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2章
  “不是褐色,这叫咖啡色!”买了,漂亮吧。
  蒋小琴先是看衣服配饰,看着看着突然反应过来了,她一拍大腿:“聪明!”真正挣钱的是这些东西呀。
  可不是嘛!金家哪里顾得上欢呼雀跃,都忙着发货呢!谁有功夫谁过去,昼夜不停。播出之前,他们就开始忙,给各大城市发货。
  北方的城市供应的服装跟南方还不同,南方是各种毛衣、裤装,中厚的外套。
  款式不算是多,但是大家并不会因为撞衫而不选择这个。反而是越流行什么,大家越是买什么。
  金举人嗓子都哑了:“……西边仓库出完了?不是还有三吨货?前儿都出了?”
  这劲儿来的太猛,不到年跟前,存的货就清完了。
  货款哗啦啦的飞回来,到底赚了多少,他是真的不敢算的。而这里面,占大头的还是人家剧组。
  桐桐看着会计汇总账目,心算是落到了实处。这才刚开始,但是这赚的比想象的多的多。
  这还不算是完,一年四季的衣裳,这才卖了冬装。
  这一年的巡回演出,保持了热度,衣服还会继续火下去!不过肯定是有人照着样子仿造,不过没关系,每一件衣服都会抽出一毛钱,捐给儿童基金会。这就能保证整款是有一定的销量的。
  今年年底,凡是参与的单位和个人,都收到一笔分成,包括上级单位。
  领导:“……”这么多呀?这个小林做事很实诚嘛!说到做到,绝不抵赖!她吃肉,肯定是叫大家都喝汤的。
  听说几个主演拿了五千以上,连配角都又分了一千多。剧组里连打杂的都拿着六七百的年终奖。
  这个人是真的很有几分艺术商业化的路子。
  不过很多人开始批判了,说林桐是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
  “外面的声音很不必在乎。”什么打着艺术幌子的商人,胡说八道!
  她压根没打着艺术的幌子,人家那就是商业行为!
  艺术?艺术就不能是商品了?
  幸亏她能把艺术当商品,要不然我上哪收这么大额的支票去?
  领导说:“小林啊,今年年底的艺术家座谈会,你一定得去。作为优秀艺术家代表,也该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谈一谈你的看法。”
  桐桐:“……”我?艺术家?亏心呐!
  第1835章 岁月长河(166)一更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林暮秋从会议室出来, 回他自己的办公室。他把笔记本夹在腋下,手里拿着保温杯。上楼的时候,传达室递了报纸过来,“林行长, 您的报纸。”
  “谢谢。”林暮秋接着报纸, 把保温杯塞到衣兜里,然后展开报纸看。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昨晚在新闻上看了, 他朝后翻。
  进了办公室,坐在座位上, 他把保温杯拿出来, 秘书给里面添了水, 低声道:“有几位企业的负责人跟您约好了,谈企业外汇处理的问题。”
  林暮秋看了看桌上的表,还有十来分钟才十点, 时间不到。
  他表示知道了,手里的报纸却没放下。桐桐昨儿去开座谈会了,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报道。应该回的,座谈会汇聚文艺界极其有名望的名人, 会有报道吧。
  他再朝后翻, 就看到了照片是桐桐发言的一张照片,下面确实有一行小字,不知不觉她的名字后面都有这么多后缀了吗?
  舞蹈学院、美术学院, 给了她荣誉职位!她还是艺术团的团长, 是著名的舞蹈家。
  用了照片, 就是发言精彩, 很有代表性。
  桐桐在座谈会上谈了, 她没有争辩什么是艺术,她只是说:唯有经典才是可以永流传的。
  但我的作品就一定是经典的,可以永流传的吗?
  对这一点,她否认了。
  她说:“这只能说这是一次尝试,一次题材的尝试,也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尝试。社会在变革,世情在变化,而今轰动一时,再过数年便无人再看了。
  若后人再来翻看老片子,多半是要捕捉过去的年月里曾经流行过什么,它的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再去怀念这个故事。
  世情在变,人的认知在变,对世界的看法在变。因此,作为文艺创作者,怎么去在变局中抓住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大众喜欢的作品,才是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林暮秋放下报纸,文章中引用了桐桐的一段谈话内容,大约三百来个字,但里面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变局’、‘变革’‘变化’,说到底,她一直在强调‘变’!
  这‘变’不就是‘改革’吗?
  拿出改革的态度,尝试在文艺方面做出改革的创新和突破,所以,一千来字的报道,其中就有接近三分之一引用了她的谈话。
  林暮秋放下报纸,喝了一口茶:这个孩子,官做的比专业还专业!这稿子谁写的?又是望才给写的吧。
  还有三分钟就到了会客的时间了,他把抽屉里的好茶叶拿了一罐放到公文包里,省的下班的时候问了。
  自己对喝茶没有太大的讲究,也品不来好不好!但是望才爱喝,且茶叶的等级一入口就知道。这孩子生了一张富贵口,带的桐桐对吃喝都讲究起来了。
  放好看了看时间,秘书笑着进来,递了材料,“金厂长刚到!”
  林暮秋扫了一眼资料,‘嗐’了一声,朝后一靠:“请进来吧。”
  “是!”金厂长这个女婿很有意思,真就是公是公,私是私,预约了时间按时来了。
  他出去请人:“您请进吧。”
  四爷跟后面等着的二位说了一声,这才推门进去了。
  门一进来,外面就听见这位副行长的笑声,还挺大的!瞧,都是道听途书,林行长一点也不难打交道。
  在工作的环境里,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子女,要再不是同系统的,那种自豪的心态是无以复加的。
  他的话都多了起来:“金厂长,请坐啊!”
  “林行长,您客气。”
  秘书隔着门在外面,嘴角不由的翘起。自己这位领导见他这个姑爷比见亲儿子都高兴。
  林柔拿着需要签字的文件过来,见等着的人还不少,就问秘书说,“能插个队,送进去给我签个字么?”
  “金厂长在里面。”
  “啊?”林柔站在边上就笑,三姐夫是真知道怎么叫爸爸高兴的。
  她没进去,在外面等着呢,打听说:“我爸回家都不说……您要是有消息就透漏透漏,我大姐他们啥时候能回来?”
  “……要不,您还是进出插个队吧。”
  公事不耽搁多长时间,四爷卡着时间,二十五分钟,他就起身告辞,“……买了几条大鱼送过去了,等周末的时候我收拾……”
  水冷,不用你收拾:“陶然收拾,叫他收拾。”
  行!叫陶然收拾,“那我陪您出去凿冰开窝子去?”
  “你跟桐桐得去一趟机场……”
  四爷:“……”林樱要回来了?他就笑了,“那一条鱼可不够!您别管了,买了食材叫桐桐给送过去。”
  林暮秋就笑,又指了指公文包:“茶叶带回去。”
  行!四爷拿了一盒子茶叶,拿着出门了。
  林柔正站在外面,她也没叫姐夫,只笑了笑,朝里指了指。
  四爷点头,然后跟跟着的人都打了招呼,这才走了。
  第二位起身,秘书低声说:“您稍等,签个字就好了。”
  果然,半分钟都不到,一个很利索精干的姑娘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着文件,可嘴里却鼓囊囊的,不知道含着什么。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像是从行长的办公室里出来,还拿了什么礼物似得。
  林柔兜里揣的是那种小包装的橘饼,之前会议上有人拿出去闽省出差回来买的橘饼,一人能分一个。爸爸的没吃,揣兜里了。
  她刚才从爸爸包里摸出来,揣回来的。
  秘书陪着第二位客人进去,把之前金厂长用过的杯子收了,然后请这位客人坐。这是客人是第一次来,是交通部门的,他们采买设备的资金需要外汇结算,采购量大,不知道是要来谈什么。
  这位应该是新上任的,瞧着很年轻,以前倒是没打过交道。
  他给领导介绍说:“这事交通部门的董海董主任。”
  林暮秋伸手跟对方握了握,示意对方坐,秘书重新取了杯子泡了茶,端了过来。
  董海觉得这位行长挺严肃的,但可能是没打过交道的原因吧!对熟人人家不是挺热情的吗?他坐下就寒暄说:“您挂的这副字画真好。”
  秘书:“……”我们领导不爱聊天,开门见山就好了。
  林暮秋看了看墙上的字画,欣然接受夸奖,“画是我女儿画的,字是我女婿提的!还算拿的出手。”
  秘书:“……”人家在夸他女儿是画家,他女婿是全才。
  结果董海一听,马上就说:“哟!这可是专业水准呀!”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