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七人站上中级道的起点,教练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
  五道身影离弦之箭般瞬间冲出,滑雪杖在雪面激起纷扬的雪雾。
  肖歆余光瞥了一眼旁边的橙红身影,路潜察觉到他的目光,嘴角勾起几分挑衅的弧度,“怎么?怕输?”
  “抱歉,这次是我的机会。”肖歆话音未落,便蓄力一蹬,动作流畅地切进最佳滑行轨迹,距离瞬间拉开。
  路潜脸上的笑意收敛,眸色微沉,毫不犹豫地加速追上。
  前方的黎一杭累死累活吭哧哼哧,一抬头,眼前一道蓝白色的身影从自己旁边“唰”一下飞过,只留下残影。
  他还没来得及震惊,又见一道橙红疾驰而过,紧咬在前者身后,速度快得让人咂舌,像是风在雪道上疾掠,带着逼人的压迫感。
  同样被迅速甩开的贺圣朝暗想:这让与不让的,有什么区别?
  游思理在队尾不紧不慢,大概只有他看出来了,这两人积攒了很久的敌意,这次大有拼命的架势。
  第63章 喜欢是痛苦
  这一场比赛, 已经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游戏了。
  风声在耳边呼啸,雪道在脚下飞速后退,整个世界只剩下寒冷的空气和越来越快的心跳声。
  路潜和肖歆甩开了身后所有人, 几乎是并排而行,滑行轨迹不断交错,绞杀着彼此的行进空间,连喘息都带上了紧张的火药味。
  终点就在前方。
  肖歆猛地一蹬雪面,单板切入一条更极限的内线。那是一个普通滑雪者不会选择的线路,坡度更陡,速度也会更快,但相应的,失控的风险也更大。
  路潜察觉到他的意图, 下意识跟了上去, 滑行轨迹与他重叠,两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不足半个身位。
  最后的直线冲刺。
  肖歆咬紧牙关, 呼吸深沉,强行将重心压到反关节承受的极限, 借着惯性成功拉开了一个微妙的优势, 率先冲过终点, 板刃划破雪面,扬起一片两米高的雪雾。
  不到半秒,路潜也抵达终点。
  肖歆摘下雪镜,手指止不住颤抖,他调整了一下呼吸, 嘴角微微勾起,“你输了。”
  路潜没有说话,撑住膝盖剧烈喘息。
  导演的呼喊声穿透风雪, “第一名——肖歆!”
  其他人陆陆续续抵达,钟邃累得气喘吁吁,一边扶着雪杖一边吐槽,“所以说,什么‘让十秒’全是骗人的吧?”
  肖歆随意理了理被汗水浸湿的头发,看向导演,声音裹着寒气却清晰可闻,“选队友是吧?”
  他侧头,目光落在李青慈身上。
  “我选他。”
  正低头抖雪的李青慈……有一种淡淡的意料之中的感觉。
  肖歆如愿和李青慈一组,抽到的项目是室外火炉。还算幸运,是几个活动里他们最属意的那个。
  两人沉默地走在林间小路上,乌蓝的夜空浸满了冷冽的雾气,在挂满路灯的枝桠间流淌。
  “你怎么没戴手套?”肖歆皱眉看着李青慈裸露在寒风里的手,边说边取下了自己的。
  “刚刚没找到。”吃完晚饭着急出发,不知道落哪了。
  肖歆握住他冰凉的手,低头帮他戴上,暖意穿过里层的毛绒,一点点传递到李青慈的掌心,“那你……”
  “我插兜就好了,刚好符合人设。”
  这还是李青慈第一次听到肖歆说这种类似玩笑意味的话,倒显得不符合人设了。
  他轻声道,“谢谢你。”
  “嗯。”肖歆略显僵硬地应了一声,双手插进口袋。
  气氛又归于沉默。
  火炉区设在一个森林酒吧顶层的露天平台,四周被高耸的雪松环抱,松木燃烧的微香与潮湿的寒气胶着。滑雪场尚未开放,整个露台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和零星飘落的雪花。
  李青慈上台阶时回头发现摄像没有跟上,正要出声叫人,却被肖歆拦住,“我让他半个小时后再上来。”
  他看了一眼肖歆,未置可否,径自走向铁铸火炉边的麂皮沙发。跃动的火光将他眉骨投下的阴影拉长,轮廓被晕出暖意,眼里却依旧是清淡的冷。
  “你想跟我说什么?”
  “没什么,”肖歆挨着炉边落座,“只是想和你安静待会儿,路潜总是把你看得很紧。”
  李青慈低垂着眼,没有回应。
  静默在柴火噼啪声中蔓延,肖歆还是问出了那个长久缠绕在心底的疑问,“他对你的心思,难道你感觉不出来吗?”
  “重要么?”李青慈凝视着远处寂静的雪林,“他清楚我的态度不会有什么变化,所以守着分寸没戳破,我便可以装作不知道。我不喜欢在这些事情上耗费心力,这样对我来说刚好。”
  肖歆心脏漏跳半拍,他听出来了这个回答既是剖白也是提醒,提醒他路潜没有戳破,所以你最好也不要,堵住了他还未宣之于口的那些情愫。
  他忽然意识到,李青慈不是不懂感情,而是他从未给任何人留过真正靠近的余地。
  他换了问题,“青慈,你有喜欢的人吗?”
  “曾经有过,但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喜欢……”
  肖歆意外又不意外,没有追问是谁,他会嫉妒一个具体的人,所以当作一个抽象的概念看待最好。
  曾经有过,意味着现在没有。可就算没有,又能怎样呢?他走不进他的心里,即使走进了,自己身上的沉重枷锁也不会允许他们走到一起。
  炉火在肖歆瞳仁里摇晃,“喜欢是甘之如饴的痛苦,爱也是……”
  叹息般的尾音被风声卷走,散在夜风里,无人知晓。
  接下来的几天,aline进行了主打mv的和其他专辑物料的拍摄,日夜不停连轴转地赶工。匆匆收尾后,游思理直接飞回了h市,而李青慈则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攀岩特训,为即将录制的《极境突围》做准备。
  他参与的这一期主题是攀岩,节目组要求嘉宾提前自行训练,以免录制时完全无从下手。
  李青慈的行程因此变得异常紧凑,白天在练习室打磨solo曲,晚上则转战岩馆训练,强度不小。好在他并非完全没有基础,长期的舞蹈训练让他的核心力量、柔韧性和平衡感都得到了锻炼,只是手臂的耐力和抓握力还需要加强。
  路潜某次去找他,正撞见他从十五米高的岩壁坠落,保护绳在空中瞬间绷紧,吓得他差点失声。之后他死活要去找盛意沟通推掉这个节目,但都被李青慈拒绝了。
  自从上次滑雪后,他对极限运动有了更多直观的体验,也开始理解其中的魅力。而且合同已经签了,要赔付违约金先不说,出尔反尔不仅会影响个人口碑,对aline的整体形象也不好。
  正式录制当日,除了由三名专业运动员和三名艺人组成的六位常驻嘉宾,在节目组安排的室内岩馆集结之外,还会照例加入两位飞行嘉宾。
  他们一早看过通告单,知道本期飞行嘉宾是谁,但当李青慈出现时,仍然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现场气氛一下子热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的人气很高,不仅是粉丝大众之间,圈内人也对他耳熟能详。尤其是几位艺人嘉宾,表面上热情欢迎,实际心情复杂。他们有的人出道多年,累积的话题度却依旧比不上一个刚走红的爱豆,心里难免产生落差。
  另一个飞行嘉宾是一名小演员,站在李青慈身旁时明显有些紧张,不过他掩饰得很好,笑着和大家打招呼。
  节目流程显示上半期的内容是室内练习,相对轻松,主要目的是让嘉宾互相熟悉,提前培养默契,同时也为节目拍摄积累素材。
  重点是三日后,他们将前往西南腹地的喀斯特地貌区,在天然岩壁进行直播挑战。
  这是李青慈在《偶像梦工厂》结束后参加的第一个综艺。或许是因为节目本身关注度不高,嘉宾之间没有太多竞争氛围,更多是互帮互助的模式。
  作为新人他很快进入状态,主动给全组人员点了饮品,冰美式与热姜茶根据每个人习惯准备得妥帖周全,态度谦逊又有分寸,没多久就被节目组众人喜爱,直接成了团宠。
  三天的训练期录制结束,他们坐上大巴,在盘山公路颠簸五小时后,终于抵达了一个叫白岩村的村落。
  随行制片举着扩音器解释,“这条岩壁的初级路线经过了安全测试,保护点都做了双重加固。”是节目组实地考察选定的比较适合新手的攀岩线路。
  李青慈站在天井仰头望去,岩壁顶端飘扬着节目组提前架设的红色路标带。
  白岩村地势偏僻,群山环绕,村内建筑多是老旧的石木结构,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尽管如此,节目组依旧选择了这里,毕竟各种生存环境的适应挑战也是《极境突围》的一大亮点。
  嘉宾们被分配安排住在村民的家里,六位常驻熟练地分配着行李。退役运动员王骁扛起装备包笑道,“比起上次在无人区扎营,这儿简直是五星级待遇,至少不用听着狼嚎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