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别整太贵了!”
“知道!给新娘子挑身红裙子,给我小耕哥买个衬衫西裤配个领带,能当婚服穿!几百块的事。”
这个行,“回头你得跟你燕燕姐说一声……”
知道!知道!
桐桐是真的给买了两身衣裳,叫毛晶帮着挑的,都是不太贵的那种。
买好了,直接去学校,接江鸥一起吃饭。
点了菜,一人一杯果汁,江鸥就笑:“说吧,肯定是有正事,咱们就别客气了。”
江鸥在项目中也拿到了一些股份,虽然比例极小,但真的改善了太多的生活了。虽然还没有分红,但第一笔奖金分下来,就足够她买套住房了。
这样的关系就是铁打的,利益捆绑,还有比这更牢靠的吗?
桐桐就直说了,问糖厂的情况。
“春城糖厂?”
是!
“解放前的老牌国营厂……”解放最早的就是东北嘛,“在接管之前,这个厂也是经历坎坷,日统时期就已经有了。所以他现在的老建筑还保留着日式风格。”
桐桐‘嗯’了一声,“物质匮乏时期,糖厂肯定是相当红火。”
“那是!”江鸥端着杯子,“我进厂的时候,厂子里有职工四千多人。加上退休的和职工家属,也数万多人呢!有厂区、家属院,有青工宿舍,带学校、医院、澡堂子,下游企业还有酒厂、酒精厂、建筑公司、彩印厂,包括渣滓处理销售等等的下游企业,十七家,甚至糖厂有自己的电厂可以发电,可以供热,内部还有四条铁路专用线,用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有自己的服务社……总之,它跟所有的国企一样,很完备的国企体系。”
桐桐皱眉,“基础这么好。”
你以为呢,“九一年吧,我记得那一年的糖价是一吨一千八。但你知道生产出来之后,我们的成本是多少吗?”
不知道!不深入一个行业,是绝对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数字的。
“我们的糖一下生产线,一吨的成本是2640块!但卖出去的价格是1800。也就是说,我们不生产还好,一生产,一吨亏损840块。”江鸥说着就跟桐桐对视,然后耸肩摊手,“我当时就在厂里,我是亲历者!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我才想着要离开的。”
桐桐皱眉,“也就是说,不生产不亏损,一生产,一年下来赔进去七八千万?”
对!就是这个情况。江鸥摇着杯子,看着杯中的果汁晃动,脸上露出几分讥诮来,“当时就已经靠银行,靠政府拨款度日了。这么又过了四年,反正就是前几年吧,我听老同事说,当时的厂领导还从中拿出了差不多接近千万的款项,用于扩招职工,那两年又招收了一千多人。”
桐桐心里有数了,邱艳进厂怕是就在这个时期,“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呐。”也就是说,“糖厂现在的一线职工人数在五千多人。”
对!就是这个规模,“更麻烦的是厂里的派系争斗激烈,我之所很快就提拔成中层,那是因为我在的那几年,刚好赶上斗争白热化,各自为了笼络人,都一个劲的提拔。我被提拔的那一年,中层干部一次性提拔起了154个,原先中层总共只有38位,结果这一下,只中层就有一百九十二人,你能想象吗?”
桐桐:“……”她就觉得脑子嗡嗡的。
江鸥一脸的苦笑,“我们一个厂,各种的公章,高达402个。”那日子过的,相当的精彩,“你说都那样,我能不跑吗?有学历的基本都在那几年离职了,九成都去了南方。现在嘛,糖厂总资产不到个亿,但是欠债怕是六个多亿了!我想不出来除了破产还能咋地?”
说着,就将杯子里的果汁一口气给喝了,这才一脸好奇的问:“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桐桐揉了揉脑袋:“……我……有点懵!”
第569章 人生向暖(78)三更
桐桐把江鸥送回去,回家的路上脑子里都是江鸥说的那些话。
她说:“工人都是听吆喝的,叫上班就上班,叫加班就加班。不问,不想,以厂为家,家里的大家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都习惯了。谁也不多操心,多操心也没用。就像是明明亏损,明明市场饱和,新一年的任务,厂里给定的生产指标比前一年还增加了,增加百分之十六上下,大致就是日产比前一年多生产五百吨……我记得挺准的,这是九二年的时候,下的生产任务。”
前一年生产一吨赔八百四,结果第二年计划日增产五百吨!!
经营者没有市场意识,这不是救厂,这是一把把这个厂子推到火坑里去了。
她真的在思量:救与另起炉灶哪个更好?
四爷回来桐桐就细说今儿的收获,结果四爷说,“我今儿也见了两个人。”
然后呢?
“投资商之间都流传着一句话。”
什么话?
“投资不过山海关!”四爷靠在边上看桐桐,“有个笑话流传的特别广,说是这边招商,用的是扑克上的‘勾圈k’!”
什么意思?
“先勾你来,再圈住你,你要是想走……”
“k掉?”
四爷垂下眼睑,叹了一声,“也许有夸张!但一直没有人投资,这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整个环境就是这个样子,一般的投资商玩不转,就不敢来。你那么大的项目,从哪变出钱来?
人家会说,南边糖厂多的是,而且甘蔗、木薯等都是很好的原料,好项目放在南边也一样,为什么不选投资环境更好的地方呢?
四爷伸出两只手,“这现在是个死结,你要么去改变这个大环境,要么就扎进这个环境里,当一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想引别人的水灌溉自家的庄稼,行不通!没人敢给你这一桶水倒是在其次,就怕你的意思一露出去,别人在南边做的更快,更好!那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桐桐苦笑,“大环境……要能变不早变了吗?”改革多少年了?开放多少年了?一直都这样,走到这一步了还这样,谁能撬动?怎么撬动?得站在什么高度才能撬动?有那个时间吗?
是啊!所以,唯一的路子就是:“扎进这个环境,杀出一条路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桐桐啧啧啧的,“要真这么干,得想想,那个见鬼的厂子,现在负债六个多亿,负债率百分两百。头一件事不是想着怎么有新项目,上马什么高科技,而是还债,叫它先活下来。科研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它撑不过去就得破产。破产之后又没人来投资,那厂子……能卖的都卖了还债,剩下的就会是废墟,成为不良资产,啥也不剩了。”
一旦破产,这个还没开始的项目在春城就算是死了!要想发展,就得换地方。
四爷点头:“对!就是这样!你得想法子去那厂子,然后再想法子把它盘活了,之后才能把想踢开、该踢开的,都彻底踢开的,这才能腾出手干你想干的。”
桐桐往边上一坐:“怪不得……后来一蹶不振呢!这玩意真的就是打了死结的死路!”没一条路是通的。
“难吧?”
难!
“难出新高度了。”四爷抻了抻懒腰,“走吧!找找灵感去!”看看那破厂生产点什么能赚点给它续命。
在家里也是坐困愁城。
两人见天的在外面溜达,转、看、品、尝,可灵感在哪呢?
嘿!结果灵感很快就来了。
它还是来自一场婚宴。
林雨耕要结婚了!
桐桐是心里装再多的事,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在生活的事上,不管是她还是四爷,两人从不马虎。
这堂哥要结婚了,大伯和伯娘人又挺好的,在家里最难的时候,人家又诚心诚意的给予过帮助,那这就不是能马虎的事。
桐桐先一天带着父母回,开着自家的车。
第二天天不亮,四爷和金思明,在加上周鹏和周鹏家的司机,又有赵大美挺会做人的,她的一辆很少用的车,连同陈广那边的几辆面包车,都给配上司机,一块回老家。
现在农村结婚,新娘子一般是要求有个接亲的车,且最好是吉普,觉得吉普最体面。
这种车很难借,托关系借到,那也得给人大红包。要是谁家有个两三辆吉普,那真是特别体面的事。
很多时候,去的车如果不能叫女方满意,人家就不愿意上车。
这边新娘子提的要求也是,至少得两辆车,她和她父母都得有车坐。
所以,田易阳才想用四爷那辆,还不好意思叫四爷去,毕竟去了还得给礼金。啥关系都没有确定,来这么一出都觉得挺不好张口的。
桐桐回去帮着布置新房,车上有了土了,又洗了洗。连夜里,弄些红绸子、红气球把车打扮起来。
她喊着伯娘:“多准备点,明儿来的车多。”
“哎哟!来几辆呀。”别只准备打扮车的东西,还得给人家司机烟酒红包,毕竟跑一趟费油。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知道!给新娘子挑身红裙子,给我小耕哥买个衬衫西裤配个领带,能当婚服穿!几百块的事。”
这个行,“回头你得跟你燕燕姐说一声……”
知道!知道!
桐桐是真的给买了两身衣裳,叫毛晶帮着挑的,都是不太贵的那种。
买好了,直接去学校,接江鸥一起吃饭。
点了菜,一人一杯果汁,江鸥就笑:“说吧,肯定是有正事,咱们就别客气了。”
江鸥在项目中也拿到了一些股份,虽然比例极小,但真的改善了太多的生活了。虽然还没有分红,但第一笔奖金分下来,就足够她买套住房了。
这样的关系就是铁打的,利益捆绑,还有比这更牢靠的吗?
桐桐就直说了,问糖厂的情况。
“春城糖厂?”
是!
“解放前的老牌国营厂……”解放最早的就是东北嘛,“在接管之前,这个厂也是经历坎坷,日统时期就已经有了。所以他现在的老建筑还保留着日式风格。”
桐桐‘嗯’了一声,“物质匮乏时期,糖厂肯定是相当红火。”
“那是!”江鸥端着杯子,“我进厂的时候,厂子里有职工四千多人。加上退休的和职工家属,也数万多人呢!有厂区、家属院,有青工宿舍,带学校、医院、澡堂子,下游企业还有酒厂、酒精厂、建筑公司、彩印厂,包括渣滓处理销售等等的下游企业,十七家,甚至糖厂有自己的电厂可以发电,可以供热,内部还有四条铁路专用线,用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有自己的服务社……总之,它跟所有的国企一样,很完备的国企体系。”
桐桐皱眉,“基础这么好。”
你以为呢,“九一年吧,我记得那一年的糖价是一吨一千八。但你知道生产出来之后,我们的成本是多少吗?”
不知道!不深入一个行业,是绝对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数字的。
“我们的糖一下生产线,一吨的成本是2640块!但卖出去的价格是1800。也就是说,我们不生产还好,一生产,一吨亏损840块。”江鸥说着就跟桐桐对视,然后耸肩摊手,“我当时就在厂里,我是亲历者!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我才想着要离开的。”
桐桐皱眉,“也就是说,不生产不亏损,一生产,一年下来赔进去七八千万?”
对!就是这个情况。江鸥摇着杯子,看着杯中的果汁晃动,脸上露出几分讥诮来,“当时就已经靠银行,靠政府拨款度日了。这么又过了四年,反正就是前几年吧,我听老同事说,当时的厂领导还从中拿出了差不多接近千万的款项,用于扩招职工,那两年又招收了一千多人。”
桐桐心里有数了,邱艳进厂怕是就在这个时期,“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呐。”也就是说,“糖厂现在的一线职工人数在五千多人。”
对!就是这个规模,“更麻烦的是厂里的派系争斗激烈,我之所很快就提拔成中层,那是因为我在的那几年,刚好赶上斗争白热化,各自为了笼络人,都一个劲的提拔。我被提拔的那一年,中层干部一次性提拔起了154个,原先中层总共只有38位,结果这一下,只中层就有一百九十二人,你能想象吗?”
桐桐:“……”她就觉得脑子嗡嗡的。
江鸥一脸的苦笑,“我们一个厂,各种的公章,高达402个。”那日子过的,相当的精彩,“你说都那样,我能不跑吗?有学历的基本都在那几年离职了,九成都去了南方。现在嘛,糖厂总资产不到个亿,但是欠债怕是六个多亿了!我想不出来除了破产还能咋地?”
说着,就将杯子里的果汁一口气给喝了,这才一脸好奇的问:“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桐桐揉了揉脑袋:“……我……有点懵!”
第569章 人生向暖(78)三更
桐桐把江鸥送回去,回家的路上脑子里都是江鸥说的那些话。
她说:“工人都是听吆喝的,叫上班就上班,叫加班就加班。不问,不想,以厂为家,家里的大家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都习惯了。谁也不多操心,多操心也没用。就像是明明亏损,明明市场饱和,新一年的任务,厂里给定的生产指标比前一年还增加了,增加百分之十六上下,大致就是日产比前一年多生产五百吨……我记得挺准的,这是九二年的时候,下的生产任务。”
前一年生产一吨赔八百四,结果第二年计划日增产五百吨!!
经营者没有市场意识,这不是救厂,这是一把把这个厂子推到火坑里去了。
她真的在思量:救与另起炉灶哪个更好?
四爷回来桐桐就细说今儿的收获,结果四爷说,“我今儿也见了两个人。”
然后呢?
“投资商之间都流传着一句话。”
什么话?
“投资不过山海关!”四爷靠在边上看桐桐,“有个笑话流传的特别广,说是这边招商,用的是扑克上的‘勾圈k’!”
什么意思?
“先勾你来,再圈住你,你要是想走……”
“k掉?”
四爷垂下眼睑,叹了一声,“也许有夸张!但一直没有人投资,这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整个环境就是这个样子,一般的投资商玩不转,就不敢来。你那么大的项目,从哪变出钱来?
人家会说,南边糖厂多的是,而且甘蔗、木薯等都是很好的原料,好项目放在南边也一样,为什么不选投资环境更好的地方呢?
四爷伸出两只手,“这现在是个死结,你要么去改变这个大环境,要么就扎进这个环境里,当一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想引别人的水灌溉自家的庄稼,行不通!没人敢给你这一桶水倒是在其次,就怕你的意思一露出去,别人在南边做的更快,更好!那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桐桐苦笑,“大环境……要能变不早变了吗?”改革多少年了?开放多少年了?一直都这样,走到这一步了还这样,谁能撬动?怎么撬动?得站在什么高度才能撬动?有那个时间吗?
是啊!所以,唯一的路子就是:“扎进这个环境,杀出一条路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桐桐啧啧啧的,“要真这么干,得想想,那个见鬼的厂子,现在负债六个多亿,负债率百分两百。头一件事不是想着怎么有新项目,上马什么高科技,而是还债,叫它先活下来。科研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它撑不过去就得破产。破产之后又没人来投资,那厂子……能卖的都卖了还债,剩下的就会是废墟,成为不良资产,啥也不剩了。”
一旦破产,这个还没开始的项目在春城就算是死了!要想发展,就得换地方。
四爷点头:“对!就是这样!你得想法子去那厂子,然后再想法子把它盘活了,之后才能把想踢开、该踢开的,都彻底踢开的,这才能腾出手干你想干的。”
桐桐往边上一坐:“怪不得……后来一蹶不振呢!这玩意真的就是打了死结的死路!”没一条路是通的。
“难吧?”
难!
“难出新高度了。”四爷抻了抻懒腰,“走吧!找找灵感去!”看看那破厂生产点什么能赚点给它续命。
在家里也是坐困愁城。
两人见天的在外面溜达,转、看、品、尝,可灵感在哪呢?
嘿!结果灵感很快就来了。
它还是来自一场婚宴。
林雨耕要结婚了!
桐桐是心里装再多的事,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在生活的事上,不管是她还是四爷,两人从不马虎。
这堂哥要结婚了,大伯和伯娘人又挺好的,在家里最难的时候,人家又诚心诚意的给予过帮助,那这就不是能马虎的事。
桐桐先一天带着父母回,开着自家的车。
第二天天不亮,四爷和金思明,在加上周鹏和周鹏家的司机,又有赵大美挺会做人的,她的一辆很少用的车,连同陈广那边的几辆面包车,都给配上司机,一块回老家。
现在农村结婚,新娘子一般是要求有个接亲的车,且最好是吉普,觉得吉普最体面。
这种车很难借,托关系借到,那也得给人大红包。要是谁家有个两三辆吉普,那真是特别体面的事。
很多时候,去的车如果不能叫女方满意,人家就不愿意上车。
这边新娘子提的要求也是,至少得两辆车,她和她父母都得有车坐。
所以,田易阳才想用四爷那辆,还不好意思叫四爷去,毕竟去了还得给礼金。啥关系都没有确定,来这么一出都觉得挺不好张口的。
桐桐回去帮着布置新房,车上有了土了,又洗了洗。连夜里,弄些红绸子、红气球把车打扮起来。
她喊着伯娘:“多准备点,明儿来的车多。”
“哎哟!来几辆呀。”别只准备打扮车的东西,还得给人家司机烟酒红包,毕竟跑一趟费油。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