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桐桐低声把事说了,四爷理所当然:“他要是不警惕,就该换了他!”他就是干这个的!也只有这种人,才敢把安全的事全权交给他。
  在这个事上不能戳破,要不能叫他将我和你视为一体!咱们是例外,要是因为咱们俩的这种特殊性,叫他们认为不用防备皇帝的另一半,那一定是咱们后人的灾难。
  所以,为了后代着想,你得支持他!我也得容着他的不信任和暗中的监视和调查。
  帝王就是如此,不能偏私!这个私,指的就是无条件偏信!信任臣子和必要的监督是并行的,这两者并不矛盾。
  总说帝王多疑……不是多疑,是不小心的真的会没命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还有家人的命。
  桐桐叹气,就是知道这一点才唏嘘。
  四爷坐过去用早饭:“赶紧吃饭!”吃完饭还得商议立国的事,机构的设置,官员的任命,多少事要办呢。
  桐桐就笑,这也是四爷第一次正式参与议事……还挺期待的。
  第1561章 隋唐风云(87)二更
  这个历史时间段来说……都是臣下算计上位的!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 再到唐。大小政权更迭三十多个,有哪个不是臣下算计了君王。
  杨坚是北周的丞相,是北周的国丈!
  李渊是大隋的皇亲国戚!
  不仅类似于杨坚、李渊这种成功了的,那么没成功的, 有几个不是大隋的官员?
  臣子算计帝王成功的案例太多了。
  便是李世民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 这都该是功勋之臣吧!但他们都是得了善终了吗?并不是!
  他们中就有人参与谋反,获罪!只是李世民说功勋该表彰, 没有把他们从凌烟阁上请下来而已。这些谋反的, 当年哪个不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忠心耿耿的。结果呢?一点也不妨碍他们造反为祸。
  信任?要是李世民没有防备, 造反早干成了。
  可为什么没成呢?这边一造反, 那边就有人揭发。
  没人盯着?
  军中不暗中叫人盯着, 这是自大呀?还是愚蠢呀?军中的任何动向都得掌握,从古至今,历朝历代, 从无例外。
  四爷支持常青盯着他,无他:开先例!
  这是盯着,也是保护。
  下一任帝王若是女儿,怎么办?谁能保证她的枕边人不出岔子?就算此人没有坏心, 那围绕着他的人呢?他的家族呢?谁能保障女帝在生产的时候丈夫不会弄死她, 然后把外面生的孩子抱回来,说是女帝生的?
  人世间的夫妻,为了三五套房子, 三五百万存款, 都能生出诸多矛盾来, 甚至大打出手, 致对方于死地。更何况女方拥有整个天下……
  桐桐一口一口吃着饭, 四爷知道,她想第一胎生个女儿,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太女。
  可她又舍不得,又害怕,害怕她得遭受世间至难至苦。
  她更害怕孩子受到伤害……
  桐桐咽的艰难:“世间夫妻……怨偶占多数!婚姻幸福这个东西……”其实太稀少了!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一地鸡毛。
  强悍如武则天又如何,她的丈夫,她的子女……其实都背叛了她!
  四爷给她夹菜:“吃饭!”说着,就看桐桐,“你钻牛角尖了。”
  嗯?
  “这得看怎么去教育孩子了。”四爷说她,“若是女儿,其他方面能力都好,你在其他方面有担心的话……”
  怎么了?
  “谁说女帝一定得有婚姻。”
  啊?
  “不成婚就不能生孩子了?”怎么在这方面倒是古板了起来?
  桐桐:“……”
  “孩子压根就不需要父族!”四爷看桐桐:不对吗?
  桐桐:“……对!”对啊!咱老成婚,我的思维在一瞬间走入了死胡同了。怎么想都觉得我姑娘好可怜!
  可其实,婚姻不是必需品呀!尤其是对于女帝来说,要婚姻干什么?有孩子就行呗。
  她豁然开朗,一下子就笑了,越想越觉得四爷这主意不错。
  是的!生了姑娘一定得好好的教。
  她两口吃了一个鸡蛋,把碗里的菜都给扒拉完了:走!议事!
  张鱼娘陪着往出走,心说:常青看错了,但不知为何主公不提醒常青。其实,主公与雍王之间,绝非无情。
  相反,他们之间是极其有默契的。主公跟雍王相处,哪怕掩盖的再好,也会不时的露出小女儿之态。
  雍王不是臣,他在宠溺的哄主公。那小声的交谈没人能听见,但是神态是看得见的。若不说身份,这就是一对极其恩爱的新婚夫妻。妻子刚还一脸忧愁,饭都吃不下去了。丈夫几句话,妻子便笑颜如花,心情明媚了起来。
  只是出了后殿的门,主公才收敛了脸上的表情,看起来跟往常无异。可是若是细致观察就会发现,每次到了转角或是进出门的时候,主公都会用余光,或是从反光的器具上看雍王有没有跟上。
  雍王也很有趣,她发现这么一会子功夫,雍王已经第三次想伸手,却又悄悄的缩回去了,没叫人发现。他该是想提醒主公,披风得抓着前襟,别叫钻风。风一大,披风刮起来,不保暖。
  可是在外面,也怕人看见,这才没有再伸手。
  四爷就是这个意思,坐下的时候,他看了桐桐一眼。
  桐桐:“……”她把披风往身上一裹,说见礼的属下:“坐!都坐。”
  韦尼子在列,她也是一身圆领袍子,坐在靠前的位置。她觉得这位林公非常有趣,她藏的很好,但还是跟雍王之间有些小互动。
  其实,只眼神交汇便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都不像是新婚夫妻。
  这满大殿的男人都是瞎子么,看不来……人家夫妻关系挺好的。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林公无儿女之思。
  男人——永远那么愚蠢又自负。
  于是,她确定了,若是朝堂需要站队,她必站雍王。只要没发现两口子翻脸,那么,站雍王没错。
  有时候有些事,主公不能主动提,那谁知道主公的心思呢?一个被窝里最交心的那个人呗。
  今儿议事就是开国之后的机构设置,以及官员安排。
  基层,地方各级官员,她认为,可以照着李唐照搬。其他,最难融合的是基层。只要各级设置是一样的,就好整合了。
  但是中央,思量了再三,她觉得照搬而今的李唐就太麻烦了。毕竟李世民也在改革中央机构,到时候跟着他改,倒是不必。
  而且,得考虑这边的特殊性。
  她觉得军政还是得分两套班子,除此之外,还得有第三套班子,这套班子必须是由各部族首领构成。
  也不用那么麻烦的取名字,咱清晰明了,不搞什么深刻的文字内涵!毕竟才是扫盲阶段,大部分百姓才学汉话汉字,搞那么深奥那么拗口,百姓分不清。
  那就往直白的说——政务阁、军务阁、参政阁。
  每阁三位阁臣。
  政务阁之下,设置五部:户部、工部、礼部、刑部、吏部。
  兵部该有,但这不是有军务阁么?咱们把这个分的更细致一些:作战布防的、后勤保障的、伤员战死将士抚恤的,兵器研发制造的。
  至于参政阁,不是只能参政。他们有监督、弹劾的指责,不管是对官员还是对政务阁和军务阁,都有监督弹劾的权利。
  就像是政务阁,如果他们出台的某些政策,参政阁集体决议,认为不可行,那就有权打回。
  在座的相互对视一眼,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桐桐先说军务阁的阁臣,这个按照功劳来嘛,对吧,没有争议性。
  周法尚的地位不可动摇,他必须得入。
  来护儿,这个也没有人不服。虽然说冲锋陷阵的少,但战后善后以及驻守,这其实并不好做。
  这两人没有争议。
  若论军功,除了这二人,军功最大的是主公自己。如果不算他的话,大家在心里盘算了一遍:来整肯定不能入,因为他父亲入阁了。
  费青奴跟的最早,但他多做的是后勤事务。
  论起攻城略地,其实有一人的功劳在其他人之上,那便是雍王!梁师都如何能平的?是他不费一兵一卒给劝降的。
  这不是功劳么?
  庾质就说:“其次,该论雍王。”
  参政议政……有参政之权,他怎么就不能任职了?
  桐桐没说话,只问:“诸位以为如何?”
  论功的话,确实无话可说。关键这里面还有武器研发督造,绕不开雍王。好似用此人也无可厚非。
  桐桐点头,那这就算是定下来了。
  但是呢?来整又是最早跟着的人,放在下面又不合适。
  桐桐便看了张鱼娘一眼:“把名单取来,着人拟旨。”
  这名单是册封爵位的,周法尚为安国公,来护儿为升国公,来整为平国公。一门父子双国公。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