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可见姑娘十分淡然,不为这些身外物而喜悲,她又觉得汗颜,跟着姑娘过了一段日子的好日子,她反倒不适应了。
青夏顿住手,想到了什么,说:“我们收拾出来的箱笼,有一些书和画本必须得拿出来晾着,长期压在箱子下怕坏了。”
田田便忙去做,看着她忙碌的身影,青夏微微叹了口气。
别说她有些不适应,连自己过了段养尊处优的日子,这一下从“天堂”掉入“地狱”也确实令人唏嘘。
那天,田田问自己以后有什么打算,其实就连她自己都说不清将来的事情。
那天大少爷愤怒之下将自己打发出来,话说得决绝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那一刻她是认命的,她以一个奴婢的身份去挑战做主子的权威,自然是讨不到好的,怪就只怪她当初太傻太天真,竟然以为主子的好是可以信赖的。
如今撞了南墙也回不了头了,她现在只寄希望于等大少爷成婚,或许成了婚,身边有了贤惠的妻子,就会淡忘她这厢,听说那灵扬郡主乃大家闺秀之典范,有此贤妻,如何还会看到她这等资质。
现如今他怕只是不甘心,觉得自己身为主子的权威叫一个小小的丫鬟挑衅了,他可以不要,可自己作为一个奴婢却不能不给,却不能生出比他先退的心思,这是不敬。
想清这其中关窍,青夏也得自在,这日子总都是要过下去的,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选择,她也做不出那整日自怨自艾之相。
这两日大少爷不曾找过她,她也乐得清闲,或许时日久了,大少爷将此事放过,自己能得喘息之机,还能有好商量的时候,若此刻自己先乱了阵脚,做出什么方寸大乱之事,将事情再推向一个无可挽救的地步,那就真是两眼一摸黑,不知再该如何是好了。
……
所有人都被没料到,这大少爷一忙,足有半个月没有再问起过桃云间的那位。
这日子久到连喆友都要觉得那位或许再无复起的可能了,一时心中百感交集,他自然希望主子身边有个知冷暖的伺候着,而这青夏姑娘则是不二人选。
如今在掠英居中伺候的人,都默契的不敢提起这位姑娘,好似心中都明白,谁若是提起,那就是自己找罪受。
大少爷也一次都没问过。
恰逢此时,宋国公终于回了京中,据说在回京的路上,在途中,他还端了几个土匪窝点,解救了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才叫回京的路程越拉越长。
国公回京那日,皇帝亲自去了城门迎接,如此殊荣举国上下再无其二。
所以国公爷打一回京,还未入家门,先被皇帝接进了宫中,君臣之间把酒言欢,畅聊这几年的分别,聊边关,谈他国,论国事,问家人。
“得知国公要回京,贵妃这两日都没睡好。”
宋国公在外几年,原本儒雅的外貌,如今经历了风吹雨打,已然变得粗犷,蓄起的胡子更为他添了几分威严,在面对皇帝时,他依旧是那纯直之臣,道:“是臣的不是,外出多年,叫娘娘挂心了。”
“家人之间理应如此,国公这些年在外替朕守江山,忽略了家人许多,此次回来想来夫人是高兴的,听闻半月之前夫人便在府上设了宴席预热呢,有妻如此,国公爷这次回去,可要好生相陪,以解相思之苦啊。”
宋国公点头称是,忆起发妻,终究是一声叹息。
……
第72章 圣宠不衰
长春宫内,七皇子抓着母妃的流苏玩,欲要往嘴里送,叫宋贵妃轻轻的拍开了手。
一旁的奶嬷嬷忙过来将他抱起,低声道:“好殿下,这可不是能吃的。”
宋贵妃怜爱的看了小儿子一眼,又看了那奶嬷嬷,道:“将皇子抱下去哄睡吧。”
“是。”
将孩子带下去后,室内恢复了宁静。
张嬷嬷看向神色沉静的娘娘,低声道:“陛下对国公府当真亲近,谁也没料到,陛下九五至尊竟亲自去了城门迎接宋国公,此等殊荣,外面哪些臣子能赶得上啊?”
贵妃冷冷一笑:“是啊,这样的殊荣不是谁都能有的,却也不见我的兄长为此付出了多少,去京离家多少年了?他为陛下守江山,如今陛下亲去迎他也成了恩典。”
张嬷嬷大骇,回头左右看了看,见殿中无人,才松了口气,说道:“娘娘慎言!陛下虽是您的枕边人,可那是天子啊,不论私底下交情如何,君臣终究是有别的。”
天子一怒,伏尸万里。
天子一喜,赏金万两。
雷霆雨露都是天恩。
“嬷嬷放心,入宫这么多年,我还不至于连这点分寸都没有,只是记得当年陛下还在潜邸之时,与我等是何等的无话不谈,又是何等的亲密,如今当了皇上,有了算计,才知这人心易变,本性难改。
那时的天子只叫人觉得单纯善良,连一只鹿都舍不得射死,可是他登基以后才知,若是一个人想藏住,便是由得你如何窥探,都无法得知他本性半分,一个人若是突然变成你认不得的样子,或许不是他突然变了,而是他一直如此,只是你从未看明白过。
“娘娘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子已经有三个,公主也生了一个,后宫上下再无人有您这份荣宠,就连皇后娘娘,她也不过才得了一子而已,陛下压根不爱往那儿去,如今在这深宫后院里,自然是比不得从前的日子,王爷和天子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您别忘了当年陛下还是王爷的时候,在王府中是何等的受忽视受冷落,一路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啊。”
宋贵妃呵呵一笑:“嬷嬷,若你非是我的奶嬷嬷,我都要怀疑你是皇上派来的。”
张嬷嬷忙摇头,见贵妃神色未有异常,知道她并非真气,又听她说:“我只是不甘心,原本我的四个孩子都应该是中宫嫡出,可如今一切都变了,他还是王爷的时候,我可以是他的正妻,可他如今做了皇上,我便只能屈居人下,连同我的孩儿们都要受身份所累。”
是嫡是庶,在寻常人家都是大事,更何况是在这紫禁城中呢,作为皇帝的孩子,嫡庶之分尤为分明,只一字之差,命运便是天翻地覆。
张嬷嬷知道娘娘心里这一直是过不去的坎儿,也只能如往常一般去劝:“可是娘娘,在陛下心中,您是最重要的,那中宫即便占了个名分又如何?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陛下一月中有十日都在咱们长春宫呢。”
宋贵妃沉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不说这些了,总归咱们宋家日益壮大,我那侄儿也是德才兼备,今年的科考我很是看好他。”
一个本就硕大的家族,得有一个出色的继承人,这个家族便能延续兴旺下去。
只是……
宋贵妃微微蹙眉:“只是国公府差了一个明事理的女主人,且只能看将来肃之成婚后,郡主如何掌家了。”
她是真不喜欢自己现在这个嫂嫂,早些年间她倒也好,温婉娴熟,相夫教子,得人称赞,可随着年纪越大,陈家惹出来的祸事越多,而她又总是掺和其中,有时还害得国公府跟着臭了名声,她对这个嫂嫂就格外不喜了。
一个拎不清事的女主人在一个庞大的家族里,是起不到正面作用的。
“其实国公夫人也是可怜,若非有那么个不争气的娘家,以国公夫人的品性也不至于……”张嬷嬷是跟着从宋府出来的,想起如今的当家夫人,也忍不住唏嘘。
“是啊,我也是女人,我也想尽可能的多帮娘家一些事,可是我的娘家若只会成为拖累,那就不一样了,嫂嫂若是这一点永远拎不清,那她和大哥大约也就只能相敬如宾,做一对没有感情的夫妻了。”
想到这里,宋贵妃忽然问:“来报信的人确实没看错?哥哥此行还带了一个女人回来。”
“错不了,且居说还是之前带出去的那个。”
宋贵妃沉默一瞬,揉了揉额角,长出了口气:“这男人啊,若是妻子不得用,便少不得要在其他地方下功夫了,我记得当年为着这个女人,大哥和肃之之间还有过不愉,这可不行,大哥即便是不想和嫂嫂好好过了,也不能如此伤了孩子的心。”
……
国公府上下奉旨入宫,一直到夜晚才从宫中一起回来,听说那朝晖堂的灯亮了一夜,摔碎了一个盘子、一套酒壶。
第二天清醒的时候,青夏得了这么几个消息。
一是宋国公驻守边关有功,劝降敌国签了条款,圣上特意赏赐了一套玉仙山庄于他。
那庄子是前朝摄政王的私人居所,可见贵重。
另感念宋国公家人辛苦,加封一品国公夫人为超品亲善夫人。
其实对于宋国公这样的家世,名分上的加封只是锦上添花,实际的赏赐才有看头。
更值得一说的是,特封国公长子为中书侍郎,不过被宋溓当场婉拒。
说是婉拒也不尽然,据说当时宋溓只道自己想要通过科考走到圣上面前,而非依靠父功得取利益。
https:///yanqing/03_b/bjzg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青夏顿住手,想到了什么,说:“我们收拾出来的箱笼,有一些书和画本必须得拿出来晾着,长期压在箱子下怕坏了。”
田田便忙去做,看着她忙碌的身影,青夏微微叹了口气。
别说她有些不适应,连自己过了段养尊处优的日子,这一下从“天堂”掉入“地狱”也确实令人唏嘘。
那天,田田问自己以后有什么打算,其实就连她自己都说不清将来的事情。
那天大少爷愤怒之下将自己打发出来,话说得决绝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那一刻她是认命的,她以一个奴婢的身份去挑战做主子的权威,自然是讨不到好的,怪就只怪她当初太傻太天真,竟然以为主子的好是可以信赖的。
如今撞了南墙也回不了头了,她现在只寄希望于等大少爷成婚,或许成了婚,身边有了贤惠的妻子,就会淡忘她这厢,听说那灵扬郡主乃大家闺秀之典范,有此贤妻,如何还会看到她这等资质。
现如今他怕只是不甘心,觉得自己身为主子的权威叫一个小小的丫鬟挑衅了,他可以不要,可自己作为一个奴婢却不能不给,却不能生出比他先退的心思,这是不敬。
想清这其中关窍,青夏也得自在,这日子总都是要过下去的,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选择,她也做不出那整日自怨自艾之相。
这两日大少爷不曾找过她,她也乐得清闲,或许时日久了,大少爷将此事放过,自己能得喘息之机,还能有好商量的时候,若此刻自己先乱了阵脚,做出什么方寸大乱之事,将事情再推向一个无可挽救的地步,那就真是两眼一摸黑,不知再该如何是好了。
……
所有人都被没料到,这大少爷一忙,足有半个月没有再问起过桃云间的那位。
这日子久到连喆友都要觉得那位或许再无复起的可能了,一时心中百感交集,他自然希望主子身边有个知冷暖的伺候着,而这青夏姑娘则是不二人选。
如今在掠英居中伺候的人,都默契的不敢提起这位姑娘,好似心中都明白,谁若是提起,那就是自己找罪受。
大少爷也一次都没问过。
恰逢此时,宋国公终于回了京中,据说在回京的路上,在途中,他还端了几个土匪窝点,解救了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才叫回京的路程越拉越长。
国公回京那日,皇帝亲自去了城门迎接,如此殊荣举国上下再无其二。
所以国公爷打一回京,还未入家门,先被皇帝接进了宫中,君臣之间把酒言欢,畅聊这几年的分别,聊边关,谈他国,论国事,问家人。
“得知国公要回京,贵妃这两日都没睡好。”
宋国公在外几年,原本儒雅的外貌,如今经历了风吹雨打,已然变得粗犷,蓄起的胡子更为他添了几分威严,在面对皇帝时,他依旧是那纯直之臣,道:“是臣的不是,外出多年,叫娘娘挂心了。”
“家人之间理应如此,国公这些年在外替朕守江山,忽略了家人许多,此次回来想来夫人是高兴的,听闻半月之前夫人便在府上设了宴席预热呢,有妻如此,国公爷这次回去,可要好生相陪,以解相思之苦啊。”
宋国公点头称是,忆起发妻,终究是一声叹息。
……
第72章 圣宠不衰
长春宫内,七皇子抓着母妃的流苏玩,欲要往嘴里送,叫宋贵妃轻轻的拍开了手。
一旁的奶嬷嬷忙过来将他抱起,低声道:“好殿下,这可不是能吃的。”
宋贵妃怜爱的看了小儿子一眼,又看了那奶嬷嬷,道:“将皇子抱下去哄睡吧。”
“是。”
将孩子带下去后,室内恢复了宁静。
张嬷嬷看向神色沉静的娘娘,低声道:“陛下对国公府当真亲近,谁也没料到,陛下九五至尊竟亲自去了城门迎接宋国公,此等殊荣,外面哪些臣子能赶得上啊?”
贵妃冷冷一笑:“是啊,这样的殊荣不是谁都能有的,却也不见我的兄长为此付出了多少,去京离家多少年了?他为陛下守江山,如今陛下亲去迎他也成了恩典。”
张嬷嬷大骇,回头左右看了看,见殿中无人,才松了口气,说道:“娘娘慎言!陛下虽是您的枕边人,可那是天子啊,不论私底下交情如何,君臣终究是有别的。”
天子一怒,伏尸万里。
天子一喜,赏金万两。
雷霆雨露都是天恩。
“嬷嬷放心,入宫这么多年,我还不至于连这点分寸都没有,只是记得当年陛下还在潜邸之时,与我等是何等的无话不谈,又是何等的亲密,如今当了皇上,有了算计,才知这人心易变,本性难改。
那时的天子只叫人觉得单纯善良,连一只鹿都舍不得射死,可是他登基以后才知,若是一个人想藏住,便是由得你如何窥探,都无法得知他本性半分,一个人若是突然变成你认不得的样子,或许不是他突然变了,而是他一直如此,只是你从未看明白过。
“娘娘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子已经有三个,公主也生了一个,后宫上下再无人有您这份荣宠,就连皇后娘娘,她也不过才得了一子而已,陛下压根不爱往那儿去,如今在这深宫后院里,自然是比不得从前的日子,王爷和天子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您别忘了当年陛下还是王爷的时候,在王府中是何等的受忽视受冷落,一路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啊。”
宋贵妃呵呵一笑:“嬷嬷,若你非是我的奶嬷嬷,我都要怀疑你是皇上派来的。”
张嬷嬷忙摇头,见贵妃神色未有异常,知道她并非真气,又听她说:“我只是不甘心,原本我的四个孩子都应该是中宫嫡出,可如今一切都变了,他还是王爷的时候,我可以是他的正妻,可他如今做了皇上,我便只能屈居人下,连同我的孩儿们都要受身份所累。”
是嫡是庶,在寻常人家都是大事,更何况是在这紫禁城中呢,作为皇帝的孩子,嫡庶之分尤为分明,只一字之差,命运便是天翻地覆。
张嬷嬷知道娘娘心里这一直是过不去的坎儿,也只能如往常一般去劝:“可是娘娘,在陛下心中,您是最重要的,那中宫即便占了个名分又如何?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陛下一月中有十日都在咱们长春宫呢。”
宋贵妃沉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不说这些了,总归咱们宋家日益壮大,我那侄儿也是德才兼备,今年的科考我很是看好他。”
一个本就硕大的家族,得有一个出色的继承人,这个家族便能延续兴旺下去。
只是……
宋贵妃微微蹙眉:“只是国公府差了一个明事理的女主人,且只能看将来肃之成婚后,郡主如何掌家了。”
她是真不喜欢自己现在这个嫂嫂,早些年间她倒也好,温婉娴熟,相夫教子,得人称赞,可随着年纪越大,陈家惹出来的祸事越多,而她又总是掺和其中,有时还害得国公府跟着臭了名声,她对这个嫂嫂就格外不喜了。
一个拎不清事的女主人在一个庞大的家族里,是起不到正面作用的。
“其实国公夫人也是可怜,若非有那么个不争气的娘家,以国公夫人的品性也不至于……”张嬷嬷是跟着从宋府出来的,想起如今的当家夫人,也忍不住唏嘘。
“是啊,我也是女人,我也想尽可能的多帮娘家一些事,可是我的娘家若只会成为拖累,那就不一样了,嫂嫂若是这一点永远拎不清,那她和大哥大约也就只能相敬如宾,做一对没有感情的夫妻了。”
想到这里,宋贵妃忽然问:“来报信的人确实没看错?哥哥此行还带了一个女人回来。”
“错不了,且居说还是之前带出去的那个。”
宋贵妃沉默一瞬,揉了揉额角,长出了口气:“这男人啊,若是妻子不得用,便少不得要在其他地方下功夫了,我记得当年为着这个女人,大哥和肃之之间还有过不愉,这可不行,大哥即便是不想和嫂嫂好好过了,也不能如此伤了孩子的心。”
……
国公府上下奉旨入宫,一直到夜晚才从宫中一起回来,听说那朝晖堂的灯亮了一夜,摔碎了一个盘子、一套酒壶。
第二天清醒的时候,青夏得了这么几个消息。
一是宋国公驻守边关有功,劝降敌国签了条款,圣上特意赏赐了一套玉仙山庄于他。
那庄子是前朝摄政王的私人居所,可见贵重。
另感念宋国公家人辛苦,加封一品国公夫人为超品亲善夫人。
其实对于宋国公这样的家世,名分上的加封只是锦上添花,实际的赏赐才有看头。
更值得一说的是,特封国公长子为中书侍郎,不过被宋溓当场婉拒。
说是婉拒也不尽然,据说当时宋溓只道自己想要通过科考走到圣上面前,而非依靠父功得取利益。
https:///yanqing/03_b/bjzg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