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也不必怕下雨吹风,因为外头搭了棚子延伸出去,使得里头既明亮,又通风。
  等到晚间锁门的时候,被砸掉的上半面墙会用一块块宽约四五存的长木板重新阖上落锁。
  里头摆着八张桌子,靠巷口的那边墙还砌了灶,可以用来蒸东西。
  因为铺面不大,不免捉襟见肘,原本王婆婆还在担忧是不是家里的灶也要拿出来用,陈括苍却说砌的灶可以用来蒸东西,而墙外头靠街面那,可以直接支一口锅,白日油炸东西,香味散出去也能揽客。
  王婆婆觉得这主意好,就应允了。
  铺面大门外头,还插着一个旗子,写着王婆婆油饼店六个字。
  总之,店里拾掇得像模像样。
  除了些街坊邻居的散客,不过半个时辰,店里来了位最大的主顾——孙令耀。
  他一到,就和陈括苍说要帮着招揽生意。
  然后……
  “今儿小爷高兴,凡是和我同室用食的,都可来捡!”
  捡什么?
  一整地的珍珠。
  孙令耀高兴,买下了整个珠摊,随意撒的。
  第36章
  “哈哈哈哈,诸君不必哄抢,人皆有份,人皆有份!”孙令耀坐在长板凳上,夹着一块酒腌虾,悠闲地欣赏其他人的抢夺时乱糟糟的丑态。
  别人哪肯听他的,都忙着捡地上的珠子,这可都是钱财。
  但别看孙令耀是笑哈哈的说着,下一刻,跟随在左右的壮仆背手挡在跟前,胸肌膨胀到身前短褐都遮掩不住,露出形状,若是有人不长眼去用拳击打,会发觉如铁般坚硬。
  道理或许不能让人懂得礼义廉耻,但武力一定可以。
  这么壮硕的下人,足有两排,他们立于左右,目不下移,只往前走,也不言语,就迫使哄抢捡珠子的人,不得不颤颤巍巍坐回桌子。
  元娘她虽然不在门前哄抢,但是……
  她默默把捡到的几个珠子藏进荷包,面上不见端倪,故作轻松望天,眼睛就是不瞅别人,免得被发现眼底喜意。
  而孙令耀还在吃菜,把那鲜咸冰冷的酒糟虾咽下,才抬起头,颇为满意道:“这不就对了吗,是来好好用饭的,那么吵怎么成?”
  他说着又从筐里抓了一把珍珠,随意撒了撒,珍珠散落在桌上、地上,发出嗑噔的清脆响声,咕噜噜滚落。
  桌上的那些自然被客人们争先恐后塞到袖子里,地上的呢,却因为健仆们在左右虎视眈眈,而不敢动作。但若是恰好在脚边,也有人假装不经意偷偷低头伸手去勾,总得还算和睦。
  孙令耀见了,更高兴了,边仰头笑,边继续撒。
  他还嘉许道:“对了嘛,就是这样,来来来,一块用饭。”
  “四海之内,皆是朋友。”
  因为他这一举措,小小的一间店自是被蜂拥而来的人坐满,余下人都被拦着不许进去。
  里头的人却可以自由出入,当然,不会有人傻到跑出去,谁知道这姓孙的小纨绔什么时候一高兴,就又撒起了珍珠呢。
  尽管如此,外间还是被想占便宜、想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
  讨论什么的都有。
  王婆婆趁着蒸东西的间隙,拉住陈括苍询问,“犀郎,你这位同窗……”
  聪明人对话是不消多说的,陈括苍立即明白了王婆婆的担忧,他直言道:“令耀自我入学堂初见,便是这般做派,并非为我一人之故。他为豪商独子,家中亲眷宠溺,自来花钱挥霍如土,撒珠子也不是今日才有的。
  “之前他请同窗去遇仙正店,一时兴起,也是包揽了珠摊,肆意撒珠子。他如今在汴京小有名气,人称撒珠郎。”
  孙令耀虽然的确和陈括苍交好,但是比起这个,他只是天性爱撒珠罢了。
  毕竟,哪怕他如此挥霍,他爹给他挣的家底,也是到下下辈子都花不完的。
  旁人眼里的狂悖行为,于他而言,其实就如同元娘偶尔去买个两文钱的胡饼取乐自己的味蕾一样,是稀松平常的事。
  王婆婆听他这么说,也算是放下心。
  但这可是个好机遇,若是凭她自己,可没有如此热闹的时候。
  王婆婆眼珠暗黄,可眼神却深邃不已,等闲是看不到那样的眼神的,非岁月沉淀的智者不可有。
  外头围着那么多人,里头的人呢,又只记挂着一件事,目光灼灼如鹰狼,换成一般人,光是走到中间,只怕都要手脚不能自如,心底颤颤巍巍了。
  哪还能口齿清亮的说话呢?
  王婆婆不仅可以,还十分镇静,言笑行事皆稳。
  她微笑着走到正中,“各位,既是进店坐下用饭,怎么不点菜呢?”
  孙令耀一听,当即不满,蹙眉道:“就是,你们连菜都不点,如何一道用饭,不喜就出去让旁人进来。”
  这位可是财神爷,他一发话,谁还敢安坐占位。
  于是,一个个都开始点菜。
  有的呢,就是为了珠子,菜点得抠门,有的呢,则是觉得天上都白掉珠子了,吃点好东西犒劳犒劳自己也无妨。
  横竖不论怎么吃,都越不过捡珠子挣的钱。
  于是,一道道菜在众人的围观下,被端上桌。
  既是油饼店,自然少不得现支锅油炸的油饼,焦黄酥脆,面糊从中间鼓起,形成铜锣状,油香勾人。
  还有油条和油粿,油条皮脆有韧劲,越嚼越香。
  油粿是米磨成浆后,一层层上锅蒸,足足蒸够九层,色泽如羊脂玉温润,切成块裹了面糊油炸,外皮金黄,咬着脆响,里面口感却腻滑易散,口中米香浓郁。关键是这玩意顶饱,不比油条和油饼都是虚的,它入口砸实。
  这三个能单买,也可以每样稍少些一块买,称为油炸三拼。
  除了油粿稍贵一些,一块要六文钱,其余都便宜,油饼一个两文,油条半根两文。
  若是点一份油炸三拼与一碗豆乳,只需要十文。
  看热闹的人少不得点评。
  “这样一份早食,倒是比吃碗馉饳要好。”
  “顶饿不说,也不贵。”
  一旁有挎着竹菜篮,另一边手牵着孩童的灰蓝布包髻妇人,孩子闻着油炸的香味,自是禁不住馋,目不转睛地巴望着,一个劲的晃妇人的手,喊着娘。
  灰蓝布包髻妇人低头问小孩话,小孩又不肯说想要,只道好香,用黑白分明的眼睛问什么这么香。
  做娘的,又有哪个能不清楚孩子的小心思。
  见状,妇人用冻得泛红的手掏出了十文钱,喊道:“店家,我不进去坐,只买你们一份‘油炸三拼’,可不可行?”
  外头围的这些人,才是王婆婆真正想招揽的客人。
  闻言,她哪有不依的,当即拿了个盘,把油条、油饼、油粿和一碗豆乳递上去,热切道:“娘子不如也尝尝,这滋味好得很呢!”
  这些东西都是刚炸出来的时候最香,尤其是凑近一闻,多少被勾起些馋欲。
  不少人还未用午食呢,何况汴京中人大多都上工做活,兜里有余钱,虽说是看热闹,那凑个热闹尝尝味也无不可嘛?
  于是,又有些人从众点了份尝尝。
  说是难得的珍馐美味自然不至于,可它便宜啊,吃着还香,谁能不喜欢?
  原本炸东西的活,都是交托给万贯的,这个简单,也没什么功夫,最适宜她来做。
  结果围着周围看热闹的人太多,尽管不是人人都买,可也叫万贯炸了以后,都来不及沥油,一刻都没得闲。
  这哪行?
  一块油饼可是才卖两文钱的,不把油沥了,哪还有赚头。
  元娘直接上手干活,和万贯一个炸,一个把东西装起来收钱,不像先前那样手忙脚乱。
  不一会儿,支起来专门炸东西的锅边上放铜钱的盆子都半满了,堆叠得像是山峰。
  也有人觉得光吃油炸之物不易顶饱,搭了肉馒头吃的,这些本该做早食的东西倒是卖得快,可是其他的就不成了。
  还好里头坐了真正会吃的徐家阿翁,他是一早等着开店门就带着孙女徐承儿往里头一坐的。
  比起那些微末的东西,他更知道什么才考验王婆婆的手艺。
  自然,钱也不比那些零碎,稍稍更有赚头些。
  他吆喝着点菜,“给我来盘肉鲊,再来份萝匐炒鸡子,清粥两碗。”
  灶上的事,自然得是王婆婆才能有手艺,她也怕自己累得太辛苦,能点的菜色几乎都不难,不必下大功夫去做,像是炉焙鸡这样耗时长的就没有,否则客人久等做不好,还不得把店给砸了?
  肉鲊酸麻开胃,萝匐炒鸡子脆爽甜香,都是极好的下饭菜。
  站门前远远闻着,都是满鼻子的酸咸香味。
  有人窃窃私语,说王婆婆油饼店的手艺瞧着倒是不错。但是这样的大菜不比油条油饼这些,若是没个座位,吃着也不香,外头围着的人,几乎都只吃那几样便宜油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