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不急,等你忙完再说。”姜广军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跟他闲聊。
  街上人来人往的,好多都是学生,这边有好几所大学。
  曹祁山这人实在,跟他聊天感觉特别舒服,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他们三天里遇到三次。
  经过闲聊,姜广军了解到,曹祁山的养殖厂已经开了三年。
  占地有两千多平,目前有五百多头猪,其中即将出栏的二百多头,规模不算太大。
  姜广军在东北时曾经参观过一次养殖场,对这方面算了解。
  问他饲料问题怎么解决的?
  据他所知,京市现在有专门生产牲畜饲料的工厂。
  “我母亲是农大老师,帮我找了几位老师跟专家,跟他们学了很多东西,他们也会定期过来指导。”曹祁山没有隐瞒,如实说道,“饲料是配比好的。”
  姜广军点点头,父亲是花卉研究员,母亲是农大老师,这位手里资源真不少。
  第157章 顾砚宽一脸羡慕,你小子倒……
  两人互相留了电话号,姜广军准备五月一之后再去,那会儿曹祁山家里的事情肯定忙完了,到时候提前打电话。
  “曹哥,上车,我送你一段。”姜广军回手拉开车门。
  曹祁山摇头,“不用麻烦了,我家就在前面的胡同里,已经没有几步路了。”
  “那好,咱们电话联系。”
  “好,改天见。”
  姜广军开车回到市里,见时间还早,先去卤肉店看看,然后去接孩子。
  晚上,吃完饭天还没黑,他又去了趟铜钱胡同,给自家老妈送花。
  姜凤淑跟李昌顺也刚吃完饭,一些大妈跟孩子们过来看电视,家里很是热闹。
  见他抱着两盆花进来,姜凤淑又好气又想笑,“这也值当你跑一趟,都不够汽油钱的!”
  她数落姜广军不会过日子,有钱就大手大脚的,不过还是将花接过去摆到窗台上。
  几位大妈都围着,夸这花好看,还问姜广军在哪儿买的。
  姜广军说在城西花市。
  姜凤淑却道:“我又不会养花,送来也是糟蹋了,咋不给你二姨送去?”
  “我二姨那有了,这两盆是专门给你的。”姜广军道:“妈,这花好养活,你隔天浇次水,定期施肥就行,花期开得可长了。”
  他说完在心里嘀咕,这老太太嘴上说的好听,他今天要不来肯定不高兴,骂他厚此薄彼,对二姨比亲妈还亲。
  “好好,我知道了,没事儿你早点回去吧,太晚了不安全。”姜凤淑已经开始赶人了,她急着看电视剧呢。
  姜广军摸摸鼻子,转身出来了,去隔壁瞅了瞅。
  李广平正在做练习题,头都没抬,还有两个月高考了,时间紧迫。
  姜广军没进去打扰他,悄悄离开了。
  五月一号,正好是周日。
  姜广军陪孩子们出去玩了一天。
  次日一早,他提前联系好曹祁山,才带着孟刚,还有知道后,死皮赖脸非要跟着的朱老四,一块去养殖厂参观。
  养殖厂建在林家湾村。
  林家湾在京市西北方向,大约有三十多公里,因为路况一般,开车要一个多小时。
  曹祁山平时都是住在养殖厂,不忙时每周回家一趟,他跟父母一起住,不然家里也不放心。
  他的合伙人姓陈,叫陈烁,是个跟姜广军年龄相仿的乡下青年,皮肤黝黑,个子一般,见到他们时先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看着像个好相处的。
  “姜老板,屋里坐吧。”
  “我们要换衣服吗?”
  “不用,我是担心你们一路过来太累。”
  “那先去看猪吧。”姜广军不想浪费时间,下午还得回去呢。
  不过猪舍里气味大,曹祁山给他们找了几件蓝色的大褂套在身上。
  一共有三栋猪舍,每栋分成多个小隔间,装满能养二百头猪。
  猪舍里清理得很干净,光线也好,还有通风口,气味不是太呛人。
  “全是黑毛猪?”姜广军进来有些惊讶。
  “不是,只这一栋里是咱们本地的黑毛猪,其他都大白猪。”曹祁山回道。
  “这猪多少天了?要出栏了吧?”姜广军往前走着,后面跟着孟刚他们。
  见到有人进来,猪一直哼哼地叫唤,他们说话声音也随之放大。
  “一百八十多天了,最大的能有二百斤,端午节前都要拉走的,不过现在也正是长膘的时候。”
  姜广军点点头,这个他懂,他在下乡也养过猪,一般过三百斤长得就慢了。
  “你这猪一天喂几顿?”
  “喂四顿。”
  “仔猪都是自己培育的?”
  “有一部分是,还有一部分是从村民家里收来的。”
  陈烁话不多,基本都是曹祁山在说,他默默跟着。
  “林家湾有些村民专门养母猪,繁衍仔猪卖,我们养殖厂也有自己留的种猪,只是数量有限。”
  姜广军点点头,这村里人很能干,他进村时就发现了,还不只曹祁山他们一家养殖厂,另外还有两家。
  一家是养鸡的,一家养羊的,这两是有一定规模的,更多的村民是以副业的形式,小打小闹的,只为增加家庭收入。
  就想孟刚他父母,也在下乡养猪,他这会听得很入迷,朱老四心不在焉的。
  他更想知道,这些大肥猪卖吗?他想要几头,宰杀了不卖,自家吃也好啊。
  可刚才听曹祁山的意思,这批猪已经有人预定了。
  “曹厂长,这些猪是肉联厂定的吗?”
  “不是,是我们乡办的屠宰场收购,然后卖给其他单位。”
  朱老四听了,一脸失望,如果是肉联厂他还能想想办法,匀几头,这当地屠宰场他可没熟人,林家湾他头一次来。
  “你这还养牛啊?”
  从猪舍出来,姜广军一眼就看见,北边的那一排牛圈。
  “只有二十多头,去年秋天买的小母牛犊。”曹祁山说着,领他们去接待室。
  养殖厂有一座大院子,里面建了一排红砖瓦房,曹祁山平时就住在这里。
  此时院子里停着台拖拉机。
  有工人们在往仓库那边搬运东西,看样子像是喂猪的麸糠。
  这些工人,除了曹祁山他大舅哥,其他都是在附近雇来的村民,麸糠和玉米什么的也是在村里买的。
  林家湾有几个养殖厂扶持,村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比别的地方要富裕,从房屋上不难看出来,很多都是新盖的。
  村里来小汽车也没人好奇围观,估计是习以为常了。
  略坐了会儿,曹祁山又带他们去乡上的屠宰场转了一圈。
  中午,是在饭店吃的饭,其中一道菜就是红烧肉。
  这小小的一个昌平乡,畜禽肉类俨然形成了产业链,养殖宰杀销售一条龙。
  姜广军心里火热,不过他这人一向沉得住气,并没急着做什么。
  朱老四心心念念的想要买几头猪,临走时悄悄拉着曹祁山问,能不能给他留几头。
  曹祁山直言道:“你要猪肉我可以帮你找屠宰场问问,生猪真不行,签过合同的。”
  “这样啊,那你什么卖猪给我个电话,有猪肉也行。”
  “好,到时我联系你。”
  朱老四这下高兴了,孟刚没吱声,他想等姜广军拿主意,不会擅自出头。
  他们走后。
  陈烁不解的挠挠头,“曹哥,这姜老板看完就走了,他没说别的?”
  “没有,可能还没想好吧,我们认识的时间短,我不是很了解他。”
  “那个姓朱的倒干脆。”
  在私下里,陈烁跟曹祁山是无话不谈,全然没有在外人面前那么寡言。
  “朱老四也是卖卤肉的,看上咱们养的猪不稀奇,可他不是老板。”
  “要是姜老板能用咱们养的猪就好了,听说他们一天能卖掉好几千斤卤肉。”
  曹祁山笑了笑,没接话,姜广军应该在考虑吧。
  他猜的没错,姜广军的确在考虑,但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得找顾砚宽商量下。
  回去后,他给运输公司打电话,顾砚宽不在,出门了,得一段时间能回来。
  自从运输公司成立厚,两人很少正式碰面,当然两家是邻居,不可能没来往,偶尔还是能见到,只是对方太忙,没时间跟他多说,但最近确实没看见人。
  姜广军也不急,每天悠哉悠哉的,不是接孩子就是做饭,重心仍放家里。
  直到过了大半个月,顾砚宽才回来。
  他风尘仆仆,一身疲惫的,出现在卤肉店时,姜广军刚沏好茶,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正慢慢品着。
  顾砚宽笑看着他,眼里闪过一抹羡慕,这小子真会享受。
  他这几个月腿都跑细了,人瘦了八斤,公司里有些事还是没捋顺好。
  焦头烂额的,他有时都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决定开运输公司是不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