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桐桐在走廊里等了一会子,辅导员从一间办公室出来,招手叫她:“来!过来。”
  办公室里,坐着个头发花白,穿的有些潦草的老头,她打招呼:“您好。”
  老头一脸的和善,指了指身边的椅子:“过来!过来坐。”
  桐桐一坐过去,老头儿就问:“年纪这么小,按部就班的读完高中,高考没什么问题,为什么非要推荐来读不喜欢的专业。”
  这个问题呀,实话实说就好。白校长是怎么考量的,她一五一十的说了:“……我没反驳,也没有争辩,我们出发点本就不同。但想做的事,只要想,就一定有办法做到。不过是换条路罢了。”
  老头儿沉默了,家庭、家境、父母的认知,这是一个人的骨干,也是一个人桎梏。
  良久,老头儿才说:“你的老师没错,他教你先要生存,这是正确的。但而今,你要做我的学生,那……除了生存,我觉得你应该有一些别的东西。专业这个,选修可以,但抛弃本专业,我不赞成。我觉得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她不仅仅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和想做的事,更应该在逆境中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却确实需要人去做的事。”
  桐桐没有急着说话,只静静的听着。
  老头儿面容温和,眼神看人却特别的认真,他看着桐桐的眼睛,继续道:“……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情怀的!什么情怀呢?家国!生存,是为家;有了生存之能以后,便是为国。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这样的情怀。”
  桐桐懂了这个话的意思,他是说:你中学阶段,追求了成绩,老师教你务实,却在塑造你的时候缺了重要的一课。中学没人教你人需要理想,但你现在得有理想。而在理想之上,更重要的是家国情怀。
  这两者如果统一,那是大幸;若是不能,你将何去何从。
  在人人都在大谈个人价值的时候,老头儿的理论是这样。
  老头儿自己也笑:“没人谈奉献,也没人谈牺牲,现在谈这个是不合时宜的!人人都在看重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感受。孩子,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第540章 人生向暖(49)一更
  四爷被辅导员带去数院,在数院见到一位四十来岁,胡子拉碴形如壮汉的老师。
  这位老师身材高大魁梧,看起来凶神恶煞,要是跟他一块走,他的作用堪比保镖,足以震慑一切宵小。
  两人过去的时候,这位老师应该正要出门,一碰上,打眼一看,然后厚重的手掌就拍过来,“是你小子呀!走走走,正好!”
  然后,揽着他的肩膀直接往出带,回头问辅导员说:“你要跟着?”
  “我回头得给送到宿舍吧。”
  “大小伙子了,在学校还能丢了?”他巴掌一摆,把辅导员给撵了:“你忙你的去吧,我们自己聊。”
  辅导员应该只是读研的师兄,特别乖顺的就被撵走了。
  于是,四爷被带到了食堂。八点多了,食堂开着门,一样有饭菜。
  这老师打了几样菜,顺手拿了酒。
  食堂里人还不少,都是学生在聚餐,酒是每桌必备的。
  四爷这才发现,不光自己白天吃饭的两个食堂里带酒,这个晚上这个点照样开门的食堂,也是带着酒的。
  学生在校喝酒……那就喝酒呗!
  坐在角落里,几样菜,两样酒。
  四爷看着又是啤的又是白的,就直接说:“您不能两样都喝。”
  老师将啤的给四爷推过去,“十六了是吧?我十三四的时候都偷摸喝酒了……喝点没事。”
  四爷站起来取了两个碗回来,把啤酒倒到碗里。倒了一碗,老师摆手,“不要给我倒,我喝白的。”
  二两的老白干,拿着瓶子喝的那种,抬手跟四爷的碗碰了一下,这才抿了一口。
  四爷端起碗,也只喝了一口。
  这老师就笑:“金思晔,是吧?”
  是!
  “我没想到等来的是你,我以为会是那个叫林雨桐的小姑娘!那个更小,才十五,是吧?”
  是!
  “你们家所在的那个厂,我知道!下岗改制就是从你们开始的,父母有一方下岗了吧。”
  是!
  老师夹着花生豆,一颗一颗的往嘴里塞,吃了好几颗了,这才道:“都是爷们,咱有什么说什么,我也不拿哄小姑娘那一套,还得哄着你说话,成吧?”
  “您说,我听着。”
  老师放下筷子,又抿了一口酒:“推荐来的学生,招生的时候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你们俩的材料送到过我的面前,这么说吧,我没有看出你在数学上有特别的天赋,反倒是林雨桐,单就做学问而言,她才是那个天生就有数学逻辑的人。但是我没有想到,想来学数学的是你,不是她。”
  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俩个孩子塑形期出现偏差。
  四爷:“……”遇到真本事的人了!
  他调整了坐姿,认真的听着。
  老师皱着眉头,话不知道该从哪说起!又是沉默,挺长的时间之后,老师才说:“你是在追求学术吗?你是热爱这一门科学,热爱某一项事业吗?没有!就理工科而言,你擅长物理方面的东西,但你偏来学数学。把并不喜欢的事做到了那么极致尚且尤觉不足,还要跟不擅长的东西死磕……原因呢?”
  他问说:“是完善自我的需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如果曾经有人告诉你,必须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那你可以把这些话当做放屁。人不用处处完美,不用事事擅长。”
  四爷:“……”其实人家没说错,自己和桐桐在选自己没学过的,未尝不是一种完善自我的需求。只是自家两人的情况特殊,但从老师的角度去想,他们会觉得是这个孩子被教偏了,这是一种思想不成熟的极致表现。
  是的!老师就是这么想的:有人要求你完美,那你就得去完美吗?不是这样的。
  但是呢,老师又说:“你们最出色的地方不是各科都很优异的成绩,而是身上的这股子韧劲。十五六岁,这需要多大的自制力、毅力,才能耐着性子把不喜欢的做到极致?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特质。”
  四爷就问了一句:“您觉得我物理上有天赋,您认为林雨桐擅长数学,那为什么林雨桐没有被数学专业录取,我也没有被物理专业录取?”
  老师真笑了:“你们的资料里有你们各科的试卷。为了证明你们完成了高中学习,基础扎实,甚至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的考卷都有。比起理科成绩,我更惊艳于你们在文字上的功底。”
  他记得很清楚,“我记得你们语文的模拟试卷上有一道作文题,主题是写春的。林雨桐的作文题目是‘半为怜春半恼春’。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篇伤春悲秋的文章,看着老师难得的给了满分,我想着文笔一定很惊艳。等认真的看了文章,才发现这不是无病呻吟,她用春隐喻这场变革,变革带来春的生机,但同样的,这变革的过程那种阵痛,在文章里表现的很深刻。文章最惊艳和打动人的,正是这种思想深度。”
  四爷已经明白了:老师们觉得他们学理科是因为必须得生存!家庭、家境限制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他们努力把各方面做到极致,为的是出人头地,为的是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这种出人头地,不是错的,但却觉得可惜。
  他们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中学时期的老师,都没有真正的育才。
  老师拿着酒瓶子,又抿了一口,这才道:“你的文章,我印象也很深刻。有一篇是材料作文,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材料有限,但你的文章包含却无限。管仲和鲍叔牙以及他们所处的年代,在你的笔下是恢弘的!为此我还问了很多我的学生,理科生嘛,哪怕是在读的研究生,他们有些都不知道管仲和鲍叔牙生活在什么时期。听过管仲,但关于鲍叔牙一无所知。”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我又看了你的所有的历史试卷……我也当过学生,我知道历史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样!你的答案不那么标准,但这恰恰是叫我觉得惊艳的地方。一个的熟读史书的十六岁少年,已经很完美了!你没有不足……”不用强行的拧巴自己!
  虽然这很了不起,很优秀,但大可不必!
  “小伙子,学好理工科的确更能找到好的工作。但是,我也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告诉你。”
  您说。
  “理工科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高度。但这并不是说文科就不重要,恰恰相反,思想的高度决定一个国家的深度。”老师盯着这孩子的眼睛,“出身所限,你求存,这没错!因此,录取你是希望给你底气;但同样,专业性越强的东西,发展的方向越是单一,它是垂直型发展方向。而你……或者说是你们俩,也许有更宽阔的发展方向……”
  “十五六岁,做什么选择都太早。”老头儿轻声细语,“能跟不喜欢的东西死磕到底,这股子牛劲,你就成功了一半。”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