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自此,北周亡国,大隋建立。
  而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女儿杨丽华,从原来的北周皇后变成了大隋的公主——乐平公主。用桐桐的说法就是,杨丽华像是脑子有泡。
  丈夫当皇帝哪有亲爹当皇帝来的舒服?!
  当然,这是桐桐的看法!哪怕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没有亏待她,她也能说出这样叫人哭笑不得的话来。
  人家杨丽华不是林雨桐那个没良心的,尽管宇文赟对杨丽华不好,但是杨丽华对杨坚篡了宇文家天下这个事,那是相当反对的。
  杨坚和独孤伽罗呢,见姑娘不高兴,那也就觉得应该是亏欠了孩子的了。于是,对杨丽华极尽宠爱。
  杨丽华和宇文赟有个女儿,叫宇文娥英。大隋建立后,刚好赶上宇文娥英到了婚龄。此女在北周时,那是嫡出的公主,亲爹是帝王。到了大隋,亲外公是帝王。又因着对杨丽华的亏欠,杨坚和独孤伽罗尽力在弥补。
  为宇文娥英选亲,将勋贵人家子弟尽皆招到宫里,由着杨丽华和宇文娥英去选。于是,杨丽华选中一个叫李敏的少年,这李敏出身不差,他父亲是上柱国李崇,他伯父是大隋的开国功臣李穆,可谓是一门煊赫。
  选定了这个女婿之后,婚后,杨丽华带着女儿女婿去见杨坚,在去之间,她就跟女婿李敏说好,“一会子要是陛下封赏你官职,不能给你什么官职你都接受。我把天下江山都让给杨家了,而今我膝下只这一个女儿,你是我的女婿,陛下本就应该厚待你。除非给你上柱国,否则,什么官职都不要接受。”
  杨坚很给面子,见外孙女和外孙女女婿,他弹琵琶,叫李敏跳舞。然后问李敏而今是啥官职?
  杨丽华就说:“啥官职?白丁一个罢了。”
  杨坚便明白了女儿的意思,就说李敏:“先当个仪同吧。”
  仪同大将军,这是军中官职。
  李敏听丈母娘的话,不应答,也不谢恩。
  杨坚又问:“那开府大将军呢?”升了一等。
  李敏还是不言语,不说话,不谢恩。
  杨坚就叹气:“……乐平公主对大隋有大功,那就授你柱国吧。”
  李敏这才谢恩,于是,他就这么着,当上了柱国。
  “李柱国!”杨广看着被宣召来的李敏,笑问道:“李氏当天子,此话你可有听闻?”
  李敏大惊失色,“陛下,臣绝无反意!”
  杨广朝李敏走了两步,扶住李敏:“乐平长公主乃是朕之长姊!”
  是!
  “你妻乃是朕之甥女。”
  “是!”
  “长姊去世时,拉着朕的手,托付朕务必要照管好她的女儿、女婿……”
  “陛下对臣夫妻照顾有加,臣甚感激。”
  “可李柱国……朕心有不安呐!”杨广抓着李敏的手,“此谶言,叫朕坐立不安。威胁江山者,只要活在这个世上,朕就无法安宁。他活一日,朕不安一日。李柱国,这般……当如何?”
  李敏:“……”何意?此为何意!
  他一时没言语,杨广挥挥手,叫他退下了。
  李敏往出退,头上的汗滚滚而下。陛下的话他听懂了,陛下的意思是:李柱国,你活着,朕就不安!为君王尽忠,为使得朕安,你当自尽以尽忠。
  可真回了府,看着挂着的宝剑,拽了拽白绫,再拿了鸩酒,一样一样的摸了一遍,还是对自己下不了手。
  如何?当如何?
  自己冤枉!自己何曾起过反心?这般去寻死,如何甘心!便是死,也不能这么冤死。
  “冤?”杨广看着李三郎,“你说李敏冤?”
  四爷摇头:“此事无实证!便是臣姓李,但臣还是要说,此事当谨慎。”
  杨广笑了,问说:“你可知此事是谁查的?”
  宇文述!但是,四爷不能说知道,只能摇头。
  杨广告诉他答案:“宇文述。”
  四爷:“……”他一副了然的样子,其实心中也知答案。宇文述有个妹妹,嫁到了李家,是李敏堂叔李浑的妻子。
  也就是说,李浑是宇文述的亲妹夫。
  凡是谋反,九族皆在株连之内,宇文述有什么理由冤枉亲妹夫家呢?
  也因为如此,杨广笃定这一家就是要谋反。如果这个李家应了谶语,那其他的李姓,像是李渊,这就不在被怀疑的名单之内了。
  四爷:“……”言尽于此!不是谁都能救的,也不是谁都必要救的。在他看来,李敏就不是个聪明人。
  是的!李敏听懂了,却不敢去死。
  他找了他的堂叔李浑和李善恒商量去了:“陛下怀疑,非叫我死,当如何?这必是有人害咱们李氏呀!”
  李浑冷笑:“此乃诬告!只管查便是。”
  而后,跟宇文述走的极近的裴仁基便告发宇文述的妹夫李浑要学杨玄感造反,于是,杨广下了圣旨:将李氏尽数缉拿!
  可人逮进去了,审不出证据。
  宇文述便找了宇文娥英,“只要是李浑的罪责,你丈夫李敏就能脱罪。”
  宇文娥英信了这个话,她自己写了折子,给她的舅舅杨广,说李家就是打算谋反,是李浑主导的。
  那还要什么罪证吗?审问什么?你李家认不认的,都不重要的!你李家妇都已经揭发了,你们还要狡辩吗?
  于是,李家三十多男丁,包括李敏在内,尽数被杀。
  数月之后,宇文娥英,北周的公主,杨坚的外孙女,杨广的外甥女,被杨广赐鸩酒,命人给灌下去,亡!
  第1506章 隋唐风云(32)二更
  桐桐收到消息的时候, 已经出发了。她只带走了百余人,随着庾质一道去面君。
  这一家死的真的是冤枉,这件事里,宇文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谁也不知道他跟他妹夫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非得弄死对方全家。
  桐桐更怀疑, 是宇文家在为谋反做准备,想拉着李家入伙, 但是李家不入套, 宇文述怕泄露了秘密,干脆就先下手为强。
  而这李家人也真是……祖上的功勋把人给养傻了吧, 在面对危机的时候, 这都是什么处置办法?
  不过这一家也是真倒霉, 做叔叔的娶了宇文述的妹妹,做侄儿的被宇文娥英选中了,一个宇文家, 一个杨家,你就说你不死谁死?!
  这事除非他们有办法自救,否则谁都救不了。尤其是四爷,一个处置不当, 隋炀帝真能先把他给杀了。李渊感觉到了猜忌, 于是自污,什么酒色财气全都沾了。又处处给人好处,与能结交的人都结交。宇文述爱财, 他就跟宇文士及处的很亲密, 如挚友一般, 从来不惜财货, 将姿态放的很低的去巴结。
  这种情况下, 宇文述觉得造反不用找李渊,毕竟他酒色财气的,有啥用?造反完也不怕这人不服,反正关系不错,他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当然了,李家被害,是不是这个原因,她也不知道,纯属瞎猜的。
  她骑在马上,看着本应在地里劳作的百姓都在忙着修建城池,就:“……”杨广也是个神人,他觉得民乱太多了,就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叫百姓都住到城里。
  搬进城里这不现实,那咱们就筑城嘛!你们村村寨寨的,都给朕把你们住的这一片给围起来。如此,叛军不就不容易攻打了吗?
  他想叫大隋的子民都住在堡垒里,于是,不敢违抗圣旨的百姓就不得不开始建造堡垒。把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用墙给围起来。
  桐桐路过这一个个村寨,问庾质:“庾公,此法可用否?”
  庾质沉默:除了耗费民力,使得百姓更加的怨声载道之外,有甚用处?
  “庾公,此等政令,朝中上下无人能陈其弊,此……比这荒诞的政令更可怕。”
  是啊!臣不信君,臣不为君效力,陛下这算是众叛亲离了吗?
  走到这一步,天下早无人保了。
  正如一个荒诞的流言,一个方士为晋身故发耸人听闻的言论,帝王便当了真,事成了这样。
  朝中出奸臣,那必是有昏君呐!
  桐桐又问庾质:“庾公,陛下北巡您以为,有风险吗?”
  庾质:“……”突厥与大隋断交,两国已然交恶。而今,大隋内部民乱四起,连年征伐百姓疲敝,北巡……擦着突厥的边境线,这可不正是突厥的机会。
  因此,北巡的风险极大。
  而自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此举,着实是冒险。
  桐桐又说:“若是为巡边,轻车简行,此为国之防御,慰劳戍边将士,此为善!”
  庾质:“……”可事实上,陛下带着后宫女眷,皇后以及皇子们,甚至于朝中勋贵同行。只车架,便绵延百里不止。
  桐桐再不言语,庾质愈发的忧心忡忡。
  直到用饭之时,桐桐才打开舆图,然后看庾质:“这里是雁门关,咱们是直接前往雁门关,还是追着陛下的脚步,您来定。”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