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章
  现在知道媳妇娘家硬气,那就上门,咱亲自接儿媳妇回去,这还不成吗?
  结果人家就是不吐口,就是不说叫小如回关家。人家甚至没有说一句关家的不对,没给人难堪。上门了,笑脸相迎,热情周到,不像恼了。
  可没恼,又不放人。
  执事都挠头,这啥意思呀?这两亲家因为儿女婚事动辄拍桌子,干架的多了去了,打的血海里捞人的都有。可回头不还得叫姑娘回去继续过日子。
  想怎么样,商量着办嘛!
  他看关小海:你小子倒是说句话呀!跟着说点软话,把媳妇哄回去好好过日子去。回头你媳妇上班去了,你咋办?还赖在你老丈人家?
  关小海不言语,把编筐剩下的秸秆放在灶膛前,等会子烙煎饼得用这种秸秆。丈母娘在教自家媳妇烙杂粮煎饼,用煎饼卷上凉拌的红萝卜丝或是清炒的土豆丝,哪怕是卷上咸菜泡菜,那味道都是一绝。
  这玩意做的好了,等闲谁都替换不了。杂粮这么好的口感,比细粮都不差,肯定能卖的好。
  反正他忙着不叫灶下的火灭了,然后抬头说了一句:“吃了饭了么?要不,留下吃点?”
  现在这……粮食紧缺,人家一说吃饭,那就自觉点,该告辞了。
  关父关母能气死,拿来了五斤棉花,一身布料子,啥回话没有,你叫我们回去?
  小如扭过头,差点没笑出来。
  关小海看着自家爸:看啥!回去吧!我俩在这里吃的好、穿的暖,这不挺好吗?回去能咋?你能给我烙煎饼吃?大年三十能见荤腥不?
  意思到了就行了,赶紧回去呗!
  然后关父和关母跟执事都走了,家里烙煎饼,杂粮的,不咋金贵的东西,但这么做就是好吃呀。
  关家以为大年三十两口子能回来,结果并不。金家没撵人,两口子就没回,真就在老丈人家过年了。
  大年三十了,家里热热闹闹。还有村里的老人上这边来,想做和事佬。意思是,到底是父母,咋能不回去陪老人过年呢?叫人笑话。
  润叶笑盈盈的,像是说笑一样的问人家:“您这是收了我二叔几碗苞米面呀,这么大冷天的也不嫌冷,跑来说这个话?要回去也行,您把苞米面给我,我去拜年去。”
  把人直接给撅回去了。
  桐桐:“……”这才住了几天,单位上没有人不知道自家有个厉害的媳妇子,泼的不得了。
  泼就泼吧,有时候去看,这真不是啥缺点。
  大过年的,儿媳妇得回娘家。今年聚在一块,那这回娘家的礼桐桐给准备!一般就是回娘家带花馍馍,带八个是一份礼。娘家要是讲究人,就会掏四个出来,留四个,然后再回礼四个拳头大小的小馒头。
  花馍馍一般比较大,得有小碗那么大。具体多大,看各家的情况,但是太小了人家笑话。
  这种馍要做出造型来,要好看,就必须是细粮。面粉越白越好,越是拿得出手。有些人为了过年蒸上几个好馍馍不叫亲戚笑话,那都得把粮食多过几遍,麦麸越出的多,面粉越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桐桐也不给做的太大,就说有男人的拳头大就可以了。
  润叶和牡丹都不乐意,不是嫌弃做的小,他们嫌全用面粉。于是,两人上手,跟做包子似得,薄薄的擀一层皮,然后把苞米面团子塞到里面,用麦面裹在外面,这不是一样吗?
  桐桐:“……”行吧!你们的娘家,你们说了算。
  年三十晚上吃了一顿酸菜大肉的饺子,最多用了一斤肉。
  大年初一开了两个肉罐头,一人能分两片肉,用兔子炖土豆,半锅,吃的个干干净净。
  大年初二一大早,把老大老二都打发走了,回娘家去吧。
  过了今天其实就都该忙了,要重新置办一个家,不容易。白天这些孩子得回村里的院子,打家具的打家具,捡柴火的捡柴火,弄去能省不少钱的。
  润叶在路上说:“炕桌咱只有一个小的,我觉得得一个大点的。”
  嗯!看看吧,看看哪里找点板子,凑活着订一个先用着。
  然后润叶就盯上她娘家棚在猪圈上的一块木板了,这不是非用木板的,用荆条编一个跟门一样大小的板子,上面用泥抹,再盖上草顶,这就可以的。
  她想要那块木板,她嫂子不愿意:“那是有用的。”
  “有用你放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不说用,你也不用。
  她姐秋叶来的迟点,一进来就打量润叶:“哟!这又添新衣裳了。”
  头巾是今年冬天新买的,棉袄棉裤是今年新做的,棉花是新的。这棉袄棉裤上面还套上了外衣,劳动布的外罩跟裤子,黑条绒的棉鞋。
  在厨房也没外人,润叶把衣服一撩:“我婆婆给买的。”然后又从裤腰上翻裤衩,“看!我婆婆给的布,说里面穿的比外面穿的还得讲究。外面旧的浆洗浆洗,里面一定得新。把能做衬衫的布料给我,非叫我做成新裤衩穿……”
  然后她说秋叶:“姐,你这棉袄都三四年了,也该换了。这内衣穿着得劲,叫你婆婆给你买!”
  吃饭的时候,润叶把红薯苞米面的饼子给金禄递了一个,还故意说:“凑活吃点!妈说今晚熬肉粥……”
  金禄:“……”其实是麻雀粥。
  “我想着肉汤子做疙瘩汤也好吃,比粥好吃。”
  “那你跟妈说想吃疙瘩汤就行,比粥好做。”
  “行!今晚吃疙瘩汤。”
  女人回娘家,吃饭穿衣亮家当,就是叫人看的:我嫁的很好,日子过的富!我男人很好,我公公婆婆也很好,我过的别提多顺心了。
  往这里一坐,就能看出来,秋叶家得男人畏畏缩缩,说话磕磕巴巴的。金禄呢?真会说话,润叶能把人气死,他就能把人哄的懒的跟润叶计较。
  再看看人家这穿戴,两口子多体面的。
  秋叶上次回来穿的还是新的,今儿倒是旧的。不用问都知道,上次回来是借了别人的新衣服,可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家都穿的很体面,人家也要穿新的,她没处借去。
  这么一比,润叶可真是里里外外都是新的。
  金禄陪着润叶炫耀了一天,老丈人把木板子给了两人,两人抬着往回走。他问说:“你咋不说你去县城的事?”
  “我可不敢说!”要是被谁给搅黄了呢?等以后他们自然就知道了,那我都上班了,怕啥?
  金禄就说:“你想啊,你娘家人你都防备呢,到了外头,谁知道谁背后长了几个心眼,你可得小心些。能不得罪人咱别得罪人……谁要欺负你了,你回来跟我说,我给你出气。”
  “我自己能出气!”
  行!你厉害。
  两口子抬着个门板回来,在半路上遇到站着不走的金福和牡丹。
  牡丹站在路边哭,看见这两口子赶紧擦脸。
  “咋了?”
  金福:“……”哄了一路了,都不成!带了八个花馍馍出门,她娘家把八个花馍馍都掏走了,还了个空包袱。
  这是结婚后的第一年,一般新姑爷第一年来,该给个红包。带的礼来,掏四个花馍,还四个馍,这叫有来有往。
  这全掏了,不回礼!谁家媳妇要是这么走了一趟娘家,等回到婆家不得被婆婆骂死。
  太丢人!太没脸了。
  第1357章 世俗烟火(26)三更
  润叶放下板子, 才要说话,被金禄打断了:“多大点事呀!我们把馒头都放下了……”也没带回来,因为拿了人家的木板子, 那几个馍馍放下就放下了, 哪能真的老占便宜呢?
  金禄不叫说, 润叶眉毛都差点立起来,但还是忍着没言语, 只说:“没事,以后吃回来。”下次啥也别带,你们两口子只吃饭!要是不给做饭,你就自家下厨。
  空手去两次就吃回来了,要是放开肚子吃,你娘家还得倒贴。这一倒贴, 他们也就不盼着你回娘家了。
  板子叫那哥俩抬着,她抱着牡丹的胳膊低声道:“你还有以前的旧衣裳……”那衣裳做鞋底子都嫌弃糟烂, 花费功夫大, 穿不了多久鞋底就磨烂了。但是要是该成小衣裳, 却还能挂在身上遮羞。
  她就说:“家里孩子多,那旧衣裳改一改……”下次再必须回娘家,要带你就带那个吧。放着舍不得扔, 穿吧, 上班又不合适。做其他的就得拆,这有些不拆还能用,一拆就糟了。
  牡丹擦了眼泪, 这也是倒是真的!
  “你说吃的吧, 找一找, 咱就说大队上也不敢真叫饿死人。只要不是大灾大难, 都能有吃的!”半大的挖个野菜,搭着苞米面,咋都能到嘴里,“穿的……尤其是姑娘家,女孩子不能总没个衣裳穿。”
  真就是五六岁的姑娘家,两个裤子都没有。大孩子的衣服穿上,能遮挡住屁股就算数。
  牡丹‘嗯’了一声,回头把旧的都给改一改。
  “咱挣的口粮没多的,也没有功夫找个野物啥的填肚子!大哥还干重体力活……都腾不出吃的。婆婆算是公道了吧,这要是给了穿的,再把口粮挤出去……日子都没法过了。”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