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咋想的呢?想把这么大的事叫一个孩子去管?干啥呢这是?
  他摸出手机给桐桐拨过去,那边没接。连着拨打了好几次,那边一直都没接。
  手机在衣服兜里,静音。
  酒厂作为下游的企业,本身占地并不大。几十亩的一个地方,车间厂房之间她就看过了!这地方作为固定资产入股了而今的向荣公司。
  也就是说,新公司属性为合资公司。
  春城糖厂只以酒精厂的固定资产入股,占比并不大。他们派了人在新公司任职,但能占多少话语权,得看他的本事了。
  新公司,暂时的班底很杂。
  明和派了人,蓝琪也派了人,包括陈广,也派了两个人来。
  一个是王强,陈广说:“你一个小姑娘,遇到那混不吝的不好处理,把他借给你。”
  另一个是见过一面的那个姑娘,叫李红,中专毕业学财会的,陈广说:“给你做个伴儿,当个秘书用用。”
  哪个都是长着眼睛看的,看看她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桐桐出来带了京城来的两个代表,王强开车,李红就一路陪着。
  车没进厂区,厂区被打扫的很干净,处处贴着标语,之前去过,没必要再看。
  她说王强,“去家属院。”
  家属院就在厂区的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
  车子一到家属院门口,桐桐就喊停车,“下去走走。”
  那两个代表一个叫韩铭,一个叫顾晨。
  韩铭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很斯文的一个大叔。他只笑了笑,啥话都没说,跟着下来了。
  顾晨不到三十,以前做过蓝琪的助理,后来常驻广深。
  她坐在上面半分钟都没动,桐桐都下去了,她才发出一声无奈又略显烦躁的声音,将包大幅度的甩动之后,这才跟着下车。
  一下来就跺脚,并且直言不讳,“林总,我不是对你有意见!我是想告诉你,咱是合资!一切得以公司的利益为先。得为投资者负责!效率永远得排第一位,效率就是金钱!这么磨磨蹭蹭,看家属院,必要性在哪。”
  桐桐:“……”她什么也没解释,“走吧!来都来了。”
  进了家属院,处处都显得有些乱。该是绿化带的地方种着秋菜,用各种长短不齐的木头围成了篱笆。有些圈起来的地方大,有些圈起来的地方还没一平方呢,种的也不知道是啥。
  可这样的,一看上去就显得又旧又乱。
  桐桐抬眼看过去,几乎有一半都是三层的老楼。其他的有五层楼的那种家属院,可都是筒子楼的样式,走廊、栏杆,一个个的掉漆的蓝色木门。走廊里堆放着各种的杂物,只在楼下看看就知道有多杂乱和拥挤。
  回过头看三层的老楼,韩铭‘咦’了一声,“楼上咋还有烟囱呢?”
  顾晨跟着抬头,“还那么多烟囱?挺整齐的。”
  桐桐抬脚先往三层楼那边走,一边走一边道:“那是‘楼上炕’!”
  楼上……炕?
  “嗯!”桐桐往过走,“那是老楼了,当年没法子取暖,楼盖起来,家里盘炕。一到三层共同烟囱,所以,烟囱看起来齐齐整整的。”
  “现在还烧柴火?烧炕?”
  桐桐看了两人一眼,“现在农村柴火都不够烧!苞米杆那玩意不耐烧,好些都找石油矿上的那种油块,那玩意烧起来得劲。城里哪里来的木柴?”
  “那烧啥?”
  “煤!”桐桐站在一户人家门口,“煤炭、煤球!今年这些东西可都涨价了。”
  小区里小孩四处跑的玩耍,小点的孩子穿那衣裳就没有鲜亮的。脚上的鞋开胶了,衬衫到肚脐眼明显小了,裤子露着脚脖子。
  新学期要开学了,没有给孩子买开学穿的新衣裳的,没有换新书包的,这学费能不能交的起都是个问题。
  她一边走一边跟这两人说,“第一年,我想施用周工资结算。”
  什么?
  “干满一周,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也就是四十个小时。干满四十,先结算这四十个小时的工资。”桐桐说着就停下脚步,“另外,入学困难的,允许预支学费。打申请,由公司直接接洽学校,先保证职工子女不辍学。”
  第578章 人生向暖(87)三更
  顾晨正要说话,桐桐朝边上指了指:“你看!”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手里拎着个白红相间的塑料袋,手里拎着个酱油瓶子。
  她问:“看什么?”
  桐桐朝那女孩招手,“小妹妹,问个事。”
  女孩站住,“找谁?哪栋楼?”
  桐桐看向她手里的袋子:“这是买面粉去了吧?买了几斤?”
  市面上最普通的塑料袋,三两斤就是极限了。
  “二斤。”小姑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家……不爱吃面!不需要买的多了。”
  桐桐‘嗯’了一声,问她手里的酱油瓶子,“香油吗?”
  “啊?啊!一点香油。”女孩问说,“问啥事?我家里还等着呢……”
  “没事!你回吧。”
  女孩用奇怪的眼神看了这一行人,拎着东西跑走了。
  桐桐这才看顾晨,“面粉买不起一袋子,酱油打不起一瓶……”这些家庭远比你以为的艰难。他们是今儿挣了今儿吃,真的是没有多余的。
  马上开学了,孩子上学的问题是每个家庭都得面对的,必须保证孩子不辍学。
  工资先按周发,叫他们一天一天的能过下去。
  顾晨看向这位林总,“不是我没有同情心,只是……提醒林总,做企业不是做慈善。”
  “当然!”桐桐朝对方点点头,“进去看看!看看再说。”
  看着那个女孩子跑进了一栋家属楼了,一行人就跟了进去。
  一楼有一户人家的门开着,半截门帘挡住了外面的视线,桐桐朝里喊了一声:“有人没?”
  门帘被掀开,还是刚才那个女孩,“找谁?”
  桐桐还没说话呢,一个两鬓半白的中年妇女出来了,“这是……”她打量桐桐,“知道了,是那个娃娃厂长,是吧?干啥来了?”
  李红就气道:“婶儿,你这啥态度嘛?林总还不是为了看大家的情况……”
  “看啥情况?有啥要看的?”
  桐桐皱眉,“家里以前都是糖厂的职工吧?”
  “对呀!”
  “那开工之后,家里谁返岗?”
  “返岗?”这女人往门框上一靠,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那返岗能轮到咱们?没权没势没本事,凭啥叫咱返岗。”
  桐桐心说,怕什么来什么了。
  韩铭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这位大姐,没接到通知吗?我们用工的原则是双职工家庭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人返岗。如果是单职工,只要有另一口人的相关证明,证明不在岗,那也是会优先考虑的!如果单亲带孩子的家庭,无条件先返岗……”
  市里参与签订的合同,也是为了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解决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怎么敢的?
  太离谱了!
  韩铭一直在京城呆,下岗的过程中确实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么离谱的,这么大胆的,真是没有听过。
  这女人却一点也不意外:“……我是考勤不合格,我男人……说他是受过伤,不适合体力劳动……反正没我们!”
  桐桐看着这女人,低声道:“论起年纪,你跟我爸妈都差不多大!我家钢厂的,您知道吧?”
  “听说过!”
  “钢厂是试点,我家那前儿……跟大家都差不多。最难的时候我也是资料费都交不起,都是亲戚们给凑的钱。有多难我知道……也特别怕出问题,我这不是来看看吗?”桐桐说着,就朝里指了指,“我能进去看看吗?”
  这女人看着那张还稚嫩的脸,心里叹了一声,语气却没有起伏:“你也没比我家那死丫崽子大多少,跟你个孩子我为难啥呀?进去吧。”
  一进去就是厨房,厨房里除了那面粉再就是不少的菜,花白的外层老叶子,秋里的老黄瓜老茄子。
  锅台上放着半盆面糊糊,等锅开了,面糊糊一点一点的拨下去,成了面疙瘩,煮熟之后下点菜,放盐和调料,这就是一顿饭。
  桐桐蹲下看灶台:“柴火难寻不?”
  “那能不难寻吗?找到什么烧什么呗。”
  桐桐转脸又看墙角堆着的书,书都打捆了,这是要卖还是怎么的:“开学的东西准备好了?”
  那女孩坐在灶膛前,“不念了!上电子厂打工去。”
  桐桐看那课本,是初一的:“明天拿着户口本,以前的工作证明或是下岗证明,去以前的厂部,领一张申请表填写,把姓名,要上的学校、年级填清楚……九月一日,按时去上学就好了,其他的不用管。”
  女孩猛的抬起头来,盯着桐桐的脸。
  那女人又上下打量桐桐:“你……说话算数吗?”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