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皓皓最喜欢捡鸡蛋了。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的?”于红霞放下手上的布包,把兜里的喜糖掏了出来。
  皓皓立马跑过来,一下子抓了两颗,先给了姐姐一颗,然后自己再吃。
  “我们刚过来没多一会,你参加婚礼这么快就回来了?”姜凤淑喂了鸡,进屋来了。
  “没办酒席,去了说会话就回来了,广平呢?”
  “他出去玩了,没过来。学校要开学了,整天还是疯玩。”
  姜凤淑发了句牢骚,家里几个孩子,没一个喜欢学习的,尤其广军,小时候最淘了,也不知道在东北怎么样了。
  “阿嚏!”姜广军打了个喷嚏,他已经回到了下乡插队的地方,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南岭大队。
  从京市到这边走了近两天,姜广军已经三十年没回来了,昨天还有些近乡情怯。
  要不是还有些记忆,他都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昨晚下雪了,院子里落了厚厚一层。
  他早上起来扫雪,又把房子收拾了一下,房子是黄泥土坯房,只有三间,还是他和于红霞结婚时盖的,已经住了七年。
  不过院子很大,他们家这边离大队部稍远一些,左右的邻居也不多,平时没什么人过来,有些偏。
  往东走上百米有条大河,就是于红霞救人的地方。
  昨天回来路过他那里还特意瞅了瞅,一帮孩子在冰面上玩呢。
  “姜哥!”
  听见有人叫他,姜广军放下手上的扫把,看向来人,笑了。
  这是他最好的知青朋友乔梁,上辈子一直到他死都是好兄弟。
  “高粱,你赶紧搬过来吧,哥我一个人住实在没意思。”高粱是桥梁的绰号。
  这两天也没上工,天气太冷,大队长说要过了正月。
  “我嫂子不在家,不就没人管你了,你多自在,我来是多此一举。”
  高壮的乔梁扛着行李进了院子。
  “那可不行,咱一个单身男人,总得保护好自己不是。”
  姜广军说完,哈哈笑了。
  第34章 你一定要保护好哥。
  乔梁也跟着笑,“算你自觉,不然小心被村里的小寡妇盯上,来堵你这光棍门。”
  村里人都知道姜广军媳妇和他离婚带孩子回城了,他现在是大龄单身汉。
  背后议论的人不少,说什么的都有。
  姜广军知道也不在乎,他摸起扫把就要抽人。
  “你少胡说八道,哥是那样的人吗?”什么小寡妇,他才看不上呢。让乔梁搬过来一块住,就是觉得一个人没意思。
  而且知青点那边环境不好,十几个人住一个院子,人多是非多,经常吵吵闹闹的,乱得很。
  有条件的谁不想搬出来。
  乔梁求之不得呢。
  他闪身躲开了姜广军抽过来的扫把,别看他长得高高壮壮的,其实才二十三,还是个纯情小伙儿,对象都没处过,不过就是嘴上花花两句。
  “姜哥,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村里人说的,谁让你条件好呢。”有颜有值,还有房子,可不就容易被人给盯上。
  姜广军,“所以你要保护好哥。”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他一个单身男人是非也不少。
  乔梁嘿嘿笑着,他人比较粗犷,可能长得太着急了,个子比姜广军还要高出一两公分。
  他十五岁就下乡了,刚开始分去了别的大队,因为年龄小经常被人欺负。
  有一次被姜广军撞见了,就带着一帮知青跟那边的社员干了起来,当时闹得动静很大,连县知青办的同志都来了。
  好在没出人命,只是受了点皮肉伤,批评教育了几句,就大事化小了,只是乔梁不好再留在那边大队,就转到南岭来了。
  也跟姜广军成了好朋友。
  可谁能想到八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被人欺负只会红眼睛的半大少年愣是长成了个东北大汉。
  姜广军摇摇头,这小子也不知道怎么长得,估计他爹妈现在见了他都不敢认。
  两人说笑着跺跺脚上的雪,进了屋,乔梁放下行李,就拿盆打水帮忙收拾卫生。
  姜广军回京市探亲,一走一个月,是他帮着看家,时常过来打扫。
  院子不乱也没多少积雪,就是昨晚下的那些,屋子里就不行了,落了一层浮灰,得好好擦擦才行。
  还有这房子久不住人有些空旷清冷,多一个人住才热闹。
  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说着话,姜广军提起他卖猪肉的事。
  “哥,我真应该和你一块回去。”
  听说姜广军卖猪肉和活鸡赚了不少钱,乔梁很后悔。
  “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你嫂子买工作把家里钱花得差不多了,我总得想办法给她们母子几个留点钱傍身。”
  这些事姜广军并没有瞒着乔梁,这人是信得过的,他们之前没少一块琢磨摸挣钱,知道彼此的底细。
  “我要回去姜哥你能轻省些,没准还能多赚点。”乔梁还是有些遗憾。
  “等下次的,哥肯定带着你。”姜广军把三间屋子全部打算了一遍,看着总算干净了,就是肚子饿了,他早上起来就喝了碗油炒面。
  这离开了媳妇真不行,吃饭都不能准时,还得自己动手。
  姜广军打开厨柜看了一下,一点吃的没有,粮食倒是不少。
  他走前留好了粮食,不过除了几斤面粉其他的都是粗粮,大米更是一粒没有。
  他先抓了两把茄子干用温水干泡水,然后和了一盆玉米面贴饼子。
  昨天回来,饭盒里还剩不少卤肉,天冷也没坏,正好放到茄子干里一块炖上。
  乔梁自觉的过来烧火,“哥,一个月不见,我瞅你咋变贤惠了?”
  这饭做的像模像样的,以前他怎么没发现呢?
  “没办法,回去帮媳妇切了一个月的墩,手艺练出来了。”
  姜广军削了两个土豆,洗干净,拿起菜刀当当切着,切出来的土豆丝又细有匀。
  乔梁啧啧两声,笑着调侃道:“还得是我嫂子,瞅瞅把你调/教的,都成大师傅了。”
  “名师出高徒嘛。”姜广军忍不住乐,边切着土豆丝边道:“你跟哥好好练练,等以后结婚了好给你媳妇切墩。”
  “嘿嘿,我就算了,我媳妇还在我丈母娘肚子里呢,一时半会上哪儿娶媳妇去?”
  乔梁二十三了,这个年龄,结婚早的孩子都会叫爸了,他却连个对象还没有呢。
  他长得虽然壮实,不过相貌一般,但人能干,上工都是拿满公分,这两年村里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的,也有姑娘上杆子暗送秋波的,不过没一个能入眼。
  受家庭影响,他不太想结婚,他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看了太多夫妻之间的不好,所以对自己结婚的事一直不积极。
  “总归要成个家才行,不然老了以后多孤单。”乔梁上辈子就没结婚。
  这辈子姜广军想多劝劝,希望他将来娶个好媳妇,别像上辈子孤家寡人一个。
  说话间姜广军把饭做好了,端上桌,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饭。
  “尝尝你嫂子做的卤肉。”这肉他在火车上都没好意思多吃。
  实在太香了,把同座位的人馋得直咽口水,直勾勾的盯着他,剩下半大饭盒,都用来炖茄子干了,瞅着油汪汪的。
  “嗯,香!真香!”乔梁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边吃边赞着。
  他这些年没少在姜哥家蹭饭,早忘了客气是什么。
  “知青点那帮子混蛋,每次做点带荤腥的,都恨不得动手抢,我夹两筷子就没了。”
  今年过年才吃了顿带肉的饺子,还不能敞开肚皮吃。
  乔梁个高,饭量也大,想吃饱不容易,想吃好就更难了。
  知青点从京市来的知青除了姜广军跟乔梁,还有一个女知青,不过早嫁人了。
  其他知青都是后来的,时间不长,有些人爱计较,关系一般,平时没什么事姜广军跟于红霞很少去知青点。
  知青点伙食差,每天不是窝窝头就是高粱米饭,吃得人胃都要打结了,乔梁就盼着姜广军回来带他改善改善伙食。
  “好吃你多吃点,哥这些日子肚子可一点没亏着。”他自己卖猪肉,怎么可能亏了自己肚子。
  乔梁也没客气,卤肉被他吃了大半,玉米饼也干掉了四个,吃完擦擦嘴。
  “等会我把粮食搬过来。”
  “行,以后咱哥俩搭伙。”
  姜广军刚才看过了,家里的粮食自己吃是够,要多个乔梁就不够了。
  “哥,咱们大队要买拖拉机了。”
  “这是好事啊。”别的大队富裕的早就有拖拉机了。
  南岭大队太穷,但这几年好多了,应该也能买得起了。
  “可拖拉机买回来了,让谁开?村里人都不会。”
  姜广军摸着下巴,“你想开不?哥教你。”
  不就是拖拉机吗,他连卡车都会开,拖拉机有什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