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老人家说出门在外,注意安全,钱财要紧,但命更珍贵。
  朱老四稳如老狗,四仰八叉往车厢空余处一躺,盖上大衣,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悠哉悠哉的,是丝毫不担心。
  这条路,顾砚宽不知跑了多少遍,早趟熟了,危险可能有,但不会太多,再说现在全国都在严打,谁活腻歪了,这时候顶风作案,纯粹找死!
  颠簸了三个多小时,路况才稍微好些,也到了指定中转站,也是进入东省后的第一个站点。
  卸去一批货,又装上一些,给车加满水加满油后,车队再次出发,此时,离他们目的地y市还有七八百里。
  顾砚宽在开车,让姜广军歇着,接下来的路况他比较熟。
  十月的东省,很多人还穿着衬衫短袖凉鞋,这里温度比京市要高,但早晚温差略大,尤其太阳落山后,夜幕即将降临,山路间人迹罕见,四面吹来的秋风冷嗖嗖的。
  姜广军裹着大衣都不觉得热,马上要进市区了,车速越来越慢,y市到了。
  卸完最后一车货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他们从早上三点到现在,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又累又乏,吃完饭,在顾全的安排下其他人各自歇下暂且不提。
  因为人多,分公司这边房间有限,姜广军只能跟顾砚宽挤在一起,还好顾全贴心,给他单独弄了张床。
  不然这觉没法睡,他实在受不了,跟一个惦记吃他家霸王餐的家伙同床共枕。
  放好行李,姜广军下楼去给媳妇儿打电话。
  家里孩子们都睡了,于红霞一直惦记着他,直到听见声音才松了口气。
  不厌其烦的叮嘱半天,姜广军嗯嗯地应着,之后互相道了晚安,才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
  姜广军是在一阵喧闹中醒来的,他睡觉的地方,也就是员工宿舍楼,和配货站是在一个大院子里。
  昨晚他们的车队过来的消息一夜之间传到各个货主耳里。
  这不,有着急的,天亮就来取货,打发走,又来一个,加上还有来寄货托运的,这人一多,楼下院子里就热闹起来。
  姜广军洗漱完,顾砚宽才伸着懒腰下床,他们谁也没下楼,早饭顾全给送上来的。
  两人随身带着大量现金,轻易不敢离开。
  顾砚宽的祖籍是y市管辖下的q县栖山公社,现在已经改叫栖山乡了。
  开车过去要三个多小时,而且全是盘山公路,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司机绝对不敢走。到栖山乡已经快中午。
  顾砚宽将车速放慢,指着不远处挂着白底红漆牌子的一排小平房道:“前面就是农产品收购站,要不要下去看看?现在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很多本地的外地的商贩跟果农都喜欢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小型交易市场。”
  q县,山地林地多,耕地少,盛产苹果,其中又顶数栖山乡的苹果最好。
  特别是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农科院在q县建了研究基地,培育出新品种果树,如今已经五年,栖山乡小有名气。
  “不是说今年果价低吗,现在一等果收购价是多少?”
  可能马上要中午了,收购站屋里看不清,外面是没什么人,就小猫两三只,也没看见有几辆车,感觉冷冷清清的。
  他们车刚靠近,有两个人从路边窜出来,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目光极其阴森。
  顾砚宽理都没理,只是面色陡然沉下来,他说了个数,“比去年降了百分之七十。”
  姜广军咂舌,“这明显是有人在故意压价,想低收高走,从中谋取暴利。”他摇摇头,都说无奸不商,可这也太过分,还让不让果农活?
  “算了,不下去了,咱们直接去村里吧。”
  他不想惹麻烦,再说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帮扶顾氏族人,他经济能力有限,能运走一村的水果已经勉强,再多他无能为力。
  顾砚宽点点头,开车离开收购站,走出几里之后,往西拐。
  路况更差了,到处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尘土飞扬。
  姜广军抓紧头侧的扶手,身子都被颠离了座位。
  “这路怎么不修一修?苦胆都要颠出来了!”
  “哪有钱修。”
  “苹果之乡还能没有钱?”姜广军一脸不信。
  “还真就没有,这里除了水果,粮食产量很低,基本吃不饱,又没什么重工业产业,以前经济闭塞,山里果子不值钱,卖不出去,也没人大面积种,倒是有几家罐头厂,但运输不方便,想走出很难,也就这几年才稍微好一点。”
  可又碰到了一帮奸商,总之还是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不解决运输问题,栖山乡的苹果注定要被外地商贩恶意压价。
  “还有多远?”
  “十几里吧,再往前路会好些,我们顾家凹的村干部每年都带人修一修,平
  一平,可紧凭一村之力也很难维护。”
  姜广军吐了口气,幸亏他不晕车,就是不知道后面的兄弟们感受如何。
  他往倒车镜里瞥了一眼,就瞧见孟刚正抓着车厢沿呕呢。
  “顾总,你慢点,人都给晃悠吐了。”大家中午还没吃饭呢,胃里没东西,吐无可吐,这样干呕其实更难受。
  “多来几次,习惯就好。”顾砚宽嘴上这么说,但还是放慢了车度。
  十几里路开了半个多小时。
  前面总算开阔起来,顾家凹依山傍水,村口面向东,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
  溪水浅浅,清澈见底,卡车直接趟着水过去,进了村。
  听到动静,一群衣衫十分朴素的村民,立马带着孩子呼啦一下子围上来。
  “小堂叔回来啦!”
  “叔爷爷!”
  “老祖祖。”
  顾砚宽父亲是家里老幺,他在村里辈分很高,有钱出手又大方,每次回来都这么受欢迎。
  跟来的顾全早跳下车,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糖果饼干分着。
  大人站着没动,孩子是一边欢呼着一边自觉的排好队,没有一个人会拥挤疯抢。
  姜广军看出来,这些孩子被教养得很好,很懂规矩。
  而且看他们气色,应该都能吃饱饭,衣服有补丁但不多,家里没那么贫困。
  顾砚宽没下车,顺着村道又往西开了几分钟。
  在他堂哥家门前停了,这里也侯着一帮人。
  “这是我堂哥顾砚臣,也是顾家凹的村长,另外几位都是村干部。”
  姜广军先和村长握了握手,同时打量起来。
  顾砚臣大概四十五六岁,个子很高,可能是血缘近,他长得跟顾砚宽有三四分像,都是浓眉大眼,皮肤黝黑,不苟言笑。
  不过对姜广军很是热情,等他和几个村干部打完招呼,就被请进堂屋,提前备好了酒席。
  这位财主老板远道而来,可得招待好。
  第163章 他这是蓄意报复。
  顾砚臣拿出一瓶珍藏的茅台来,要给姜广军倒上。
  姜广军连忙阻止道:“别,顾村长,我不喝酒,你们给宽哥倒吧。”
  “我也不喝。”顾砚宽摆摆手,“咱们吃饭吧,吃完去果园看看,别耽搁正事儿。”
  听他这么说,顾砚臣只能作罢,喊来他媳妇儿刘金枝,给大伙盛饭,端馍馍,再拿煎饼。
  他考虑得十分周到,让家里准备了三样主食,谁爱吃什么吃什么,菜肴也是,尽可能做得丰盛些,鸡鱼肉蛋排骨摆一桌子。
  姜广军也是真饿了,就没客套,一口气干掉两个暄软的大馒头。
  煎饼是热过的,他尝了一张,吃着没那么费牙,口感很劲道,想着给他媳妇儿还有亲戚朋友们带些回去。
  顾砚臣跟几个村干部见他这么实在非常高兴,对他越发热情。
  至于顾砚宽,有些被冷落,谁让他是自家人,而且每年都会回来一两趟,大家都很熟悉,相处起来不需要顾忌太多。
  姜广军吃饱了,跟着他来的几个,由顾全带着在另一张桌,也都吃得不错,不过谁都没喝酒。
  出来前,姜广军特意交代过,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千万不要碰酒,不然很容易误事,他们都谨记于心,尤其孟刚,他还晕车,迷迷糊糊的,更不敢大意。
  午饭过后,在村长家稍稍歇息一会儿,姜广军和顾砚宽就跟着大家上山了。
  顾家凹三面环山,地处偏僻,风景秀丽,空气十分怡人,他们要去的果园在西山坡上,要由东向西穿过大半个村子,距离有两三里远。
  以前是村集体的山地,种不了什么粮食,前几年分田到户,也跟田地一样分给了村民,后来很多人栽种果树,连着几年丰收,挣到钱,跟风的就多起来。
  现在规模是越来越大,不过往年果农都是自成一体,单打独斗,各顾各的。
  可独木不成林,尤其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的,树上果子结得也多,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谁知道去收购站一问,价钱反倒比去年跌了很多。
  又有人故意压价,如果不想忙碌一年血本无归,只能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