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于是,他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他们俩凑到一块,咱可能打起来有些吃力。可要是,我不叫他们碰面呢?他们双方无法兵合一处,我一样有胜算。
  他把主力留下,继续围困洛阳。而后,他自己亲自率领只有三千五百人马的’玄甲军‘,去窦建德救援王世充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窦建德去了。
  窦建德的人马是多少呢?是李世民的三十倍。
  埋伏的地点选在虎牢关。
  虎牢关地市险峻,南边是嵩山,北边是黄河,自成天险。这一仗十分凶险,也十分经典。兵力悬殊,以少胜多。
  真的拼的是命,打的是战术。
  以这么一点人手,俘虏了窦建德五万多人马。可以说三千五百人马,把窦建德给团灭了。
  灭了窦建德,王世充就真的孤立无援!不打只围,他也死定了。
  无路可走的王世充只能出城投降!
  长孙无忌就说:“我等出发之时,我们王爷正要押着王世充和窦建德回长安。听闻朝中声音诸多,王爷遣我二人来,贺林公之喜。我们王爷说,北有林公,他可安心南渡。平定萧铣、林士弘等势力。明年必能消弭战祸,还天下清明。”
  萧铣、林士弘等势力在两湖、江西、岭南等地。将这些势力消灭,若是自家这边再平定了李轨之乱,再辖制住突厥,天下确实算是安定了。
  “也替我转达对秦王殿下的敬意!此战胜,李唐乾坤定。秦王于天下之功勋,无人可比拟!”
  反正就是表达相互交好,对长久保持和平的共识。
  意思到了就行了,这两人并不敢多留。
  而这一天,长安震动。
  秦王率领数十虎将,上万铁骑,数万甲士,俘虏了王世充、窦建德,招降了李密等人,凯旋而回。
  当将士进入长安,满长安只有这一支威武之师的马蹄声和脚步声,这所带来的震动,其威势之大,李唐上下无人可掠其锋芒。
  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地位高于诸王。
  可李渊晚上睡不着了,他辗转难眠,这般雄师若在长安,当真是叫人寝食难安。
  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定。
  在洛阳设立天策府,属官尽皆去洛阳。
  天策府乃是李世民军事上的决策机构和顾问,将领自然是尽皆入天策府。
  李世民的秦王府在长安,秦王日常自然得在长安,有战时奉命去洛阳。这便将李世民和他的将领彻底的分开了。
  当在洛阳给设立天策府的旨意一下来,秦王府上的庆功宴瞬间没了声息。
  李世民端坐在上面,刚从战场上归来的悍将们面有愤愤色。
  是啊!这般是为何呢?何人不懂?!
  李世民强压下心头复杂的情绪,安抚下属情绪:“洛阳乃隋都,需得小心镇守,天策府设在洛阳,可镇东都。”
  “镇东都——”
  “镇东都——”
  “镇东都——”
  ……
  酒宴散去,李世民坐在书房里,一夜未眠。
  长孙氏陪在身侧,安静的坐着。她看着丈夫的挣扎,苦痛,看着他的手攥成拳头,泪水却一滴一滴的掉落在手背上。
  就这么无声的坐着,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天色露出鱼肚白,她才听到丈夫说:“在王府中,设立一文学馆,如何?”
  长孙氏:“……”她抬起头来,“甚好!”
  “天策府乃是李世民的军事机构,文学馆……十八学士,乃是李世民的智囊团。”桐桐轻轻的放下棋子,“李世民在此刻应该是下了决定要取而代之。”
  他不能有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四爷罢手了:“早点歇着吧!明儿得累一天。”
  李世民设立文学馆的这一天,华朝诞生,林桐北境建国……
  第1563章 隋唐风云(89)一更
  北境, 华朝,华历元年,春!
  桐桐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 长孙世安作为礼部尚书, 已经慷慨陈词了一个时辰了。怎么都不累么?
  这家伙这么激动,是因为年号的问题。
  年号是作甚的?纪年的, 对吧!
  那就从登基的第二年年初开始算, 就算是华历元年了。自此之后,只有有大华一朝, 不提什么年号, 麻烦死了!那玩意只是为了叫百姓记住有哪个皇帝, 并不是说,这对老百姓的纪年有什么帮助。
  你要做的好,百姓自然记得你。
  你要做的不好, 或是在位的时间短,啥都没干,那记得你干嘛?
  故而,她觉得不需要年号, 就这么纪年就可以。
  当然了, 年号可以有一个,但不用年号纪年。再要不行,就两者并行一段时间, 两种纪年法。这都是可以的。
  这种事不用较真, 是可以商议的。
  但是呢, 态度上, 桐桐就得摆出这么一副姿态来。
  一是表达自己不喜欢花里胡哨, 有些累赘的东西;
  二是,你不叫礼部的人在这个地方跟你较真,他们就会在别的地方跟你较真。
  君臣之间如拔河,不可妥协的地方,我这个做君王的绝对不会妥协。可在本身我就不太看重的地方,跟你们拔河,极限拉扯拉扯,拉扯到一定程度,让你赢不就完了吗?
  我赢一场,你赢一场,还挺热闹的。
  之前呢,跟礼部扛过一次。为啥呢?礼部认为该册封帝王先祖。
  从父母、到祖父母,甚至往上,册封五代才算完。
  我可去你的吧!
  礼部巴拉巴拉的,又是孝道,又是自古以来的,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个先祖是非册封不可,不册封你就名不正言不顺!
  在这个事情上,她就是不妥协。人家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有他们的位置,他们当他们的帝王、太子、罪人、庶人就是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要求册封姓杨的,不管怎么说,这种想法还在情理之中,人之常情的想法嘛!但即便是这样,已经把桐桐烦的够够的。
  结果还有投靠来的老儒上折子,认为该册封李家先祖!
  桐桐看到折子的时候几乎以为我看错了?心说:那我给李渊册封个啥?给册封个承恩公好不好呢?
  能不放屁么?
  要不说即便是明君都难免有脾气失控的时候,咱就说拿着这种折子,你想不想发脾气吧?
  但是呢,咱不能发脾气,得叫臣子说话!就比如这老儒,再不行还能当个先生用,咱真缺人!用人长处,就得容人短处。
  甚至于得容忍他们犯抽、犯轴,犯二,犯神经!
  压了一天的脾气,一回后殿就跟四爷吐槽,能滔滔不绝,口吐芬芳。
  四爷默默的听着,只笑。
  后来桐桐就有点后知后觉了,甚至都怀疑四爷当年动不动把他自己关到佛堂,是假礼佛。他是不是偷摸的在里面骂这些像是神经病一样奴才、兄弟……还有他皇阿玛。
  “胡说!”四爷把串珠递给桐桐,然后给桐桐面前摆上佛经:“转着串,念着敬,磨磨脾气。”
  哦!压抑自己的脾气,然后消化它。
  桐桐心说,我可算知道你为啥情绪化了!他每次发脾气不是只因为这一件事,就他这狗怂脾气,加上小心眼。自以为消化了脾气消化的还挺好的,但其实你只是偷偷的藏起来了,在某个节点,你砰的一下就炸了。
  但这个爆炸的量级是长期积累发生了质变!不是你喜怒无常,你是宣泄情绪的方式错了。
  可看着佛珠,拿着手串,她又想:要不然呢?动辄朝臣子发脾气,这绝对不符合明君的标准。背后总蛐蛐人……隔墙有耳,跟谁蛐蛐好像都不对。
  自己现在能给四爷蛐蛐,四爷当年又不能总跟自己蛐蛐!大男人嘛,还是要树立伟光正的形象的。
  于是,他除了这个办法也没办法了。
  桐桐翻了一页佛经,写的是啥,一个字都没看进去。然后串子转了三颗之后,把串给撸断了,佛珠啪啦啦的掉了,滚了一地。
  四爷:“…………”现在知道明君难当了吧?在无数次想打死某个人的时候,得克制住自己。
  桐桐听劝了,好好跟礼部沟通了。
  她的说辞是:我觉得杨家先人都很了不起,他们会留在史书上,靠着他们自己发着自己的光。我这事业未成,才刚刚起步,我要是册封他们,那是拉低了人家的身份。
  所以,我尊重杨家先人们的方式就是:继续努力!
  反正态度是好的,也有听你们的建议,但就是坚决不采纳。
  至于说李家呢,她把老儒的折子给长孙世安,折子上只批了一个字——阅!
  长孙世安一看这折子,然后回去就把老儒放到书馆去了。管理图书去吧,你也干不了别的了。
  这一仗,以桐桐的胜利告终。
  在年号的问题上,这已经拉扯了好些日子了,从过完年还大雪飞扬,到三月份,天气稍微和暖,冰雪慢慢融化,草场远远看去,有了绿意。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