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王婆婆又指向岑娘子,“唤她娘子,唤我婆婆。
“我家小门小户,没有太多讲究,当不得什么夫人主子的叫法。你往后只要勤快听话,旁的别多想,我亏待不了你。
“若有其他……”
“哼哼。”王婆婆冷笑一声,眼里噙着狠厉,“我家虽不会对你动私刑,但转手卖回给人牙子,可也有的是苦吃。你自己好生掂量掂量!”
王婆婆的狠话足够震慑住一个乡下没见识,又被爹娘轻视的小娘子了。
万贯慌忙跪下,急切的表忠心,“万贯不敢的,您吩咐什么,我一定听话,在乡里我、不,是万贯,万贯最勤快,家里的农活、做饭、上山割草,我都做得,我、我吃得也少,求您别转卖我。”
她说的语无伦次,显然是慌极了。
她惶恐无依靠的样子,打实可怜,元娘都蹙着眉,有些不忍心看。
可元娘也清楚这不是自己能插手的,阿奶做什么都有她的考量。
果不其然,王婆婆伸手把万贯给扶了起来,板着脸道:“汴京没有动不动下跪的规矩,出了门还这样,要遭人笑话。”
她上下打量起万贯,摇了摇头,“太脏了。”
说完,王婆婆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元娘,你不是千里迢迢带了旧衣裳吗,寻两套齐整些的出来,一会儿阿岑你比着腰改两针就成了。”
齐整些的意思是不怎么打补丁的旧衣服,横竖现在到了汴京,王婆婆是不会允许元娘穿那些粗布麻裙出去的,是什么身份穿什么衣裳,该有的体面要有,否则叫人家起了疑心,巴不得咬下你一块肉。
这样的衣裳给万贯穿却是刚好,也不浪费,刚好元娘比她身量宽些,改起来很容易。
“你身上也得洗洗,先前住的铺盖里有虱子吧?”王婆婆火眼金睛,一看就明了。
万贯脸红得滴血,绷着肩膀点头。
王婆婆倒也不生气,“好在艾草还有剩,煮了沐浴,再用篦子好好篦一篦。”
这便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了,王婆婆为人处世就没出过差错。
万贯眼里,霎时除了羞耻就是满满的感激了,只觉得天爷垂怜,让自己遇上了顶好的主家!
但王婆婆到底是王婆婆,有时候一张嘴能把人割得皮破血流,“没沐浴完前,不许进屋里,你就待在院子,那猫儿也不许碰,别过了虱子,它才拾掇干净的。”
万贯低着头,蹑蹑说是。
即便被王婆婆这么说,万贯眼里也只有不安卑怯,寻不出一丝不满异议。
王婆婆的一双眼睛说是毫不为过,是人是鬼压根讨不过她的眼睛,她从见了万贯,就知道这是个老实孩子,现下愈发确定,但该有的打压还是得有,一开始就得把规矩定好,往后才好相处。
其实不怕对下人好,就怕下人往后拿乔托大,反过来就是欺压主人了,总得认清身份,这才是对她好。
正说话间呢,小门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徐承儿,她看着陈家人都聚在一块,还有生人,顿时有些不知道如何下脚。
她又不傻,哪能不知道氛围怪怪的。
徐承儿尴尬的哈哈笑了两声,对着王婆婆和岑娘子问好,嘴上道:“我和元娘约好了一会儿去州桥附近走走,不知是不是打扰了?”
她犹疑的说完,迅速凑近元娘,两个人打起眉眼官司,问是怎么回事。
倒不必元娘去说什么,王婆婆开口了,她见到徐承儿就露出长辈的慈和微笑,“怎么会,元娘初来乍到,有你这么好的孩子带着在汴京走走逛逛,我是最放心的。
“你别多心,这是家里新买的婢女。我们犀郎上学堂去了,留下我们一屋子老弱,还是得有个下人帮着分忧。”
徐承儿恍然大悟,她对买一个下人做活这事,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和习以为常。
三及第巷里的宅子,地段好,能住的怎么也有点家资,仆婢成群不至于,可买上一两个分担活计是常有的事。
买的奴婢到了家,那就没什么需要避讳的了,只当做看不见便是了。
但徐承儿还是个极好心的小娘子,她打量了一眼万贯,最后停留在了脚上,忽然道:“她的脚像是比我小些,恰好我有窄了的旧鞋,婆婆您要是不嫌弃,刚好我可以拿过来。虽说是旧的,尚算干净。”
王婆婆当即笑得神色飞舞,“好哇,那哪有嫌弃的道理,婆婆先谢你了,我正愁怎么办才好呢,总不好刚买回来就叫她光着脚,太不像样子。”
徐承儿很是温驯有礼的陪王婆婆聊了两句,哄得王婆婆眉开眼笑。
王婆婆主动道:“好了好了,我一个老婆子就不拘着你们了,不是约好了要一块出去么,别耽搁了。”
说着,王婆婆还冲元娘招手,解开她那青色印花钱袋子,掏了二十枚铜钱出来给元娘,末了,还摸了摸元娘脸颊侧的头发束束,“去吧!”
这下轮到元娘眉开眼笑了,“多谢阿奶!”
转过身,元娘和徐承儿手挽手出门去了。
做小娘子多好啊,欢声笑语的,二十文就能乐呵不已,王婆婆的眼底也浮起浅笑。
王婆婆回过神,收回目光,脸又是板着的了,连脸颊的肉都绷着,很是严肃,瞧着便不近人情,谁见了都怕,觉得定然不好惹。
她还得把余下的事情安排清楚呢。
*
元娘和徐承儿出门以后*,直奔州桥。
那里路两侧,乃至桥两侧都摆满了摊子,简陋的有一块麻布铺底,稍好些的推着小车,也有大点的设了浮铺,上头撑起六七寸大伞的,更有提着篮子,穿梭在人群中四处叫卖的。
东西也是琳琅满目,卖什么的都有。
但正是如此,才叫人犯了难。
“你说我买什么好?”徐承儿很是苦恼。
“寻常冠冕簪子啊,送礼定是极好的,可动辄上百千文,我哪买得起。针头线脑吧,倒是便宜了,可几文钱的东西送去,我和窦家阿姐关系可还不错,她平日里常请我喝渴水,未免显得我小气。”徐承儿重重叹气,额上愁云惨淡。
她扒住元娘的手腕,眼里流露出点希冀,“你帮我一块出出主意!”
元娘当真冥思苦想起来,酝酿了半天,迟疑道:“要不然送点日常能用的?别是锅啊炉啊之类大件的,最好是能配着它们用的,一般不会太贵,又能用上。送礼嘛,既然关系好,实用重要,中看不中用的纵使是贵也没用呀。”
“你说的有理。”徐承儿很是认可的思考起来,经过一处摊子前时,忽而睁大眼睛,“有了!”
她不敢叫摊主人看出自己的喜欢,所以特意把元娘拉得远一些,窃窃私语起来。
“你看那个摊子,别,余光瞥就好了,不然会被发现的。对,中间那个薰笼,竹编的,你看怎么样,用来熏衣裳正正好,我记得窦家姐姐有小薰炉,配这个大小正正好。”
元娘听倒是听得很认真,但是她见识有限,才吃上铁锅炒菜没几日呢,薰炉这样的矜贵东西,暂且还不在王婆婆添置的东西里头,买的都是诸如被褥帐子一类缺不得的东西。
徐承儿若是不提,元娘压根不知道世上还有薰笼。
她实话实说了,徐承儿也没放在心上,给元娘仔细说清楚,所谓薰笼就是罩在薰炉上的竹编的东西,平日里,可以点上薰炉,罩上薰笼,然后把衣衫放在薰笼上头熏,既能使衣物芳香,遇上潮湿天气又能干得更快,很是实用。
经过这么一解释,元娘也觉得好了。
她们俩索性凑在那商量一会儿怎么压价,承儿得黑着脸挑差错说不喜欢,元娘就劝她买,假装做中间人,边劝说承儿,边劝摊主人低些价。
两个人商议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元娘怎么打着劝的名义忽悠人的话都想好了。
接着,两人故作悠闲,走走停停,到了那个摊子上。
徐承儿假作不经意的看了眼那个竹编的薰笼,摇摇头道:“做工糙了些。”
元娘当即应声扮起来,“哎呀,还成啦,恰好看见了,不若买一个回去。”
徐承儿半是嫌弃,半是撇嘴摇头,“可……”
陈元娘识眼色地打断,“先问问价,若是适宜,买了也无妨。”
两个人就这么一唱一和,状似不大看得上东西般问起了价。
摊主人暗自思量了下,到底不敢狮子大开口,生怕把人给吓走,给了个公允些的价,“五十文。”
徐承儿眨了下眼睛,元娘意会,这是公允价但还能压点的意思。
于是,接下来徐承儿摇摇头,故作不中意,欲要起身走人,元娘伸出手正准备拦下徐承儿,劝两句的时候,摊主人忽然左右看了眼,小声道:“您别走,若是价不中意,不妨试试关扑。”
关扑?
元娘迷惑了,这是啥。
但徐承儿眼睛即刻就亮了,兴奋起来,反而倒过来拉住元娘的手。
“我家小门小户,没有太多讲究,当不得什么夫人主子的叫法。你往后只要勤快听话,旁的别多想,我亏待不了你。
“若有其他……”
“哼哼。”王婆婆冷笑一声,眼里噙着狠厉,“我家虽不会对你动私刑,但转手卖回给人牙子,可也有的是苦吃。你自己好生掂量掂量!”
王婆婆的狠话足够震慑住一个乡下没见识,又被爹娘轻视的小娘子了。
万贯慌忙跪下,急切的表忠心,“万贯不敢的,您吩咐什么,我一定听话,在乡里我、不,是万贯,万贯最勤快,家里的农活、做饭、上山割草,我都做得,我、我吃得也少,求您别转卖我。”
她说的语无伦次,显然是慌极了。
她惶恐无依靠的样子,打实可怜,元娘都蹙着眉,有些不忍心看。
可元娘也清楚这不是自己能插手的,阿奶做什么都有她的考量。
果不其然,王婆婆伸手把万贯给扶了起来,板着脸道:“汴京没有动不动下跪的规矩,出了门还这样,要遭人笑话。”
她上下打量起万贯,摇了摇头,“太脏了。”
说完,王婆婆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来,“元娘,你不是千里迢迢带了旧衣裳吗,寻两套齐整些的出来,一会儿阿岑你比着腰改两针就成了。”
齐整些的意思是不怎么打补丁的旧衣服,横竖现在到了汴京,王婆婆是不会允许元娘穿那些粗布麻裙出去的,是什么身份穿什么衣裳,该有的体面要有,否则叫人家起了疑心,巴不得咬下你一块肉。
这样的衣裳给万贯穿却是刚好,也不浪费,刚好元娘比她身量宽些,改起来很容易。
“你身上也得洗洗,先前住的铺盖里有虱子吧?”王婆婆火眼金睛,一看就明了。
万贯脸红得滴血,绷着肩膀点头。
王婆婆倒也不生气,“好在艾草还有剩,煮了沐浴,再用篦子好好篦一篦。”
这便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了,王婆婆为人处世就没出过差错。
万贯眼里,霎时除了羞耻就是满满的感激了,只觉得天爷垂怜,让自己遇上了顶好的主家!
但王婆婆到底是王婆婆,有时候一张嘴能把人割得皮破血流,“没沐浴完前,不许进屋里,你就待在院子,那猫儿也不许碰,别过了虱子,它才拾掇干净的。”
万贯低着头,蹑蹑说是。
即便被王婆婆这么说,万贯眼里也只有不安卑怯,寻不出一丝不满异议。
王婆婆的一双眼睛说是毫不为过,是人是鬼压根讨不过她的眼睛,她从见了万贯,就知道这是个老实孩子,现下愈发确定,但该有的打压还是得有,一开始就得把规矩定好,往后才好相处。
其实不怕对下人好,就怕下人往后拿乔托大,反过来就是欺压主人了,总得认清身份,这才是对她好。
正说话间呢,小门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徐承儿,她看着陈家人都聚在一块,还有生人,顿时有些不知道如何下脚。
她又不傻,哪能不知道氛围怪怪的。
徐承儿尴尬的哈哈笑了两声,对着王婆婆和岑娘子问好,嘴上道:“我和元娘约好了一会儿去州桥附近走走,不知是不是打扰了?”
她犹疑的说完,迅速凑近元娘,两个人打起眉眼官司,问是怎么回事。
倒不必元娘去说什么,王婆婆开口了,她见到徐承儿就露出长辈的慈和微笑,“怎么会,元娘初来乍到,有你这么好的孩子带着在汴京走走逛逛,我是最放心的。
“你别多心,这是家里新买的婢女。我们犀郎上学堂去了,留下我们一屋子老弱,还是得有个下人帮着分忧。”
徐承儿恍然大悟,她对买一个下人做活这事,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和习以为常。
三及第巷里的宅子,地段好,能住的怎么也有点家资,仆婢成群不至于,可买上一两个分担活计是常有的事。
买的奴婢到了家,那就没什么需要避讳的了,只当做看不见便是了。
但徐承儿还是个极好心的小娘子,她打量了一眼万贯,最后停留在了脚上,忽然道:“她的脚像是比我小些,恰好我有窄了的旧鞋,婆婆您要是不嫌弃,刚好我可以拿过来。虽说是旧的,尚算干净。”
王婆婆当即笑得神色飞舞,“好哇,那哪有嫌弃的道理,婆婆先谢你了,我正愁怎么办才好呢,总不好刚买回来就叫她光着脚,太不像样子。”
徐承儿很是温驯有礼的陪王婆婆聊了两句,哄得王婆婆眉开眼笑。
王婆婆主动道:“好了好了,我一个老婆子就不拘着你们了,不是约好了要一块出去么,别耽搁了。”
说着,王婆婆还冲元娘招手,解开她那青色印花钱袋子,掏了二十枚铜钱出来给元娘,末了,还摸了摸元娘脸颊侧的头发束束,“去吧!”
这下轮到元娘眉开眼笑了,“多谢阿奶!”
转过身,元娘和徐承儿手挽手出门去了。
做小娘子多好啊,欢声笑语的,二十文就能乐呵不已,王婆婆的眼底也浮起浅笑。
王婆婆回过神,收回目光,脸又是板着的了,连脸颊的肉都绷着,很是严肃,瞧着便不近人情,谁见了都怕,觉得定然不好惹。
她还得把余下的事情安排清楚呢。
*
元娘和徐承儿出门以后*,直奔州桥。
那里路两侧,乃至桥两侧都摆满了摊子,简陋的有一块麻布铺底,稍好些的推着小车,也有大点的设了浮铺,上头撑起六七寸大伞的,更有提着篮子,穿梭在人群中四处叫卖的。
东西也是琳琅满目,卖什么的都有。
但正是如此,才叫人犯了难。
“你说我买什么好?”徐承儿很是苦恼。
“寻常冠冕簪子啊,送礼定是极好的,可动辄上百千文,我哪买得起。针头线脑吧,倒是便宜了,可几文钱的东西送去,我和窦家阿姐关系可还不错,她平日里常请我喝渴水,未免显得我小气。”徐承儿重重叹气,额上愁云惨淡。
她扒住元娘的手腕,眼里流露出点希冀,“你帮我一块出出主意!”
元娘当真冥思苦想起来,酝酿了半天,迟疑道:“要不然送点日常能用的?别是锅啊炉啊之类大件的,最好是能配着它们用的,一般不会太贵,又能用上。送礼嘛,既然关系好,实用重要,中看不中用的纵使是贵也没用呀。”
“你说的有理。”徐承儿很是认可的思考起来,经过一处摊子前时,忽而睁大眼睛,“有了!”
她不敢叫摊主人看出自己的喜欢,所以特意把元娘拉得远一些,窃窃私语起来。
“你看那个摊子,别,余光瞥就好了,不然会被发现的。对,中间那个薰笼,竹编的,你看怎么样,用来熏衣裳正正好,我记得窦家姐姐有小薰炉,配这个大小正正好。”
元娘听倒是听得很认真,但是她见识有限,才吃上铁锅炒菜没几日呢,薰炉这样的矜贵东西,暂且还不在王婆婆添置的东西里头,买的都是诸如被褥帐子一类缺不得的东西。
徐承儿若是不提,元娘压根不知道世上还有薰笼。
她实话实说了,徐承儿也没放在心上,给元娘仔细说清楚,所谓薰笼就是罩在薰炉上的竹编的东西,平日里,可以点上薰炉,罩上薰笼,然后把衣衫放在薰笼上头熏,既能使衣物芳香,遇上潮湿天气又能干得更快,很是实用。
经过这么一解释,元娘也觉得好了。
她们俩索性凑在那商量一会儿怎么压价,承儿得黑着脸挑差错说不喜欢,元娘就劝她买,假装做中间人,边劝说承儿,边劝摊主人低些价。
两个人商议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元娘怎么打着劝的名义忽悠人的话都想好了。
接着,两人故作悠闲,走走停停,到了那个摊子上。
徐承儿假作不经意的看了眼那个竹编的薰笼,摇摇头道:“做工糙了些。”
元娘当即应声扮起来,“哎呀,还成啦,恰好看见了,不若买一个回去。”
徐承儿半是嫌弃,半是撇嘴摇头,“可……”
陈元娘识眼色地打断,“先问问价,若是适宜,买了也无妨。”
两个人就这么一唱一和,状似不大看得上东西般问起了价。
摊主人暗自思量了下,到底不敢狮子大开口,生怕把人给吓走,给了个公允些的价,“五十文。”
徐承儿眨了下眼睛,元娘意会,这是公允价但还能压点的意思。
于是,接下来徐承儿摇摇头,故作不中意,欲要起身走人,元娘伸出手正准备拦下徐承儿,劝两句的时候,摊主人忽然左右看了眼,小声道:“您别走,若是价不中意,不妨试试关扑。”
关扑?
元娘迷惑了,这是啥。
但徐承儿眼睛即刻就亮了,兴奋起来,反而倒过来拉住元娘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