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正如出来之后,长孙氏听到后面的脚步声,便停了下来,侧身站立:“长嫂。”
  “三郎要出远门,这一餐饭食预备什么?”
  “听您的,您吩咐,我去照看。”
  “婆母需得软烂一些,可近日瞧着三郎身子似是真好了起来,饮食禁忌该是少了些。”
  “您说的是。”
  “碎金饭,剔缕鸡,荠菜正鲜嫩……”
  于是,四爷这一餐,就吃到了凉拌鸡丝、皮牙子拌荠菜,一碗豆腐羹,一碗蛋炒饭。
  味道勉勉强强,能入口。
  窦夫人一边用饭,一边道:“伴君如伴虎,你当谨记此言。”
  “儿谨记。”
  “当年,我以甥女身份陪伴舅父,尚且需得战战兢兢,说话字斟句酌。更遑论陛下这般君王!我常劝你父亲,府中莫要养那般好马……若是有好马,只管进献,他总也不舍!此次,便将好马带去,献给陛下……”
  四爷:“……”窦夫人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李渊,杨广此人不堪为君!连臣下养些好马都能心生嫉妒,恨不能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归他所有。这样的人为君,臣子哪有好日子过。
  这一日一日的这么去影响,莫说李渊心中,就是这些孩子心里,是不是对大隋的皇帝也是自来心生戒备呢?
  看来,宇文邕当年确实疼宠外甥女,窦夫人对大隋之厌憎,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了。
  她叮嘱一句,四爷就应承一句,而后劝说:“养病在于静!静,不是外物之静,而在于您内心之静。便是身处乱局,您得信,您的儿子们早已不是需要庇护的孩子。您身康体健,便是帮了儿子们最大的忙了。”
  窦夫人:“……”乱局之中,至关重要!万万不可丁忧。
  她缓缓点头:“外事我一概不管,郑氏出身世家大族,内务通达;长孙氏克己守礼,世事通透。皆可托付之人!”
  “是!”正该如此。
  用完饭,四爷就起身了:“儿子去看看四郎和小妹,母亲先休息。”
  “去吧。”
  李元吉正坐在书案上,脚踩在书童的肩膀上嬉笑。看见来人了,才急忙站了起来,垂了头。
  四爷将侍奉的人都打发了,这才坐下看李元吉。
  生母不喜,会对一个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来说,这种影响是巨大的。
  四爷指了指对面:“你坐!”
  李元吉坐下了,依旧垂着头。
  四爷不看他,只问说:“你可知……母亲为何不喜你?”
  李元吉:“……”他握紧拳头,未言语。
  “此并非你之错!亦不是母亲真因着你丑,故而厌弃你。”
  李元吉终于抬起头来,看了过来。
  “母亲出身高贵,嫁于父亲之后夫妻恩爱。生了大哥,之后生了二哥与我……母亲一直以为,她和父亲可以这么一直恩爱的过下去。可世间男子谁能守着妻子过日子呢?母亲怀上你之后,父亲有了万氏。万氏怀子,在你出生后的第三个月,生下了五郎……”
  李元吉一脸的迷茫:“……”
  “因万氏身怀有孕,母亲自怀你始,便心绪不佳……”四爷说着,便拿了医书和十数年前的药方,推给李元吉:“……你看看。”
  李元吉拿了过来,翻看着。
  “母亲当年病了,此病有记载,肝郁,脏躁……此乃心志不畅,情志难疏所致!我遇过名医,太医令言称母亲三五个月的寿数,可那位大夫说,母亲若是心情舒畅,至少还有三五年之寿数……”
  李元吉的眼泪含在眼圈里,手指紧紧攥着书页。
  “那高人说,妇人产后,情志起伏尤其大!她见过产后抱着孩子投河的,见过因此病生生捂死亲生孩子的……更有出门便找不到家门的……此病症,在产后三年内有缓解可能……”
  李元吉抬起头来:“……”那为甚她还是不喜我?
  “你年岁渐长,用你的脑子想一想,母亲说该丢弃于你,此乃病症。母亲常服的药方,药效如何,可反推其病症。她确实是病了,且病了不是一日!近身侍奉之人,如何能将产后之话当真?偏此时,有近侍将此话当真,还密告于父亲。此人居心何在?此事是否与万氏有关?是否乃是后宅阴司?”
  李元吉一下子站了起来:是啊!家中仆从无数,母亲病了,将孩子交给乳母抚养便是!近侍该维护母亲,告知父亲只是因为孩子吵闹,怕影响母亲养病,故而抱于侧院抚养便是。为何要将此事毫无遮拦的告知于父亲?
  此人是何居心?是否是万氏指使?
  女子善妒乃是大罪!母亲心伤,又怀有身孕,不能言不可说……满身傲气,得咽下这苦果,性情有变,在所难免。而父亲,又有了新欢。与新欢又有子!
  母亲有苦不能言,而后还需得与父亲和好,如此……她所出子女才能安泰。
  若是无人钻空子,若是当时近侍未起歹意,将自己抱去偏院抚养。三两年母亲的病好了,而自己又不到记事的年纪,母子之间自然亲近,何来隔阂?
  可正是因着此事被闹的人尽皆知,自己与母亲便再无亲近之机!
  四爷又说:“母亲之病,早埋祸根。而今病发,便已入骨髓,带病延寿而已。此病……焉知不是这些年不顺心如意之故!我常年与病榻为伴,你与她隔阂不可解。虽母亲与父亲关系和睦……然则,破镜可重圆,旧痕岂能去?万氏和李智云母子是横在父母之间的一道屏障,越不过去。”
  李元吉:“……”
  “母亲对你不是没有愧疚……而是早已不知如何同你亲近了。”四爷看着李元吉,“此乃母亲心病,至死不可解。”
  事实上,在窦夫人活着的时候,李渊的子女中,除了这个李智云之外,都是嫡出。
  而李智云行五,跟李元吉出生在同一年。
  桐桐最爱八卦,尤其是对历代皇后,她研究了再研究,深挖背后的事。这些话都是桐桐跟他闲聊的时候说的。
  他觉得她闲得慌,可而今再想她的话,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要不然,怎么就那么巧?窦夫人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当按照桐桐的思路重新捋一遍之后,四爷觉得他几乎被她的逻辑给说服了。
  于是,用了桐桐惯常的法子:攻心!
  有用没用的,不知道!效果如何,更无从知道。反正要是换成桐桐,她会这么干的。
  那就这么干吧!
  后来,李渊起事,去偷着接儿子们,李元吉把李智云扔下在了长安,后来李智云便被隋官给杀了。当时李建成在河东郡收揽人才,李世民在军中,窦夫人和李玄霸已死,长安只有李元吉和李智云。
  李元吉作为嫡子,把李智云扔下,导致了李智云被杀。
  为何?
  而当年救了李元吉的侍女也未能得善终,被李元吉给打死了。
  按照桐桐的说法:李元吉真那么恶吗?其他兄弟姐妹都不差,凭啥他就那样了?要是把这些都联系起来反推,是不是就能证明我说的有道理!史书上没记载的,不意味着没有!一定是窦夫人去世之后,李元吉才知道了一些什么。他的恨无处发泄,故而,救他的所谓恩人他杀了,故意丢弃李智云在敌营,害死了庶弟!
  不!不是的!他不是一个天生的恶人,更不是一个还在少年时期就十恶不赦的人。
  便是政见不同,立场不同,选择不同,最后刀兵相见!但也不能就把这个孩子说成是恶魔!
  于是,四爷就把这个孩子当成一个在扭曲的环境里长起来的孩子,按照桐桐的逻辑把事情理顺了。
  如果桐桐猜测的对,那他对李智云和那所谓‘恩人’的恨,皆来自于他对母爱的渴望。
  让他知道他的母亲当时生病了,有人趁机害他们母子,总好过母子真成仇!
  第1497章 隋唐风云(23)二更
  四爷起身了:“陛下有旨, 宣我伴驾!此次之后,父兄各有所忙,必是少于管教于你!而你也已大了,必能约束自己, 也能照看家中!我这一走, 将母亲。嫂嫂与妹妹尽皆托付于你……”
  李元吉抬起头看,看着他。
  四爷叹气:“母亲用完膳后, 习惯小憩半个时辰!等她醒来……要是能看见你, 她会很高兴。”
  李元吉:“……”
  “我去看看秀宁……”
  然后人真走了。
  李秀宁是李渊迄今为止最小的孩子,又是窦夫人亲生, 乃是嫡女。其娇宠自不在话下。
  然窦夫人教养极严, 娇宠与严教并不矛盾。
  四爷去的时候, 李秀宁的书案上正放着《孙子兵法》:“三兄——”
  “嗯!”
  这书房布置的雅致,样样尽皆精品。窗外武器架十八般武器应有尽有,挂在墙上的是剑, 可见她平日里练的最多的便是剑。
  “三兄请坐。”李秀宁捧了蜜水来,“听闻三兄要往涿州伴驾。”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