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风流倜傥的少年正该配多情貌美的小女娘才对。
  再刻板的人,碰上林伯琼这样的兄长,也是真刻板不起来了。
  林伯琼在回去的路上,就很兴奋的说他的题目是怎么答的。
  桐桐:“……”对了!忘了还有林伯琼。他进入复试的排名很靠后,在男官选拔比例很大的情况下,他这种成绩在往年肯定是过不了。林家也没人把他参加复试当回事。
  但是,这次的题目就很……
  很叫林伯琼有发挥的余地!他书生意气呀,他什么话都敢说,且他思量的是真少。
  桐桐听他一路的滔滔不绝,一直回到家,还在家里兴奋的背他的答案。
  林宪怀跟桐桐对视,父女俩都没有言语。
  林仲琴还兀自可惜,“我要是去考,这次的复试未必过不了吧。”
  是啊!谁知道祖娘娘留下的考题是这样的。
  紧跟着林仲琴就好奇,“祖娘娘真的长的只是周正吗?”
  林伯琼一边抓着干果吃,一边很肯定的点头,“宫里的记载是这样的,这是太祖给予的评价。”
  “那太祖真挺不容易的……”
  “你懂什么,女子在德在才,不在貌……”
  桐桐:“……”听不下去了,这会子不知道多少人都在‘周正’这个话题。十三岁而已,周正就很好了!长一长自然就会好看的!
  再说了,美人在皮更在骨!我的风骨很美,懂什么呀?肤浅!
  此刻的宫里,吏部的所有官员,考院的所有考官,三阁的诸位大人都在大殿里。不在值的各位最近都忙,得忙着批卷子。
  今年的情况就是,小皇帝坐在上面,这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选才。
  三阁不想在这种每年都有的选才中跟小皇子掰腕子,没必要。所以,您不是要选人嘛,行!凡是支持您的,都给您选出来。
  当然了,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要不然这就像是赌气抬杠,也犯不上呀。
  这又得把一些含混的,一些便是反对也言之有理的,都给挑出来混进去。最后由皇帝御笔钦点就完事了。
  这都是糊名的。卷面也有明确的要求,有任何标志性的像是打暗号的那种一旦引起误会,直接辍落。
  小皇帝就坐在前面,看着送来的一份份考卷。
  有将而今的朝官骂的一无是处的,有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他的手放在卷子上,然后先给挑出来。
  齐文超就看着陛下挑选,再回头看了看其他人:果然,将那些言辞激烈的都给拿出来了。
  最后,女官只简拔出二十三人,男官简拔了七十五人。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看名字,这得张榜的。
  常青莲看了一下女官二十三人的名录,林叔珩的名字排在了二十三名。
  她是初试第一名,复试之后却排在了倒数第一。
  这说明她的答案并不得陛下的心。
  而排在第一的是罗君如,那个临考班里……特别出色的一个学生。
  再看男官那边,排在第一的叫林伯琼,而最后一名叫金肆晔。
  常青莲看金镇北,金镇北也很意外:嘿!这小子竟然考过了。
  自家儿子只要复试过了,殿试哪怕最后一名还是会叫他过的,自己的面子值这个价钱。
  小皇帝一脸的欢喜,“去吧!张榜吧,这就是朕选出来的大才!朕盼着快些殿试,与他们见面。”
  是!这就去办。
  等人都退下去了,小皇帝才看身边的老倌:“伴伴,将卷子都给朕拿来。”
  是!
  小皇帝去了后殿,盘腿坐在神龛前的蒲团上。
  老倌低声道:“罗君如和林伯琼的考卷……”
  “不要!”小皇帝摆手,将递来的试卷扒拉开,“取最后五名的试卷来。”
  嗯?
  “要倒数后五名的试卷。”小皇帝盯着老倌的眼睛,再重申一遍,“取后五名的来。”
  老倌利索的取了后五名的过来,将倒数第一的卷面放在最上面,递了过去。
  小皇帝这才接了过来,每一份试卷都反复的去读,一个人一坐就是一天。然后从里面挑出了金肆晔和林叔珩的。
  老倌又递了考生的资料来,小皇帝先找金肆晔和林叔珩的资料看。
  这一看之下,微微有些失望。金肆晔是金镇北的儿子,林叔珩是齐阁老一党的子弟。这俩的出身决定了他们自身立场的复杂性。
  老倌低声道:“不可用吗?”
  “可用!”却轻易不敢信。
  “真能用吗?”
  小皇帝叹气,“金镇北的儿子走文官一途,必被文官排挤,他需要朕这个助力;而林叔珩身为女官,立身本就难,她也少不了朕的支持。只要利益互惠,就可互用。只要可用,这就是下棋,朕就有赢面。”
  而四爷和桐桐站在大榜前面,看着排在最末的名次,就:“……”
  行吧!怪一言难尽的!
  第113章 万里扶摇(12)二更
  榜单一出,读书人欢腾。因为榜单上寒门几乎占据了一半。
  女官一共二十三人,只临考班的六人全在内,其他再无一人。剩下的十七人尽皆非官宦女子出身。
  高会心站在桐桐边上,低声道:“师妹,你不觉得哪里不对劲吗?”
  桐桐拍了拍她:“准备殿试吧!殿试……估计还得往下筛人。”
  还得筛?这次就已经录取的很少了。
  桐桐没言语,转身走了。
  杨仕芳拍了高会心的肩膀,“她武考排第一,文考得参考武考的成绩排名,可饶是如此,还是排在最末……”
  高会心看了对方一眼,两人都心照不宣。她们俩的成绩也都在中不溜,甚至于偏后一点点。为何呢?这里面的原因那可当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其实,这是没法比较罗君如和林叔珩谁更加聪明的。这两人所求不同!罗君如奔的是后位,因此,她会与陛下保持高度的一致;而林叔珩求的从来都是仕途,因此,她思量的是仕途如何走会好走。
  再看看那高居榜首的林伯琼,就更明白林叔珩处处谨慎的原因了。她兄长……天赋有限,她才是被他父亲看重的那个。她身后也背负着家族呢!
  林伯琼自己还好奇呢:“为何你会排在最末?”
  桐桐:“……”我能跟你说什么呢?你这张嘴呀!她只能说,“各有见解吧!往后朝事上,你我兄妹见解相左的情况应该还很多。咱约法三章,公是公,私是私,我不干涉你的看法和决定,同样,哥哥也莫要干涉我的看法和决定。不能因私废公,同样,也不能因公而废私。”
  当然!这个当然。
  “那就行了!就都好好准备吧。”
  周碧云几次想跟林宪怀说这件事,林宪怀都摆了摆手,“伯琼是大人了,做选择,而后承担后果,再之后,他就学会了,也就能悟了。天赋有限的人,非撞个头破血流……否则,他懂不了。”
  殿试的时候正热,桐桐只穿了青色的棉布衣裙,衣袖较宽。
  周碧云就说:“有那袖子短的,你偏选这么长的袖子……”
  袖子短一些,大致在手腕往上一匝长的距离上,看起来较为清凉。可桐桐不选这种的,自有不选这种的道理。
  这次殿试,拢共也不到一百人。早早的就到皇宫之外等着。
  站在皇宫外,看着外面搭建起来的台子,早起台子上还放着一样菜蔬,这便是帝王晨起的饭菜。
  桐桐默默的收回视线,记载上这个台子曾经发生过很多大事件,也因此,这个台子重新修建之后保存到了现在。但如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用处。
  她看向四爷方向,四爷正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皇宫大门愣神。再看他的装束,他也是白袍一件,大而宽的袖袍特别醒目。
  大门一开,依次进宫。
  新明在太宗一朝,有过礼仪之争。争的是这个跪拜之礼!古礼并没有跪拜,跪在那时候是一种坐姿。跪着行礼,反倒是没有起身之后,郑重的躬身显得尊重。
  比如,两人面对面跪坐着。一个人吩咐另一个人一件事,那个人没动地方,身子一欠,往下一低头,应诺了。另一种情况是,这个人动了,赶紧起身,站起来欠身应诺。
  这两种情况,哪种更郑重呢?
  显然,站起来更郑重了。
  后来随着家具的变化,大家坐起来了,那跪还需要吗?
  君前坐着,这不合适。除非君王恩准,否则都得站着吧。
  这也是一种变革嘛!
  所以,哪种变革是好的,哪种变革是不好的呢?这种变革就是好的。
  礼仪之争过去近百年,大家也都习惯了这么站着。
  大殿里,名次是打乱的,也都是随机的。每人一套桌椅,上面贴着姓名,各自找位置吧。桐桐的位置在第三排,比较靠前。站在她的位置上看四爷,四爷也不过是在三步之外,他在第二排,两人不在一列。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