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不放二郎走,二郎必死;
  放二郎走,大郎必死。
  竟是到了无可解之处!差别之在早晚,在自己能不能看到这个结局而已。
  所以,三郎是说,此安排不行。
  李渊长叹一声:“唯有你二哥真心求退,否则……”
  “二哥若退了,他手下那些骄兵悍将,服谁?”四爷又问,“今儿二哥退了,明儿那些人便能从天策府脱身,重新聚拢部将,反了!彼时,天下又将大乱,谁去平叛?二哥么?敢问朝中若是有成批那般将领,何以惧怕二哥至此?若是没有,若是不能辖制,那这些人怎么办?”
  李渊:“……”
  “天下才平,人心尚不稳。此时,为李唐立下赫赫战功之人尽皆反了,那么,天下人心当作何想?是否会有人趁乱而起,天下再度陷入战火!此时,谁来保李唐国祚?哪些世家是继续支持李唐,还是换个人支持。就像是从北周换到大隋,从大隋换到李唐,哪个王朝长久了?难道咱们父子走到如今,李家就落到这么一个下场么?”
  李渊:“…………”所以,二郎还不能退。
  四爷就问:“儿子斗胆一问。”
  “你问。”
  “您要保李唐国祚长久么?”
  自然!
  “您要保大哥二哥性命么?”
  自然!
  “您二者皆要保,皆不想失去,可对?”
  “对!”
  四爷就问:“二哥不能退,退了之后,天下必乱。”
  李渊:“……”便是不乱,林公也会挑拨乱的。只有乱了,她才能借口平天下之乱而兴兵。所以,三郎这个话,自己是坚信的!他是在推测,也是在示警,林公真会这么干的。
  是的!二郎不能退。
  四爷知道他会怎么想,换谁来,谁都会这么去推测桐桐的。这就对了!
  话说到这里了,他就看着李渊,问了一句:“那咱们假设,假设大哥退了,会如何?”
  什么?
  “假设大哥退了,会如何?”
  李渊一下子便站起来:“前隋事不远,若是废太子另立……”
  “太子在,就不乱了吗?兄弟就不相残了么?而今太子在位,情况好吗?太子不在外,情况会更坏吗?我再问一句,太子若不退了,会如何?天下会大乱么?”
  “关陇……”
  “关陇要的是利益!二哥难道会将关陇拒之门外?他们所图的,利益而已。”
  “可你二哥不妥协……”
  “二哥当年年轻呀!在其位谋其政。当知道有些力量一时清除不了,他就会想办法去兼容。那您以为二哥收拢那些人是做什么?造反么?错!二哥最初不过是想叫朝堂多一股力量,一股辖制关陇的力量。只要您和太子信他,他便是你们去制衡关陇的臂膀。”
  李渊:“……”是这样吗?是这样呀!
  “可你们受关陇蛊惑,信他们,却不肯信自己的骨肉血亲。关陇以二哥为敌,这是他们知道二哥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处害二哥,此……人之常情;可您和太子呢?明明父子兄弟若同心,天下坚若磐石之局,而今却走到了这一步。”
  李渊:“……”面色复杂,微微有些动容。
  “父皇啊,您试想。您若信二哥,太子若信二哥,父子兄弟一条心,有两代时间,辖制李唐的世家将不复存在。而我在北,为两国周旋三五十年太平,还是能的。我们父子四人,本可以打造了地域广袤的铁桶江山的。”
  李渊:“……”是啊!疆域广袤,稳若磐石。
  “可您信太子,太子信关陇世家。他只觉得那些人可以帮助他坐稳储位,却从未想过李唐!他以为,李唐是他的。而从来不止,他是李唐的。这不一样!”
  李渊没有说话:不废太子,兄弟俩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废太子……非要一死么?
  四爷还是那一问:“父皇,还是那一问,大哥退了,会如何?李唐会付出什么代价?”
  李渊:“……”他们会依附二郎,只要二郎接纳!
  这么一想,好像也对!二郎当然会接纳!他一手他的嫡系,一手关陇。这是个相互制约的平衡的局呀!
  四爷点头:“是啊!本来二哥把他当做一颗棋子,辖制关陇的一颗棋子。由着您和太子用!可走到了如今,只能他来执棋!也只有他来执棋,李唐才是稳的。
  换言之,二哥手里都是嫡系,时间久了,难免骄纵。历朝历代杀功臣者多了。可若有人辖制他的功臣们,他就不用杀功臣了。君臣也才能真正的相得益彰,善始善终。”
  李渊:“……”所以,若是二郎为太子,关陇并不是无用的!两股势力平衡,他才能掌舵。
  所以,不废太子,不是天下大乱,就是死一儿子为代价;可废了太子……好似除了朝堂内会混乱争执一段时间之后,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太子麾下,长安城外两千精兵,这……并不能起什么作用。
  或许还是会有零星的叛乱,打着太子的旗号……但是,立国之初,便是没有废太子,这零星的叛乱还是会冒出来。但这也不过是疥疮之疾,并不会对李唐构成威胁。
  四爷就看着他:利弊就在这里,哪种做法损失大,您自己估量。
  您要是真为了您的天下,为了将来李家的传承,为了您的儿子们还都活着,那么,请废太子!
  第1574章 隋唐风云(100)三更
  废太子?
  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办的事。
  四爷:“……”这个墨迹呀!他觉得有些话其实可以说的更明白些:“……敢问父皇, 今晚给儿子准备的寝宫……干净么?”
  什么?
  “儿子当年离开长安时,就知道那一去路上凶险。故而,提前一年的时候准备了马车,准备了袖箭, 为的就是保住这条命。”四爷看着外面, “今时不同往日,儿子另有身份。我妻乃一国之君, 我子女皆幼……谋算儿子性命之人, 谋算离间我们夫妻之人,一定有。”
  李渊:“……”所以, 东宫做的那点事, 他猜到了。
  四爷苦笑了一声, “父皇,父子兄弟何以走到如今?我们本该是最亲近的人,为何走到如今?不外乎是身边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我们之间下蛆。而今今晚哪里也不会去,只陪着阿母,只在阿母的寝宫里歇息。也只有阿母身边,儿子不怕被谋算。”
  李渊:“……”
  “儿子知道, 儿子性命无忧!盖因我妻在北, 素有威名;盖因我身怀秘技,有人觊觎。但是父皇呀,若以如此卑劣手段相谋, 上策否?”
  李渊:“……”
  四爷重重的一叹:“父亲身边多嫔妃, 她们身后各有家族, 她们的言辞各有立场, 是否公允呢?当年一个万氏, 乱了家;而今没了万氏,却又添了许多个万氏。谁给您添的’万氏‘,谁便是这些人背后的主子。”
  所以,没有理由废太子么?
  去我的寝宫查一查,看看是不是干净!如果不干净,这都是谁干的,拿住这个人!再问一问,谁安排的她,她都替她的主子干过什么事。
  只一个窥伺帝踪就能治死罪,更何况在帝王身边安排人,随时知道帝王的动向,给帝王进谗言。
  敢问,这些罪过拿出来,有哪一条不足以废太子?
  太子是什么?是标杆呀!干的这些事,既不忠又不孝,这还都不足以废太子么?
  四爷说着,就看了窦皇后一眼。
  一直未曾说话的窦皇后一直冷静的听着,直到三郎看过来,之后又看了看更漏,她心中一惊:三郎在催促!说是事情急。
  她忙说话了:“陛下,建成是你我长子,自来偏宠。你不舍,难道我舍得!我而今不舍,又能怎么办呢?而今只能为了大唐,为了子孙后代去想,也只能看利弊得失。哪种代价小,便选哪种。要不然,能如何呢?”
  那也不能这么着急呀!让朕想想,再想想。
  四爷面露急切,坐在窦皇后身边,偷偷的在她手心了写了个’贰‘字。
  窦皇后懂了,三郎一边看更漏,一边写了这个字。
  他的意思是:两个时辰。
  她也看向更漏,忙道:“这种事不能拖!但凡有一星半点消息漏出去,结果会如何?会不会反?便是您今晚不答应,不急着去做……可若是有人不小心泄露了消息呢?隔墙有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大郎知道有人谏言废太子,他身边那些人会不会撺掇他……”
  撺掇他真谋反呢?
  李渊:“……”会的!一定会的。
  窦皇后心痛难忍,可她的理智在,她知道,三郎的法子是保命的法子!不管是保大郎还是二郎,总归是两兄弟,谁都不会死了。
  他甚至把废太子的罪名的都找好了:是的!这种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大郎敢这么做,这是笃定他不会被废。
  可其实,这个罪很大……很大很大!但是他从不担心他的父亲会因此而治罪于他。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