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就像是那火车,不知道怎么的,就跟细作联系起来了。有人说,从太宗皇帝到先帝,到现在的陛下,都很英明。几代人都在坚持,可为什么先帝病重之后,就暂停了呢?
  说到底,是朝中不支持。
  可朝中为什么不支持呢?因为像是齐阁老的那样的人,他们带头不支持。可他们为什么带头不支持呢?因为他们养的外室都是倭国的细作。他们是受了细作的影响,要的就是坏咱们的事,回头好咬咱们一口。
  不知道是谁引导的,还是大家不自觉的联系起来的,反正这个说法甚嚣尘上。
  说是那些被查的当官的,他们侵吞了朝廷无数的银钱,把银子藏在了倭国人从咱们手里抢去的海岛上,也坚决不许朝廷修这样的利国利民的路。
  自来,这修桥铺路可都是积德的大善举!这样的路通了,能拉人能拉货,想去那里坐上就走了,多方便呐。
  这不是大恶是什么?
  一时之间,群情激奋。再加上京城内外的百姓,这还了得?
  没过几天,又有了传言。说是林伯爷早将人羁押了,可就是朝中的大人们在杀与关的事情上不能达成一致,所以,事情就僵持住了。那些贪官还被好好养着呢!
  没看见政事堂吗?正修着呢,说是要把这些人关在里面念一辈子书。
  真的假的,假的真的,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可了不得了。
  曹南院曹阁老早起一出大门,发现正门口被摆了好几堆狗屎。
  赵迁家门口也有,他面色平静,甚至于嘴角还翘了翘,只吩咐夫人:“别嚷嚷,铲走沤肥吧。”
  常青莲的马车上被人砸了臭鸡蛋,那马车上,明晃晃的。
  陆玄和金镇北以前是军机,他们反倒是没事。一到衙门两人就对视一眼:事不对!
  嗯!可不嘛,事不对。
  金镇北心说:林叔珩的损主意是真多!她愣是躲在后面瞧热闹去了。
  现在怎么办?这种情况谁能控制?谁若是违背这么多人的意愿,那他自己得先滚蛋。
  常青莲在班房里转来转去,而今的情况,说起来就是祖娘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当年,祖娘娘利用民间舆情是办了不少事,但现在就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上面的决策可能得受舆情影响。
  一如现在!
  她叫了秘书丞请林叔珩,然后看着林叔珩的眼睛:“你在学祖娘娘?”
  桐桐:“……”这是什么话,“下官不懂阁老的意思。”
  “百姓的想法是单一的,他们考虑问题是单纯……”
  桐桐打断她,“大人,您找下官来……只为了跟下官讨论这个,那恕不能奉陪。其一,下官身上有差事;其二,您便是上官,也没有劈头盖脸来训斥我的道理。我们之间公事上不包含这一项的联络。”说着,她一拱手,“阁老,您还有别的吩咐吗?在下官的职责范围之内的。”
  常青莲:“……”师生情分真就说断就断了?她坐回去,低头看折子,“打搅林大人了,请便吧。”
  桐桐直接转身出去了,出去了又觉得可惜:反对自己最厉害的,竟是常青莲这个女官之首!
  常青莲在桐桐出去之后,狠狠的将笔掼在了地上。秘书丞进去看的时候,吓的大气都不敢喘。
  她求见了陛下,“……此事一开先河,后患无穷。”今日民意能决定此事,那他日,这民意就将威胁皇权,“陛下,林叔珩此人,大智大勇,大能大德……但唯独缺一条……”
  “哪一条?”
  “对皇家的敬畏之心!对皇权的臣服之心。”
  小皇帝沉默了,良久良久才问她:“常阁老,朕问你,林叔珩敬民吗?”
  敬!
  “她臣服于民意吗?”
  当然!
  小皇帝便笑了,“阁老,君与民,如水与舟,这个道理不用朕说。当然了,在你看来,许是觉得那就是拿出来的姿态……但是,新明皇室从未那么想过。我们真的有在践行这个话。在朕心里,君与民,自来是一体的。君心若不与民心同,那朕做的是谁的君呢?假使有一日,朕的臣民要推翻朕,那一定是朕错了!因而,你的担心,没有道理。”
  常青莲愕然的看向皇帝,“陛下……”你还年幼,你说这个话为时过早,此事非同小可,不可如此轻慢便下决定。
  小皇帝摆摆手,“去吧!事已至此,无法更改。或许,阁老有法子控制眼前的局面?”
  常青莲:“……”没有!正是因为无法掌控,臣才觉得危险。
  “既然无法掌控,那就先由它去!看看……看看再说……”
  常青莲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日,那么大的大殿,密密匝匝全是人。
  陛下说要革新军械,下面的人山呼海啸,高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说要从军中和农场中抽调人员,修建轨道,要叫南北通途。那么大的人群,他们一声高过一声的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说要减免赋税,要调整赋税比例,要让利给百姓。下面便不是笑声,而是哭声一片,声嘶力竭的喊着,好似只有如此,才能感念陛下厚恩。
  直到陛下说:“朕知道,最近流言纷纷,诸位都乃我新明子民,子民关心朝事,关心天下事,何错之有?既然关心,那朝廷就有责任叫大家知道。”说着,他就看向一边站着的林叔珩,“林大人受命督查此案,案情的经过她最清楚……”
  桐桐便看了黄千蕊一眼,黄千蕊拿着厚厚的一摞子站出来了。她将案情写的足够白话,叫每个人都能听懂,然后呈送上去。
  送上去,自有御事轮换着读案情总结。
  这件事得从盛京的细作案讲起,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怎么查的,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人证,什么物证,对方是都认罪,人罪状是否自愿签署等等,都有详细的说辞。
  便是极尽简略,可这个东西还是换了七个人整整读了一日。
  其中清查出有问题的官员,从一品到八品,总共两千三百二十八人。其中涉及于细作案有关的,间接或是直接参与叛国的,有二百三十二人。查出侵吞朝廷各种款项,克扣付税款的官员,数额特别巨大,超过五十万两的,有六百八十八人。
  另外还有这些犯官的家属,他们参与进来的,总人数是一千四百三十二人,其中有恶劣行径的,譬如欺男霸女、侵吞他人财产,甚至于有人命案在身的,一共八百四十五人。
  因此,此案涉及官员总数为三千七百六十人,罪行极重的暂时有一千七百六十五人。
  御事的声音不间断,很多名字和罪行都记不住。但是,只听过去的,就没有不觉得不该杀的。
  赵迁不由的看了林叔珩一眼,她这可不止是督查细作案,她这是一经发现有犯罪的,她就一查到底。连十几年前、二十多年前打死过人的案子都被翻出来了。
  这是真真的把官场给翻腾了一遍,大案子小案子,谁也别想跑。
  以至于将许多积弊给扒拉出来了,竟然有一千七百多死囚犯!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些人,杀起来都得费些功夫。
  他以为判死几十个,这都已经算是大案了!她竟然真把这一盘骇人听闻的菜给端出来叫天下人来尝是啥味道。
  这边御事的声音才一落下,大殿里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该杀——该杀——该杀——”
  杀——杀——杀——
  小皇帝点点头,“朕听到了!但还是得尊重诸位的意思。现在,同意从重惩处的,留下!不同意从重的,先出去。”
  说完,他还看看坐在两边的大臣们:请吧!谁不同意,就先出去吧!朕充分尊重你们每个人的意见。
  然后,大殿里静悄悄的,无一人动。
  小皇帝便笑了:“朕从善如流!该杀——那便杀!”
  第181章 万里扶摇(80)一更
  杀人何须挑日子?
  只要罪证确凿,罪犯也供认不讳,那便杀!什么秋后问斩,没有的!说什么春季不问斩,有违天和。呵!不能及时除恶,便是最大的有违天和。
  京城的法场也不大,在城外很偏的地方。
  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而且,便是执行死刑之前,罪行还得再审核一遍。于是,把能调动的人员都调动起来,每天能执行的人数也只一百人而已。
  于是,第二天一早的报纸上,全都是这一百个人的名字和所犯案子的简略说明。案子见于报端,也就意味着,今天就是他的死期。
  齐渭拿着报纸,一个一个的往下看,然后喊管家,“请夫人和二公子,备马车。”
  作甚?
  “去法场。”
  啊?
  “看行刑去。”
  管家的手都抖了,“听说罗君如罗大人谏言,死刑应该用斩刑。因为她认为枪决可能存在钻空子的风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