,今日跑到我家门口,又是哭又是闹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下人也跟她说,我自被绑架之后,除了去中书省点卯,便在家里跪祠堂,只有四月初八才得空去了天仁寺。她怎么都不信,我说,我当日同舒慈舒姑娘一起,她还是不信,非要听你亲口确认。我才带她过来了。”
然后,又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舒姑娘,又耽误你当差了啊。”
“……玉莲姑娘,四月初八,我确实与杜公子一同在天仁寺,况且,我相信杜公子不会报复柳老板的。”
玉莲不服气道:“我又不是空口无凭!不仅柳容烟不见了,拂花楼还有一本名册也不见了!”
——小剧场一则——
舒慈:有人又要回家跪祠堂了。
杜月恒:很好笑吗?
第19章
“名册?”舒慈不解。
“我向胡阿烈要了牡丹姑娘客人的名册,”杜月恒倒是反应过来了,“但我看了之后,当即就还给了胡阿烈,你们这名册丢了,与我何干?”
玉莲抱着手,恼道,“拂花楼上上下下这么多客人,就你一个要过那名册!这名册丢了,当然与你有关系了!”
“……”杜月恒被她这胡搅蛮缠弄得干瞪眼,朝舒慈道:“我跟她这小丫头说不清楚!”
舒慈却问:“你要那名册做什么?”
“对啊,你要名册做什么!”
杜月恒急了,舒慈不帮自己,反倒帮着玉莲说话。他恨不能长出八张嘴,对舒慈辩解道:“我要那名册是为了查案!你忘了牡丹和高湛所说的,有个客人要带她回倭国?我便要了那名册,查看是不是晁不疑!”
“那你查到了吗?”
“对啊,那你查到了吗?”
“查到了啊!”杜月恒觉得自己冤枉极了,“那胡阿烈将名册拿来,我便全部翻看了一遍,每个月,晁不疑都要见牡丹两三回——要不是回家天天跪祠堂,又遇上觉顺大师圆寂,今日不提,我差点都把晁不疑这事忘了!”
事情和晁不疑扯上关系,舒慈便觉得心生警觉,又问玉莲:“你又是怎么发现这名册不见了的?”
“用钥匙将那装名册的匣子一打开,便看见那本名册不见了啊!”
玉莲这话前言不搭后语,舒慈又问了好几次,才从头到尾理清楚这事情的经纬——
那日胡阿烈被押送县衙,高大人出面作保,三人只消蹲三个月的大牢。四月初八上午,柳容烟去大牢探望了胡阿烈后,第二日便不见踪影。拂花楼的下人便立即去牢里通报了胡阿烈。胡阿烈一听,怀疑是杜月恒报复,又想起他前日要过这名册,就把匣子的钥匙给那下人,让他回来确认名册是否还在。
“那匣子里可是只有这一本名册?”舒慈问。
“不,那匣子里的名册,按姑娘们的名字分好,记着各个姑娘各自的客人。”玉莲一边答话,一边瞟着杜月恒,“只有牡丹那一册不见了。”
杜月恒着急:“那匣子有钥匙吗?有多少把?”
“有啊,一共两把钥匙。柳老板那里一把,胡阿烈那里一把。”
“那你们开那匣子的时候,那匣子是锁着的,还是开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