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这应该就是冯大妈说的那家店了。
  店面是单层的门市房,有如衣坊一楼那么大,里面挂着的衣服款式很新颖,一看就是从广城进的货。
  不过于红霞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因为她看到有几款衣服是出自如衣坊的,也不知道这家老板找谁拿的货,还怪精的。
  “二婶!”见到于红霞,小菊小玲立马扬起小脸笑着喊人。
  程云接完孩子,买菜回来了,两个孩子正在试新棉衣。
  二婶又给送新衣服来了,还是好看的棉袄,她们可喜欢了。
  于红霞挨个摸摸头,这俩孩子被程云照顾的很精心,小脸吃的圆圆的,个子也长高了,衣服鞋袜更是干干净净的。
  看程云和两个孩子相处,不知情的谁能想到她是继母。
  四点半,卤货卖完,程云把店关了。
  “好了,咱们回家吧。”
  她一手拉着于红霞,一手领着两个孩子,往南走,出了这条街,往西拐,穿过一条马路就是铜钱胡同。
  很多人刚下班,胡同里人来人往的。
  遇到认识的她们就打声招呼。
  冯大妈则是一脸奇怪,“红霞,你咋过来了?有事儿啊?”
  “没事儿,我过来溜达的。”
  冯大妈悄悄松了口气,这位可是她老板,冷不丁过来,你说她能不紧张吗,她昨天刚交完一批货。
  “溜达啊,那你进来坐会儿吧,你公婆还没下班呢,不过也快了。”
  “不了,我去我嫂子家。”
  冯大妈这才看见程云,一脸恍然。
  又说了两句话,于红霞跟程云回屋了。
  程云嫁过来并没有跟公婆一起过,房子还是西厢这间。
  一间房子住四口人,分隔成两个小卧室,一个小客厅,所以看着很窄。
  不过程云很用心,给屋子收拾得非常干净,瞅着比原来宽敞不少。
  而小菊小玲不用督促,到家后就自觉得去写作业了。
  程云扎着围裙去做饭,于红霞跟着帮忙,厨房在倒座房里,只有半间,四五平大小,两个人同时进来转不开身。
  两人坐在门口,边摘菜洗菜边聊天,看她们这么亲密,不像妯娌倒像是对好姐妹。
  后来冯大妈也端着门过来凑热闹。
  搬走两家这院子里比原来消停了,不过周家两个儿媳妇不和睦,偶尔还是会吵。
  饭菜快做好时,李广成下班回来了,之后是姜凤淑和李昌顺,然后是上高中的李广平。
  程云提议把饭菜端到对面一起吃,她一向大方,平时做好吃的都会送过来一份。
  姜凤淑对这个大儿媳妇很满意,性格好,能干,对男人孩子都上心,最重要的是心思浅,不爱斤斤计较。
  而且从程云嫁过来,大儿子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她总算放心了。
  刚开饭,姜广军过来了,这边太远了,他不放心于红霞晚上一个人回去。
  第132章 他这牺牲可大了。
  姜凤淑先出声问道:“广军,你吃饭了吗?”见他来了,所有人都停下筷子看着,小菊小玲还甜甜地叫着二叔。
  于红霞起身,要去给他拿碗筷。
  姜广军连忙摆手,“不用了媳妇儿,我吃过了。”他把孩子们接回去就开始做饭,吃完送到乔家,然后到卤肉店把账拢好后就立马骑过来了。
  李广成侧着身,朝他笑道:“吃完了也可以再吃点,咱爸刚才开了瓶好酒。”
  “不了哥,你跟爸喝吧。”姜广军对酒没兴趣,“大晚上的,少喝点儿。”
  李昌顺笑着应了一声,这酒还是广军拿来的,有好几瓶,他平时舍不得,只偶尔累的时候喝上一点解解乏,但从来不贪杯,姜凤淑便不管他。
  家里客厅小,人一多就显得特别拥挤,姜广军在门口站着,说了几句话,就转身到院子里去了。
  于红霞坐下吃饭,不禁加快了速度,她猜到姜广军会过来,没想到他会来这么早,自己饭还没吃完晚呢。
  “你别急,慢慢吃。”程云往她碗里夹着菜,“时间还早呢。”
  这是她嫁给李广成后,于红霞第一次来家里吃饭,两人关系好,成了妯娌更加亲密,可惜平时都太忙,没时间多聚。
  于红霞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六点多,的确不算晚,“你也吃,都忙一天了。”
  桌子上的菜很丰盛,味道也不错,都是程云做的,于红霞只帮着打打下手。
  给程云夹完菜,她看向对面的小叔子,“广平,你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
  李广平抬起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考的不是太好,班级排第十六。”
  他这个成绩在整个年级是中游水平,以后想考大学希望不大。
  “你基础薄,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再说现在高一,离高考还有两年半呢,你好好学,成绩肯定能提上来。”
  于红霞鼓励了几句,小叔子脑子不笨,就是以前不爱不学习,加上环境影响,整天瞎混日子,要不是后来大家看的紧,他连高中都考不上。
  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缺什么跟二嫂说,不行寒假再找老师补补课。”
  “嗯,我知道了,二嫂。”
  李广平嘿嘿的笑了笑,他不像从前那么跳脱,整天嚷着要吃肉。
  现在条件好,有二哥二嫂供着,他吃穿都是班里拔尖的,早不馋肉了。
  营养好,上高中后他又长高许多,快有一米八了,目前是家里除了姜广军以外最高的。
  姜凤淑看了看,小儿子变懂事了,是老二两口子的功劳,“广军,你进来,外头多冷。”
  门外的姜广军回道:“妈,我穿着大衣呢,不冷。”他拿过马扎,弯身坐下。
  好长时间没在这院子里坐坐了。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各种饭菜的香气到处飘散着,每家都亮着灯,昏黄的灯光照得院子里影影绰绰的。
  “咳咳咳…”
  听到这熟悉的咳嗽声,姜广军下意识的朝对面望去。
  冯大爷推开门,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他在屋檐下坐着,立马走过来,笑呵呵的道:“你小子今天咋这么闲着?”
  自从搬走后,姜广军一直很忙,不是上班就是做买卖,来大杂院的次数越来越少,能见到他可不容易。
  当然也出息了,这铜钱胡同谁不知道他和他媳妇都在开店当老板,兜里鼓鼓的,多少人羡慕嫉妒。
  “我也是刚忙完,过来接媳妇,冯大爷,你快退休了吧?”
  姜广军摸过一个马扎,让他坐。
  老头摆摆手,“快了,明年五月份退。”
  冯保拴已经在印刷厂干了三十年,只是气管不好,打算明年办退休,正好他家大孙子十六了,能接班了。
  姜广军笑着说道:“早退休早享清福,您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他说着,借着昏黄的灯光,细细的打量着“咳咳”咳嗽的冯大爷。
  这老头只比他爸大一岁,但面相要老很多,脸上布满褶皱,一道道跟核桃皮似的,腰背也弯了,一身补丁衣裳,明明五十几岁看着却像七十。
  “享啥清福。”退休他也想不呆着,打算找点活干。
  他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可有好几个孙子孙女,趁着还能动弹,得给孩子们多攒点钱,留着以后上学娶媳妇。
  不然光指望儿子哪行。
  以前他一个人上班,老伴没有工作,勉强养家糊口。
  还是托小于的福,从去年开始,让他老伴当加工坊组长,工资比他一个正经上班的都多,家里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冯保拴弯着腰往外面去了。
  姜广军赶忙道:“您可慢点,胡同里黑灯瞎火的,怎么不拿个手电筒。”
  “我用不着那玩意,走了几十年的老路了,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姜广军笑了笑,这老头嗓门还挺高,他没说什么,起身跟了上去。
  冯保拴回过头,等着他,两人一起出了大门,并肩往胡同底的厕所走。
  “这胡同里还是这么坑坑洼洼的,也没个路灯。”姜广军碎碎念着。
  “街道早通知要装,拖拖拉拉的到现在也没个准信,估计得等明年了。”
  “那您经常起夜,可得注意点,我们那有个大娘就不小心摔了,腿都骨折了。”
  “多大岁数了?“
  “还不到六十呢。”
  姜广军眼神闪了闪,这事是他胡诌的,根本没有摔骨折的老太太。
  刚才他突然想起来,冯大爷就是今年冬天半夜上厕所摔了一跤没的。
  具体哪一天他不记得了,只能委婉的提醒几句,这老头挺好的,希望他多活几年,劳碌一辈子,可别刚要退休人就没了。
  天黑,冯保拴看不清他脸上的异样,“那可遭罪了。”
  “可不是,现在还没出院呢。”姜广军说完不再吱声,前面就是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