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只是没碰到方颂声的母亲。
“老太太不在家,方雅韵带她去看医生了。”
“家里就只有保姆,带着我们转了转,但保姆答不出什么所以然。”
“为什么?”祝晴喝了一口甘蔗水,“保姆应该最清楚家长里短的琐事。”
“新来的啦。”曾咏珊说,“就因为保姆是新来的,方雅韵不放心她陪老太太去医院做定期检查,所以自己带着去了。”
“我们得快一点,不然老太太可能要午睡,又是白跑一趟。”曾咏珊看一眼手表,“吃好了吗?”
“马上。”祝晴拿着勺子,迅速扒完最后一口饭,“咕嘟咕嘟”将甘蔗水喝完,“走!”
曾咏珊捂着嘴巴笑出声。
“这么好吃呀!”她也加快脚步,“就在前面,门卫阿伯都认得我了,不用登记。”
方颂声出手阔绰,专门为李子瑶买下这套公寓,登记她的名字,装修也完全依照她的喜好,唯一的要求是,婚后他们必须带着他母亲同住。
李子瑶和未来家婆相处不来,想着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仍旧住在出租屋里。
“笃笃笃——”
祝晴和曾咏珊敲门后,就站在门外等待,没过多久,保姆打开房门。
屋里传来脚步声,方雅韵出来,惊讶道:“两位madam,你们怎么又来了?”
方雅韵昨天陪奶奶看完医生回来,就听保姆说,警方来过。
这件案子,从案发到现在,不过几天的时间,她慢慢从悲伤中走出。
“毕竟要照顾奶奶。”方雅韵说,“我不能先倒下。”
她说,这两天自己暂住在这里,陪着奶奶。
客厅宽敞,整洁舒适,方雅韵请两位警官坐下,让保姆沏茶。
“这是爸爸和李子瑶用来结婚的房子,我以前还以为,自己不会常来。”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奶奶……”
“我怕奶奶要出门,不小心听见隔壁邻居的风言风语就不好了。留在她身边,我能安心一些。”
说话间,保姆已经端来两杯茶水,方雅韵朝着茶几扬了扬下巴,示意她放下。
“李子瑶那边,查得怎么样了?”她问。
在和受害者家属的沟通上,曾咏珊要比祝晴有经验。
她和方雅韵说着案情,而祝晴的目光,则不动声色地打量这间新婚套房。
餐桌上,几盒精致的喜饼礼盒还未拆封,堆叠在角落,烫金喜帖静静躺在旁边。客厅已经布置好,双喜剪纸端正地贴在客厅的各个角落,连吊灯上都缠着细细的红绸带,处处洋溢着新婚筹备的喜气。
祝晴站起来,在客厅踱步。电视机旁边的装饰柜上,几个相框整齐排列着,其中有之前印在请柬上的素描手绘肖像,以及几张新人的婚纱照。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摆在婚纱照旁边的照片。
祝晴:“这是——”
方雅韵看过来,无奈地笑了一下:“是我奶奶放的,老太太非说要敲打敲打李子瑶。”
那是方雅韵小时候和她奶奶的合照。
照片是在文化中心大剧院门口拍的,很有些年头了,相片年幼的她依偎在奶奶怀里,咧着嘴角笑,还缺了几颗乳牙。
“当时大家叫我漏风妹,都不知道难看,没牙还笑得这么开心。”方雅韵的眼神变得温柔,起身走过来,抚摸老相片,“奶奶说,有后妈就有后爸,这张照片就摆着,让李子瑶进门之后好好看着。她看了就知道,奶奶疼我,肯定不敢欺负我。”
“真是的。”她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还需要她为我做主吗?”
曾咏珊眉眼弯弯:“不管多大,在奶奶心里,永远还是需要保护的小孙女。”
曾咏珊笑容甜美,亲和力十足。
方雅韵也不自觉放松。
“但其实,如果婚礼顺利举行,等到李子瑶真的搬进来,肯定会把照片收起来的。说不定还会丢掉,谁知道呢?”
“奶奶毕竟上年纪了,真要和李子瑶斗,不一定能斗得过。”
“老太太在哪里?”祝晴看一眼卧室紧闭的房门,“我们有些事想问她。”
“这个不可以,你们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我就好。”方雅韵想都没想,语气变得坚决,“奶奶不知道爸爸的事,她血压不稳,你们不要刺激她。”
“吱呀”一声,房门在此时开了。
祝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看见一位满头花白的老人从卧室里出来。
岁月不饶人,方雅韵的奶奶已经不像是照片中那样挺拔。
“雅韵,是不是你爸爸回来了?”
方雅韵连忙小跑过去,扶着她:“奶奶,不是跟你说了吗?爸爸出差,哪有这么快回来呀。”
方雅韵仍瞒着奶奶有关于父亲去世的消息。
她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家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
“都要结婚了,还整天往外跑。出差的事情,交给琴行里年轻人来做嘛。”方奶奶说着,看向祝晴和曾咏珊,“这两位是?”
“沈婆婆吗?”曾咏珊上前。
方雅韵的神色冷下来,用眼神警告。
“我们是钢琴协会的。”祝晴说,“最近在整理方老师的授课记录,想了解一下他周二和周三的行程。”
方雅韵的脸色好了些。
曾咏珊接话道:“对,沈婆婆,我们想知道,方老师周二和周三上午是不是约了人?给他bb机留言,他没有回。”
沈婆婆想了想,回头向孙女确认:“周三是店休吗?”
“沈婆婆,你记性真好。”曾咏珊笑着问,“那两天,方老师有和你提过行程安排吗?”
“早一天晚上,有人给颂声打电话,约他店休那天去店里。”
曾咏珊和祝晴对视。
方雅韵也连忙着急地问:“奶奶,你确定?”
“你爸爸接完电话就开始烫衣服。”
方雅韵:“哪台电话?”
“家里有两台电话吗?”祝晴问。
方颂声家里的电话、bb机以及琴行办公室的电话,警方都查过通话记录。
但没想到,在这套新房里,他申请了两条固话线路。
两位警察追问,方雅韵顾左右而言他。
最后反而是老太太回话。
“客厅的那台电话,号码就印在颂声的名片里。”
“卧室里的线路,是他为新太太装的电话。”
曾咏珊:“沈婆婆,那天你有听见电话里的人是男是女吗?”
这时,沈婆婆疑惑道:“问这个干什么?”
“差不多了吧。”方雅韵打断她们的话,“课程安排直接去琴行问就好,我奶奶不知道的。”
“如果没别的事,我奶奶要休息了。”
方雅韵语气强硬,将两位警察送到门口,姿态防备,显然不愿意她们多留一刻。
沈婆婆站在原地,微微倾身,低声问保姆:“这是怎么了?”
“要是今天这些问话让我奶奶的病情加重,我会直接投诉到警务处!”
曾咏珊眉头一拧,刚要搬出如“警民合作”那套说辞,耳边却飘来两个字。
“随你。”
曾咏珊:……
……
从死者家出来许久,祝晴嘀咕:“咏珊,你有没有觉得——他家里有一股味道?”
“味道?”曾咏珊回忆,“我知道了,老人家身上跌打酒的味道。以前我每个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玩,就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你明明特地编了个钢琴协会员工的身份,就顺着方雅韵的话接下去好了,非要激怒她做什么呢。”曾咏珊拖长了音,皱着鼻尖,“如果她真去投诉,你来写检讨报告,还是我写呀?”
“莫sir吧。”祝晴说。
曾咏珊先是一愣,随即笑出声:“可以啊!才调来组里没几天,就学会让莫sir背锅了!”
“抓紧时间。”祝晴加快脚步,“今天的线索够我们多加两个小时的班。”
通讯台的登记系统仍是老旧的纸质档案。
警方每查一个号码,职员就得翻找一次。因此,他们一直没发现,原来方颂声家申请了两条电话线路。
这个意外发现成了案情的突破口。
下午莫sir再从办公室出来,调查已经有了新进展。
“我们查了方颂声卧室那台电话的通话记录。周二晚上八点三十二分,有人打进来,通话时长四十三秒。”
“也就是他母亲提到的那通电话。接完电话后,方颂声开始烫一件本来就已经足够平整的衬衫。在店休日,他一早穿那件白衬衫去琴行,是为了赴约。”
“查到那通电话的拨出地址了,是北角英皇道的一个老式电话亭。”
街头的监控摄像头尚未普及。
但幸运的是,这个老式电话亭,竟正对着银都戏院售票处。
“我打电话问过戏院,售票处的位置,装了一台闭路电视!”
“老太太不在家,方雅韵带她去看医生了。”
“家里就只有保姆,带着我们转了转,但保姆答不出什么所以然。”
“为什么?”祝晴喝了一口甘蔗水,“保姆应该最清楚家长里短的琐事。”
“新来的啦。”曾咏珊说,“就因为保姆是新来的,方雅韵不放心她陪老太太去医院做定期检查,所以自己带着去了。”
“我们得快一点,不然老太太可能要午睡,又是白跑一趟。”曾咏珊看一眼手表,“吃好了吗?”
“马上。”祝晴拿着勺子,迅速扒完最后一口饭,“咕嘟咕嘟”将甘蔗水喝完,“走!”
曾咏珊捂着嘴巴笑出声。
“这么好吃呀!”她也加快脚步,“就在前面,门卫阿伯都认得我了,不用登记。”
方颂声出手阔绰,专门为李子瑶买下这套公寓,登记她的名字,装修也完全依照她的喜好,唯一的要求是,婚后他们必须带着他母亲同住。
李子瑶和未来家婆相处不来,想着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仍旧住在出租屋里。
“笃笃笃——”
祝晴和曾咏珊敲门后,就站在门外等待,没过多久,保姆打开房门。
屋里传来脚步声,方雅韵出来,惊讶道:“两位madam,你们怎么又来了?”
方雅韵昨天陪奶奶看完医生回来,就听保姆说,警方来过。
这件案子,从案发到现在,不过几天的时间,她慢慢从悲伤中走出。
“毕竟要照顾奶奶。”方雅韵说,“我不能先倒下。”
她说,这两天自己暂住在这里,陪着奶奶。
客厅宽敞,整洁舒适,方雅韵请两位警官坐下,让保姆沏茶。
“这是爸爸和李子瑶用来结婚的房子,我以前还以为,自己不会常来。”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奶奶……”
“我怕奶奶要出门,不小心听见隔壁邻居的风言风语就不好了。留在她身边,我能安心一些。”
说话间,保姆已经端来两杯茶水,方雅韵朝着茶几扬了扬下巴,示意她放下。
“李子瑶那边,查得怎么样了?”她问。
在和受害者家属的沟通上,曾咏珊要比祝晴有经验。
她和方雅韵说着案情,而祝晴的目光,则不动声色地打量这间新婚套房。
餐桌上,几盒精致的喜饼礼盒还未拆封,堆叠在角落,烫金喜帖静静躺在旁边。客厅已经布置好,双喜剪纸端正地贴在客厅的各个角落,连吊灯上都缠着细细的红绸带,处处洋溢着新婚筹备的喜气。
祝晴站起来,在客厅踱步。电视机旁边的装饰柜上,几个相框整齐排列着,其中有之前印在请柬上的素描手绘肖像,以及几张新人的婚纱照。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摆在婚纱照旁边的照片。
祝晴:“这是——”
方雅韵看过来,无奈地笑了一下:“是我奶奶放的,老太太非说要敲打敲打李子瑶。”
那是方雅韵小时候和她奶奶的合照。
照片是在文化中心大剧院门口拍的,很有些年头了,相片年幼的她依偎在奶奶怀里,咧着嘴角笑,还缺了几颗乳牙。
“当时大家叫我漏风妹,都不知道难看,没牙还笑得这么开心。”方雅韵的眼神变得温柔,起身走过来,抚摸老相片,“奶奶说,有后妈就有后爸,这张照片就摆着,让李子瑶进门之后好好看着。她看了就知道,奶奶疼我,肯定不敢欺负我。”
“真是的。”她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还需要她为我做主吗?”
曾咏珊眉眼弯弯:“不管多大,在奶奶心里,永远还是需要保护的小孙女。”
曾咏珊笑容甜美,亲和力十足。
方雅韵也不自觉放松。
“但其实,如果婚礼顺利举行,等到李子瑶真的搬进来,肯定会把照片收起来的。说不定还会丢掉,谁知道呢?”
“奶奶毕竟上年纪了,真要和李子瑶斗,不一定能斗得过。”
“老太太在哪里?”祝晴看一眼卧室紧闭的房门,“我们有些事想问她。”
“这个不可以,你们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我就好。”方雅韵想都没想,语气变得坚决,“奶奶不知道爸爸的事,她血压不稳,你们不要刺激她。”
“吱呀”一声,房门在此时开了。
祝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看见一位满头花白的老人从卧室里出来。
岁月不饶人,方雅韵的奶奶已经不像是照片中那样挺拔。
“雅韵,是不是你爸爸回来了?”
方雅韵连忙小跑过去,扶着她:“奶奶,不是跟你说了吗?爸爸出差,哪有这么快回来呀。”
方雅韵仍瞒着奶奶有关于父亲去世的消息。
她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家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
“都要结婚了,还整天往外跑。出差的事情,交给琴行里年轻人来做嘛。”方奶奶说着,看向祝晴和曾咏珊,“这两位是?”
“沈婆婆吗?”曾咏珊上前。
方雅韵的神色冷下来,用眼神警告。
“我们是钢琴协会的。”祝晴说,“最近在整理方老师的授课记录,想了解一下他周二和周三的行程。”
方雅韵的脸色好了些。
曾咏珊接话道:“对,沈婆婆,我们想知道,方老师周二和周三上午是不是约了人?给他bb机留言,他没有回。”
沈婆婆想了想,回头向孙女确认:“周三是店休吗?”
“沈婆婆,你记性真好。”曾咏珊笑着问,“那两天,方老师有和你提过行程安排吗?”
“早一天晚上,有人给颂声打电话,约他店休那天去店里。”
曾咏珊和祝晴对视。
方雅韵也连忙着急地问:“奶奶,你确定?”
“你爸爸接完电话就开始烫衣服。”
方雅韵:“哪台电话?”
“家里有两台电话吗?”祝晴问。
方颂声家里的电话、bb机以及琴行办公室的电话,警方都查过通话记录。
但没想到,在这套新房里,他申请了两条固话线路。
两位警察追问,方雅韵顾左右而言他。
最后反而是老太太回话。
“客厅的那台电话,号码就印在颂声的名片里。”
“卧室里的线路,是他为新太太装的电话。”
曾咏珊:“沈婆婆,那天你有听见电话里的人是男是女吗?”
这时,沈婆婆疑惑道:“问这个干什么?”
“差不多了吧。”方雅韵打断她们的话,“课程安排直接去琴行问就好,我奶奶不知道的。”
“如果没别的事,我奶奶要休息了。”
方雅韵语气强硬,将两位警察送到门口,姿态防备,显然不愿意她们多留一刻。
沈婆婆站在原地,微微倾身,低声问保姆:“这是怎么了?”
“要是今天这些问话让我奶奶的病情加重,我会直接投诉到警务处!”
曾咏珊眉头一拧,刚要搬出如“警民合作”那套说辞,耳边却飘来两个字。
“随你。”
曾咏珊:……
……
从死者家出来许久,祝晴嘀咕:“咏珊,你有没有觉得——他家里有一股味道?”
“味道?”曾咏珊回忆,“我知道了,老人家身上跌打酒的味道。以前我每个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玩,就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你明明特地编了个钢琴协会员工的身份,就顺着方雅韵的话接下去好了,非要激怒她做什么呢。”曾咏珊拖长了音,皱着鼻尖,“如果她真去投诉,你来写检讨报告,还是我写呀?”
“莫sir吧。”祝晴说。
曾咏珊先是一愣,随即笑出声:“可以啊!才调来组里没几天,就学会让莫sir背锅了!”
“抓紧时间。”祝晴加快脚步,“今天的线索够我们多加两个小时的班。”
通讯台的登记系统仍是老旧的纸质档案。
警方每查一个号码,职员就得翻找一次。因此,他们一直没发现,原来方颂声家申请了两条电话线路。
这个意外发现成了案情的突破口。
下午莫sir再从办公室出来,调查已经有了新进展。
“我们查了方颂声卧室那台电话的通话记录。周二晚上八点三十二分,有人打进来,通话时长四十三秒。”
“也就是他母亲提到的那通电话。接完电话后,方颂声开始烫一件本来就已经足够平整的衬衫。在店休日,他一早穿那件白衬衫去琴行,是为了赴约。”
“查到那通电话的拨出地址了,是北角英皇道的一个老式电话亭。”
街头的监控摄像头尚未普及。
但幸运的是,这个老式电话亭,竟正对着银都戏院售票处。
“我打电话问过戏院,售票处的位置,装了一台闭路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