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欣欣摇摇头,“爸爸,我要吃糖葫芦。”
“上次吃完肚子疼,还吃?”
姜广军皱起眉,学校对面有好几个卖零食的摊子,很多孩子围着买。
“上次是吃多了,这次我只吃半串好不好?”欣欣盯着那些红彤彤的糖葫芦,馋得不行。
姜广军点头答应了,等媛媛和皓皓出来,买了三串拿回家。
哥哥姐姐每人一串,欣欣给分的,轮到她,姜广军找来剪子,剪下来一半给她。
小丫头委屈巴巴的瞅着手里短了一截的糖葫芦,爸爸真讨厌,居然给剪了!
“不是说好了只吃半串?怎么想反悔?”姜广军淡淡瞥了她一眼,将剩下的糖葫芦放到冰箱里,然后转身拎上路过副食商店时买的一兜子菜进厨房去了。
欣欣不高兴的撅起嘴,气呼呼坐到沙发上。
“妹妹,姐姐给你吃一颗,不能再多了,看肚子疼。”媛媛悄声哄道。
小丫头倔强地摇摇头,“不用了姐姐,我答应爸爸只吃半串,说话要算数。”
“那我也不吃了,陪你一起。”媛媛把吃了一半的糖葫芦用袋子装好,放进冰箱。
皓皓左看看又看看,也有样学样,姐姐和妹妹都不吃,他也不稀罕,拿过书包上楼写作业。
于红霞到家时,都五点多了,姜广军已经将饭菜做好。
“炖的什么啊,这么香?”
“山药萝卜排骨汤,等会儿多喝点儿,暖暖胃。”姜广军端起砂锅放到餐桌上。
“还有油焖大虾、蒜苗炒肉和醋溜土豆丝。”
于红霞笑着赞了一句,“孩子爸爸,你好厉害呀,做这么多好吃的,厨艺也是越来越好了,煎炒烹炸样样精通!”
姜广军嘴角上扬着,“这段时间太忙,都没好好做几顿饭,今天开始给你们补回来。”
接下来他不会再出门,反正东省的苹果卖得差不多了。
“那我可拭目以待了。”于红霞杏眼弯弯,满目含笑,这男人适当的离开家几天也不错,不仅孩子们懂事了,出门在外彼此惦记着,还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
“对了,你跟咱爸咱妈说广英的事了吗?”
“还没呢,我明天去趟铜钱胡同。”他回来一直忙到现在,都没抽出来时间。
其实说不说又能怎么样?李广英已经改嫁了。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姜广军都非常不待见李广英。
太自私了,不配为人母!
她过得是好是歹也从来不关心,只是可怜两个孩子,没有妈妈在身边照顾,以后会很苦。
“广军,你说张铁山会装义肢吗?”
“会的,那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什么多余的心思,接受我给的钱肯定会装的。”
f县水泥厂不大,死伤又那么多,赔偿不了多少钱,否则张铁山不会放弃站起来的机会。
毕竟有了假肢,就能正常行走,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第二天是礼拜天,姜广军送孩子们去少年宫上兴趣班。
正巧曹祁山的父亲,曹正老爷子也来送孙女萱萱。
二人没正式见过面,但因为两家孩子都在绘画班上课,一直很面熟,也算认识吧,姜广军礼貌的跟老爷子打招呼。
老爷子六十多岁,穿着黑色的大衣,鬓角花白,年轻时个子肯定很高,背虽然有驼,跟姜广军站在一块也没差多少。
“伯父,要不到我店里坐坐,喝杯茶?”
曹家离得远,送完孙女,老爷子不能回去,可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着多遭罪。
“方便吗?”知道姜广军跟自家儿子是合作伙伴,老爷子没直接拒绝。
“当然方便,就在斜对面,步行也就五分钟。”
“那好,就打扰你一会儿。”
曹正笑呵呵的,他平时来送孙女,有时会去附近的书店转转,天气如果好的话,就随便找个安静的地方,边看书边等孙女下课,已经习惯了。
姜广军请他上车,不过两分钟就到了卤肉店,然后将人带到后面的办公室。
“曹伯伯,你随便坐,我给您沏茶。”
曹正点点头,他一路进来,看得清楚,这卤肉店不小,生意非常好,前面顾客都在排队。
这个小姜是个精明的,很会做买卖。
姜广军不知道老爷子在心里评价他,找出柜子里的茶叶罐,沏了壶茶放到茶几上,再用摆上几样花生瓜子之类的干果。
然后和老爷子面对面坐到沙发上,随意的聊起来。
“曹伯伯,您现在还去花市卖花吗?”
“去的,只是天冷了,逛花市的人少,我就隔一天去一次,小姜你上次买那么多花,养得怎么样?”
姜广军不好意思的笑了,“都活着呢,我不太擅长养花,除了按时浇水,定期施肥,别的都不懂。”
曹正端起白瓷茶杯,轻轻的吹了吹,抿上一口,又放下。
“能坚持做到这两点已经不错了,养花是闲人打发时间做的事,你太忙,所以精力有限。”
“大概是吧。”姜广军摸摸鼻子,“伯伯,我家里有盆君子兰,已经长出花箭了,可我瞧着不如去年的粗壮,是不是缺肥了?”
“你多久没上肥了?”
“有一段时间了,我去东省两次,回来都给忘了,最近才想起来补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开花。”
“你先观察几天,问题应该不大,肥跟上了,也要注意控水,天冷水温不易太低,最好是用隔夜水,还有光照,你多给它晒晒太阳,很快就会长起来。”
姜广军点点头,认真记下了,这老爷子可是花卉专家,随便指点几句就够他用的。
“你要喜欢君子兰?”
“还行,我媳妇喜欢,都养好几年了。”
“我家里有不少小苗苗,回头送你几颗。”
“不用了,有一盆就够了,多了也照顾不过来。”
曹正呵呵笑,“一只羊也是赶,两只养也是放,不过顺带手的事儿。”
姜广军想想也是,老爷子家里肯定有花房,又开着花店,最不缺的就是花苗。
“那我哪天找去看看。”
“行,你随时都可以来,家里也没什么外人。”
姜广军点点头,又请教了一些花卉养植方面的常识,老爷子是知无不言,非常乐意指点,二人相谈甚欢。
下午,姜广军带着孩子们来了大杂院。
姜凤淑和李昌顺都在家。
听完他的话,一个难过的沉默不语,一个气得破口大骂。
家里六个儿女,从小顶数李广英心思最多,总是掐尖要强的,还蛮不讲理,最让人操心,现在竟然抛夫弃子!
“广军,你给她发电报,告诉她,既然已经找到了荣华富贵以后也不用回来了,我姜凤淑没她这样的无情的女儿!”
“那铁山呢,咋整?”多好的一个汉子,一直本本分分的,怎么就那么倒霉残了腿。
广英心太狠了,十年夫妻,说不要就不要。
“你说咋整?还能接到京市来?”姜凤淑反问道。
李昌顺摇摇头,他倒是想接,可人家未必会来。
“要不找个时间去看看?”
姜凤淑低头想了想,觉得去一趟也行,自家闺女造下的孽,再如何生气也该去看看孩子,不然要被人家戳脊梁骨的!
她这人是脾气不好,总爱发火,可并不糊涂。
姜广军没吱声,他上次去太匆忙,好些事没来得及安排,爸妈要去他肯定得跟着。
不过姜凤淑要出远门可不容易,单位那边得提前请假,现在厂里正是忙的时候,估计够呛。
第168章 别人帮扶是一时的,得自己……
京市距离东省有一千多里,坐火车往返要三四天,夫妻俩同时请假,厂里不是太愿意。
可架不住姜凤淑态度强硬,说她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请过假,这次也是女婿出事逼不得已,没办法只能准了。
正好顾全周二带人回y市分公司,姜广军准备开车跟着一起走,这样方便,不用去挤火车,路上还有人照应。
姜凤淑和李昌顺一辈子没出过几次远门,两眼一抹黑,既然儿子已经安排好,也就没反对。
说来姜广军的车还是顾砚宽送的那辆绿色吉普,他开好几年了,除了密封不够好,性能还不错,座位也宽敞,他仔细检修了一遍,带上备用轮胎和汽油,周三清早就跟着车队出发了。
路上很是顺利,又做足了准备,并没遭什么罪。
姜广军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再来f县。
他们是昨天晚上到的y市,休息一夜,早上开车来的。
f县地处偏远,顾全担心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再出点什么意外,就一块跟来了。
姜广军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顾全比他路熟。
再说自家这点事人家都知道,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姜广军在小市场里,没找到张铁山的身影,看来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不再出来摆摊修鞋。
“上次吃完肚子疼,还吃?”
姜广军皱起眉,学校对面有好几个卖零食的摊子,很多孩子围着买。
“上次是吃多了,这次我只吃半串好不好?”欣欣盯着那些红彤彤的糖葫芦,馋得不行。
姜广军点头答应了,等媛媛和皓皓出来,买了三串拿回家。
哥哥姐姐每人一串,欣欣给分的,轮到她,姜广军找来剪子,剪下来一半给她。
小丫头委屈巴巴的瞅着手里短了一截的糖葫芦,爸爸真讨厌,居然给剪了!
“不是说好了只吃半串?怎么想反悔?”姜广军淡淡瞥了她一眼,将剩下的糖葫芦放到冰箱里,然后转身拎上路过副食商店时买的一兜子菜进厨房去了。
欣欣不高兴的撅起嘴,气呼呼坐到沙发上。
“妹妹,姐姐给你吃一颗,不能再多了,看肚子疼。”媛媛悄声哄道。
小丫头倔强地摇摇头,“不用了姐姐,我答应爸爸只吃半串,说话要算数。”
“那我也不吃了,陪你一起。”媛媛把吃了一半的糖葫芦用袋子装好,放进冰箱。
皓皓左看看又看看,也有样学样,姐姐和妹妹都不吃,他也不稀罕,拿过书包上楼写作业。
于红霞到家时,都五点多了,姜广军已经将饭菜做好。
“炖的什么啊,这么香?”
“山药萝卜排骨汤,等会儿多喝点儿,暖暖胃。”姜广军端起砂锅放到餐桌上。
“还有油焖大虾、蒜苗炒肉和醋溜土豆丝。”
于红霞笑着赞了一句,“孩子爸爸,你好厉害呀,做这么多好吃的,厨艺也是越来越好了,煎炒烹炸样样精通!”
姜广军嘴角上扬着,“这段时间太忙,都没好好做几顿饭,今天开始给你们补回来。”
接下来他不会再出门,反正东省的苹果卖得差不多了。
“那我可拭目以待了。”于红霞杏眼弯弯,满目含笑,这男人适当的离开家几天也不错,不仅孩子们懂事了,出门在外彼此惦记着,还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
“对了,你跟咱爸咱妈说广英的事了吗?”
“还没呢,我明天去趟铜钱胡同。”他回来一直忙到现在,都没抽出来时间。
其实说不说又能怎么样?李广英已经改嫁了。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姜广军都非常不待见李广英。
太自私了,不配为人母!
她过得是好是歹也从来不关心,只是可怜两个孩子,没有妈妈在身边照顾,以后会很苦。
“广军,你说张铁山会装义肢吗?”
“会的,那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什么多余的心思,接受我给的钱肯定会装的。”
f县水泥厂不大,死伤又那么多,赔偿不了多少钱,否则张铁山不会放弃站起来的机会。
毕竟有了假肢,就能正常行走,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第二天是礼拜天,姜广军送孩子们去少年宫上兴趣班。
正巧曹祁山的父亲,曹正老爷子也来送孙女萱萱。
二人没正式见过面,但因为两家孩子都在绘画班上课,一直很面熟,也算认识吧,姜广军礼貌的跟老爷子打招呼。
老爷子六十多岁,穿着黑色的大衣,鬓角花白,年轻时个子肯定很高,背虽然有驼,跟姜广军站在一块也没差多少。
“伯父,要不到我店里坐坐,喝杯茶?”
曹家离得远,送完孙女,老爷子不能回去,可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着多遭罪。
“方便吗?”知道姜广军跟自家儿子是合作伙伴,老爷子没直接拒绝。
“当然方便,就在斜对面,步行也就五分钟。”
“那好,就打扰你一会儿。”
曹正笑呵呵的,他平时来送孙女,有时会去附近的书店转转,天气如果好的话,就随便找个安静的地方,边看书边等孙女下课,已经习惯了。
姜广军请他上车,不过两分钟就到了卤肉店,然后将人带到后面的办公室。
“曹伯伯,你随便坐,我给您沏茶。”
曹正点点头,他一路进来,看得清楚,这卤肉店不小,生意非常好,前面顾客都在排队。
这个小姜是个精明的,很会做买卖。
姜广军不知道老爷子在心里评价他,找出柜子里的茶叶罐,沏了壶茶放到茶几上,再用摆上几样花生瓜子之类的干果。
然后和老爷子面对面坐到沙发上,随意的聊起来。
“曹伯伯,您现在还去花市卖花吗?”
“去的,只是天冷了,逛花市的人少,我就隔一天去一次,小姜你上次买那么多花,养得怎么样?”
姜广军不好意思的笑了,“都活着呢,我不太擅长养花,除了按时浇水,定期施肥,别的都不懂。”
曹正端起白瓷茶杯,轻轻的吹了吹,抿上一口,又放下。
“能坚持做到这两点已经不错了,养花是闲人打发时间做的事,你太忙,所以精力有限。”
“大概是吧。”姜广军摸摸鼻子,“伯伯,我家里有盆君子兰,已经长出花箭了,可我瞧着不如去年的粗壮,是不是缺肥了?”
“你多久没上肥了?”
“有一段时间了,我去东省两次,回来都给忘了,最近才想起来补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开花。”
“你先观察几天,问题应该不大,肥跟上了,也要注意控水,天冷水温不易太低,最好是用隔夜水,还有光照,你多给它晒晒太阳,很快就会长起来。”
姜广军点点头,认真记下了,这老爷子可是花卉专家,随便指点几句就够他用的。
“你要喜欢君子兰?”
“还行,我媳妇喜欢,都养好几年了。”
“我家里有不少小苗苗,回头送你几颗。”
“不用了,有一盆就够了,多了也照顾不过来。”
曹正呵呵笑,“一只羊也是赶,两只养也是放,不过顺带手的事儿。”
姜广军想想也是,老爷子家里肯定有花房,又开着花店,最不缺的就是花苗。
“那我哪天找去看看。”
“行,你随时都可以来,家里也没什么外人。”
姜广军点点头,又请教了一些花卉养植方面的常识,老爷子是知无不言,非常乐意指点,二人相谈甚欢。
下午,姜广军带着孩子们来了大杂院。
姜凤淑和李昌顺都在家。
听完他的话,一个难过的沉默不语,一个气得破口大骂。
家里六个儿女,从小顶数李广英心思最多,总是掐尖要强的,还蛮不讲理,最让人操心,现在竟然抛夫弃子!
“广军,你给她发电报,告诉她,既然已经找到了荣华富贵以后也不用回来了,我姜凤淑没她这样的无情的女儿!”
“那铁山呢,咋整?”多好的一个汉子,一直本本分分的,怎么就那么倒霉残了腿。
广英心太狠了,十年夫妻,说不要就不要。
“你说咋整?还能接到京市来?”姜凤淑反问道。
李昌顺摇摇头,他倒是想接,可人家未必会来。
“要不找个时间去看看?”
姜凤淑低头想了想,觉得去一趟也行,自家闺女造下的孽,再如何生气也该去看看孩子,不然要被人家戳脊梁骨的!
她这人是脾气不好,总爱发火,可并不糊涂。
姜广军没吱声,他上次去太匆忙,好些事没来得及安排,爸妈要去他肯定得跟着。
不过姜凤淑要出远门可不容易,单位那边得提前请假,现在厂里正是忙的时候,估计够呛。
第168章 别人帮扶是一时的,得自己……
京市距离东省有一千多里,坐火车往返要三四天,夫妻俩同时请假,厂里不是太愿意。
可架不住姜凤淑态度强硬,说她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请过假,这次也是女婿出事逼不得已,没办法只能准了。
正好顾全周二带人回y市分公司,姜广军准备开车跟着一起走,这样方便,不用去挤火车,路上还有人照应。
姜凤淑和李昌顺一辈子没出过几次远门,两眼一抹黑,既然儿子已经安排好,也就没反对。
说来姜广军的车还是顾砚宽送的那辆绿色吉普,他开好几年了,除了密封不够好,性能还不错,座位也宽敞,他仔细检修了一遍,带上备用轮胎和汽油,周三清早就跟着车队出发了。
路上很是顺利,又做足了准备,并没遭什么罪。
姜广军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再来f县。
他们是昨天晚上到的y市,休息一夜,早上开车来的。
f县地处偏远,顾全担心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再出点什么意外,就一块跟来了。
姜广军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顾全比他路熟。
再说自家这点事人家都知道,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姜广军在小市场里,没找到张铁山的身影,看来将他的话听进去了,不再出来摆摊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