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是明哲保身,还是拼命一搏?
  姜云冉不知姚氏是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姜云冉的手指很软,轻轻握住景华琰的手,给了他力量:“陛下虽然总说同太后关系淡薄,但二十年母子情分,也非寻常。”
  “姚相鞠躬尽瘁,为国为朝二十载,如今已老迈。”
  因着这两层关系,景华琰没有立即动姚贵妃。
  他没有下旨、没有封宫,甚至没有让人幽闭姚贵妃,只是让梁三泰亲自去了一趟,转述了他的口谕。
  他只是让姚贵妃暂时不出临芳宫,甚至在冬至宫宴,也让姚贵妃一并出席,没有禁足。
  这已经给了仁慧太后和姚相体面*。
  景华琰翻过手掌,回握住姜云冉的手。
  他的声音低沉,神情却无比坚定:“若真是姚氏,朕只能果断处置。”
  姜云冉心中一惊,她呼吸一窒,有一瞬的茫然。
  她知晓景华琰的决定,他不否认姚氏在他登位时的鼎力相助,也不否认姚相这些年来的功劳,但他也绝不容许结党营私,煽动百官左右皇命。
  姚氏的势力越大,皇权越薄。
  人心都是会变的,姚相之前鞠躬尽瘁,当发现自己能一手遮天时,可还会一心为国朝效忠?
  家中百口,门生遍布,所有人织成一张网,同其他文臣、武将的党羽抗衡,必要拼出你死我活来。
  到时候,大厦将倾,百姓如草芥,乱世风云起。
  景华琰目光沉沉的,他一瞬不瞬看着姜云冉,目光里没有任何多余的杂念。
  “如今大楚就仿佛一艘伤痕累累楼船,船体早就老旧破损,无法承载,而上面的阁楼一层又加一层,层层叠叠,无穷尽也。”
  “那些世家、门阀,太平盛世养出来的庞大家族,就是那一层又一层的阁楼。”
  “朕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除去这些阁楼。”
  景华琰回过头,目光遥遥看向苍穹。
  阳光明媚,惠风和畅。
  今日有着寒冬腊月中难得的艳阳天,金乌暖暖照耀大地。
  “让这艘船,能行得久一点,顺一点,跟着这艘船一起前行的人们,少经历风浪。”
  姜云冉认真听着,道:“古人说以史为鉴,是为真理也,多少朝代行至末路,除了天灾,又有多少是人祸?”
  “陛下,您已是国朝之幸。”
  多少君主贪图安逸,明明盛世就在眼前,如何会大刀阔斧改革。
  终一时之君,却非永世之君。
  或许,后世上个平谥,无功无过,史书上寥寥几笔,少有骂名。
  这就足够了吗?
  是,这就足够了。
  但景华琰并非守成之君。
  他目视所及,是百年后的大楚。
  所有的人祸和灾厄,若能在他手中掐灭,那无论骂名也好,污名也罢,他都在所不惜。
  司务局一案,牵连甚广,时至今日,菜市口的血还没干涸。
  愚昧者不知功过,不明真相,只以为皇帝乖戾,杀人如麻。
  然朝堂之上,将官军中,因为这一场坚定的清洗,终不敢再胡作非为。
  若非宫中丧事频出,元徽五年这个年景,本应该是气象一新的。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若是旁人这样说,景华琰定会认为对方是在奉承自己。
  但姜云冉的眼神是那么真诚,语气是那么笃定,让景华琰的心慢慢平复下来。
  他伸出手,轻轻环抱住姜云冉,仿佛抱住最珍贵的宝物。
  “云冉,你能一直陪着我,走到最后吗?”
  姜云冉愣了一下。
  浩然轩中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锦鲤的游弋,发出潺潺水声。
  姜云冉并未立即给出回答。
  她的目光游移,也跟着那自由的锦鲤在池水中翻飞。
  过了许久,似乎也只是一瞬,姜云冉慢慢伸出手,回抱住了景华琰。
  “陛下,臣妾会陪着您。”
  “哪怕前路坎坷,也不会离开。”
  景华琰微微用力,把她牢牢圈在怀中。
  他慢慢呼了口气。
  “云冉,谢谢你。”
  第123章 【三合一】朕来问你一个答案。
  薄胎玉书煨咕嘟嘟冒着水汽。
  不多时,玉泉山采回的泉水便煮沸,倒入青瓷茶壶中,茶叶便在滚水中飞舞。
  悠然的茉莉香片香气馥郁芬芳,让人心情随之平静。
  两人很快便在茶香中平复情绪,说起了正事。
  “眼看小年在即,陛下预备如何处置姚贵妃?”
  景华琰依旧是那副无波无澜的表情,他道:“此事,须得谈过再议。”
  他这样说,那么对于姚贵妃的处置,要看姚贵妃如何辩驳了。
  姜云冉呼了口气。
  她入宫以来,一直觉得姚贵妃是这宫里最聪明的人。
  她不争不抢,只努力做好自己的差事,恭谨自持,沉默寡言。
  这些年来,姚贵妃先诞育大公主,后又协理六宫事,名声极佳,颇得宗室和朝臣赞誉。
  加之其姚氏出身,其实前朝宗室之中,时不时就会有人议论,是否要立她为后。
  对于此,仁慧太后自是乐见其成,姚家也在后面推波助澜。
  唯有姚贵妃不声不响,从不主动争取。
  之前永宁公主的生辰宴,就是最好的例子。
  姚贵妃宁愿忤逆太后,也不愿意做那出头鸟。
  所以姜云冉才觉得,姚贵妃是个聪明人。
  “或许,结果会如陛下所愿。”
  姜云冉这样说了一句。
  景华琰看向她,眸子里有询问之意,姜云冉却浅浅笑了,没有解释。
  她顿了顿,又才说:“陛下,如今宫中采买,各宫和司局皆有抱怨,各宫所要之物会耽搁几日甚至十数日,而各司局因要做账簿拟定采买事宜,忙得团团转,一时之间,确实彼此有些迟滞。”
  原来有司务局,司务局是先买后送,虽然都是按照往年旧例准备宫中一应之物,但也正是这一权柄,让司务局越来越嚣张,贪墨巨甚。
  空账挂的越来越多,国库耗费越来越重,然而打开事务局库房,却空空如也,并无琳琅满目。
  现在宫中改革宫规,先要后买,这拟买期间就有时间出入,各宫一时之间都不适应。
  景华琰道:“朕知晓,就连梁三泰都说如今司礼监忙得很,他的几个徒弟忙不过来。”
  司礼监最重要的就是负责皇帝起居,宫中行走事务,乾元宫要用的东西,那必是一等一的重要。
  就连司礼监都有些疲于奔命,显然这个新规有着天然的缺陷。
  姜云冉若有所思:“如此看来,还需要更改。”
  政令是人定,也是人为,不可能因困难就倒行逆施,退步不前,必要找出改革之法,方才能把不合理之处全部改进。
  景华琰看向她,眼眸中慢慢有了笑意。
  “此事,交由你来做,如何?”
  姜云冉有些吃惊:“我?”
  景华琰颔首,道:“我已经同太后商议妥当,姚贵妃不便继续参与宫规拟定,由你接替姚贵妃。”
  这个时间卡的非常好。
  姚贵妃的“问题”,宫中暂时不知,但仁慧太后和姚相必然已经知情,这种情况下,姚家一定会松口答应。
  另一个,景华琰同仁慧太后的确不算亲厚,但两人多年相处,到底知晓彼此的性格作风,景华琰但凡开口,仁慧太后无有不从。
  大凡事情,她都不会故意驳了景华琰的面子,甚至会非常通情达理,让皇帝放心无忧。
  因此,这件大事,就这样简单轻松决定了。
  甚至姜云冉这个当事人都不知情,就又被安排了新差事。
  姜云冉抿了一下嘴。
  眼波流转之间,手指轻轻点在了景华琰的胸膛上。
  “陛下,臣妾这个年关可真忙。”
  “哎呀,”姜云冉道,“本来陛下允诺臣妾,臣妾如今好不容易成了贵嫔,本来应该吃香喝辣,作威作福,怎么堆积了这么多差事?”
  “臣妾的命好苦啊。”
  景华琰忍俊不禁。
  他握住姜云冉的手,在手心里轻轻握着。
  “爱妃的命可一点都不苦,”他低下头,在姜云冉耳边问,“待过了年,你想要什么份位?”
  这还差不多。
  姜云冉眨了一下眼睛,这才道:“我就知道,陛下大方得很,总不会叫我吃亏。”
  “什么份位都可,只要陛下给,那臣妾便接着。”
  姜贵嫔可精得很。
  景华琰顿了一下,这才笑了起来。
  “好,那朕就当真随意给了。”
  一年光阴如水流失,伸手去抓,什么都痕迹都不能留下。
  一切皆如镜花水月,风过无痕。
  然而越是临近年关,岁月却又仿佛被拉长了身影,每一日都过得无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