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刘文静素与秦王近,然上次兵败薛举,只罢黜其官职亦是不够。此人对陛下多有怨言,藏不轨之心。当弹劾其包藏祸心,意图谋反。陛下必会采信,为何?无他,敲山震虎!”
杀刘文静,便是告诉秦王:刘文静这种晋阳起兵之谋臣,说杀也便杀了,你意欲何为?
李建成的手不停的摩挲着衣袖,而后问:“其二呢?”
“其二,重金收买秦王部下,秦王是否造反,得问他的部下,只要有人指正他谋反……”
李建成的手一顿:“不可!不可杀。”
“他犯了该杀之罪,不杀才是恩!事过之后,殿下请旨,赦免其罪,流放岭南便是。从他’谋逆‘之臣,无论文臣武将,尽皆诛杀。此时,他能如何?”
除了谋逆之罪,何罪能定功臣死罪?除了谋逆,再无其他。
“殿下,秦王部下亦是参差,有那出身不显,又几改其主之人,可从这些人身上下手。”
比如呢?
“尉迟敬德!当年,刘武周杀王仁恭,这般与人苟且而杀其夫起家者,简拔他为偏将,他亦受之!而后,林公与秦王诛刘武周,他见刘武周大势已去,便临阵倒戈。这般之人,有何买不通的?”
李建成:“……”言之有理。
“又有段志玄,乃是秦王晋阳起兵之部将。早年,曾随他的父亲客居太远。殿下与此人亦有交情,他未必不能背弃。”
李建成:“…………”
“之前齐王曾说,有一名叫张亮者,四处奔走,似有结私党之嫌!此人出身贫寒,再上瓦岗之前,不过是一农户。此人乃天策上将府任车骑将军!只要以招募私党的罪名,坐罪下狱。此等死罪,他一无甚见识的农户,焉能不怕?若想保命,便只能说出幕后指使。不论这三人中,哪个开口……便能定秦王之罪。”
“善!善!善。”
刘文静被弹劾,谁都未曾在意:几句怨言,定谋逆之罪?那不是一般的功臣,当年密谋起事,只四个人:李渊、李世民、裴寂、刘文静。
因几句怨言便要定下这个罪过吗?
李世民也想着申斥一顿,再要不然,发去边陲之地,却没想到,从弹劾到定罪,只短短几天时间而已。
他听到消息惊怒交加:儿在外用兵,太子处处温和,父皇赐儿嫡长子以承乾为名。
儿以为……儿以为……你们能容儿!多少人劝儿去洛阳,再不还朝。可儿回来了,儿的父在,儿的母在,若是没了父母,我们兄弟便是刀兵相向,父母也已然不知了。儿不能在父在上,母重病时,伤了父母呐!
可而今……而今这是干什么?
李世民起身:“进宫!进宫!本王要进宫。”
“房玄龄说,王爷,无用!无用。此去若是跟陛下冲突……”
“那便冲突!刘文静乃功臣,乃李唐之功臣!功臣遭难,本王如何能无动于衷?若功臣被冤杀,此世民之罪也!”
第1571章 隋唐风云(97)三更
父子相对, 沉默无言。
良久,李世民才说:“父皇,刘文静与您交好多年,他是何等样人, 您尽知!他私下多有抱怨, 此必为真;然此人有口而心……”更无此能,“以言而论罪, 他不冤!然, 死罪则过矣!”
李渊就说:“当年他为隋臣,鼓动朕起事!今日他为李唐之臣, 鼓动唇舌口出怨言, 谁能保证旧事不会重演。”
旧事重演?
李世民只觉得呼吸不畅:父皇是怕刘文静鼓动谁?怕谁又听刘文静的, 起兵谋反?
他内心苦笑:父皇话里话外,这分明就是意有所指!
所以,这就是警告!就是警告。
若这是警告, 我已然知道了:“请您从轻发落,留他一命。”说着,起身后郑重的跪下,重重的叩首:“请父皇开恩, 留刘文静一命。”
李渊看着跪在下面的儿子, 眸光复杂,只摆手:“去吧!出宫去吧。”这不仅是警告你,更是警告你身边那些文人:别以为鼓动唇舌不是罪!
就该把你身边这些心思活泛的文人都得清理了, 要不然……你本无心, 在他们的鼓动之下, 无心也该有心了。
于是, 刘文静被杀了。
李世民手里的书卷掉到了地上, 他怔愣在了原地。
长孙氏…放下手上的东西,回头看他,而后起身,做到他的身边,伸出双手抱他,久久不发一言。
李世民浑身软了一样,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掉:“观音婢!”
“嗯?”
“无路可退了。”李世民的声音低低的,只夫妻二人能听见,“他们各个都慈悲,都以为削了我的权利,不会要我的命,就是对我的情义。殊不知,我若无权,必死!莫须有的罪名就能要我的命,要你的命,要孩子的命。跟着我出生入死的这些多部下,有几人能活?他们的家眷,他们的族人,尽皆会被诛杀。”
故而,观音婢,而今已经无处可退了。
“无路可退,那便不退!便是永坠阿鼻地狱,妾亦与您同往。”
夫妻俩的手紧握在一起,前路未知,一脚踏出去,便是万丈悬崖,也无法回头了。
此时,在他们不知道的事后,有人拜访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正叫人去送礼,给林公送礼!林公得子女跟别的人不同,她安全度过产预期,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故而,他想准备贺礼,交给秦王妃,请秦王妃代为转交。
结果有人来求见,此人乃是同乡,偶有交集。来者是客,他倒是见了。却不想到,此人带着重金上门,来为太子说项。
“陛下之心,天下尽知!太子地位稳固,此不可撼动。尉迟公追随秦王,煊赫只是一时的!只要愿意效忠太子,为太子办事,你又何尝不是从龙功臣?”
“太子与段将军早年亦是感情甚笃!若论功勋,太子当真全无?粮草辎重、招兵买马,哪一项不是太子所为?世人皆以为秦王之勇,岂不知若无太子支持,何以有秦王今日?而今,天下平定,有多少仗可打?况且,治国与打仗不同。只论治国才能,太子可有错疏?”
段玄志看着眼前的人,一直未搭话。
直到对方说完了,他才说:“你先回去,容我思量思量。”
可人一走,他便一身下仆的衣裳,混在出门办事的仆从里出府,偷偷往秦王府去,且只走后门,叫人传话给王妃,说:“王妃采买的进献给东宫的缎子花色齐备了,请王妃看样品。”
“晚上看缎子?”
“是!王妃说,需得灯下流光溢彩。”
于是长孙氏便听到了这奇怪的传言,忙道:“将人带到前院亭子里候着!”
是!
结果一见,是段玄志。
“段将军?”
“王妃,末将有要事求见王爷。”
“走!”长孙氏带路,往书房去。
而李世民正在见一副马夫打扮的尉迟敬德:“这是……”
“有要事,属下扮作马夫去了赌坊,从赌坊后门出来。王府喂马的老卒与臣熟识……”这才送了信,长史大人将自己从侧门领入,这才见到了您。
正要往下说,外面禀报说:“王妃来了。”
“请王妃进来。”
结果王妃领来了另一个乔装打扮过的。
这一碰上,长孙氏就知道必出大事了:“妾去外面守着。”
李世民没想到,东宫除了找了段玄志,还找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就说:“殿下,需得先发制人!末将等陆续被调离洛阳,只说另有任命,可迄今未有任命。却不想太子是此意……这是我与段将军来了,告知殿下一声。可谁敢笃定,其他人未曾收太子重金?是否会指认王爷谋逆?”
“正是!”段玄志亦道:“而今,必须得先发制人。否则,尽皆东宫刀俎上之肉。”
尉迟敬德跟段玄志对视一眼:必须说服王爷,若不然,我们这般不投太子之人,将来必死无葬身之地。
他说:“殿下,属下与您乃情意相投,奉您为主,那您堪为人主。若是属下投太子,不过是利益相交。故而,属下便是冒死,亦不背叛于您。殿下屡屡相让,可东宫步步紧逼,若何?”
李世民当时未曾答复,只说此事要紧,得好好思量。
可紧跟着,洛阳便传来消息,张亮被抓了,罪名是结党,图谋不轨。
张亮确实是受命联络山东豪强的,此人若是开口,那罪名必定坐实了。可张亮在牢中,不论是名利诱惑,还是严刑拷打,张亮都不认罪,更不攀咬李世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子堂堂一条汉子,死固死耳,岂能诬陷他人?有本事就杀了老子。老子要改一个字,便是孬种。”
此消息传回长安时,刚好赶上两个事。
一个是将房玄龄、杜如晦撤职罢官,此二人乃是李世民文学馆的两位佼佼者,能谋善断。常有嫔妃在李渊耳边夸这两人的能力,而李渊正好觉得,正是这些像是刘文静一般的擅鼓动唇舌者最后蛊惑人心,煽动是非。次子身边就不该有这样的人。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杀刘文静,便是告诉秦王:刘文静这种晋阳起兵之谋臣,说杀也便杀了,你意欲何为?
李建成的手不停的摩挲着衣袖,而后问:“其二呢?”
“其二,重金收买秦王部下,秦王是否造反,得问他的部下,只要有人指正他谋反……”
李建成的手一顿:“不可!不可杀。”
“他犯了该杀之罪,不杀才是恩!事过之后,殿下请旨,赦免其罪,流放岭南便是。从他’谋逆‘之臣,无论文臣武将,尽皆诛杀。此时,他能如何?”
除了谋逆之罪,何罪能定功臣死罪?除了谋逆,再无其他。
“殿下,秦王部下亦是参差,有那出身不显,又几改其主之人,可从这些人身上下手。”
比如呢?
“尉迟敬德!当年,刘武周杀王仁恭,这般与人苟且而杀其夫起家者,简拔他为偏将,他亦受之!而后,林公与秦王诛刘武周,他见刘武周大势已去,便临阵倒戈。这般之人,有何买不通的?”
李建成:“……”言之有理。
“又有段志玄,乃是秦王晋阳起兵之部将。早年,曾随他的父亲客居太远。殿下与此人亦有交情,他未必不能背弃。”
李建成:“…………”
“之前齐王曾说,有一名叫张亮者,四处奔走,似有结私党之嫌!此人出身贫寒,再上瓦岗之前,不过是一农户。此人乃天策上将府任车骑将军!只要以招募私党的罪名,坐罪下狱。此等死罪,他一无甚见识的农户,焉能不怕?若想保命,便只能说出幕后指使。不论这三人中,哪个开口……便能定秦王之罪。”
“善!善!善。”
刘文静被弹劾,谁都未曾在意:几句怨言,定谋逆之罪?那不是一般的功臣,当年密谋起事,只四个人:李渊、李世民、裴寂、刘文静。
因几句怨言便要定下这个罪过吗?
李世民也想着申斥一顿,再要不然,发去边陲之地,却没想到,从弹劾到定罪,只短短几天时间而已。
他听到消息惊怒交加:儿在外用兵,太子处处温和,父皇赐儿嫡长子以承乾为名。
儿以为……儿以为……你们能容儿!多少人劝儿去洛阳,再不还朝。可儿回来了,儿的父在,儿的母在,若是没了父母,我们兄弟便是刀兵相向,父母也已然不知了。儿不能在父在上,母重病时,伤了父母呐!
可而今……而今这是干什么?
李世民起身:“进宫!进宫!本王要进宫。”
“房玄龄说,王爷,无用!无用。此去若是跟陛下冲突……”
“那便冲突!刘文静乃功臣,乃李唐之功臣!功臣遭难,本王如何能无动于衷?若功臣被冤杀,此世民之罪也!”
第1571章 隋唐风云(97)三更
父子相对, 沉默无言。
良久,李世民才说:“父皇,刘文静与您交好多年,他是何等样人, 您尽知!他私下多有抱怨, 此必为真;然此人有口而心……”更无此能,“以言而论罪, 他不冤!然, 死罪则过矣!”
李渊就说:“当年他为隋臣,鼓动朕起事!今日他为李唐之臣, 鼓动唇舌口出怨言, 谁能保证旧事不会重演。”
旧事重演?
李世民只觉得呼吸不畅:父皇是怕刘文静鼓动谁?怕谁又听刘文静的, 起兵谋反?
他内心苦笑:父皇话里话外,这分明就是意有所指!
所以,这就是警告!就是警告。
若这是警告, 我已然知道了:“请您从轻发落,留他一命。”说着,起身后郑重的跪下,重重的叩首:“请父皇开恩, 留刘文静一命。”
李渊看着跪在下面的儿子, 眸光复杂,只摆手:“去吧!出宫去吧。”这不仅是警告你,更是警告你身边那些文人:别以为鼓动唇舌不是罪!
就该把你身边这些心思活泛的文人都得清理了, 要不然……你本无心, 在他们的鼓动之下, 无心也该有心了。
于是, 刘文静被杀了。
李世民手里的书卷掉到了地上, 他怔愣在了原地。
长孙氏…放下手上的东西,回头看他,而后起身,做到他的身边,伸出双手抱他,久久不发一言。
李世民浑身软了一样,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掉:“观音婢!”
“嗯?”
“无路可退了。”李世民的声音低低的,只夫妻二人能听见,“他们各个都慈悲,都以为削了我的权利,不会要我的命,就是对我的情义。殊不知,我若无权,必死!莫须有的罪名就能要我的命,要你的命,要孩子的命。跟着我出生入死的这些多部下,有几人能活?他们的家眷,他们的族人,尽皆会被诛杀。”
故而,观音婢,而今已经无处可退了。
“无路可退,那便不退!便是永坠阿鼻地狱,妾亦与您同往。”
夫妻俩的手紧握在一起,前路未知,一脚踏出去,便是万丈悬崖,也无法回头了。
此时,在他们不知道的事后,有人拜访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正叫人去送礼,给林公送礼!林公得子女跟别的人不同,她安全度过产预期,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故而,他想准备贺礼,交给秦王妃,请秦王妃代为转交。
结果有人来求见,此人乃是同乡,偶有交集。来者是客,他倒是见了。却不想到,此人带着重金上门,来为太子说项。
“陛下之心,天下尽知!太子地位稳固,此不可撼动。尉迟公追随秦王,煊赫只是一时的!只要愿意效忠太子,为太子办事,你又何尝不是从龙功臣?”
“太子与段将军早年亦是感情甚笃!若论功勋,太子当真全无?粮草辎重、招兵买马,哪一项不是太子所为?世人皆以为秦王之勇,岂不知若无太子支持,何以有秦王今日?而今,天下平定,有多少仗可打?况且,治国与打仗不同。只论治国才能,太子可有错疏?”
段玄志看着眼前的人,一直未搭话。
直到对方说完了,他才说:“你先回去,容我思量思量。”
可人一走,他便一身下仆的衣裳,混在出门办事的仆从里出府,偷偷往秦王府去,且只走后门,叫人传话给王妃,说:“王妃采买的进献给东宫的缎子花色齐备了,请王妃看样品。”
“晚上看缎子?”
“是!王妃说,需得灯下流光溢彩。”
于是长孙氏便听到了这奇怪的传言,忙道:“将人带到前院亭子里候着!”
是!
结果一见,是段玄志。
“段将军?”
“王妃,末将有要事求见王爷。”
“走!”长孙氏带路,往书房去。
而李世民正在见一副马夫打扮的尉迟敬德:“这是……”
“有要事,属下扮作马夫去了赌坊,从赌坊后门出来。王府喂马的老卒与臣熟识……”这才送了信,长史大人将自己从侧门领入,这才见到了您。
正要往下说,外面禀报说:“王妃来了。”
“请王妃进来。”
结果王妃领来了另一个乔装打扮过的。
这一碰上,长孙氏就知道必出大事了:“妾去外面守着。”
李世民没想到,东宫除了找了段玄志,还找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就说:“殿下,需得先发制人!末将等陆续被调离洛阳,只说另有任命,可迄今未有任命。却不想太子是此意……这是我与段将军来了,告知殿下一声。可谁敢笃定,其他人未曾收太子重金?是否会指认王爷谋逆?”
“正是!”段玄志亦道:“而今,必须得先发制人。否则,尽皆东宫刀俎上之肉。”
尉迟敬德跟段玄志对视一眼:必须说服王爷,若不然,我们这般不投太子之人,将来必死无葬身之地。
他说:“殿下,属下与您乃情意相投,奉您为主,那您堪为人主。若是属下投太子,不过是利益相交。故而,属下便是冒死,亦不背叛于您。殿下屡屡相让,可东宫步步紧逼,若何?”
李世民当时未曾答复,只说此事要紧,得好好思量。
可紧跟着,洛阳便传来消息,张亮被抓了,罪名是结党,图谋不轨。
张亮确实是受命联络山东豪强的,此人若是开口,那罪名必定坐实了。可张亮在牢中,不论是名利诱惑,还是严刑拷打,张亮都不认罪,更不攀咬李世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老子堂堂一条汉子,死固死耳,岂能诬陷他人?有本事就杀了老子。老子要改一个字,便是孬种。”
此消息传回长安时,刚好赶上两个事。
一个是将房玄龄、杜如晦撤职罢官,此二人乃是李世民文学馆的两位佼佼者,能谋善断。常有嫔妃在李渊耳边夸这两人的能力,而李渊正好觉得,正是这些像是刘文静一般的擅鼓动唇舌者最后蛊惑人心,煽动是非。次子身边就不该有这样的人。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