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桐桐:“……”不逮着机会挤兑我,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吧。
  但桐桐还就给设计了,然后没多久,连赵大美的店里也代卖首饰了。用盒子装着,里面垫着红布。
  桐桐跟田易阳去买东西的时候,见她正给一个五十上下的女人介绍呢:“一对镯子二十,你要给你算十八!这个寓意好啊!你看这做工,你看上面图样,这叫‘多子多福’……”
  桐桐扫了一眼:不是!那叫‘瓜瓞绵延’!
  赵大美还在介绍呢:“还有这一款,这个我也喜欢……它叫‘子孙万代’……”
  桐桐:“……”不是!那叫葳蕤繁祉。
  然后两对都卖出去了,本来给一个客人介绍的,结果边上围观的一个听着也心动。
  这玩意是留着送寿礼的,就像是家里的老人要过寿,给二十块钱吧,拿不出手,但这个东西……送的人离的远了,也未必知道多少钱买来的。糊弄一茬算一茬吧!就算是后来知道不值钱,那咱也是‘上当’了!
  我‘上当’了,心却是真诚的。
  桐桐看着这玩意就这么成交了,一对镯子,自家差不多能赚七块。这个活儿是守着炉子做的,不冷!这个冬天就靠这个挣钱了。
  回家来,看见林守道抱回两个箱子。
  “用的老库房,给人清理的时候翻出来的,都是些彩纸……裁下来订成本子,给你当草稿本,成不?”
  大红的、紫红的,这是厂里写宣传语的时候准备的,而今纸张看起来有些边子都潮湿有印子了。
  桐桐赶紧拦住了,“您别动,我练毛笔字用。”从现在开始写春联,年前至少能把过年的钱挣回来吧。
  凡是学习用的,家里就不管,摞在房间角落由着她折腾。
  她一个人在屋里,每天晚上都写十几副,屋里晾不下就拿出来。
  田易阳看了看:“还写的怪好的。”
  “没有!”桐桐故意叫笔触生疏,“您看,这一笔就没写好,笔再向下压一点就更好看了。”
  这谁看的懂呀!就觉得比往年大街上买的那春联对子好多了。
  桐桐就笑,“那等干了,您给对齐卷起来,用红线头给缠上,放筐子里,过年前咱去大门口去卖,肯定能卖出去。这东西可没有啥本钱!”
  “那两箱子纸怕是不够。”
  “纸又不贵,回头用完了再买,我能一直写到过年,一晚上十几副字要不了半个小时。”桐桐也不是纯忽悠,“您不看报纸不知道,我听老师说,各个重点高校都提前招特长生。有些擅于写作、擅长书法的,大学就提前录取;还有擅长其他学科的,也都有对应的专业来录取。这可不是不务正业。”
  是吗?这个田易阳不知道的,但老师说的那肯定就是真的,“买!不管卖不卖得出去,都买纸回来,该练就练。”
  家里的书桌写起来太逼仄了,就在外面的茶几上写,大冬天的一进屋子,就是满屋子的墨香。
  林守道一进门,一闻这味道,一看这满屋挂的这字,心情怎么能不舒畅?活到这个份上,活的就是孩子。
  孩子穿的好,吃的好,长的壮壮的,要是再懂事听话,学的好,那真是能激发出人的干劲来。
  桐桐叫他:“爸,在厨房干什么,出来吃饭!”
  “我在厨房吃。”油粘在茶几上污了纸张就不好了。
  然后两口子一个厨房里,一个厨房外,就说房子要不要买的事。房管科已经开始统计了,不打算买的话,房子就往出挂了,有些人家儿子长大了,也在厂里,人家或许想给儿子单买呢?
  田易阳就说:“一平八十,比原来预想的低。这房价在哪都买不到房子了。三十五平,一平八十块钱,这就得两千八。”
  林守道就说,“那就买!买断工龄的钱是三千五,这个钱当时还了一些饥荒,但这半年咱又攒下一些,这钱应该是填平了。”
  “不算咱身上家用的零钱,存折上还有三千七。”田易阳就跟男人商量,“这机会就一次,咱能不能买一套别人腾出来的五十平上下的房子。”
  啊?
  “有四十八平的,有五十四平的……四十八平的得……”
  桐桐给报数,“三千八百四十。”买这个基本不拉饥荒,积蓄三千七,距离房款只差一百四。
  “要是五十四平的?”
  “那就多了,得四千三百二十,还差六百二十块钱。”桐桐写好一副,坐直伸伸腰,六百多块,不算多,但肯定家里拿不出来,得借钱。
  林守道就有些犹豫,借肯定不能只借六百二,家里还得过日子,孩子上学还得开销,至少得借八百块钱吧。
  田易阳就说,“五十四平,两居室的房子够住了。这次一买,咱这一辈子都不再说房子的事了。”
  林守道将饼子往嘴里塞着,“那我抽空回老家一趟,凑凑看。”
  回了一趟老家,爷爷奶奶喂的两头猪卖了,一共三百六十块钱,又把家里的鸡鸭鹅提前卖了,给凑够了四百。
  姥姥姥爷也卖了两头猪,一共三百八十块钱。姥爷从秋里就开始做豆腐,挣了有个一百来块,又给添上,凑够了五百。
  林守道叫桐桐帮着记账,“这基本就够了,你大伯和你舅又撵上来,都给了一百。”
  反正借回来了一千一,“这饥荒明年得还上吧?”
  “明年春上就得慢慢还!家里开春要耕耙,要买种子化肥……我跟你妈挣着还着吧。”
  桐桐:“……”一套房子,把自家和老家都掏干净了。
  第509章 人生向暖(18)三更
  这房子真的不是家家都买的起的。
  就像是邱艳家,李梅并不是买断工龄,她是一直在等着返岗。这几个月单位也给介绍了一些工作,再就业嘛。
  但是试用之后并没有成,拿不起人家的活,或是受不了新制度的管理,不适应,一直也没能上班。
  像这样的人,他们考量的是:等着安置工作总比拿上三千五买断一辈子强吧。咱自己又找不到工作。
  可如果没有这个买断的钱,奔着以后有工作考量,家里自然就凑不出来几千块的买房钱了。
  于是,像是这样的人就四处鼓动,意思是大家都不交这个钱,看厂里能咋办。
  可这么干之后呢?有几个跳的特别高的,工作上的小疏忽马上被逮住了。然后小事按照大事办,直接给开除了。
  改制小组的人不怕人说,这是必须改,要是不愿意买,可以协调你们联系城市的公房。每个在职的,每月给一份房补,这还不成吗?而且,房钱真的压的特别的便宜低,厂里并没有在这个上面沾到啥便宜。
  这个钱收回来,企业是要办大事的。
  有人怂恿闹事,可一口气开除了带头的五个人,一下子就没人蹦跶了。
  李梅和邱山不得不考量,看是买房子呢,还是干脆搬出去住平房。搬出去需要粉刷房子,需要取暖买炭,这都是极大的开销。
  最后怎么办呢?两口子凑来凑去,借遍了亲戚朋友,只能凑来不到一千块钱。
  厂里最早盖起来的两层老楼,住在里面的人觉得花钱买这个纯属脑子有毛病。有的干脆买其他大一些面积的,有些宁肯去住平房也不住这个。
  那个房子是共用厕所,共用水房,是最早的筒子楼。
  这个房子便宜呀,一平只六十块钱,一个房间差不多也就是十二三平,一间下来七八百,这两口子借钱买了那个房子。
  邱艳很遗憾:“以后不能一起上学放学了。”
  是啊!住的远了。
  桐桐心里叹气,说四爷:“最近赚的那个,家里要是买房用,就先拿出来用吧。”确实嘛,八十块一平,这也就是单位的房子才这个价钱,以后真买不到了。
  这一买,产权就明晰了。
  四爷也是这么想的,他这边能拿一千二百出来。家里的钱肯定是不够的,他也是打算先把这个垫进去!
  要问是怎么挣的,就说之前攒摩托的事,反正现在也不干这个了,也不怕他们干涉现在的生意。
  家里住的七十平的房子,得五千六呢!李翠买断工龄有三千五,还差两千一。自己这一千二添进去,就还差九百。
  老爷子老太太手里攒着钱,不敢说都叫拿出来吧,但多少都应该添一些进来。
  就是不拿出一千,还不拿五百出来?
  这么一算,就只差四百块钱了。
  这四百就是自己出去跟周鹏借,也能借来。或是干脆跟单位说说,延迟两三个月补齐,这应该也可以。毕竟从购买到腾房,这中间是有时间的!赶在最后的时间补齐不就行了。自己那边的生意见天都进账,迟一个月,都能凑出这四百来。
  这么一算,觉得钱也不是很紧。
  但是,回家来,家里的气氛沉的都能叫人窒息。
  老太太突然不愿意跟儿子媳妇一起过了,非要她自己和老头单独去住,“我两女一儿,你们一人给我出五百块钱,再加上我们老两口子手里的钱,我们买个三十五平的,也就能住。”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