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正是红灯,两人齐齐停下,耿竞青低着头看她:“要。”
  梁又夏还真带在了身上,翻包找出。耿竞青接过,有点忍俊不禁似的:“你这个是高中拍的照片?”
  她霎时微囧,还没说什么,又听他讲:“见组照要认真点啊。”
  “……我到时给你拍吧。”
  才注意到灯光转绿,身边单车闪过,人群涌动,梁又夏微怔,忽地感觉这个场景也很熟悉,她有些出神:“好啊。”
  “你呢?”她抿了抿嘴,“电影结束后在做什么?”
  这条马路格外宽,他隐隐加快脚步,手臂在她腰后挡了一下,只说:“没做什么。”
  “那你怎么……”心里仿佛有什么陷下去了,像一碰就散的酒沫,梁又夏脱口而出,“……又说让我等你。”
  耿竞青脚步一顿,这时绿灯竟已开始倒数,他忽地捉住她的手腕,拉着她往前跑,手掌又大又烫。梁又夏迎着满头热风往前,对面的玻璃窗映出她的身影,那长长的头发在眩晕的夜色间飘动,脸庞是朦胧的,身后街流人群都成了两人的布景。
  跑过马路,她下意识撤手,可却一时没能松开。牵着的两只手湿润颤抖,梁又夏一愣,抬头。
  耿竞青终于松开手,跟她对视:“你刚刚说……”
  梁又夏舔了舔嘴唇,看向他,可不知怎么,眼神一会儿停在他眼睛里,一会儿又下移到他的嘴巴,像被酒精驱动着了:“你说‘等我来找你’。”
  说完,她咬住点口腔里的软肉,慢慢后悔起来,怎么说的就像是她很期待他来找她一样?好吧,这确实不是假的,可是她说这些干什么?
  刹那间,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又浮现了。
  那时还是冬天,可那晚她的心跟现在一样热。
  耿竞青静静看着她,半晌才开口:“本来是想等你准备好了再来找你。”
  梁又夏哑然,终于把手抽了出来。而他一动不动,过了会儿,侧头任晚风吹过,像在自言自语一般:“毕竟不知道你想好没有。”
  第47章 一定会成功的
  梁又夏晕头转向地回到宿舍, 倒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好一阵才发现手心仍湿着。
  她慢慢抬手,抚上心脏的位置, 那里的跳动那么用力混乱, 像是怕无法证明什么一样, 难以停止下来。
  过了会儿,她下床掏出演员证, 照片确实是傻了一点。端详片刻,梁又夏拿出手机, 一条短信来回斟酌许久,还没发出去, 那边就主动开了口:“什么时候?”
  耿竞青暑假抽不出时间, 回来有些事情要忙, 梁又夏不想耽误。
  而她自己呢,开学后肯定也忙得不行。
  想了想:
  “十月份?”
  好久,那边才回:“好吧。”
  似乎不太满意。
  梁又夏回了个“好”,手指仍在敲着,她是不是该编辑什么?在他说了那么直接的话之后?然而耿竞青似乎真的就是自言自语一样, 并不要求她即刻回答。
  可另一方面, 剩下的路里她总觉得他在看着自己, 眼神非常强烈,让她有种想逃开的窘迫。
  她隐隐感觉他跟在剧组时相比不太一样了,回到了还没去拍电影前的状态。过了两个月,她和他都逐渐走出了《赤情下行》, 陶雨和明骁的影子正在淡去, 而另一层东西则难以忽视地蒙了上来。
  里边是风风火火的现实、许许多多的吻、一个问题、和一个未竟的答案。
  八月末正式开学,舍友疯狂追问, 事情又多又杂,梁又夏重返校园,却一直心神不宁,时不时就想起电影的事。
  而这时也传来了消息,《赤情下行》后期制作已完成。
  闭关许久的徐永君终于联系了她,通知了进度,大意是要她来参加内部试映会,顺便开始准备宣传的事了。
  梁又夏哪懂什么宣传的事,去到现场时遇到大拨圈内人员,都是在荧幕上常常出现的。
  她挨个跟他们打招呼,如梦似幻。
  耿竞青并不在,不过听说他已经看过了。她能感觉到有很人在注视着自己,这回则是徐永君领着她引荐,心情似乎非常好。
  灯光暗下,漆黑之中,只剩下眼前的幕布。
  梁又夏定定地看着。
  全片124分钟,色调很阴郁,每个画面都让她感到熟悉又陌生,就像是推开了一扇以为已经不存在的深蓝色的门,然后发现那些场景其实从未远去,而是永远地留在了那儿。
  电影结束,现场掌声不息,梁又夏被徐永君拉着站起来,才恍然自己真的完成了一部电影——
  真真正正的,用了一年,做了一个主角。
  “回去等我消息。”徐永君道,“有谁来联系你都先不要应。”
  有谁会来联系?梁又夏心一动,点头:“好。”
  刚开始看电影时她很不好意思,尤其是那些亲密片段。因为不乐意看自己,梁又夏便只好看耿竞青了。
  看他,观察他,心里仿佛有什么开始喧嚣起来,直至映后也没停下。
  她靠在放映室的墙壁,仰头望了半晌,给他发了短信:“要不就明天吧?”
  刚好,十月一号。
  不想再等后天,不想再等更久。
  “我早上去接你。”
  翌日,阳光灿烂。一路飞驰至横店,路边野花也漂亮。
  耿竞青手指勾住车钥匙,脖子上挂着相机包,下车。他有段时间很痴迷摄影,一放假就带着相机往全世界的摄影节跑,和一大帮有名无名的摄影爱好者萍水相逢。自认绝不是自来熟的人,可莫名其妙地,还接收到很多本该秘而不宣的后期技巧,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太小了,让人蛮有教导的欲望。
  那时耿竞青也才十四五岁,已经在国外过了两三年,身边只有一个照顾他生活起居的管家。
  哪怕是国庆假期,横店里也仍然很热闹,梁又夏没怎么打扮,找了一堵灰灰的古墙:“要不就这里?”
  “行。”耿竞青脖子上挂着相机带,“你喜欢就行。”
  “那我开始了?”他举着相机,大半个脸被遮住,声音有点含糊,“等等,我看下手机。”
  今天他一直在看手机,梁又夏知道为什么。
  她把头发拨到两边,靠着墙,趁这个机会看他。
  “……入围了。”然而很快,耿竞青就抬起了头,嘴角扬了扬,直直看着她,“报名的奖项全入围了。”
  全部。
  “是吗?”梁又夏笑了笑,也说不出心里什么感觉,“拍吧。”
  他再次举起相机,而梁又夏直视着镜头。
  以前总是她去找相机。拍证件照、拍毕业照、为申请奖学金拍个一寸照云云。想来想去,也就记得这三个时刻,庸常、平淡、目标明确,无关有趣和珍贵。
  然而这是第一次,有人带着相机来找她,这么不嫌麻烦,好像拍照不再是任务一样。
  分明不远处有施工的声音,但这一刻,四周仿佛都突然安静下来。
  直到耿竞青说“好了”,她也没有移开目光。
  天气真是好啊。
  尤其是那阳光,不过分炙热,照到身上暖洋洋的。耿竞青的头发在金灿灿的阳光底下显现出一种野生动物般的质感,正低着头看向相机,神情认真又执着,甚至有点温柔。
  梁又夏突然觉得耿竞青确实很适合当演员,因为她发现自己很愿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而耿竞青不知道为什么,也低了那么久的头,耳朵都被晒红了。半晌,他才打破了沉默:“拍好了,来看看。”
  于是梁又夏走过去,站在他身旁,垂眼看着照片。
  她是那样的吗?
  她就是那样的。
  他一向自信:“拍得好吧?”
  “嗯。”
  安静了会儿,耿竞青轻声说:
  “你一定会成功的。”
  梁又夏感受着心跳,回他:“是我们。”
  十月份几乎是在焦灼中度过的,金马舞台高手过招,各大媒体争相推测报道。徐永君表面没着急出手,实际上却把《赤情下行》定在十二月一日上映——
  世界艾滋病日,很有意义的日子。
  然而另一方面,定档日期就在金马后一周,不可谓没有野心。
  梁又夏简单地接受了一些采访。相比于她,作为耿敖儿子,耿竞青此次受到的关注确实更多一点。
  不过徐永君没有说错,那次放映会之后,有不少娱乐公司向她抛了橄榄枝,而梁又夏平心静气,全都没有理会。
  十一月初,梁又夏去挑了礼服。她不太懂时尚,身边也还没有像样的服装团队,本想简单选个就作罢,可这时,一个女孩忽地开口:“你试一下这个。”
  “你穿紫色很好看。”她戴着墨镜,但并不酷,因为是娃娃脸,有种小孩偷带大人墨镜的感觉。
  “我学艺术的,听我的!”
  “……好。”梁又夏微愣,听着她的去试了衣服。