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至于动机,”黎叔指着昨晚的笔录,“何立仁始终坚称自己没有杀人,唯一坦白的是,周永胜当时嘲讽他‘你现在混得更差了’。如果是冲动犯案,仅凭这一句话,足够作为杀人动机。”
  “不到两个小时,人就死在戏院放映厅里,作案工具是钢丝绳。”
  “昨晚员工配合做的笔录提起,案发当晚经理就急着整理道具间,把固定舞台背景板的钢丝全部处理掉了。”
  “但是舞台幕布还没拆。”曾咏珊抬头,“从幕布里抽出的钢丝,交给鉴证科了,正在和死者颈部的勒痕做比对。”
  戏院经理何立仁仍被羁押在审讯室里。
  审讯记录显示,他坚决否认杀人指控,反复强调自己妻子住院、儿子在上学,全家人都指望着他这份工作维持生计。
  “有几个凶手会痛快认罪的?”豪仔笑了一声,“不到铁证如山,他绝不会松口。”
  莫振邦说:“催一催鉴证科,尽快拿出比对结果。”
  会议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又渐渐归于沉寂。
  警员们交换着眼神,都在思索这个案子是否真的即将画上句号。
  桌上散落的八卦周刊,那些夸张的标题和耸动的报道,静静地躺在角落。
  如今,一切终于慢慢平息下来。
  确实,即便是周永胜被害一案的凶手,也很难查到十年前周永胜假死的骗局。毕竟就连警方也是费尽周折才挖出这条线索。
  或许十年前的殉情案和十年后的谋杀案本就不该混为一谈。
  最终将周永胜推向死亡的,不过是一段私人恩怨。
  ……
  鉴证科的比对结果还没出来,连日来的不停走访总算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同事们紧绷多日的神经难得松懈下来,不知道是谁提议着点下午茶缓解疲惫。
  “我来。”莫振邦将几张钞票拍在桌上。
  莫sir总是这样,大方到连下属们都为他的钱包心疼。
  一时没人应声,直到翁兆麟的办公室传来一声低哼——
  “今天算我的。”
  b组警员闻言立刻欢呼起来。
  至于莫sir……下周要考督察试,等莫沙展成了莫督察,要请顿更大的。
  楼下礼记茶x餐厅效率惊人,很快送来大包小包的下午茶。
  豪仔伸着懒腰,将吸管戳进饮品:“不管比对结果怎么样,至少今晚能回家吃顿正经饭了。”
  “闭上你的乌鸦嘴。”徐家乐斜他一眼,“要是结果比对不上,又不知道要熬多久。”
  虽然案子尚未落定,难得的喘息机会还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莫振邦特意提前放祝晴下班——他知道她母亲还在疗养院,需要人照顾。
  祝晴拿了一块酥皮蛋挞,放进外卖盒。
  翁兆麟踱步经过,余光扫向祝晴。
  她举了举盒子:“给放放带的。”
  这话说得就像他平时多苛待下属似的。
  “带就带,一块蛋挞而已,解释什么。”翁兆麟皱了皱眉。
  祝晴闻言又掀开盒盖,多拿了一块:“我也还没吃。”
  办公室里,憋笑声很明显。
  翁兆麟望着她匆匆离去背影,又好气又好笑。
  看在小知己的份上,就不跟他外甥女计较了。
  ……
  维斯顿幼稚园门口,家长们在寒风中等待着孩子们下课。
  祝晴独自站在最显眼的地方,保证盛放小朋友下课出来时一眼就看见自己。
  风大,大家都裹紧身上的外套。
  祝晴则小心地护着怀里的蛋挞盒,生怕被风吹凉。
  她猜,等一下小孩会飞扑上来,就像饿了一整天。
  校门口的人群自然地分成几个小圈子。
  妈妈们聚在一起,爸爸们三三两两地站着,老人们也凑在一块。
  人们只需要一个眼神交汇,就能默契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
  祝晴就是找遍整个幼稚园,也不可能找到和她一样大的外甥女。
  “你这大衣真好看。”一位老婆婆凑近,“和百货商店里卖的款式不一样。”
  “这是老式剪裁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卷发婆婆整理衣领,“是祥记老师傅的手艺。”
  “他做的衣服,一件能穿十几年都不变形。”她搓了搓冻红的手,“可惜后来搬走了。”
  “祥记裁缝店?我记得是在渡船街那边吧?”
  两位老人越聊越投机,脸上露出怀念的笑容。
  这时幼稚园里也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孩子们排着小火车准备放学。
  今天轮到放放当“火车头”,远远看见外甥女就兴奋地挥手。
  “晴仔晴仔!”
  “挨着渡船街的转角,应该是文华街。”卷发婆婆继续回忆,“后来文华街扩建,整排铺子都拆了,也不知道那位老师傅搬到哪里去了。”
  “十几年前他就戴着老花镜,说缝纫越来越吃力了……”
  盛放已经飞扑过来。
  祝晴差点被撞倒,将酥皮蛋挞塞给放放宝宝,堵住他的小嘴巴。
  她的注意力,被“文华路”这三个字牢牢抓住。
  顾家的档案上,家庭住址曾登记文华路这条街。
  而文华路在扩建拆迁前,紧紧挨着渡船街。
  也就是说,过去从顾家到渡船街的霞光戏院,不过一个拐角的距离。
  ……
  晚上九点,盛放小朋友和外甥女从疗养院回来。
  萍姨正在厨房忙着。
  她似乎总是待在厨房里,亲手包出一个个带着温度的饺子、包子、汤圆……看着家里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吃下,眼底染着慈祥的笑意。
  “回来啦?”
  “萍姨。”放放仰着小脸,一副神气的模样,“我今天跟大姐和外甥女告你的状哦。”
  萍姨擦着手从厨房出来,笑着问:“告我什么状了?”
  平日里,她多数时间和小少爷一起待着。
  孩子总归会释放出孩童天性,难免会捣蛋,每当小祖宗不听话,萍姨就会向他的大姐和外甥女告状。
  现在角色对调,放放叉着腰,小脸上写满得意。
  “噔噔噔噔——”他突然从背后变魔术似的,掏出个崭新的手提电话,“送你的!”
  萍姨愣住了。
  这太贵重了,上次明明推辞过一次……
  祝晴站在玄关处,正弯腰放下放放的书包。
  “以后就能随时给萍姨打电话。”
  放放将手提电话塞到萍姨手里,转头警觉道:“你打电话说什么?”
  “萍姨萍姨!”祝晴模仿他的口吻,“请来警署接放放回家。”
  “不行。”盛放小朋友把头摇成拨浪鼓,捏着嗓子学萍姨说话,“晴晴啊——少爷仔不回家!”
  第83章 “你怎么还懂约会!”
  上一次,萍姨连连摆手,毫不犹豫地拒绝少爷仔给她买手提电话的提议。一老一小在旺角飞奔,最后小祖宗终于放弃,转头拉着她去买儿童单车。
  然而没想到,转眼这小机灵鬼就去搬了救兵,这下终于购机成功,摇晃着小脑袋哼着得意的小调,满脸的得意。
  萍姨捧着这部崭新的手提电话,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光滑的机身。手提电话价格不菲,大多数人用的通讯工具还是bb机,而现在,她居然一下子走在了许多年轻人的前面。她局促地握着这台手提电话,脸上写满了不好意思。
  祝晴坐在沙发上耐心地教她使用。
  那些复杂的功能暂且搁置,萍姨只学了最基础的接打电话——就像使用固定电话一样简单,一学就会。
  “按这个是‘拒绝接听’。”祝晴指着红色按键说。
  “我怎么会拒绝你和大小姐的电话呢?”萍姨笑着摇头。
  此时的萍姨,就像是个老小孩,老花镜滑到鼻尖,一本正经地研究着这个新奇的玩意儿,神情和之前收到收音机时如出一辙。萍姨总是格外珍惜每一件礼物,那台收音机至今都被安置在干燥处,连厨房都不让进,生怕沾上水汽和油烟。
  “这三个小孔是出声音的吧?”萍姨的手指轻轻触碰听筒孔,“真好。”
  祝晴想起盛佩蓉说过,萍姨年轻的时候吃过太多苦。
  好在如今,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再也不会是孤身一人。
  也许是和放放小朋友朝夕相处的缘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祝晴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咚咚咚”的脚步声响起,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客厅里,放放小朋友背着手在客厅里晃悠。
  这位小少爷天性爱自由,但天气寒冷,他只能踢踏着室内拖鞋。见萍姨沉浸在喜悦中,他慢慢贴过来,硬是挤进两人中间。
  现在全家都有手提电话,唯独放放没有。
  小朋友使劲浑身解数跟祝晴撒娇,圆溜溜的大眼睛快要眨巴到发麻。
  可外甥女铁了心不松口,不管他拿出多少杀手锏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