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林楠掏了五块钱递过去:“最近有个交响乐团演出,去听吧!饭钱我不管,不是有那会谈的,给人家一个表现的机会。”
  桐桐伸手蹭一下给拿了,五块进兜兜。这个薯片,卖的是天价!
  林枫伸出爪子,被林楠打了一下,疼的‘嘶’的一声,“哥,这活也有我的份。”
  你吃的比谁少了?油和香料是重点,你出力了吗?
  林楠一边往出走,一边朝主卧里喊:“爸妈,我今晚不在家吃饭了。”
  林诚儒往起靠了靠,一边接季安递过来的马甲一边喊道:“哪里有交响乐团演出?哪个团的演出?”
  林楠:“……”您这身体,不能去听这演奏会,所以,“您听错了!哪里有交响乐呀?我说搅成一团,没说交响乐团?”
  林诚儒愣了一下,看季安:“我听错了?”
  季安点头,“听错了!那东西炸起来也不容易,粘到一块就不酥了。”
  是吗?
  是啊!那要不然呢?
  “想跟你一起去听交响乐!”
  “四五月份吧,四五月份天气好的话,咱们去……”
  吃饭的时候,桐桐就在桌子下面踢了踢林枫的脚:说话呀。
  林枫愣了一下,就说,“爸,我那手风琴拉的……稀碎稀碎的!您给演示演示呗。咱也劳逸结合!桐桐怕都不太记得您拉琴了。”
  手风琴而已,那么难学?
  “难学。”其实还好,“真的难学。以前我在图书馆拉,现在……好长时间没练了。”
  好!给你拉一个。
  收拾了屋子,药在边上晾着。
  林枫抱了琴下来递过去,林诚儒说桐桐:“来!唱一个……”
  “我?”桐桐指了指自己,“我唱?”
  平时哼哼的多好听呀,“在家里怕什么?来来来!百灵鸟要亮嗓子喽……”
  柳主任带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下车,就听见屋里隐隐有琴声传出来。隔壁二楼,灯亮着,有个姑娘趴在窗户上,正认真的听着。
  琴声悠扬,曲子是耳熟能详的《英雄赞歌》,一会子歌声加了进来,“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唱歌的人声音甜美,不像是演绎这首歌的其他人,唱的慷慨激昂。她的嗓音轻柔,句句唱来都是深情……
  那倾诉的是怀念,是感恩,是敬仰,也是最柔软的情愫。
  跟来的小伙子问柳主任:“林工的女儿……不是学中医的吗?”
  嗯!那小丫头是个怪才。
  直到音乐停了,柳主任才推门进院,看了满院的土豆,便笑着去敲门,里面一家子正说笑呢,他就先出声:“老林,好雅兴呀。”
  哟!来客人了。
  静静趴在楼的窗口吹着冷风,一墙之隔,住着一样的屋子,那边却像是天堂!小时候隔壁就热闹,她见过林叔和季阿姨春天带着那三兄妹爬树翻墙,夏天带着他们去工人文化宫游泳。秋天,他们去采过枫叶,冬天便在院子里玩冰雕,堆雪人。
  她记得,林楠上学逃课,掏鸟窝去了。老师叫请家长,林叔便去了,她以为林楠得被揍一顿,却没想到,林叔带着林楠夜里去掏了鸟蛋,然后回来想着孵蛋,最后孵出来一窝小鸟,天天逮虫子喂,后来,小鸟羽翼丰满,都飞走了。
  自那之后,林楠常坐在二楼的窗户口,腿垂在外面看天空,却再没有抓过一次鸟了。
  她记得,她喊过:“飞走了就不会飞回来了,你那么坐着小心摔下来。”
  林楠只看着天边:“我要是不掏鸟蛋就好了……”
  “你给孵出来了……”
  “不是!我没有教给他们捉虫的本事,也没有教它们筑巢的本事……它们要是没饿死,没在下雨的时候被淋死……说不定也会成为别人的猎物……”
  其实想想,他当大哥当的好,一点都不奇怪!他爸打小就把‘责任’二字教给他了。
  她还见过,林叔给院子里泼上水,在冬天来临的时候,院子里能冻半院子冰。那是为了给林枫教滑冰的。林枫胆小,穿着冰刀鞋站在冰上哭的嗷嗷嗷的。为了叫他勇敢,他能弄很多秸秆,铺在林枫周围。林枫能在方圆一米之内活动,那其他地方就有稻草卷;林枫能在两米见方的范围活动,那就给他一个半径两米的圆,在上面滑。
  七天之后,林枫便能在什刹海冰场上滑了,然后越滑越快,摔了就起来再滑!林枫是那么大的孩子里,滑冰滑的最好的。
  相比而言,对桐桐则最不一样。每个姑娘都喊着,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时候,林桐这种小娇娇姑娘其实是不讨人喜欢的。
  但是,林叔却从不要求桐桐跟其他姑娘一样必须刚强。那个时候,她极其鄙夷这种行为。觉得林家就是小资,在养资产阶级大小姐。
  可现在突然就好羡慕:他的女儿是那个样子,那她就是那个样子!他没有想把他的女儿变成大众审美里的人,没有去改造她!她生来娇,那便娇着来。
  这满大院这么多姑娘,哪个姑娘跟林桐似得?
  就像是那个杨央,她娇的……所有姑娘都不喜欢。但林桐这种与生俱来,自然质朴的娇,谁都喜欢。
  尽管自家妈整天说些酸话,但她其实是喜欢又羡慕的:她无忧无虑的样子真好!
  这些年,在乡下,想家!想想也是可笑,当年一腔热血,主动报名,积极分子。走的时候,敲锣打鼓,身披大红花,是英雄,是楷模!
  可以站在大客车上,激情昂扬的演讲,迎接各种崇拜的目光。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真是个英雄。
  反观林楠,她只觉得那就是个有小家而没大家的,不纯粹的革命者。
  这么多年过去了,灰头土脸的回来,家并不是那个日思夜想的家。这个京城,都不像是离开时的京城了。
  唯有隔壁这一家,还是昔年的样子。
  自家这气氛冷的像是在冰窖,而隔壁呢,虽时有药味传来,但更多的是饭菜的香味,是他们兄弟姐妹打闹声,是一家子欢声笑语的热闹声。
  听听这个声儿就觉得,其实京城还是京城,家也还是那个家。
  桐桐出来灭药房的炭火,结果抬头看见静静在二楼。她朝对方招手:下楼来,我给你拿好吃的。
  静静不知道干嘛,从上面跑下去,站在花墙边上。
  桐桐端了一碗薯片:“静姐,尝尝。”
  油香酥脆,香辣适口,怎么能把土豆做的这么好吃?
  桐桐就笑:“好吃吧!”她给对方说做法,“一定得切的薄薄的,用盐水泡至少半个小时,控水一定要控干……”
  有什么烦心事,听着油锅的滋啦声,看着食物在油锅里翻滚变色,然后捞出来控油,最后撒上调料,往嘴里一塞……吃的饱,吃的好,有什么烦心事都过去了。
  静静吸吸鼻子:“你还小,不知道……我的难处。”
  “在乡下的时候难不难,肯定难!那时候看不到回家的日子,可这熬着熬着,不也熬回来了吗?觉得难了,那就是解决的日子还没到!再熬一熬,哪有熬不过去的。”
  是啊!熬吧,冬夜再长,天终归是要亮的!
  第360章 万里扶摇(178)三更
  这个冬天,家里添了两个人。
  一个叫潘钟瑞,是林诚儒的助手,今年二十七了。他是六五年正儿八经考上大学的,可六六之后就没法好好读书了。选拔的时候他被选拔去,一直做的是打下手的工作。
  是个可以信任的人!这个年纪调出来给林诚儒做助手,他当然乐意。
  但是呢,他不住家里。就是跟上班一样,早上八点准点过来,十二点上午结束。下午两点上班,六点结束。单位给提供了一间单人宿舍,三十平。平时他也没有做饭的必要,吃食堂也行,在林家留饭问题也不大。
  热水从林家带回去可以,去水房打水也行。
  都在一个院里,很自由的工作状态。
  然后桐桐的房间就得换了,也给换到了楼上。
  二楼上面的半层阁楼也给清理出来。隔成小间。老家来了个保姆,叫季红美,是季安的堂侄女。
  不管是林家还是季家,都不算是老家没亲戚。只是这些年,林诚儒跟家里联系都少,跟老家基本就断了!而且,也没有直系血亲了。父母没了,有个姐姐后来生孩子难产,大小都没保住。那剩下的人就没有联系的必要了。
  季家呢,也是父母没了。刚解放那些年,闹土匪。季家父母都是教书匠,她也是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妹妹,可土匪一闹,一家子就她侥幸活下来了。子弹打到她抱在怀里的书包上,包里又是书又是砚台,子弹没打透,她捡了一条命。
  后来,部队剿匪。她也不要叔伯收留,一个人跟着部队就走!这么一个孩子,就要当兵。谁给她报了仇,她就跟谁走。于是,小小年纪就进了部队。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